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奉天子和袁绍的挟天子有什么区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曹操的性格和袁绍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曹操狡诈果断,广纳良言,同时又猜忌心较重,袁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心无大局

曹操和袁绍两个人是发小加同事的关系,后期变成敌人。
曹操和袁绍从年轻时候就是好朋友,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曹操和袁绍都是出身大官僚世家,曹操的父亲是太尉,袁绍是四世三公。袁绍和曹操没有做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两个人又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同样掌管朝廷的军权。
曹操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扩展资料:
在袁绍起兵反抗董卓的时候,曹操又是袁绍的急先锋,曹操兵败之后又是靠着袁绍的接济东山再起的。曹操当时在兖州割据的时候和袁绍达成了兄弟同盟,两个人共同对抗袁术和公孙瓒的同盟。很明显两个人都达到了目的,袁绍最终攻击消灭了公孙瓒,曹操也打垮了袁术。
在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杀害之后,袁绍同样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了曹操,派军队帮助曹操攻打了陶谦。但是随着诸侯的数量越来越少,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好朋友最终也要反目成仇。
最初袁绍帮助曹操攻取兖州的时候是想要曹操做自己的附属,后来曹操攻打陶谦,袁绍还帮助了曹操。但是等到曹操把天子控制到自己手下的时候,势力瞬间增强,袁绍明显感到了曹操的威胁。
双方进行了一场谈判,袁绍希望双方可以共同控制天子,但是曹操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借助天子的名义训斥了袁绍。后来曹操更是给自己加封高官,使自己的官职在袁绍之上。当时曹操没有解决吕布的问题,袁绍也没有完全消灭公孙瓒,双方没有直接爆发冲突。
但是等到两个人解决了后方的问题之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就到了需要通过战争解决的境地。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最终在官渡大战一场,曹操击败了袁绍也从此夺取了北方的支配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三国魏政权奠基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两种说法的实际意义是基本一样的,但是格调不同。奉的格调要高出很多。奉是善待,而挟是挟持,至于善待不善待那是次要的。
奉是指先照顾好天子,再以天子之名义平定不听管教的臣下。
挟是指先把天子搞到自己手里,再利用天子的旗号达成个人野心。
楼上说“曹操的“奉天子”意图是要通过天子来将祖国恢复同意,其中突出了一个“义”字,这也说明曹操是一位讲义气的人”,这是不对的,这并不说明曹操讲的是“义气”,此“义”指正义,即政治上的正确旗号,而非义气。
曹操早时的确是奉天子,但慢慢也就变成了挟。所以才有了后面衣带诏事件。可见奉和挟在当事人的态度上只是一念之差。

你是不是看了易中天的《百家讲坛》?
两种说法的实际意义是基本一样的,但是格调迥然不同
曹操的“奉天子”格调高,意图是要通过天子来将祖国恢复同意,其中突出了一个“义”字,这也说明曹操是一位讲义气的人
而袁绍的“挟天子”则是要通过天子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其中突出一个“利”字,就说明袁绍是一个贪图利益的人
从两个军师出的大同小异的意见,也反映出曹操和袁绍两人的特点

曹操的奉天子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就是一样,没必要的去区分!

政治手段不一样 显然曹阿瞒是高手

说的好!


曹操的奉天子和袁绍的挟天子有什么区别视频

相关评论:
  • 13338311874曹操的奉天子和袁绍的挟天子有什么区别
    昌矩试挟是指先把天子搞到自己手里,再利用天子的旗号达成个人野心。楼上说“曹操的“奉天子”意图是要通过天子来将祖国恢复同意,其中突出了一个“义”字,这也说明曹操是一位讲义气的人”,这是不对的,这并不说明曹操讲的是“义气”,此“义”指正义,即政治上的正确旗号,而非义气。曹操早时的确是...

  • 13338311874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指的是谁
    昌矩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挟持天子而控制所有诸侯,而“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供奉,尊奉着天子控制着不听朝廷的臣子,“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曹操的谋士毛玠的建议,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袁绍的谋士沮授出给袁绍的。

  • 13338311874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昌矩试曹操的谋士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策略,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多来源于曹操的敌人,如诸葛亮,他们以此形容曹操。实际上,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说法,但并未被他的同僚接受,而曹操的行动比袁绍更迅速,196年,曹操成功地将汉献帝接到许县,开始利用皇帝...

  • 13338311874曹操凭借什么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
    昌矩试其实,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观点的是贾诩,他为李傕提供的策略是“奉国家以征天下”;之后,谋士沮授献策给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谋臣毛玠向曹操提出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可见,在董卓死后,汉献帝已成为诸侯眼中奇货可居的傀儡。于是,曹操在公元196年...

  • 13338311874到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昌矩试他是奉天子,不是挟天子,“奉”是尊奉,是维护;“挟”是挟持,是利用,这岂可同日而语啊!所以格调上曹操就高了一招。即便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曹操的想法和袁绍一样,或者说毛玠的意思和沮授一样,也是利用先任皇帝,那你先把这个牌拿到手,它在策略上也高了一招啊。王牌只有一张,谁抢先拿到手谁就是王,可惜袁绍...

  • 13338311874"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奉天子以令不臣"分别是由谁提出来,有什么区别如...
    昌矩试区别:“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尊奉天子,来管理(或说惩治)那些拥有不臣心理(或说反贼)的人。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陈留人毛玠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不同于“挟持”的“挟”;它所针对的,恰是不尊重汉皇的“不臣”者。这是《...

  • 13338311874曹操、董卓、李傕、郭汜都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只有曹操成功...
    昌矩试曹操很是恐惧,便将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而唐朝末年,韩全诲等人劫持唐昭宗而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而李茂贞就被朱温给胖揍了一顿,便乖乖地交出了唐昭宗。故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令动那些实力不如自己的诸侯。而李傕、郭汜、杨奉等人,虽都挟持了天子,却自相攻伐,削弱了自身的实力,又恶名...

  • 13338311874曹操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昌矩试是故,“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袁绍麾下沮授的主意。曹操呢?他的口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侍奉天子,号令诸侯。——事实上,对外说是奉天子以令诸侯,对内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一回事。天子就是个玩具而已。2但本文不是为了玩“挟天子”、“奉天子”这个文字游戏。问题是:既然都知道天子是个玩具,挟他有...

  • 13338311874官渡之战成语典故_官渡之战成语故事
    昌矩试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 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 政治 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 13338311874曹操是怎样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地位?
    昌矩试1、简单地说,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可以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