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将陈群结局为何这么悲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陈群最后结局死于什么?~

睡觉(ding pin)时不断翻面自己,直到在床上(yi ma)滚下去摔死的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是凉州人。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 ... 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但也是个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贸然出兵,结果是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8、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一直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所谓无汉中就无益州,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把敌人引入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而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拉到西北的沓中屯田,结果是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多年,现在相对东吴和蜀汉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不是曹魏灭不了东吴,是没有必要去打。
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率军其过子午谷,袭击蜀国都城成都,蜀汉政权灭亡。
蜀国灭亡后,之剩下南方的东吴了,此时,东吴国是日渐衰微,且国内统治残暴,民不聊生,已经无力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去打,因为这时候有很大的事情要做。这件事就是公元265年司马家族取代元帝曹奂,建立晋朝。
不打东吴的原因是:1,曹魏政权与司马家族正处于纷争事情,抽不出身去攻打:
2,刚结束对蜀汉政权的战争,粮草、兵马损失巨大,需要休整。
3,东吴后期,孙权残暴专政,杀子女,屠大臣(陆逊===),国家已是日见西山,亡国不远矣!与其称兔子还有口气在的时候去和他垂死一拼,还不如等它自己慢慢咽气,在举兵南下,捡肉吃。
4,东吴虽开始衰落,但此时孙权还在。他的威望还是在江东很高的,所以得等他死,才能攻打。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曹魏名将陈群结局跟其他人比起来并不能说是“悲惨”,反而史料记载,陈群是“安然离世”,他死后曹叡还追思其功德。青龙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37年2月7日),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嗣任。曹叡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正始四年(243年),陈群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称得上“死的惨”的应该是陈群之子陈泰。陈群之子,也是曹魏的恩宠之下快速的成长,在父亲死后,袭封颍阴侯。之后,迅速升迁,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后来却参与了司马懿政变夺权。

司马懿趁曹爽等挟皇帝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放弃抵抗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陈泰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氏篡夺曹魏军政大权。

之后,陈泰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到雍州任职。多次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甘露元年(256年),陈泰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曾随司马昭两度抵御孙吴进攻,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陈泰悲恸过度,吐血而死,非常悲惨。

扩展资料: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陈泰,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陈泰早年任散骑侍郎,其父陈群逝世后袭封颍阴侯,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高平陵之变时,陈泰劝曹爽投降,因此为司马氏所信任。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陈泰在悲恸和忧愤中死去。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陈群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陈泰



父亲是曹丕的忠实铁杆,儿子本是忠臣之后,却参与司马懿政变篡权,在忠曹和侍晋的纠结中,结局很悲惨。

陈群,这个人物大家想必非常熟悉,出身就非常好,其祖父陈??,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陈群才华出众,连当时大儒孔融也与他交往,刘备当年遗憾错失这位大才。

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陈群也是曹丕的铁杆,始终站在曹丕一边,,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不仅仅升迁很快,还开始初涉军权,历任镇军大将军、中护军。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成为当时曹魏四大辅臣之一。

而陈群之子,也是曹魏的恩宠之下快速的成长,在父亲死后,袭封颍阴侯。之后,迅速升迁,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

陈泰的一次冲动的举动,让他这个忠臣之子,也背负了污点。那就是参与了司马懿政变夺权。正始年间,曹爽为了大权独揽,不断打压各派势力,尤其与太傅司马懿针锋相对,而陈泰是忠于曹氏的,但是又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仍尽量避免介入这场政治斗争。

只是还是介入了,一直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曹爽等挟皇帝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放弃抵抗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之后,陈泰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到雍州任职。

小伙伴们怎么看?喜欢关注哦,谢谢~!



等等,名将?
曹魏名将陈长文,东吴智囊甘兴霸。
季汉骁勇数武侯,赤壁一战惊天下。[滑稽]( _ _)ノ|壁


曹魏名将陈群结局为何这么悲惨?视频

相关评论:
  • 13726727782曹魏名将陈群结局为何这么悲惨?
    松翔实曹魏名将陈群结局跟其他人比起来并不能说是“悲惨”,反而史料记载,陈群是“安然离世”,他死后曹叡还追思其功德。青龙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37年2月7日),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嗣任。曹叡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正始四年(243年),陈群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 13726727782刘备错过的一位文臣陈群,他的结局如何呢?
    松翔实我认为可以说“死亡的悲惨”的是陈群之子陈泰。陈群之子在曹魏的恩宠下迅速成长,父亲死后袭击颍阴侯。此后迅速晋升,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之后,参与司马懿政变获得了权力。司马懿在曹爽等投靠皇帝曹芳拜谒洛阳南郊陵时,发动政变,率军截断归途。当时...

  • 13726727782陈群究竟有着什么能力?为何说刘备错失他是巨大的损失?
    松翔实所以在曹魏建立之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等重要官职。可以说,在曹操以及曹丕这里,陈群完美地发挥他的才能与谋略,绝对算得上是刘备的一个巨大损失。

  • 13726727782谋士陈群:被刘备遗弃后却成为曹魏的三朝元老
    松翔实陈群自感未遇明主,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刘备,随父亲居于徐州避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看中了陈群,并任其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当时天下大乱,犯罪行为日益频繁,陈群的父亲等人主张恢复肉刑。曹操也有恢复肉刑的打算。他对陈群说:昔日陈鸿胪...

  • 13726727782曹仁、曹休、曹真都在曹魏位极人臣,为什么最后结局都不好?
    松翔实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曹仁、曹休、曹真都在曹魏位极人臣,为什么最后结局都不好,都在战败后郁郁而终?曹仁:进攻濡须被朱桓击败 黄初三年(222年),十月,孙权复叛,曹丕亲率各路大军伐吴,派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濡须。蒋济袭击羡溪,成功引诱...

  • 13726727782陈群究竟是何许人?为何说他死后还影响了中国400年?
    松翔实但是三国这个动乱的时代给了他巨大的机会,让他能够一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改变了以前选拔人才的制度,影响了封建王朝400多年。在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方式之前。朝廷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士族大家的子弟。民间寒衣士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能够进入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事,朝...

  • 13726727782曹丕为曹魏留下哪两名大将,这两名大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松翔实由此,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在托孤大臣可谓煞费苦心,这四位大臣既有世家大族的司马懿和陈群,也有曹魏宗室的曹休和曹真。当然,对于之后的曹魏皇帝来说,最可以信任的,当然是曹真和曹休这两位曹魏宗室的大将。如果这两位大将没有在司马懿之前去世,后者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二 一方面,就曹真来说,字子丹...

  • 13726727782虎啸龙吟各个人物结局
    松翔实陈群:陈群辅佐曹操、曹丕、曹_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司马懿:司马懿担任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73岁去世,葬于...

  • 13726727782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陈群简介: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创始人
    松翔实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

  • 13726727782陈泰: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军事才能超过其父
    松翔实陶谦病死,刘备在接任前曾受到陈群劝阻,刘备没有听从。后来果然被吕布偷袭,丢掉了徐州。再后来陈群归属了曹操,曹操封王后被任命为魏国的御史中丞。陈群一直被曹丕所器重,曹丕登基后,陈群为他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官职也成为尚书令。曹丕时期,陈群最后成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军政都占据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