汉朝长安城为什么靠近渭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汉朝长安城周围的地理环境是怎么样的?~

农田啊。

长安作为一个城市名称,在历史上出现过很长时间,其最为辉煌的时期毫无疑问就是华夏民族的两个最荣耀的时代,那就是汉朝和唐朝。我们常常以为,唐朝长安与汉朝长安一脉相承的,是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
其实,从地理上来说,唐长安城和汉长安城应该说是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虽然离得也不远。汉长安城是在今西安城北龙首原的西北麓,以龙首原为基地向北延伸至渭河边;而唐长安城则是在龙首原的南麓,向南延展至曲江池畔。也就是说,汉长安城在唐长安城的位置的西北方向。

可是,既然已经有了一座汉长安城了,为什么后来到了隋唐还要再建一个长安城呢?汉长安城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和缺陷呢?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前面的那座长安城——汉长安城的变迁,聊聊它的辉煌和落幕。
一、长安不是一日建成的——总共分了四期工程
西方有句古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汉长安自然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其实长安城的营建历史,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汉高祖时期——有地住就行了
汉朝最初定都长安,是经过了一番波折的。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最初刘邦和他的临时政府待在洛阳。当时很多人就不想走了,但是有人建议刘邦定都长安:“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意思就是关中作为秦的故地,在地理上有着优势。最终刘邦决定迁都关中。
本来可以就直接用秦朝的旧宫就得了呗。但是秦朝的咸阳城早就被项羽焚毁,刘邦只好用与咸阳城一水之隔的秦朝离宫将就呆着了,这个离宫就是后来汉长安城的长乐宫。于是在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正式入住长乐宫,而汉长安城的建造也就拉开了大幕。

丞相萧何负责整体工程。《史记》中说他“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在长乐宫西边,萧何还修了一座未央宫,由40多个宫殿楼阁组成,在当时绝对是相当壮观的。
有了长乐、未央两宫,汉长安城的基础就算是有了。这也是汉长安城营造的第一阶段。

汉高祖时期的长安城
02 第二阶段:汉惠帝时期——还是得有个城墙
第二阶段从汉惠帝元年到六年(公元前194-190年),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给长安城修了一个城墙。把长安城的范围给圈了起来。《汉书》里面说:“长安,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城。”也就是说到了汉惠帝六年基本上长安城墙就算是完工了。长安城墙一完工,整个城市轮廓就有了,而城市的整体框架也算是搭起来了。

汉惠帝时期的长安城
这个城墙看起来好像不太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古代都城城墙的方方正正的样子,不知道怎么看起来这多一块那少一块的。其实,这个城墙还挺有讲究的,后面我们详细说说。
03 第三阶段:汉武帝时期——我要换大房子!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走向了巅峰,国富民强。手里有了钱,看自己的房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汉武帝决定要大规模扩建长安城。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要大房子!
首先,武帝时期,完善了长安的规模和城市格局。根据《三辅黄图》中记载:“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格局已经比较齐整。其次,武帝还为自己修了很多新宫殿,有的宫殿城里放不下,都修到城外头了,这就是长安最大的宫殿——建章宫。此外,武帝还扩建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这是连城市休闲都做到了。

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城,图中1号为建章宫,3号为上林苑
长安城在武帝的时期达到了汉朝城市发展的巅峰。
04 西汉末年:王莽——我就是想修个庙,怎么还给烧了呢?
在汉武帝之后,长安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直到一百多年过去,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在长安南郊又修了很多礼制类建筑,比如明堂、辟雍之类的。当然,其中最大的建筑,就是王莽的九庙了,所谓九庙,也就是王莽追封自己祖先的家庙。至此,长安城所有的建筑都修建完成。
王莽虽然修建了高大的建筑,但却并没有改变动荡的政局。连年战乱,天灾人祸,使得经济社会濒临崩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在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烧毁长安宫室,大肆抢掠。《汉书》中说:“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随着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残破的长安最终告别了曾经的繁华,走向了衰败。
二、长安城的特点——“斗城”:北如北斗,南如南斗
前面我们说了,汉长安城的城墙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方方正正的,而是看起来并不规则的形状。这个特殊的形状,其实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涉及到汉长安城的另一个称号——“斗城”。

