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前,想让孩子容易“混得开”,家长要叮嘱孩子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小朋友们搞好关系。

叮嘱孩子要听话,乐于跟其它小朋友交流玩耍和分享。毕竟,爱分享的听话小朋友谁都喜欢。

告诉孩子一定要敢说敢做,不要怕,要勇于去面对困难,要敢于去解决人际关系。

上幼儿园意味着孩子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同时也是这个年幼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走入社会去过群体生活。

那么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孩子肯定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同时也会出现父母很担心的“分离焦虑”,有哭闹,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所以在入园之前家长为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很重要的事情。


更何况,3-6岁的孩子有多个敏感期。而孩子能够在幼儿园“混得开”,就是要孩子能够和小朋友很友好的相处,以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在幼儿园感觉到开心。

那么想要孩子在幼儿园更能“混得开”,这6件事家长就切记一定要叮嘱孩子。


1、“幼儿园内都是很可爱的小朋友,说话要温柔”

孩子在3岁左右,家长会发现孩子一旦事情不如意,就会说狠话、脏话:坏妈妈、臭妈妈、我要打死你……等。


这是因为孩子两岁有“我”的意识,到了三岁左右,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所以

这个阶段也被称之为“诅咒敏感期”

别人反应越激烈孩子越能感受到诅咒语言中的力量,那么平时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诅咒”尽可能的置之不理,孩子没得到反应、力量,觉得没意思就会不说了。


但是如果孩子入园前还有这样的表现,就需要家长多做调节,经常告诉孩子要对小朋友们温柔一些,避免因为孩子的“”恶言相向做出现矛盾。不让孩子成为“小霸王”,孩子才能为幼儿园混得开。


2、上幼儿园就像是玩游戏,要遵守规则

孩子在家都是自由惯了的,突然让孩子乖乖坐在板凳上,不能随便说话,不能随便走动肯定是不适应的,并且会有不理解。


那么在孩子入园之前,就要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规矩”,明白概念之后孩子才能更容易去遵守。

在孩子还没有入园之前,家长可以

在家中模拟幼儿园上课的场景,让孩子先有个适应的过程

,入园后也不容易因为不能遵守规律哭闹,无所适从。


孩子适应了一个环境,真个人才会放松,更有心思去交朋友,去学习新东西,能够混得开。


3、懂得礼尚往来,互相分享

孩子刚入园正是“物权敏感期”强烈的时候,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的,说话时也会用把“我的”“不行”等词汇放在嘴边,这是孩子的本能。

但是这无论是在幼儿园交朋友还是孩子以后走入社会,这样的本能对孩子来说都没有好处。


所以家长还是要用温和的手段来帮助孩子不抗拒分享,家长要做的就是不凶孩子,强制他分享;

而是让孩子在接受小朋友的分享之后,

感受从中得到的快乐,知道两个人玩的时候比自己玩更有趣,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抗拒分享

,能够做到互相分享。



4、要能够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晓晓经常看到这样说的“孩子都会了还上幼儿园干什么?”

幼儿园是对儿童的预备教育,是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但是一些基本的能力在入学前孩子有基本的养成,也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孩子刚入园,吃饭、穿衣、如厕这样的事情都无法独立完成,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就更是会抗拒。


而且之所以让孩子3岁之后才能上幼儿园,就是考虑到孩子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对父母都没有很强的依赖,并且具有了有一定的独立性。


5、xx个小时后妈妈就会接你

这句话看起很朴实,但是其实很重要,其一,明确的告诉孩子我会来接你,其二,让孩子知道具体的时间。

因为孩子不愿意和父母离开,很多家长在送孩子的时候都会“欺骗”孩子,和孩子说,“妈妈出去接个电话”、“妈妈一会就会来”,但是之后妈妈不见身影,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


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记在心里,孩子就会对上幼儿园抗拒,不爱上幼儿园,自然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不信任,无法放松下来,根本做不到“混得开”。


6、杜绝危险的地点、电器、人

孩子进入到社会中,总是会有一些在暗处的危险“威胁”着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本身不知道危险,不仅孩子会很危险,也会给老师增加更多的负担,家长也会提心吊胆。

杜绝危险,这是越早教孩子越好的事情,和孩子的生命息息相关。


知道规避危险,并且能够在小朋友接触危险的时候提醒孩子,其实也是能够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让孩子在幼儿园更“混得开”。




入园前,想让孩子容易“混得开”,家长要叮嘱孩子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