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历代统计的结果公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人口历年数据统计~

中国人口数量从1949年-2019年变化情况

中国人口数量从1949年-2019年变化情况

正是因为人口太多、增长太快,中国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国人口到底有多少?很多人认为,由于农村大量超生隐瞒,中国实际人口早就超过15亿,甚至达到16亿了。其实笔者在《要是当年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会怎么样?》一文已经分析,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最夸张估计,到2005年中国人口也不可能达到15亿[1]。

统计数据最权威的要算国家统计局了,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3.07亿人,比2000年底时增加了4050万人。这是经过2005年底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后,汇总出的最新数据。

但是,在2006年8月底出席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表彰暨技术业务总结研讨会时,国家统计局局长指出:“目前人口调查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全国人口数大于各地汇总数。多年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2003年时统计局经过自己调查测算的全国总人口数为12.92亿人,而各地汇总数只有12.60亿人,两者差距3200多万人;2004年这一差距竟然进一步扩大到4600多万人[2]。就是说2005年底的13.07亿人口有超过4600万的水分,实际各地汇总人口只有12.6亿。与笔者在《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一文的推测完全一致[3]。

4000多万中国人哪儿去了?国家统计局认为主要是流动人口问题,各地都从本地的角度考虑,不希望人口数高于户籍人口和规划指标,以致影响人均指标和政绩。但是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调查发现2005年底流动人口数只有1.47亿人,这1.47亿人口能够误差4600万?

其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开始于2000年之前。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人口只有12.426亿。这个数据比1999年国家统计局公告的1999年年底总人口少1648万,比1998年年底少549万。于是按照人口普查办公告的1.81%漏报率(却不考虑重报)进行校正,将这个数据修正为12.658亿。就是说2000年人口水分就已经有2322万。

对于1990年代以来的超低生育率,人口学界也认为是2000年人口普查漏报。将生育率修正成1.8,成为“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的依据。

2000年人口普查的1.81%漏报率到底准确不准确呢?漏报是否严重?我们比较一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4]、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5]、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6]。其中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由于当时流动人口不多,被人口学界公认是很准确的。

2000年、1990年、1982年人口普查历年出生人口数(万)

近年每年儿童死亡40-50万人,自杀29万人左右,事故死亡13万左右。根据1990年全国生命表(两性合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7]。平均每年死亡0.22%。

从上表可见,1945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2000年时候的10-55岁),2000年人口普查为91618万人,1990年普查为90759万人,2000年普查反而比1990年的人口普查多出859万(照道理说,2000年普查应该减少1997万才是,因为这10年共有2.2%左右的死亡人口),说明重报多于漏报2000多万。

1945年到1982年人口(2000年时候的18-55岁),2000年人口普查为73097万,1990年普查为73192万,1982年普查为73677万, 2000年人口普查只比1990年普查少94万,比1982年普查少580万。依照每年死亡0.22%的比例,1982年的73677万人口(0-37岁)到2000年的时候会减少到70750万;1990年的73192万人口(8-45岁)到2000年的时候会减少到71582万。但是2000年的时候1945年到1982年出生人口却还有73097万,说明重报多于漏报,18-55岁人群净重报2000万左右。

人们担心流动人口导致漏报增加,但其实流动人口越多就越容易重报。比如城市晚上大街上空旷旷的,人都静止在家里,挨家挨户计算人口,能够比较得到准确的数字(就像1982年、1990年的人口普查);白天人都离开家,这个时候计算人口,一个人在蔡锷路被数了,到中山路又被数一次,到黄兴路可能还被数一次,当然另外一些人可能没有数到,但是被重数到的概率毕竟比没有被数到的概率大。同样的人口,只要动起来,就会给人城市人满为患的感觉。

中国流动人口主要是18到40岁的青壮年,那么我们看看2000年18到40岁人口(1960年到1982年出生人口),这个年龄段2000年人口普查为50555万,1990年普查为50196万(到2000年应该减少2.2%),1982年普查为50324万(到2000年应该减少3.96%),2000年人口普查反而比1990年普查多359万(逻辑上应该少1104万),比1982年普查少231万(逻辑上应该少1993万),说明2000年普查重报明显多于漏报(净重报1000多万)。

