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有时不赚钱,为什么大部分农民还是对土地特别依赖和珍惜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耕地为何不种粮~

自古以来我国农民都是靠天吃饭,靠地种粮,但现在为了经济效益却不惜破坏肥沃的土地,随意开毁任意耕种,本末倒置。导致一些原来已种植庄稼的村民现在要花钱去买口粮,还有一些村民负债累累。

  今天起,我们聚焦粮食安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已经是十年来连续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文件的第一条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以说,这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粮食安全列为六项任务之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之后,对粮食安全又一次全面的部署和规划。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说明粮食安全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近段时间,我们《经济半小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的做法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形成反差。尤其是一些地区耕地的非粮化,也就是耕地不种粮的问题值得警惕。我们来看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沃田变池塘 养殖泥鳅进退两难

  江苏省赣榆县位于江苏东北部,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公开资料显示,正常年份这里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不过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里的银河村采访时却意外了解到,这村民现在村民吃粮全都靠从市场上购买,村里基本不种粮了,绝大部分耕地现在都改成鱼塘养泥鳅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为什么没地了?

  村民杨清菊:嗯,都挖(鱼)塘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挖(鱼)塘干嘛呢?挖(鱼)塘做什么呢?

  杨清菊:挖塘子养泥鳅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原来这个地,是干什么用的?

  村民:种稻子。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为什么不种了?

  村民:现在地都养泥鳅,不种了。

  村民:自己自愿的,上面没有强制,那都养泥鳅,你想,就像我们四个,我们三个养,就剩你一个不养,人家养,还得养,对不对?一样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家养发财了,我也养。

  村民:对!不可能说是上面强制干你。强制你你就干了,强制你也不可能干。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村里面有没有种水稻的?

  村民:种水稻?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

  村民:没有。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了?

  村民:有,少。

  村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银河村原来的耕地都属于上好的农田,但从两三年前,大家渐渐把种水田的地深挖,改成鱼塘养泥鳅,至于村里究竟有多少耕地被改成鱼塘,具体数据还得问村干部。

  江苏省赣榆县银河村原本土地丰收时的面貌

  江苏省赣榆县银河村会计张加成:土地有6、700亩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养泥鳅的有多少亩地啊?

  张加成:养泥鳅的,有500多亩地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这个百分点占到?

  张加成:大概80%、90%差不多,都养泥鳅,家家户户都养泥鳅。

  张加成说,养泥鳅已经成了银河村的全部收入收源,受此影响,附近几个村也开始养泥鳅。那当地村民怎么想到养泥鳅的?为什么这么热衷养泥鳅呢?

  张加成:是2003年。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张加成:当时是一个韩国人过来投资的。他是原来(村支部)书记干的时候,他带过来,在那个地方(做泥鳅养殖)。后来一个塘,(养泥鳅)二亩地挣三万钱、两万元钱,老百姓都跟着上来了。

  村民:一亩地,你看这个产量怎么样?看看你产量能达到多少?就是一亩地1300斤,对不对?好的,就是1500斤(/亩)。1500斤稻(谷)卖多少钱,两块钱一斤,才3000元钱,你要是有二亩地,也就6000元钱。就你看,把那个二亩地开个(鱼)塘子,成本什么的都弄好了,弄好能有好三四万元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显然,这个养泥鳅是划算了。

  村民:对。

  村民:都是这样呀,为了收入高啊。

  正是看到养泥鳅比种水稻等粮食作物更挣钱,更有经济效益,所以当地村民一个接着一个,一家挨着一家都把原来的耕地改成鱼塘、养起了泥鳅。但是他们现在也遇到了难题,随着养殖户的增多,泥鳅市场日益走低,往年泥鳅价格能卖到每斤三四十元,现在每斤才卖十几块钱,另一方面,养泥鳅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一亩鱼塘得好几万元钱,包括泥鳅鱼苗、饲料、人工等,如果泥鳅卖不出好的价格,就会亏本,可是如果不继续养泥鳅,村民投入的成本将很难挽回。这泥鳅养还是不养,做还是不做?对养泥鳅的村民来说,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怎么会赔钱呢?

