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物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你看她《柳絮词》的结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在对待贾宝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是表面上温柔沉默,佯装不知有「金玉良缘」之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早就萌动着爱情。你看她看见袭人在为宝玉绣五色鸳鸯兜肚,就油然产生艳羡之心,终于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替她代刺(见第三十六回),这不是天机泄漏,爱情在爆发吗?一句话,宝钗的内热外冷的心态,恰似一朵含苞未放 的牡丹。 “会做人”的确也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

  最佳答案
  浅谈林黛玉与薛宝钗

  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纵观《红楼梦》,林黛玉带给人的是一种诗人般的感觉。她才思横溢,文思敏捷,作诗常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纯洁,宝玉挨打,黛玉最后才去看他,但她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她对现时的思想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世人斥《西厢记》、《牡丹亭》为 “淫词艳曲”,而她却偏爱这些“性灵之学”,也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真诚率真,喜怒哀乐都放在外面,但她的小心眼也常常伤人。

  薛宝钗却有如一名政治家,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宝钗在贾府中普遍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诗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的。与黛玉相反,她对现时的观念是接受的,身体力行的,总想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薛宝钗理财治家,通晓庶务也是高人一等。

  林黛玉是理想化的,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相反,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最后难免一败。宝钗是现实的,思想行为符合现时的观念,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本身又比别人精明能干,这样的人最终博得贾母的青睐,毫不出奇。

两种人生,两种悲剧
——论林黛玉与薛宝钗
摘要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文学巨著《红楼梦》中两个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然而,她们却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传统女性中完全不同的典型形象。林黛玉代表的是唯美主义传统女性形象,其“同类”有《西厢记》中之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等。而薛宝钗代表的是功利主义的传统女性形象,她的“同类”,历代史籍中的《列女传》满纸皆是。
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然而林黛玉与薛宝钗同爱着一个人——贾宝玉。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两个人最后都成了悲剧。
关键词
1.性格 2.地位 3.社会背景 4.传说 5.悲剧
正文

林黛玉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美貌自是不用说,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论才情,题菊花潇湘夺魁首,咏海棠蘅芜占鳌头。 就她们的名字而论,黛者,玉也;钗者,金也。从中国传统的民族心理论,玉象征着人高尚纯洁的品格,而金虽是财富的象征,却又代表着世俗,“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黛玉葬花,是悼念已逝的“艳骨”,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宝钗扑蝶,追求自身的“价值”,生存态度却是乐观“向上”的。就个人的魅力而言,那“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的黛玉主要是情与灵,而“任是无情也有情”的宝钗则是“肌肤丰泽”、“雪白的胳膊”。

既然林薛二人所代表的典型形象不同,她们的人生道路也就大相径庭。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凄美,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过分执拗地追求自我的尊严,简直到了“尖刻”的程度。把别人对自己的怜悯和施舍看作是冷嘲热讽,与宝玉的爱情也浸透这痛苦的追求,对宝玉是相知相又相疑,不断地猜疑、担心、试探、怄气……这种“小性儿”一方面使她在贾府更加孤立,一方面又使自己本来脆弱的身心更加痛疲惫不堪。她终于倒了,倒在了自己毕生追求的脚下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
然而,林黛王的“小性儿”浸透了一个不羁灵魂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枷锁下对人性的追求。她追求自我人格的尊严,追求与宝玉真挚的爱情,追求纯洁无瑕的灵魂,追求人性的自由。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社会地位、性格情感,乃至体质状况都决定了她不可能与命运正面交锋,只能在哀怨、愁绪中“抛珠滚玉只偷潸”。而这恰恰完美地展现一个气韵典雅的东方式唯美主义人物形象。
在林黛玉这个形象上,倾注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她的举手投足,无不反射着唯美光彩。玉葬花,“字字看来都是血”,充分展示了一幅极富古典抒情色彩的“怨女伤春图”。于是,林黛玉这个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形象便永远地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