有人说低年龄组存在严重漏报。我们再看看低年龄组的漏报情况。1990年普查显示0-9岁人口(1981年到1990年出生)共有21578万,2000年普查显示这个年龄组人口为22743万,比1990年普查多出1165万,每年多出来116万,似乎1990年0-9岁人口漏报5.4%。但是2000年后历次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却支持1990年普查结果,提示2000年对于1981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有重报。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4年到1988年人口为10664万,比2000年普查的11379万少716万,每年少143万;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3年到1987年人口为10252万,比2000年普查的10928万少676万,每年少135万;2001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982年到1991年人口为22339万,比2000年普查的22839万少499万,每年少50万。结合三次1‰人口抽样调查和两次人口普查,发现1990年普查的低年龄组净漏报也不严重。

再拿1982年0-9岁年龄组(1973-1982年出生)为例,1982年普查显示该年龄组为20544万;1990年普查显示为20700万,比1982年只多出156万,每年多15.6万;2000年普查显示这个年龄组为20444万,比1982年普查少100万,每年少10万。就是说1982年普查的低年龄组也是准确的。

有人根据小学在校人数来推测生育率,说1990年以来的出生人口有漏报,将生育率修正成1.8。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毛入学率的分母。

小学毛入学率=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100%。

由于有留级等现象,毛入学率往往大于100%(发达国家也在103-110之间)。我国小学毛入学率:依照《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小学毛入学率在104-110%之间[8];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我们小学毛入学率在120%左右[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中国小学毛入学率在115-120%[10]。广少奎等国内学者也认为2001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是123% [11]。地区越发达,小学毛入学率就越接近100%,但是北京市朝阳区2000年都还是123.6% [12],那么全国小学毛入学率在120%是可信的。

地方政府(比如北京朝阳区)的局部抽样可以掌握准确的毛入学率,但是国家教育部只可能掌握毛入学率的分子(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不可能掌握分母(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教育部的分母来自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经过“修正”了的)。因此要是依照小学在校人数来推测出生人口的话,必然导致15-20%的虚高。

等于是教育部从计生委借来分母,而人口学家又从教育部借来分子来推测分母,等于将计生委的分母拿回去了,其结果当然与计生委和统计局的一致。

有些学者用小学招生人数来推断中国的生育率,认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有漏报。我国小学入学年龄是满6岁,由于入学时间是9月,意味着最小的是6岁,最大的接近7岁,大多数人已经超过6.5岁。《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中国1990年以来小学平均新生年龄为6.9-7.0岁。因此小学新生相当于7年前的出生人口。我们比较一下小学招生人数与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的差别。

1990年普查显示1990年出生只有2322万,2000年显示有2621万,如果说是1990年漏报的话,那么为什么单独那一年数字突然变化那么大,而1989、1988年却没有那么大?因此1990年的出生暂不考虑。从上表可见,199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生人数比小学招生人数比少8-20%,尤其是1994年以来普查出生比招生少15%-21%。看来漏报严重。但是需要考虑另外一些因素:
1、一年级也存在重读现象(虽然这个比例在降低)。
2、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不断升高,现在已经在99%以上,缀学率不断下降。
3、农民工孩子的流动性:1990年代虽然有农民工,但是当时他们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农村,随着国家政策的放松和民工学校的建立,以及城市学校因为小学人数剧减而招生民工子女,使得农民工孩子在2000年之后大量进城。农民工的流动性也就导致他们孩子的流动性,在农村学校入学一次,几个月后在城市A小学入学一次,再过几个月又在城市B小学入学一次。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进城年轻农民工的数量增加,几年前进城的年轻民工结婚生子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进城的民工孩子的绝对数也不断增加。

因此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994年以来的出生人口漏报并没有想象的严重,有10%的漏报就不错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生育率只有1.22,那么加上10%的漏报,生育率也只有1.3,远没有人口学界和统计局所认为的1.8。即便真的有20%的漏报,生育率也不到1.5。

就算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1283万左右有10%的漏报,那么也只有1411万,比统计局修正的1711万要少。

就是说,即便低年龄组有一些漏报,但总体来说,重报远远多于漏报,2000年人口普查的12.426亿人口本身就有水分,就不应该修正成12.658亿。

那么我们再来看2000年之后的人口水分为什么逐年上升。2001、2002、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0-4岁人口分别为6938、6581、6413万,平均每年分别出生1388、1316、1283万,这些数据是连续一致的,也与2000年人口普查是一致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但是人口学界认为是出生漏报,将生育率修成为1.8左右,经过修正后,2001、2002、2003年的0-4岁人口变成了9287、8896、8553万,每年出生人口比客观数据多出450万左右。2000年到2005年又虚报出2270万左右,加上2000年本身的2322万,总水分就达到4600万,这就是现在客观数据与公布数据的差值!