  村民:关键量太大了,全国太多了,就是说太多了,你包括连云港这一块,徐州这一块,安徽,包括蚌埠都有,现在拓展到浙江,哪个地方全国各地都有,天津、唐山、哪个地方没有养鱼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不养泥鳅呢?

  村民:你不养泥鳅,你养什么?现在已经成规模了,你咋办,停下来种地啊?

  种地不划算,可是如果当地村民都把耕地拿来养泥鳅,不种粮食,这粮食怎么解决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现在不种水稻,你们吃的粮食呢?

  村民:买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怎么买呀?

  村民:就是去米场就买了,买米、买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大家90%以上都去养泥鳅了,谁来种粮食呢?

  张加成:粮食现在,我们村现在都没有种粮食了,都买着吃,没有事的妇女人出去打工,一天一百块钱,八十元钱。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原来比如说不养泥鳅的时候,你们村能够产粮食多少呢?

  张加成:一亩地一千斤,八百斤左右的,一千二(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然后全村是多少亩地?

  张加成:全村五、六百亩地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每亩地一千多斤,等于现在就少了。那就少了几十万斤粮食。那上面没对你们(耕地种粮)有什么要求吗?说你们一定要种粮食什么的?

  村民:上面也没有什么要求。

  村民:上面也没有规定,也没说,你就得种粮食,你就得养泥鳅。这个也没有叫,你把土地这一块,反正你愿意种粮食,就种粮食,愿意搞养殖就搞养殖,就看你的效益怎么样了。

  村民正在池塘里挖泥鳅

  江苏赣榆县银河村的耕地被改养泥鳅,虽然让人惋惜每年少了几十万斤稻谷,但这也算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有它自身的合理性。但在四川省剑阁县,情况就不那么让人轻松了。当地村民反映说,这里的好耕本来就不太多,现在又被强制要求改种烟草,导致一些耕地被迫撂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迫于硬性指令 农民无奈毁粮亏本种烟叶

  1月6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四川省剑阁县,这里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属于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在离县城190多公里的,是涂山乡东河村,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后,记者终于来到了这里,得知来意,东河村一位村小组长将记者带到一片种烟草的耕地。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二组组长李映国:这个就是2013年的烟杆,烟叶老板(把烟叶收割)了,他把烟叶收(割)了,他就不管这(地)了,家里没人种,这块(地)没人栽,农户不在家,就不再种这块地了,就荒在这块地方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没人管了?

  李映国:就没人管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块地)有多大?

  李映国:这一块全部都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十几亩地,是吧?

  李映国:对呀。

  李映国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十几亩耕地在当地这种丘陵地带来说,是难得的一大片平坦好地,原来一直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每亩最低也得八九百斤以上;这片地2103年三四月份才改种烟草,八九月份刚收割完,现在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一直没人过问。按种烟草的规律,一块地一般不能连续耕种,得休耕一年再耕种,如果休耕期间又不耕种别的庄稼,这地就会被撂荒。让李映国无奈的是,2013年种烟的休耕地还荒在这里,2014年的种烟任务又来了,他所在的村小组还得另外留出一片好耕地来种烟。

  李映国:这块地是农户把地(翻)了,(准备)种小麦,后来要完成2014年的任务,上面下达的20亩(种烟)任务,必须把地留起,所以这留起来不让种粮食,土地就空起,这土地空起,(今后)好种烟,农户得不到(粮食收获)。

  李映国说,现在为了腾出土地,完成烟草种植任务,他每天头痛得不得了。不过和邻近村民小组张国超来说,自己乡亲们还算是幸运的。今年快60岁的张国超,2013年和兄弟一共种了18亩地烟草,但烟叶收割后无人收购,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这些烟草烧掉。

  焚烧后的烟叶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你们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这烟是不(是)不能卖钱,这儿烧了几万块钱的东西,我家里还有,我家里还有100多公斤,你看,这个烟它不能要,这个农民怎么搞?这个烟,你看,它说不能要,在这个地方放几个月了。今年不种,是我弟弟种,种了十八亩烟,投资一下,下来倒花了两万多(元) 。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倒贴了两万多(元)?

