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各类古代书籍中也提到类似的观念,然后一直流传至今。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其中的慈母是说对孩子过于溺爱,棍棒并不是打的意思,是说父亲在孩子犯错时要对孩子进行一个教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管教孩子,让孩子明白父亲的严厉,并不是“棍棒式教育”。



慈母底下多败儿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妇,老来得子。小小子长得聪明伶俐,老两口子疼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下。冷处不敢搁,热处不敢放。特别是母亲,简直到了溺爱的地步。



一日,孩子在邻居家玩,回来时拿了邻居一根针,交给了妈妈。这个妈妈不问来由,直接夸儿子聪明,能从外面带东西给父母。渐渐地,孩子常常从外拿些小东西回来,撒谎说捡的,讨得妈妈的欢心,妈妈觉得还挺美。
老俗话说: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能偷牛。
果然,成年后,有一次,孩子从外面牵回来一头牛。父母也竟然不问原因,以为是儿子有本事挣钱买回来的。后来失牛者发现后要告官,谁成想这孩子一听要告官,竟失手将人打死了。事情闹大后,这孩子被县官判了处斩。



临上刑场时,县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见他妈妈一面。可怜的妈妈提上饭来给儿子送行,孩子跪在妈妈的面前,哭道:“儿受妈妈的养育之恩,临死前想再吸一次母乳,以慰儿在天之灵。”妈妈便解怀,儿子竟然一口咬下乳头。恨恨地道:“吾今日之行,皆因妈妈幼年的过分溺爱,不教之过。”莫不令人叹息。
其实,慈爱,不等于溺爱,所谓“养子溺爱不教,父母之过”就是这个道理。后人便有了“慈母多败儿”一说。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里的棍棒之下并不是打击,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给予指导,让他不要走上歪路。一旦出现了决定性的错误,就可以旁敲侧击的帮助孩子协助孩子快速改正。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大家都看过吧,剧中的二大爷刘海中就是典范。对自己的三个儿子一直是“棍棒”教育,结果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棍棒,将他带向好的一面,反而因为这些棍棒,让他越来越叛逆,最后三个儿子成家立业都离他而去,一点不念养育之恩,就是因为他理解错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相反,一大爷对傻柱的时不时的敲打反而是最好的运用了这句话的精髓。



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前的一些老办法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情况,而且我个人也觉得因人而异最好。因为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他们的性格来引导教育为好。


听说过农村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也听说过农村俗语:“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还真没有听说过题主所说的俗语,不过大致意思相同。就是说传统的棍棒教育,要比娇生惯养的教育要好!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不过孩子的教育,应跟着时代的变迁,调整适合当下孩子的教育模式,才比较稳妥。


古代乃至封建社会孩子的教育,跟随父母时间比较长,读书也比较晚,父母与孩子感情深厚。有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读书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自然分工下,母亲长时间给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如果说小孩子淘气不听话了,母亲严厉教育孩子,一般孩子长大后能够明白父母的苦心,进而更加孝敬老人。所以才有棒下出孝子一说!如果母亲娇生惯养孩子,不舍得打骂,不舍得修理调皮的孩子,就容易养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种种恶习,等于害了孩子。才有慈母多败儿一说。


现在孩子的教育,和以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不同。如今孩子上学比较早,出去闯荡早,一生中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说一位30岁人,从出生开始算起,几乎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其余的时间,不是读书,就是工作,几乎是和家人分开的状态存在。好比说小孩送去上学,一天除了睡觉吃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多少。这种短时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说实话没有古代社会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深厚。就从古代人给父母守孝期就能明白,抛开封建迷信,古代人对父母感情深厚的程度,不是现代人能够比拟的。那么,在现代家庭教育上,父母通常由于亏欠孩子的陪伴,不会去“修理”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成风,使得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和感恩。看看近几年,出来多少熊孩子事件,就明白,她/他们家庭教育缺位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以前的家庭型棍棒教育,和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孩子相同理念的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放任性教育,由着孩子的天性来,不成;只进行家庭棍棒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也不成,毕竟现在的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时间真的不多。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棍棒教育和慈母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仅仅靠一方面,教育的缺位,不易教育出来德、智、美全面的孩子。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有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日后在社会上也终将会被淘汰。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3779736294以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是打不得骂不得,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窦紫径答:以前的教育方式都是简单粗暴,因为家长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动武。现在家长都更讲道理,能用多种方法教育孩子。其中反作用最大的就是动武,所以大家都更聪明了。

  • 13779736294爹与爸有何区别,商周古字揭开秘密,难怪古人称父亲为爹爹
    窦紫径答:对于父亲的称谓,中国最初用“父”字表达,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的“父”字,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教育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才子,或许就源于造字之初对父亲的理解。不过,近代...

  • 13779736294棍棒底下出孝子,下句是什么来的
    窦紫径答: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国古代也的确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谓的”孝子”。在中国,这是一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和被认可的教育方式。

  • 13779736294怎样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窦紫径答:她说,看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有加强控制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一顿打,看他听话不听话。提示: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高压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结果。案例二:你不优秀,只是惩罚不够 琳琳爸爸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后来有了一个女儿。他...

  • 13779736294儿养仨,不进家,这句老人言有哪样的含义呢?
    窦紫径答:1、教育问题:在农村父辈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继承了父辈的经验,如果一家中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那么就很容易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在教育孩子上动辄会拳脚相向,这种教育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男孩,让他们对自己的父亲有了一定的成见和误解,导致成年后不...

  • 13779736294为何古人常说:饭前不训子,睡前不教妻,这背后有何智慧?
    窦紫径答:“饭前不训子”字面意思就是说不要在吃饭前去教训孩子,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话都是比较调皮捣蛋的,因为自身心智不够成熟,所以通常做出的行为都会令父母感到头痛,有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生气,但毕竟年纪都还小,可以说是不懂事的年纪,或许我们经常都有听到的一句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

  • 13779736294农村俗语:面对青山出孝子,背朝平岭出贤人,啥意思?有道理吗?
    窦紫径答:当然平原和山地的住址选址方式是不一祥的,山地的要求是立起来看然而平原是要求到起来看。也就是山地要求后面必须有山才能建房子,平原是要求周围有河流。古人所说的面对青山出孝子是真的吗?其中又有什么道理?相信去过农村的人应该会发现,在很多的村民门口的春联上就会写到这句话“面对青山出孝子,背...

  • 13779736294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意思
    窦紫径答: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4、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国古代也的确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谓的”孝子”。在中国,这是一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和被认可的教育方式。

  • 13779736294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意思
    窦紫径答: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4、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国古代也的确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谓的”孝子”。在中国,这是一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和被认可的教育方式。

  • 13779736294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意思
    窦紫径答: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4、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国古代也的确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谓的”孝子”。在中国,这是一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和被认可的教育方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