“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是啊,假如薛宝钗不来,宝玉与黛玉或许可以成就姻缘,然而宝钗不仅来了,更为致命的是,颈上还带着一个与通灵宝玉相匹配的金锁,于是,金玉之论由此而起。
既然薛宝钗的命远与这把金锁休戚相关,我们就不妨从这把金锁说起。首先,这是一把锁,那么,它要锁住的是什么呢?它要锁住的,是宝钗内心被自我封冻的情感与无尽的心机。那又为什么要锁住呢?这与宝钗毕生的追求密切相关。黛玉的追求是人性的自由,宝钗的追求又是什么呢?她追求的是一个好名声,一个有口皆碑的典范封建闺秀“光辉”形象。这要求她“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守时”。也就是这些,要求她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于是也就进一步使她从小就工于心机、心思缜密、圆滑世故、城府颇深。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误入了小红与坠儿的私语空间,宝钗镇定自若,竟扮作与黛玉捉迷藏,若无其事地走了。乍看是脱身之计,事实上却把一切横祸推给了黛玉。其次,这把锁是用金做的,和“宝钗”一样。前文说过,金是世俗的代表,宝钗追求的名声也是世俗的。
按照封建道德标准,她确实是完美无瑕,而且博学有识,能担重任,不愧为理想的当家人选。然而,若用唯美的眼光来衡量,宝钗却“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好好一个完美的女子,怎么与国贼混为一谈了呢?宝钗姓薛,谐音即“雪”,吃的药是冷香丸,住的地方也像雪洞……外表如此温柔敦厚的宝钗,内心却冷酷无情!她的确是一个“冷”人,再加上她的“停机德”:时常劝宝玉从事仕途经济,这便是宝玉与她“生分”的缘故。
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上,集中了中国古代几千年儒家思想中的伪善成分。与有不少唯美成分的道家思想不同,儒家思想原本就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宝钗的理想、追求、性格、情感……都是功利的。作者对她的贬意也十分明显,黛玉是“世外仙姝”,宝钗不过是“有眼无珠腹内空”的凡间俗物罢了。(注一)


贾府这座封建大厦终于崩坍了,“巨石之下,安存完卵”,唯美与功利两条道路也终于走到了尽头。虽然曹雪芹没有完成这部撼世之作,《红楼梦》的意义也远不只“悲金悼玉”四字。然而,我们可以确信,大家都没有好结局。
林黛玉的美,就在一个“情”字上。“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的“情”,不仅焐化了她的容貌,焐化了大观园中的一草一木,也焐化了无数《红楼梦》忠实读者的灵魂。宝钗的美,就在一个“德”字上。曹雪芹要描写的,想从她的性格里,铸成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红楼梦的人物从上至下,没有不喜爱宝钗的,黛玉后来也敬爱它她。从宝钗的性格里可找出四个特质。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温柔。第四、比较起来,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社会上或许找不到这样的人,但在人类的意识理里,这种人是存在的。说实在,宝钗并不阴险,若说她有手段则可,阴险则未必。然世人所以认为宝钗阴险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鹗使玉钗成婚,黛玉气死,人之恨宝钗,由此而来。说她阴险的,都由「恨」心出发。(注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缺点,连黛玉和宝钗都不能例外。这也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之一。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有可爱的地方,也有弱点,所以并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可是这并不是说作者心目中没有一个理想的,真正十全十美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仍旧有的,而且不是别人,正是集黛玉和宝钗二人的长处于一身的二人一体。以上所有的证据,处处指向同一结论:黛玉和宝钗非但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唯有把两人的优点和长处加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理想女性。(注三)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丑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红楼梦》这部悲喜剧中,把唯美、功利两种人生观演绎得淋漓尽致,供读者参悟。

两种人生,两种悲剧
——论林黛玉与薛宝钗
摘要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文学巨著《红楼梦》中两个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然而,她们却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传统女性中完全不同的典型形象。林黛玉代表的是唯美主义传统女性形象,其“同类”有《西厢记》中之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等。而薛宝钗代表的是功利主义的传统女性形象,她的“同类”,历代史籍中的《列女传》满纸皆是。
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然而林黛玉与薛宝钗同爱着一个人——贾宝玉。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两个人最后都成了悲剧。
关键词
1.性格 2.地位 3.社会背景 4.传说 5.悲剧
正文