  张国超:两万多(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投入多少了?

  张国超:你算嘛,光它的种子农药就投入11000多(元),将近12000块钱,耕地投入1000多(元),拢(土)就会70元钱一亩,(这项)1000多元钱,上架一烤烟房上架,就是1000元一烤房,要烤9000多元,你们算。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种烟没挣钱,反而亏了。

  张国超:亏了两万多(元),对不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场看到,地上有厚厚的一层烟灰和一些还没有燃烧完的烟梗,张国超告诉记者,这些焚烧的烟叶除了自己家的外,还包括村支部书记和七组组长家的,总共将近五六百公斤,损失在几万元。本来这些想送去收购点,却被认定是等外品无法出售,最终他选择了烧毁,而这些还不是他今年收割的全部烟叶。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你看,这烟。

  问:这都是什么时候的烟草?

  张国超:这都是今年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2013年的?

  张国超:2013年的,你看,烧了好多,你看,这些烟。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里面有多少烟草?

  张国超:100多公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都做什么用?

  张国超:烧掉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烧掉了?

  张国超:那你现在放家里做什么用?

  张国超:我现在还没时间烧,现在在修猪(圈)。农民哪个不辛苦?你看,这烟多好,不收购。当农民好辛苦,说实话。

  村民仓库里积压的所谓“不合格”的烟叶

  张国超说,他想不通的是,现在堆在家里这些不比2012年的质量差,2012年每公斤还能卖十四、五元钱,但是2013年却一斤也卖不出去,一年辛辛苦苦干下来,不仅投进去的钱没有收回来,反而还欠了不少债。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这种烟去年卖了十几元钱,十四、五元钱一公斤,今年(当地)烟草公司在(外)地 在哪个地调了烟(叶)回来,就把我们(烟叶)数量充够了,我们就卖不(出去)了。

  村民:我种了4年烟,第一年种了八亩,乡政府里发了500块钱奖金,八亩烟(叶)。

  你算算多大的概念。第二年,第三年都不赚(钱)。

  如果按张国超所说,近两年来种烟草连续亏本,那为什么留着良田不种粮食,要种烟草呢?张国超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种烟草并不是他们自愿的。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非种不可,干部不种(烟草),就要找干部的麻烦,村民要不种(烟草),干部就要找(村民)的麻烦,一级一级下达指标,县上给乡上下达,乡上给村上下达,乡上下达,村上下达,乡上再给我们组上下达,我就是那个组的组长,我当了三十几年干部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之前有没给你说过,就是传达之前,有没有商量?

  张国超:商量什么啊?跟你说清楚了,下达任务,下达任务!(村民)都不愿意种,种了你看嘛?现在卖不到钱。

  东河村七组村民:不强(行)的话,一户都不(愿意)种(烟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即使上面要求种烟草,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那村民为什么最终同意种植烤烟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地是你们承包的嘛。

  村民:谁给承包的,他说是国家的。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跟你说,农民不愿种(烟草),那么组上要完成政府的意愿,知道不?政府下达的(种烟)指标,那么组长就找个人来,管他随便哪个种(烟),都无所谓,只要你种了,把我的任务完成了就对了。队上要给(承包人)锄草,拢(土),(村组)要无偿地投入。

  村民还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一旦那块地被划定为烤烟生产地,即使已经种了小麦等粮食作物,也要被强行拔掉。

  村民:(小麦)扬花了,这么高了!就把(小麦掀翻)了,上面又没给我们什么(补偿)。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不能种粮食。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种粮食呢?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四组村民张国超:种粮食就给你扔了。

  烟叶收割后烟杆被随意抛在农田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与烟叶种植者签订烟叶收购合同。烟叶收购合同应当约定烟叶种植面积。但村民们说,根本没有任何合同。不仅如此,为完成烟草种植指标,剑阁县有关部门还把烟草种植指标完成情况,同村干部考核连在一起,东河村二组组长李映国就担心他今年的工资能不能拿到手。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二组组长李映国:扣队长的工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一年的工资多少?