汉长安城总图
根据《三辅黄图》所说:“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也就是说,汉长安城的北城墙很像北斗七星,南城墙很像南斗六星。这样看似乎看不出来,我们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和长安城地图做一个合成对比。

这样一看,还真是有点像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长安城也被称作“斗城”。那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造型呢?主要还是跟北斗南斗崇拜有关。早在殷商时期,北斗星就被称作与帝王相联系的星。《史记》中曾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意思就是说斗星是在天空中央,意味着稳定和秩序,象征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此外,斗星呈现出勺子的形状,勺子可以用来舀水。汉长安城是修在渭水边,把城墙修成个勺子形状,似乎也可以获得渭水的滋养。
还有,汉朝初年,有一种“五德说”很盛行,就是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一种德行,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法来算的。按照这种说法,汉初应该是继承秦朝的水德。既然是水德,城墙修成斗星的勺子形状便于舀水,也是寓意汉朝顺天应命,天人合一的意思。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事属于附会。汉长安城城墙修成这个曲里拐弯的样子,并不是为了什么天人合一,而是有着客观的地理原因。元代的文学家李好文就持这个观点,在他所著的《长安志图》他曾经这样反驳南斗北斗的观点。他认为,城墙南边像南斗的原因是为了包住长乐宫和未央宫。
因为前面我们说了,长乐宫和未央宫是汉高祖时期修的,城墙是汉惠帝时期修的,先修的宫殿后修的城墙,所以城墙得必须把两个宫殿包住。因为两个宫殿最开始修的时候就修成了错位的形状,导致长安城墙修到那里必须拐一个弯。
而北边的城墙,则是因为受到渭河制约的结果,北墙“委曲迂回之状,盖是顺河之势”。我们来看一下汉长安城北城墙和渭水的走向。

在汉长安城北城墙之外确实有一条渭河的支流。沿着城墙的西段和北段流过,所以说,李好文所说的这一点可能是对的,那就是北城墙的造型其实是沿着河流走向修建的缘故,不是刻意要造成北斗形状。
当然了,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李好文隔了一千多年,肯定是没办法搞清楚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汉长安城之所以修建成这种曲里拐弯的造型,天象崇拜和地理形成这两种原因都是有可能的。
三、汉长安城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后世还要再修新长安城呢?
既然说汉长安城又是南斗了又是北斗了,这么吉利的地方,为什么后来隋唐时期还要易地再建一座长安城呢?这其实是因为汉长安城存在一些问题,不再适合作为国都了。
01 汉长安城建设初期缺乏城市规划意识
前面说到汉长安城的建造历程的四个阶段,其实可以看出,汉长安城的建造其实有着很明显的“想到哪里,修到哪里”的趋势。从最初以秦离宫修建的长乐宫,以及萧何时期所修建的未央宫,其实都并没有很明显的统一规划观念。汉长安城里的建筑布局和城市格局都是在后面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所以我们现在在看汉长安城的时候,总是觉得似乎缺乏一些整体性。
宫墙所包围的区域,随着时代发展迅速被各种建筑填满,等到汉武帝修建建章宫的时候,就是因为宫城里没地了,只好把宫殿修在了宫城外。这就是典型的缺乏规划的表现。