笔者在《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一文采纳统计局总人口(2005年底13.0756亿)推测中国今后人口高峰在13.4亿[3];但是既然2005年底只有12.6亿人口(甚至可能不到12.6亿),那么要是不停止计划生育的话,中国人口高峰估计连13亿都难以达到。那么意味着中国人口结构严重畸形,未来养老金和劳动力的短缺远远比目前的认识要严重。

注释:

1.易富贤.要是当年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会怎么样?光明观察. show.aspx?id=351
2.何谦. 4000万中国人哪儿去了? 新华网(来源:经济观察报)2006年09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09/23/content_5125222.htm
3.易富贤.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光明观察. show.aspx?id=138
4.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状况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tjzl/
DC2C1FD92843293C482570FB000C0A72
5.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状况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tjzl/
594E4C96DACCAA9D48256C3E0027C3E2
6.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状况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tjzl/
33E59224D93E255348256C3E00279206
7.穆光宗.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学习时报.2004年10月18日第四版.
8.邱国华.义务教育完成率:“普九”新阶段的核心指标. http://202.121.15.145/document/zxcg/gj050401.htm
9.世界银行:各国小学入学率(2002年)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2/t20040130_402193501.htm
10.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http://portal.unesco.org/
education/en/ev.php-URL_ID=36027&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URL_ID=43366&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11.广少奎.试论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期. http://218.17.222.243/was40/detail?record=78&channelid=27419
12.北京市朝阳区统计报告第14期.2001年6月7日. http://www.chystats.gov.cn/

各朝代人口统计




全国人口历代统计的结果公布!视频

相关评论:
  • 13849385295新中国人口增长历史
    逄澜纪1. 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601,912,371人。2. 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全国人口总数达到694,580,000人。3.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全国人口已增至1,008,180,000人。4. 1989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总...

  • 13849385295中国人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逄澜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历史记录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逐步展现。1953年的第一次普查揭示了当时全国人口为601,912,371人,这一数据标志着新中国人口统计的开端。十年后的1964年7月1日,第二次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增加到了694,580,000人,反映出这段时间的自然增长和政策影响。紧接着,1982年的第三次普查...

  • 13849385295中国历代人口数量表
    逄澜纪1. 秦朝人口约2000万。2. 西汉末年人口约6000万。3. 三国时期人口约800万。4. 南北朝时期人口约1500万。5. 隋朝人口约5000万。6. 盛唐时期人口约5000万。7. 南宋时期人口约8000万。8. 元朝时期人口约8500万。9. 清朝中后期人口约4亿。战国时期,秦、齐、楚三国人口大约1500万,赵、魏两国大约...

  • 13849385295中国历年人口一览表
    逄澜纪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东部广阔的平原、众多...

  • 13849385295中国历代人口变迁(12张图)
    逄澜纪中国历代人口变迁 一组人口变迁数据图表,分别展示了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历代人口变化的六个阶段、九个人口快速下降期和五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前四张图表基于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中国人口史》,呈现了人口增长曲线和六个阶段的变迁。后八张图表则来源于中国历史网上一篇未署名的文章,深入追溯了历代人口的...

  • 13849385295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逄澜纪1910年(宣统二年)十八省人口,民政部统计是33118万人,邮局调查是43842万人 1911年(宣统三年〕 37767万人(清朝最后一年)1912年(民国元年) 35572万人 1913年(民国二年) 43200万人 1919年(民国八年) 42767万人 1918-1919年(民国七至八年) 45265万人 1920年(民国九年) 44715万人 1921年(民国十年)...

  • 13849385295中国第几次人口普查了?
    逄澜纪2.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地区)。根据普查公报,2010年11月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包含港澳台地区)。3. 第七次全国...

  • 13849385295中国人口史清
    逄澜纪清末,太平天国、捻军和西北穆斯林的动乱曾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光绪十三年(1887年)人口统计为377,636,000,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达到450,000,000。宣统三年(1911年),清逊帝时期的最后一次户口调查记录为92,699,185户。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和大运河沿线。

  • 13849385295全国人口普查每几年进行一次 人口普查多久一次
    逄澜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进行过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1953年、第二次1964年、第三次1982年、第四次1990年、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十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共14117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

  • 13849385295中国从古至今的历代人口是多少??
    逄澜纪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1992-01 2002-10-29 修订 时间 公元 户数(万)人口(万)每户人数 增长率 备注 出处 战国末年 -220 2,000.0000 汉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4.87 田8.2705亿亩 汉书-地理志下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 427.9634 2,100.7820 4.91 -1.88 续汉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