  李映国:三千到四千(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有没有拿到工资?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二组组长李映国:没有。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东河村七组组长李映洪:上面强行种烟,老百姓不愿种,所以现在基层干部不好当,都不想当,都不想当这个干部。

  李映国透露说,他们二组没有一家农户愿意种烟草,为完成烟草种植指标,他们组不仅无偿拿出土地,把地租给外面的人来种烟,不仅要免除承包人一切费用,村民小组还要倒拿钱给承包人。七组组长李映红拿出他们组2013年种植烤烟的租地协议,上面约定,村小组提供现有黄金地种烟地,最低25亩,包括村小组承担上级下达的任务17亩,承包人完成60担烟叶任务。村小组支付给承包人5500元钱,村小组提供用于种烟的烤房、烟棒、发电机设备;烟叶收购后的返回款归承包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钱是谁给谁?

  李映国:(村小组)集体给这个承包(种)烟(的)人,李映兵拿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你们村组,给这个承包李映兵。

  李映国:对。组上倒拿(钱给承包人种烟),所以每年我们种烟都亏,集体的钱。

  李映国说为完成上级的烤烟种植指标,他们不仅不收取一份土地流转费,反而还要倒贴5500元给人家,才算勉强把这个任务完成。

  自己的承包地自己不能做主,村里还要出钱完成上级下达的烟草种植计划,面对村民们反映的情况,我们也觉得很困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剑阁确实提出了建设四川省烤烟基地的目标,那么这样的目标对村民、对耕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聚焦粮食安全,我们今天关注耕地为何不种粮。前面我们看到,在江苏和四川的一些地方,虽然耕地不种粮食各有原因,但结果却是一样。尤其是在四川剑阁县,村民反映说,他们是被迫把上好的耕地改种烟草,导致部分土地撂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地方政府提取烟叶税的3% 用于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经费 大量耕地转种烟叶

  剑阁县真的在强制要求村民们种植烟叶么?村民们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1月7日上午,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剑阁县烟草专卖局。

  四川省剑阁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红霞:政府下的烟叶种植计划,我们县政府有个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地种什么东西,种什么粮食,农民说的算,为什么要对他们,下这个(种烟)任务呢?

  四川省剑阁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红霞:这个就要问政府了,政府在下计划。

  烟草专卖局回答不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问题,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随即来到剑阁县烟草生产管理办公室,经过反复沟通,当天下午,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了该单位两位负责人。

  剑阁县烟草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魏文联:种烟从整体来讲,因为我们的土地资源,给老百姓找一个更好的致富渠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全县有多少耕地?

  四川省剑阁县烟草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高峰:全县有120万亩。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用于种烟的有多少亩?

  高峰:6万多亩。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2013年的产值是多少?

  高峰:产值是1.72个亿。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税收呢?

  高峰:税收是三千八百多万。

  村民在向记者展示大量被烧毁的烟叶

  两位负责人介绍,地处四川盆地北部的剑阁县,经济一直相对落后,当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大力发展烟草。从2005年更是加大力度,当年种烟面积21700多亩,实现产值2800多万元,税收958万元,2013年已发展到6万多亩,产值1.72亿元,税收达到3800万元,很多村民也因此致富。既然是好事,为什么在东洪村会遭到村民的反对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之前有没有咨询一下,(村民)种烟的意愿?

  四川省剑阁县烟草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魏文联:我们肯定了解这块了,在咨询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没有相关的书面凭据?

  魏文联:书面凭据,调研报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什么时候做的咨询?什么时候?调查谁?

  魏文联:具体今天采访这个事,我肯定出示不了,从我们工作的安排计划,从它的比例维持。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党委副书记 乡长杨德明:以前应该有。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记录吗?有相关的书面凭证吗?什么时间,总得有一个记录吧?

  杨德明:村民是自愿的吗?没有记录。那就是一个口头说法。

  那么在种烟过程中,存不存在东河村村民反映的强行摊派种烟指标呢?