林黛玉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美貌自是不用说,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论才情,题菊花潇湘夺魁首,咏海棠蘅芜占鳌头。 就她们的名字而论,黛者,玉也;钗者,金也。从中国传统的民族心理论,玉象征着人高尚纯洁的品格,而金虽是财富的象征,却又代表着世俗,“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黛玉葬花,是悼念已逝的“艳骨”,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宝钗扑蝶,追求自身的“价值”,生存态度却是乐观“向上”的。就个人的魅力而言,那“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的黛玉主要是情与灵,而“任是无情也有情”的宝钗则是“肌肤丰泽”、“雪白的胳膊”。

既然林薛二人所代表的典型形象不同,她们的人生道路也就大相径庭。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凄美,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过分执拗地追求自我的尊严,简直到了“尖刻”的程度。把别人对自己的怜悯和施舍看作是冷嘲热讽,与宝玉的爱情也浸透这痛苦的追求,对宝玉是相知相又相疑,不断地猜疑、担心、试探、怄气……这种“小性儿”一方面使她在贾府更加孤立,一方面又使自己本来脆弱的身心更加痛疲惫不堪。她终于倒了,倒在了自己毕生追求的脚下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
然而,林黛王的“小性儿”浸透了一个不羁灵魂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枷锁下对人性的追求。她追求自我人格的尊严,追求与宝玉真挚的爱情,追求纯洁无瑕的灵魂,追求人性的自由。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社会地位、性格情感,乃至体质状况都决定了她不可能与命运正面交锋,只能在哀怨、愁绪中“抛珠滚玉只偷潸”。而这恰恰完美地展现一个气韵典雅的东方式唯美主义人物形象。
在林黛玉这个形象上,倾注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她的举手投足,无不反射着唯美光彩。玉葬花,“字字看来都是血”,充分展示了一幅极富古典抒情色彩的“怨女伤春图”。于是,林黛玉这个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形象便永远地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

“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是啊,假如薛宝钗不来,宝玉与黛玉或许可以成就姻缘,然而宝钗不仅来了,更为致命的是,颈上还带着一个与通灵宝玉相匹配的金锁,于是,金玉之论由此而起。
既然薛宝钗的命远与这把金锁休戚相关,我们就不妨从这把金锁说起。首先,这是一把锁,那么,它要锁住的是什么呢?它要锁住的,是宝钗内心被自我封冻的情感与无尽的心机。那又为什么要锁住呢?这与宝钗毕生的追求密切相关。黛玉的追求是人性的自由,宝钗的追求又是什么呢?她追求的是一个好名声,一个有口皆碑的典范封建闺秀“光辉”形象。这要求她“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守时”。也就是这些,要求她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于是也就进一步使她从小就工于心机、心思缜密、圆滑世故、城府颇深。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误入了小红与坠儿的私语空间,宝钗镇定自若,竟扮作与黛玉捉迷藏,若无其事地走了。乍看是脱身之计,事实上却把一切横祸推给了黛玉。其次,这把锁是用金做的,和“宝钗”一样。前文说过,金是世俗的代表,宝钗追求的名声也是世俗的。
按照封建道德标准,她确实是完美无瑕,而且博学有识,能担重任,不愧为理想的当家人选。然而,若用唯美的眼光来衡量,宝钗却“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好好一个完美的女子,怎么与国贼混为一谈了呢?宝钗姓薛,谐音即“雪”,吃的药是冷香丸,住的地方也像雪洞……外表如此温柔敦厚的宝钗,内心却冷酷无情!她的确是一个“冷”人,再加上她的“停机德”:时常劝宝玉从事仕途经济,这便是宝玉与她“生分”的缘故。
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上,集中了中国古代几千年儒家思想中的伪善成分。与有不少唯美成分的道家思想不同,儒家思想原本就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宝钗的理想、追求、性格、情感……都是功利的。作者对她的贬意也十分明显,黛玉是“世外仙姝”,宝钗不过是“有眼无珠腹内空”的凡间俗物罢了。(注一)


