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对联,怎么区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联与诗词的八大区别~

对联与诗的八大区别
一一选自诗词轩

(一)句数字数不同

格律诗,除排律外,无论是五绝七绝,还是五律七律,前者四句分别为20字和28字,后者八句分别为40字和56字,这就是所谓“首有定句,句有定字”。对联则“副无定句,句无定字”,句数、字数多少不拘,少则一字,多则上千言。这个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的不同,影响甚至决定着联和诗在创作自由度上的差别。一首格律诗,每句字数相等,排列整齐,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安排不是相对就是相粘,在词汇选择上限制较大。对联则不同,由于没有句数和字数的硬性规定,不仅在文字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每边句与句之间一般也没有平仄相对相粘的限制,因而活动空间要大得多。

(二)叶不叶韵不同(押不押韵)

不仅格律诗要有叶韵,而且自《诗经》以来所有的诗、词、曲甚至当代的大部分新诗都是叶韵的,所以诗属于韵文。诗中的律诗,除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外,所有偶句都必须叶韵。对联,不管多少句多少字,从理论上说,只能排成“两两相对”的两行,所以也就不必叶韵。况且,最初的对联只是四至七字的短联,这样的上下句也不可能叶韵,因为一个偶句根本就不需要同谁叶韵的问题。由此,人们有理由将对联列入非韵文。由于对联不要求叶韵,就更增加了语言选择的自由度。以格律诗为例,《平水韵》中“十五咸”韵部只有41个平声字,最多的“四支”韵部也只有464个平声字。一首诗的韵脚用字只能在一个韵部内挑选。可对联由于不叶韵,所以不受韵部的限制,几乎所有汉字都可作为选择对象。虽然近些年有韵联出现,但这是对对联品种的丰富,并不改变对联不要求叶韵的本质。

(三)平仄匹配不同

所有律诗包括排律在内,对仗的平仄匹配,实际上只有两种相对句式。以七律为例: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平平仄仄平平仄;一种是以平平仄仄仄平平对仄仄平平平仄仄。由这种平仄交替所形成的句式称为律句,违者称为失律。对联,当然也讲究当句的平仄协调,但不完全同于律诗。对联的平仄句式,既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非律句。一般认为,五言、七言等短联,采用律句较好。但总的讲,不必用律句来束缚对联的创作。因为,对联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长短参差不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非得句句按律句安排。再说,对联具有不同于律诗的语言特点,既可以用诗的语言,也可以用散文语言,还可以用俗语、谚语、成语、既定语、口头语甚至俏皮话,它们不可能句句由律句组成。所以,对联平仄匹配句式,相较于律诗要灵活得多、丰富得多。

(四)词性宽严不同

律诗的对仗,在词性要求上是十分严格的,除上下句相对部位用语必须词性相同外,甚至还有一些细化要求,如名词相对,要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动物名对动物名,植物名对植物名,方位词对方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对联在对仗上的词性要求较之于律诗则要宽松些。语法上古已有之的词性互用,律诗允许,对联自不必说。即使是一些非常明确的不同词性之间的对仗,对联中也时有所见。如北宋名将宗泽墓联:“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撑”是动词,“尚”是副词。再如一副贺冯玉祥五十寿联:“为民族存正气;是抗战之前驱。”“存”是实词,“之”是虚词。由此可见,联律与诗律在词性对仗上,总则相同,细则有别,诗较严格,联较宽松。

(五)同字处理不同

同字必须用同字相对,是对联与律诗共同遵循的规则。但在一首律诗中,颔联的同字不能再在颈联中出现。对联却不同,同一个字,不仅可以在本边各句中反复出现,而且可以在上下联两边错位出现。最大的不同是,律诗绝对不允许同一个字处于对仗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即不允许同位重字。在对联中,却允许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同位重字,诸如之、乎、也、者、矣、焉、哉之类。如弥勒佛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之”字就是虚词同位重字。还有更宽者,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甚至允许实词同位重字,如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自题》联:“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不忘”就是实词同位重字。

(六)音步句式不同

陈东成副会长著文说:五言联的音步,可以是“二、三”式,也可以是“三、二”式;七言联的音步,可以是“二、二、三”式,也可以是“三、二、二”式和“三、四”式以及“二、三、二”式。而五言、七言律诗的音步只限于上述“可以”的范围,而不能进入“也可以”的领域。与律诗对仗句字数相等的对联尚且如此,其余就可想而知了。陈东成把联律与诗律在音步句式上的不同点讲到家了.如果还要罗嗦几句的话在“其余可想而知”里,由于对联“副无定句,句无定字”,其音步句式的不同组合量在理论上是个天文数字。这就使得对联的音步较之于律诗更加纷繁多变和交错铿锵。