  四川省剑阁县涂山乡党委副书记 乡长杨德明:不是强制性的,都是指导性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指导性的。

  杨德明: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指导性的是从哪方面进行指导的?

  杨德明:面积上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什么?

  杨德明:面积上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面积上指导的?

  杨德明:嗯。比如说我给他下到50亩,50亩的任务,多少产量?

  在采访期间,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样的文件,这是剑阁县委、县政府,2013年3月14日下发的关于烤烟产业发展意见的文件,上面规定:对商品烟交售目标任务没有完成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对烤烟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值达不到90%的乡镇实行“问责”制,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采取必要的组织调整。该文件同时规定,对完成产量目标任务80%以上的乡镇,县财政按照实现烟叶税收的20%奖励乡镇;产量任务完成未达80%的乡镇取消烟叶税返还政策。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文件里面还规定,提取烟叶税的3%,作为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经费和乡镇、县级挂联部门的有功单位、有功人员的奖励及抓点示范召开现场会、烟叶专题会议及基本烟田规划等支出。2013年12月25日,剑阁县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在有关烟叶生产奖励兑现的请示文件中写明,2013年这笔钱应兑现1139670元;而且附表中,还详细列出了剑阁县55个乡镇有关烟叶生产的奖励汇总表,55个乡镇总共应兑现烟叶税返还款7597802元,其中涂山乡烟叶返还款为77504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每年的烟税3%作为工作经费,这个怎么解释呢?

  魏文联:我们烟办确实有一部分是用于公费,你的烟发展多少,发展的好坏和种烟没有关系。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怎么会有3%的提取呢,这是你们县委县政府的文件?

  魏文联:是啊,这个是县委县政府的文件,但是这个是用于提取这个经费出来是用于烤烟生产的发展和我们的办公经费不存在任何关系。

  根据烟草专卖法,烟草公司及其委托单位对烟叶种植者按照烟叶收购合同约定的种植面积生产的烟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分等定价,全部收购,不得压级压价,并妥善处理收购烟叶发生的纠纷。那为什么没有和村民签订合同,对之后出现的纠纷又为什么没有及时解决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说你们(烟草)公司不收,已经从外面进了一些烟草,说(数量)已经够了,拒绝收购他们的烟草,然后他们只能把烟叶抛弃在路上,甚至焚烧了?
  四川省剑阁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红霞:那不会。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据你们了解的情况?
  杨红霞:我们烟叶应该是收。除非是他们没有使用价值的烟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比如说涂山乡的?
  杨红霞:这个样子嘛,要不然你们等一下。因为刚才给你们解释了一下,因为我不管这一块的业务。
  这位负责人说,她不分管这部分业务,有关负责人都在外面开会,短时间回不来,具体情况等他们回来后再了解。但是,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的时候,却在剑阁县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看到一份写给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材料,题目是,《关于烤烟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今年烟叶收购上,由于烟草行业提出“提质量、保纯度”的收购原则,造成部分烟农的烟叶不能入库交售,乡镇为了维护烟农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乡镇财政挤出资金把烟农未交售的烟叶按1元/公斤进行收购,全县乡镇共收购烟叶176万公斤,乡镇支出176万元。那么为什么张国超等村民连这样的保障也没有享受到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不得而知,但是,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的事实是,一些村民的烟叶被大量抛弃、焚烧;种烟的耕地,在烟叶收割后,几十亩耕地被闲置撂荒。对于以土地为生的村民来说,土地不种粮食,他们靠什么解决口粮问题呢?


  当地政府对于烟草种植的红头文件片段内容

  东河村村民:只能去买(大米 面粉)。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买的话,那价格呢?

  东河村村民:随着市场价格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们觉得能承担的起吗?现在大米已经,一般的卖至少得将近2块钱(/斤),便宜的1块多(元/斤)。

  东河村村民:我们农民的话,那这个价格承担不起,就不好说了

  东河村村民:自己买也好,另外还是什么,就靠自己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买的话,能自己负担得起吗?

