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郑露莹这个人呢

来自:5G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有。

生于1912年是赵一荻的同学闺蜜兼情敌,也是西安事变的直接促成者。因企图从赵一荻手中争夺张学良未果而名声大噪成为平津一带著名的交际花。
1936年12月11日,一位国民党机要官员,为了与郑露莹过夜,将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重要文件拿给郑露莹看,以显示自己是“蒋委员长”的亲信,那文件上的内容是关于张学良的。
郑露莹几年前作为第三者未能从赵一荻手中夺到张学良。尽管此时已经退出了与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情感纠葛,但是余情未了的郑露莹依然乘那位机要官员发泄后疲乏熟睡之机,将那份至关重要的密件装入手袋,悄悄溜出官邸。
1937年郑露莹因此事被国民党暗杀,年仅25岁。




历史上有没有郑露莹这个人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3491306129历史上有没有郑露莹这个人呢
    冀农蒲有。生于1912年是赵一荻的同学闺蜜兼情敌,也是西安事变的直接促成者。因企图从赵一荻手中争夺张学良未果而名声大噪成为平津一带著名的交际花。1936年12月11日,一位国民党机要官员,为了与郑露莹过夜,将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重要文件拿给郑露莹看,以显示自己是“蒋委员长”的亲信,那文件上的内...

  • 13491306129历史上有没有郑露莹
    冀农蒲有。生于1912年是赵一荻的同学闺蜜兼情敌,因企图从赵一荻手中争夺张学良未果而名声大噪成为平津一带著名的交际花。1936年12月11日,一位国民党机要官员,为了博得郑露莹的欢心,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重要文件拿给郑露莹看,以显示自己是“蒋委员长”的亲信,那文件上的内容竟是关于张学良的!郑露莹...

  • 13491306129郑露莹“西安事变”
    冀农蒲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在西安期间,与张学良就先剿共还是先抗日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当天,张学良从华清池返回官邸,意外地在客厅遇到了许久未见的“交际花”郑露莹。在明亮的灯光下,郑露莹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出现,表明了一个重要的来访意图。郑露莹在客厅等待张学良近两小时,内心经历了一场挣扎,最...

  • 13491306129郑露莹郑露莹之死
    冀农蒲这起事件的细节被深深埋藏在历史的波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揭示。每一个可能的嫌疑人和动机都留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谜题,让人对那个动荡时代的复杂斗争有了更深的思考。郑露莹的死,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动荡与混乱的缩影。

  • 13491306129郑露莹的情感历史
    冀农蒲郑露莹是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中学时期的同学,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女子教会中学的“校花”,读书期间就结识了许多社会上的达官贵人,特别是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公子哥儿。一次,在张学良一位留德归来的朋友举办的舞会上,郑露莹与张学良将军不期而遇,这位情窦初开的“校花”被军装严整、相貌威武的张家大公子所...

  • 13491306129郑露莹情感历史
    冀农蒲郑露莹,这位在中学时期就已闻名的“校花”,曾是赵四小姐中学校友,与当时社会的许多达官贵人有过交集,特别是那些出身显赫的公子哥。一次,在一个由张学良留德好友举办的舞会上,她与这位身着军装、威武英俊的张学良将军偶遇。郑露莹被张学良的气质所吸引,心中萌生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然而,张将军并未在...

  • 13491306129郑露莹的郑露莹之死
    冀农蒲“西安事变”后,随着张学良将军身陷囹圄,郑露莹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1937年春天,由于秘密泄露,郑露莹被残忍地暗杀了!但凶手究竟是日本的特务机关,还是国民党的“保密局”?抑或是她的生前“好友”川岛芳子?却成为旷世之谜。一桩鲜为人知的秘闻被掩埋在历史风云中……

  • 13491306129郑露莹评价郑露莹
    冀农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郑露莹不幸遇害时,张学良将军正身陷奉化雪斗寺的囚禁之中,对于这样的悲剧,他的内心感受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她,一个因爱情而生、为灵魂的纯净付出生命的女性,爱上了一个处于中国命运转折点的关键人物,并且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支持。尽管身份为交际花,但她对爱情的坚守和牺牲,...

  • 13491306129郑露莹的评价郑露莹
    冀农蒲但她更是一个对爱情忠贞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人,在小我和大义面前,她选择了用生命维护大义。由此,历史应该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再者,多方查找张学良将军关于郑露莹死后有什么感触或看法,未果。或许张将军会一声长叹“我张学良一生不识两个人,一是郑露莹小姐,另一个就是蒋介石了。”

  • 13491306129花明柳媚指什么生肖
    冀农蒲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