建章宫
不过,要说汉长安城最初建造的时候没考虑到后面,那也有点偏颇。其实在高祖时期,由萧何建造未央宫的时候,是有过长远考虑的。根据《史记》记载,当时长乐宫修好以后,汉高祖刘邦见了勃然大怒:“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意思说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怎么能够修建这么华丽的宫殿呢?萧何回答:“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意思说,要不就不修,要修就一次性修到位,让后世不用再扩建了。由此可见,萧何最初修未央宫的时候确实有着长远考虑的。
但是,汉朝国力的增长也超出了萧何当初的预料,萧何认为已经足够壮丽的未央宫在近百年以后也有点落后了。所以说萧何虽然最初有长远考虑,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理解水平,无法形成真正长远的系统规划。这也是汉长安城为什么建的有点随意的原因。
02 汉长安城的区域已经不足以承载都城的要求了
由于城市取水的需要,汉朝选择把长安城建在渭水边,可是建在渭水边就受到了渭水河道的制约,使城市受制于地理限制没法扩展。所以,汉长安城在惠帝时期基本定下了框架以后,后世再发展只能在城外的地方再想办法。随着汉朝国力增长,盛世的来临使得人口大增,西汉由最初建立时候仅仅1300万人口,到汉武帝时期已经有3000多万,翻了两倍还多。
人口的增加也导致都城土地承载能力的不足。再加上长安城分区随意,结构分散,无论是宫殿分布还是城中的居民区,以及各个政府办事机构都在城中四散分布。而在汉朝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条件下,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也必然降低。种种因素,都让汉长安城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都城的要求了。

汉长安城遗址
而到了几百年以后,隋文帝代周称帝,想要迁都关中的时候,当时已经因为战乱而废弃几百年的汉长安城,只剩断壁残垣了。更加难以满足隋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需求。另外,由于几个世纪的废弃,城中的积水逐渐下渗,地下水都受到了污染,不能饮用。《册府元龟》中记载:“而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因为汉长安城已经确实难以满足隋朝建都的需要了,在《隋书》中记载隋文帝杨坚对汉长安城的评价:“此城从汉(以来),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衰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又非谋筮从龟,占星揆目,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意思是汉长安城因为太过衰落,已经难以作为国都了。这也是隋朝不得不新建都城的原因所在了。
汉代的长安城,经过四个阶段的修建,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也体现出了独一无二的“斗城”的特点。通过城墙造型与北斗南斗的关联,体现了汉朝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对城市建造的影响。
然而,汉长安城作为一座修建比较早的大型都城,其建筑结构还是呈现出了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于城市整体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其城市规划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和随意的层面。而城市规划的分散和随意,也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再加上汉朝人口的逐渐增加,汉长安城逐渐无法承载国都的要求。
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代周称帝,选择了关中作为定都之地的时候,隋文帝看到了汉长安城在历经800多年战乱风霜后的残破不堪,最终决定易地重新建造都城。隋文帝所选择的区域,就是龙首原的南麓,川原秀丽,地势开阔,更加适合作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都城。
《隋书》中记载隋文帝的诏书中说:“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宜,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公私府第,规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杨坚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在龙首原南麓建造新都城。在宇文恺的精心设计规划建造之下,仅用时9个月,就完成了这座新都城。隋文帝为这座新都城命名为——大兴。
30多年以后,这座大兴城迎来了新的主人。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在此后,长安城成为大唐光耀万年的盛世象征。长安这个名字,也在两汉风云之外,又增加了崭新的内涵。而长安城后面的故事,更加传奇。

古代言及长安有云:富华天宝地,八水绕长安。
汉代初期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渭河、泾河等黄河支流绕城而过。东有天险潼关,南有“南山”-秦岭,西依甘、凉、河套之地,北有榆林、延安及长城为屏障。地形易守难攻。秦人即从此地发祥。
但自唐代以后,关中平原人口暴涨,自然资源耗尽或被破坏。秦岭森林也损失严重。长安也再不复昔日模样,从辉煌定点滑落。
三国演义中马超攻长安时,长安太守钟繇曾说:长安土硬水碱,不利坚守。但作者罗贯中是明朝人,他所了解的长安已不是汉长安的情景,因此也算一个不朽名著的小小瑕疵。

战争防御、农业生产。


汉朝长安城为什么靠近渭水视频

相关评论:
  • 18586039537隋炀帝迁都洛阳,费了很多周折,是不是长安城的排水系统出了问题?_百 ...
    胥寿枫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粮食不能完全由八百里秦川供应。受地理环境制约,全国的物资沿黄河到了洛阳附近,再往上游就很难漕运。迁都洛阳就可以解决物资运输问题。关中的地理位置偏西,并且饱受饥荒困扰,已经不...