(七)自对方式不同

自对是对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从大的方面分,有本句中字与字的自对,如郑板桥联:“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其中“贫富”是形容词并列形成自对,“往还”是动词并列形成自对。这种双字对上下联互对可以不论词性。这是联律和诗律所共有的。另一种自对方式,就是本边自对。这种自对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本句内词组与词组的自对,如用“富国强军”对“风调雨顺”,前者为两个动宾结构词汇自对,后者为两个主谓结构词汇自对;二是本边内句与句的自对,如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燕语莺歌,龙飞凤舞”,每边两句各自相对;三是本边句与句对排比方式形成的类似自对,如马萧萧名誉会长的一副联就是这种情况:“山水好,人文好,谁不说俺嘉祥好;石雕乡,唢呐乡,无非壮咱宗圣乡。”由于字数句数上的不同,这种本边自对是律诗所不具备的、所望尘莫及的,但恰恰是对联独树一帜、引为自豪的。

(八)违规犯忌不同

律诗,包括所有的律句,为了保持严格的平仄交错句式和整齐的抑扬顿挫声调,明确规定:一是不得失替;二是不得有三仄尾、三平尾;三是不得有四连平、四连仄;四是不得有孤平。这些规则,凡是会写格律诗的人都很熟悉并严格遵守,稍有违反就会引起违律和犯忌的议论。

对联本句的平仄交替,可以像律句那样进行,也可以不像律句那样两字一转换,如七言句的音步,可以分为三个,也可以分为两个,其极端的可能只有一个,所以就不忌讳失替和四连仄、四连平;上下联平仄相对,只要求节奏点的字平仄安排必须相反,非节奏点的字平仄可问可不问,因而也就不忌讳三仄尾、三平尾;由于这两种情况与律诗的不同,所以也就不存在孤平的忌讳。这样一来,就使得对联在遣词造句上享有更广阔的空间,实际上也使其所运用的语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没听说过“对诗”的概念
貌似没有对诗这个文学形式
所以,也就无从对比
谢谢

  这是三种不同的文体,各有特点,为您详解,请你参考:
  一)、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二)、歌词的特点:
  歌词直接反映出歌曲的思想内容,而词和曲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以,一首歌词不但要具备其它文学形式的共性,还要具有它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歌词创作不但要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其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为歌曲的创作创造条件,以便曲作者在此基础上获取灵感,展开联想,创作出词曲风格统一的优秀歌曲。
  在歌词的创作中要充分重视歌词的艺术特征,努力使其成为歌词艺术特征的集中载体。
  一、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
  主题的深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思想内涵的深度和艺术成就的高低,并与作品的集中性相关。在一首歌词短小曲篇幅中。要完整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就必须充分地表现出它的主题。
  例如,歌曲《走进斯时代》(蒋开儒词)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虹,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作者以充沛的热情,独特的构思,揭示出“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一深刻的主题。
  歌词主题的深刻性,是词作者对生活深刻认识的直接反映,是对题材严格筛选和深入挖掘的结果。一首优秀的歌词,其主题的深刻性往往以一个好的立意来体现,“意刚而文胜”,意高应是一首主题明确,蕴寓丰厚,脉络清晰,言筒意赅的上乘之作的前提。
  二、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
  作为音乐形象的基础而存在的歌词,是可唱的诗。优秀的词作家。多以其对生活敏锐的审美感受,通过“思接千里”、“视通万里”的艺术想象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在以提高形象的具体性和完美性的过程中,更善于把握音乐长于抒情的特点,重视形象的可歌性,赋予笔下的形象便于通过歌唱来抒发感情的素质,创造那些具有丰富情感的形象,以诱发、开掘出曲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激活其构思,促进那些动人旋律的产生。
  例如:<长江之歌)(胡光伟填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托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有什么可歌可唱的形象能与伟大的长江相比拟呢?词作者选择的歌唱形象会轻而易举地博得广大听众的认同。
  三、感情的根本性、真实性
  真情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一首优秀的歌词也概莫能外。“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纵观无数优秀词作,虽然其题材不同,意向不一,但无不是以真情取胜。因为这是歌词与主要是抒发人的情感的音乐艺术联姻的必然条件。那些直抒胸臆的词作,其情感的根本性、事实性,明明白白、琳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那些叙事性的词、绘景写人的词和某些说理的词,也绝非单纯地叙事绘景写人说理,而是以其为桥粱,在客观的事、景、人、理的描写叙述中,倾注浓烈的主观感情,达到抒情的目的。
  倒如:《平民百姓》(邓成彬词、刊干(青年歌声)2002年第6期)
  最多是你这样的人,人群里默默无闻/日子有甜也有苦,心里头爱憎分明/不求做上多大的官儿,不用出下多远的门儿/盼只盼风调和雨顺,盼只盼四季好收成/啊,平民百姓,普通生活有滋味,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平民百姓——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为平民百姓讴歌,唱出了每一个平凡人心更深处的真实情感。
  真情实感的优秀词作不胜枚举。正是强烈的感情色彩,才促使词作者写出一首首感染听众的佳作。
  四、语育的凝练性,通俗性
  歌曲,是歌词与旋律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审美活动是要通过创作、演唱、欣赏等环节来实现的。因此,音乐具有的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歌词叙事状物的功能,使其多为心灵里创造的情绪的表达。加之歌词的篇幅又相对短小,需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引发尽可能多的情感反映,以便为旋律里有更大的抒情余地。为此,歌词需要其语言的凝练。又由于歌曲是唱给人昕的,它一唱而过,应一听就懂,这就需要歌词语言的通俗性。
  例如:《山疙瘩》(苏虎诃、刊于<青年歌声)2001年第4期)
  山疙瘩水疙瘩,黄土地里的疙瘩打碗碗花/树疙瘩藤疙瘩,村子里的疙瘩垒一个个家/吃疙瘩种疙瘩。一个个的疙瘩把你养大/人疙瘩影疙瘩,一辈子的疙瘩你离不开它/这疙瘩是庄稼人收获的笑.这疙瘩是山妹子羞答答难出口的话/这疙瘩是好日子结出的果,这疙瘩
  反复出现的“疙瘩”体现出了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语言通俗质朴;同时每一个“疙瘩”又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歌词语言曲凝练性。
  五、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
  节奏,这个有规律的运动,是一切“美”的形式的基础之一。作为便于入乐,便于歌唱。要同旋律的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有机结合的歌词,当然也离不开它的表现和效果。
  例如:(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灭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节奏鲜明,气势逼人,把中国人民求解放,消灭反动统治者的决心表露无遗。
  好的歌词应着眼于旋律的不同走势,强调节奏的鲜明性和确定性,以其明快工整,对比变化的多种姿态,反映着情感内容的深刻体现。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不仅体现在歌词的语调的抑扬顿挫上。还体现在它的各部分(句、段)的对称、平衡、长短、对比、统一的关系上。
  六、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
  由于歌词所必然地要具有音乐性,其韵律的和谐、明快就更显得重要。韵脚铿锵、琅琅上口、合辙押韵、易唱好记,是多数优秀歌词的共同特点。
  例如:《英雄的故事》(粱和平词、刊发干<青年歌声)1999年第2期)
  你总是觉得自己普通,你并不认为白已是英雄/你做着白已应该做的事,你把它当作平凡的内容/缭绕在你身边的是那流行的风。东西南北不改你的初衷/圆了众人的梦就是圆了自己的梦,你盼望这世界变得更生动/你的故事已让我读懂,你依然是你,不提那光荣/你的故事总让我感动,你依然是你来去在这人海中。
  三、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前曰我在这个问题上面帮给别人修复井后搞了一个对联,你看写得怎样:古人开眼留此井
后继修复泉更甜
千古流芳
不算太好