贾府这座封建大厦终于崩坍了,“巨石之下,安存完卵”,唯美与功利两条道路也终于走到了尽头。虽然曹雪芹没有完成这部撼世之作,《红楼梦》的意义也远不只“悲金悼玉”四字。然而,我们可以确信,大家都没有好结局。
林黛玉的美,就在一个“情”字上。“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的“情”,不仅焐化了她的容貌,焐化了大观园中的一草一木,也焐化了无数《红楼梦》忠实读者的灵魂。宝钗的美,就在一个“德”字上。曹雪芹要描写的,想从她的性格里,铸成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红楼梦的人物从上至下,没有不喜爱宝钗的,黛玉后来也敬爱它她。从宝钗的性格里可找出四个特质。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温柔。第四、比较起来,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社会上或许找不到这样的人,但在人类的意识理里,这种人是存在的。说实在,宝钗并不阴险,若说她有手段则可,阴险则未必。然世人所以认为宝钗阴险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鹗使玉钗成婚,黛玉气死,人之恨宝钗,由此而来。说她阴险的,都由「恨」心出发。(注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缺点,连黛玉和宝钗都不能例外。这也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之一。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有可爱的地方,也有弱点,所以并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可是这并不是说作者心目中没有一个理想的,真正十全十美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仍旧有的,而且不是别人,正是集黛玉和宝钗二人的长处于一身的二人一体。以上所有的证据,处处指向同一结论:黛玉和宝钗非但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唯有把两人的优点和长处加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理想女性。(注三)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丑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红楼梦》这部悲喜剧中,把唯美、功利两种人生观演绎得淋漓尽致,供读者参悟。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文学巨著《红楼梦》中两个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然而,她们却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传统女性中完全不同的典型形象。林黛玉代表的是唯美主义传统女性形象,其“同类”有《西厢记》中之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等。而薛宝钗代表的是功利主义的传统女性形象,她的“同类”,历代史籍中的《列女传》满纸皆是。
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然而林黛玉与薛宝钗同爱着一个人——贾宝玉。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两个人最后都成了悲剧。
关键词
1.性格 2.地位 3.社会背景 4.传说 5.悲剧
正文

林黛玉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美貌自是不用说,一个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论才情,题菊花潇湘夺魁首,咏海棠蘅芜占鳌头。 就她们的名字而论,黛者,玉也;钗者,金也。从中国传统的民族心理论,玉象征着人高尚纯洁的品格,而金虽是财富的象征,却又代表着世俗,“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黛玉葬花,是悼念已逝的“艳骨”,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宝钗扑蝶,追求自身的“价值”,生存态度却是乐观“向上”的。就个人的魅力而言,那“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的黛玉主要是情与灵,而“任是无情也有情”的宝钗则是“肌肤丰泽”、“雪白的胳膊”。

既然林薛二人所代表的典型形象不同,她们的人生道路也就大相径庭。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凄美,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过分执拗地追求自我的尊严,简直到了“尖刻”的程度。把别人对自己的怜悯和施舍看作是冷嘲热讽,与宝玉的爱情也浸透这痛苦的追求,对宝玉是相知相又相疑,不断地猜疑、担心、试探、怄气……这种“小性儿”一方面使她在贾府更加孤立,一方面又使自己本来脆弱的身心更加痛疲惫不堪。她终于倒了,倒在了自己毕生追求的脚下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
然而,林黛王的“小性儿”浸透了一个不羁灵魂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枷锁下对人性的追求。她追求自我人格的尊严,追求与宝玉真挚的爱情,追求纯洁无瑕的灵魂,追求人性的自由。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社会地位、性格情感,乃至体质状况都决定了她不可能与命运正面交锋,只能在哀怨、愁绪中“抛珠滚玉只偷潸”。而这恰恰完美地展现一个气韵典雅的东方式唯美主义人物形象。
在林黛玉这个形象上,倾注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她的举手投足,无不反射着唯美光彩。玉葬花,“字字看来都是血”,充分展示了一幅极富古典抒情色彩的“怨女伤春图”。于是,林黛玉这个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形象便永远地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