  东河村村民:你不负担,也要负担,哪个管你。

  半小时观察:

  面对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采访,尽管相关部门负责人三缄其口,但剑阁县的文件还是让人看到了背后的原因。公开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现在,剑阁烤烟种植面积从一万亩扩大到近七万亩, 而当地的计划是2016年种植面积达到十万亩。客观说,烟草种植总体上有利于农民增收,但规划倡导甚至强制发展烟草经济,更多的则是能够增加地方税收。在取消农业税、地方税源不足的情况下,烟叶种植是为数不多可以收税而且税率比重较高的农作物。地方税收提高了,但粮食安全的担忧,却随之而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条硬杠杠。希望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报道,能给剑阁县提个醒,在确定发展目标和规划时,不仅是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说在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规模经营补贴:
规模经营补贴就是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整合成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其要求各地采取贷款贴息或者其他方式给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支持。这项补贴是为了改善土地撂荒造成的浪费现象,鼓励农民进行规模种植。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2016年农业农村部将种粮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三补合一”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也有很多人称其为“三项补贴”。基本上来说,这项补贴每家每户都符合标准。
补贴标准:由于2018年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细则暂未全部明确,根据往年的补贴情况,通常补贴金额在30-230元/亩之间。因为各地种植差异,补贴金额也有所不同。
补贴对象: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补贴条件:
1、拥有土地承包权;
2、实际在种地的农民能领取,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则拿不到;3、种的地越多,拿到的补贴也就越多。

扩展资料:
农业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是指针对于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
农业补贴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农业补贴主要有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实践证明,这些惠农政策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但是现行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的资金总量不足、补贴范围小、补贴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分散降低激励效果等。为充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业补贴

种粮不是有时不赚钱,种粮而是年年不赚钱。一粒粮食一滴汗,农民贴本也要干。既然不赚钱,又为什么还有大部分农民,对土地特别的依赖和珍惜呢?是因为,人总是要生存的,生存就要吃饭,农民利用自己的责任田、责任地,种些粮食,多多少少总会收获一点,不会饿肚子,同时也可以减少一些生活开支,之所以大部分农民对土地特别的依赖和珍惜。


第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没有了土地,怎么能生产粮食,有了粮食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今天,虽然种田种地赚不到什么钱了,但是大部分农民还是对土地特别的依赖和珍惜。曹德旺说:“我现在最关心粮食问题,我是经历过粮食困难的人,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农民种田种地还不都是为了自己不被饿肚子,又是为了什么!


第二,现在农民种田种地确实是赚不到什么钱,一个家庭,除了一些退耕还林外,基本上只有三五亩责任田。
现在生产资料大涨价,一个劳动力在家种三五亩地,我们来算算账吧,一亩田耕田、收割要240元,种子、农药、化肥一亩大约要190元,实际每亩开支到了430元。种5亩地的话,共开支430x5=2150元,如果每亩生产1000斤粮食,每斤1.5元,每亩就是1500元,1500x5-2150=5350元。辛辛苦苦半年下来,还不如到外面打工一个月赚得爽快。所以说农民种田种地确实是赚不到什么钱了。


第三,中国人最不能缺的东西,就是粮食。
粮食对于一个有着14亿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还重要的事情了。袁隆平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我也亲眼所见过这种情况。今天,这种现象虽然不可能出现,但是人们还是特别担心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重演。由于今年的疫情,逼得全世界一个口罩都难求,难道粮食安全的背后,又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更加珍惜自己的那份土地!你们认为呢!



因为农民一生都和土地相依为命,相互依靠,一生勤奋习惯了,因此对土地有依赖。

农民可以拿到补贴,这样的补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这样就是很好的。


种粮有时不赚钱,为什么大部分农民还是对土地特别依赖和珍惜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3021598122为什么农业比工业利润高的多,农民还总报怨种地不赚钱?(农业不挣钱的原 ...
    潘沈顾答:种粮也如此,一个人种二亩地与三个人种二百亩,个人收益肯定不一样。农民每人大概一亩地左右,家里六七口人也就六七亩地,种地利润能有多大,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最好到手也就六七千块钱,还不算人工成本,这叫挣钱吗,都不够一个家庭开销!我想你的问题可以形象的举例为:假如一个人一亩地,投入...