  • 18586039537渭河的历史
    胥寿枫应该说,是渭河中下游的八百里秦川的地利,将秦人的事业托向巅峰,实现了一统中国的帝业。 紧随秦朝之后的西汉,也将都城定于离咸阳不远的渭河南岸。汉长安城的北墙和西墙面对渭河,因为受河道的制约,城墙的走向形成不规则的梯形。而渭河南岸丰富的水源,保证了西汉盛期长安人口急剧增多而对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

  • 18586039537汉长安城与唐长安城的地理区别
    胥寿枫关于隋都大兴城和唐改名的长安城 ,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过的老课题。拙文仅就其对汉都长安城的继承和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与同仁共赏析。一、地域选择和城建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秦都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焚毁了 ,只在渭水南上林苑中遗留有小型宫殿。当时正值楚汉战争迭起 ,战争创伤满痍、财力、...

  • 18586039537隋炀帝迁都洛阳,竟是因为汉长安城排水问题?
    胥寿枫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大兴城的规划仿照汉魏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汉魏洛阳城很相似。大兴城后来经过扩建,成为唐朝的长安城。隋朝统一天下,伴随“开皇之治”国家富足了,...

  • 18586039537渭水在哪个省
    胥寿枫2. 河流特点:渭水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的区域多为平原和盆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是古代农业发达之地,也是多个王朝建都的选择。3. 文化意义:渭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朝的兵马俑、汉朝的长安城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渭水流域的繁荣和发展...

  • 18586039537西汉长安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形成的??
    胥寿枫光武帝刘秀灭莽后建立东汉,把高庙和西汉十一陵,并修长安宫室。由于长安城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扩建的,而且北面靠近渭水,所以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形成一条轴线。大臣的甲第区在北厥外;大街东西还分布着九个市场;未央宫东厥外是武库和长乐宫。北侧靠近渭水地势较低处,布置...

  • 18586039537八水绕长安是哪八水
    胥寿枫2、泾河。是渭河一级支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它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湾镇,于高陵县陈家滩注入渭河。3、沣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 据载,大禹...

  • 18586039537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的思想感情和翻译?请简单明了…
    胥寿枫秋风的萧瑟从渭水拂来,长安城里尽是黄叶飘飞。此诗是为忆念一位到福建一带去的姓吴的朋友而作。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为什么要提到渭水呢?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如今渭水吹着...

  • 18586039537隋炀帝迁都洛阳,竟是长安城排水问题?
    胥寿枫杨坚建立隋朝后落都长安史称隋文帝,隋炀帝继位后没过几年他就迁都了原因就是他无法忍受破落的长安。首先汉代建造长安时采用的是挖深井用来排污结果几百年过去以后排水逐渐堵塞,大量的污水渗透到低下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差城中由于排水不畅时长散发着臭味,另外长安被免就是渭水还有着被淹的风险。根...

  • 18586039537关于水的历史故事
    胥寿枫以中渭桥址证渭水河道北移,只需考查汉代中渭桥之址即可。据《汉书•文帝纪》注引苏林曰:“渭桥在长安北三里”,又据《水经注疏》引《雍州图》:渭桥在长安北二里横门外”,而据考古发现,汉长安城的横门在今六村堡相家巷,以此推算,今日之渭水与昔日相比已向北偏移五公里以上。又据记载,灞水东20里左右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