林黛玉的确温柔娇弱,但也很刚硬;在人情世故上的能力就差了许多。薛宝钗的性格要比林黛玉开朗许多,但同时薛又是个极有心计的人,在为人处世上极其圆滑,人缘极好,连王熙凤都要让她三分。说薛“坚贞不屈”,可真是见笑了。薛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妥协的人。

林黛玉多愁善感 薛宝钗善解人意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物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8620125762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酆坚峰薛宝钗:最突出的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特点,她对谁都看似有情,实则最为无情,性情沉稳包容,很会做人,喜欢低调行事,她屋子里的东西较为简朴。表现薛宝钗性格的几个重点情节:偷听小红讲话被发现,巧妙嫁祸给黛玉;点戏的时候,专点贾母爱听的戏;玉钏跳井事件后,主动拿自己的衣服给玉钏,以讨...

  • 18620125762《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对比(从性格、为人处世、与贾府关系上...
    酆坚峰黛玉:性格: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为人处世: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常常说话尖刻、行动好恼人,从不谈世途经济的“混帐话”与贾府关系;她妈妈是贾母的女儿,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 宝钗:性格:封建,...

  • 18620125762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对比
    酆坚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对比,可从性格和生活目标追求两方面进行比较。1、性格 黛玉是个很复杂的,她表现出尖酸刻薄、心胸狭隘、自卑多疑,但又多愁善感、文弱善良,骨子里又是坦率、纯真、不畏强权、心高志洁的。宝钗是个很有心机,很世故、圆滑、无情,同时又是开朗活泼,内心很强势的人,更主要...

  • 18620125762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比较与分析
    酆坚峰1、自卑又自傲。自她父亲去世,来过着类似寄居似的生活时,就让自卑的情结埋藏在心底,虽然老祖宗比较疼爱,可是这疼爱不是唯一的,所以感怀身世的她总有浮萍飘零之感。而作为一个小姐,身份和自身的才学都让她变得有些孤傲,但这也正是她在竭力掩盖自卑的一种手段。2、多情又无情。她对于宝玉及自己的...

  • 18620125762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酆坚峰黛玉:多愁善感,内心孤独,极富诗才,语言尖酸刻薄又很伶俐 宝钗:沉稳端庄,中规中矩,富有心计,宽容待人深受长辈喜爱

  • 18620125762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酆坚峰薛宝钗的人物介绍 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父亲(薛姨父)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

  • 18620125762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别
    酆坚峰1、外貌:林黛玉有一种忧伤、破碎的凄美;薛宝钗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富贵美。2、文风:林黛玉:孤凄悲凉,清冷哀伤。薛宝钗:富贵华丽,蕴涵深意。3、处世:林黛玉:忧郁哀伤,纯粹的爱自己所爱的,容不得半点藏奸,对卑微的人体贴周到,凡有恩与她,必永世不忘。薛宝钗:处事圆滑和厚,爱用小财小利...

  • 18620125762林黛玉和薛宝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酆坚峰不同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她与礼法井井的贾府环境格格不入。她傲世孤高,不是对随便什么人的浅薄低头的傲气,而是对浊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骨、高傲、孤芳自重,决不低头!薛宝钗比较有心计。处事圆滑有才貌、有学问、有头脑,修养极高,功夫很深,处理人事的水平、技巧,超出常人。拓展知识:【...

  • 18620125762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酆坚峰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你看她《柳絮词》的结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在对待贾宝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是表面上温柔沉默,佯装不知有「金玉良缘」之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早就...

  • 18620125762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酆坚峰《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有:贾宝玉叛逆;林黛玉敏感而善良;王熙凤阴毒泼辣;薛宝钗八面玲珑;贾探春性格刚烈。1、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