  • 13021598122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粮食,为什么过了那么多年价格没有涨?
    潘沈顾答:种粮不赚钱 粮食的价格首先它是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市场价格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生产量减少了,那么供应量也就相应减少,需求量又比较多,价格就相应地提高。反过来你生产量多了,那么供应量也也就多少,而需求没有上涨,价格就会下降。但粮食他与其他商品有点不同,他有个特殊的属性,就是粮食的...

  • 13021598122有人觉得粮价很低廉,为何有些农民还要坚持种地?
    潘沈顾答:没有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就算是在外面工作的人的收入比较高的,一个月赚几万块钱,他也不想离家那么远,只是因为他没得选择。农民也是因为没得选择,他当然知道种粮什么赚钱了呀,但是他实实在在就靠这片土地生活,他能去做什么其他的事情了,顶多就是有空的时候去附近打个零工赚个零花钱之类的。...

  • 13021598122什么是三农问题,谈谈对中国目前的农地流转的政策的认识
    潘沈顾答:这是包产到户的小农无法做到的,加之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小城镇建设,也只是在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农村的城镇化转换,全国大部分农村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国家要寻求更加积极的方式来推动农业的进程,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而主要的障碍便是包产到户的土地控制在分散的小农手里,而且土地使用权“三十年...

  • 13021598122农村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愈演愈烈,为何会出现,又该如何解决_百度知 ...
    潘沈顾答:再者,虽然政府提供了补贴,但实际的种粮积极性并未提高,或者补贴后效果难以持久。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民种田不赚钱的现实困境。农村土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收入与种粮成本的失衡。要解决,必须从源头出发,提高种粮的经济回报,例如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农产品价格机制,减轻农业...

  • 13021598122“疯狂”的玉米:种粮大户兴起壮大,有时一年到头“种了个寂寞”_百度知...
    潘沈顾答: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第一财经,小农户规模小,对成本增加的感受并不明显,主要是种粮食的机会成本较高。至于种粮大户,林国发称,他们胜在流转土地规模大,即便每亩净收益微薄,也有较为可观的总收益。再说,虽然也会遭遇自然灾害,一方面存在一定的概率,另一方面还有农业保险,再加上好年景时的收益弥补,...

  • 13021598122农民种着五六亩玉米小麦,累死累活不赚钱,那么种植的目的是什么?_百度...
    潘沈顾答:如今乡村中并没有年青人去种田了,种地不挣钱就使乡村很多土地资源荒芜没有人耕地了,2022年又化肥化肥等农资产品大幅度涨价,而粮价大部分原地踏步走,这就给农作物种植是火上浇油!假如生产量能增产,也减轻点项目投资工作压力。但是,我们都知道,农作物的生产量尽管说成无穷的,但超过一定阀值时,再...

  • 13021598122种粮是有补贴的,为什么感觉一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是不高?
    潘沈顾答:农户好朋友不但无需再交公粮了,并且栽种粮食作物还会出现补助,这也是很多农户好朋友没有想到的。可是现如今很多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工作积极性却不及之前高了。现在农村地域乃至出现了土地资源大规模荒芜的状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因素便是粮价变化无常,而农副产品的价钱却在持续增涨,尽管说不交...

  • 13021598122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那历史上的地主都是靠什么发财的呢?
    潘沈顾答:地主靠剥削农民发的家。地主和农民是两个概念,地主拥有很多土地,这些土地不用地主种,而是雇佣人来种地,而给这些人的工资很低。还有地主有钱后,有的还会放高利贷,做其他事业。

  • 13021598122对实际种粮的这些人,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为何要补贴种粮农民?
    潘沈顾答:因为粮食安全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种粮本来就是不赚钱的一个职业,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只有获得更多的补贴,才能够有动力去种植粮食的。粮食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方面。我们国家目前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好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