谢谢你,老师
不客气


诗,歌词,对联,怎么区别视频

相关评论:
  • 15594516187对联和诗钟的区别是什么?
    庾洁哪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

  • 15594516187诗,词,曲,赋,对联常识(3)\/梦戈
    庾洁哪江夏赠韦南陵冰 唐代: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三色 一作:三巴)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 15594516187诗,词,曲有哪些区别?
    庾洁哪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

  • 15594516187对联,古诗,成语六类
    庾洁哪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 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2015+D)诗画知道 古诗 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

  • 15594516187诗,词格律怎么分,有什么区别?比如说平仄指的是什么,音?
    庾洁哪回答: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

  • 15594516187请问诗和词的区别是什么?
    庾洁哪仄)仄仄平平 ………对联不存在韵脚,上联和下联的末字忌韵母相同。一般言体诗没有平仄,但要讲究押韵...七字的为七言,五字的为五言 绝句一般为四句,要平仄押韵,但不要求对丈工整...律诗的要求就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为八句,不但要平仄押韵,而且讲究对丈工整...七字的为七律,五字的为五律 ...

  • 15594516187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庾洁哪上下联中分别只有后半句是现存句子(引自白居易之诗<<琵琶行>>), 因此是不完全集句。又如: 世界微尘里 人生大梦中 只有单边是现存句子(上联引自李商隐之诗<<北青萝>>),因此是单边集句。严格来说,只有完全集句才能称为集句联。 (三 ) 在着重介绍了对联格律方面的一些要求后,接下来谈谈对联分类的问题。对联...

  • 15594516187对联和古诗的平仄有什么区别
    庾洁哪下联跟上联相对应的字,发音要跟它相反。 简单讲只能这样,复杂的说一天大概说不完。三字的 四字的 五字的…… 复句联,都有些特殊的不同,律句非律句也不一样。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忌讳,比方说 孤平、三仄尾 三平尾 合掌,还要掌握宽对、工对的区别,及怎么求工稳等等……对联不是那么简单,...

  • 15594516187怎么能知道诗句和对联是对上联还是下联?
    庾洁哪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上下联的区分与位置 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

  • 15594516187诗歌对联八股文目录
    庾洁哪诗歌、对联与八股文概览第一部分:对联艺术的精炼韵律 对联,源于诗歌的精炼表达,以其节奏鲜明和句式整齐而闻名。对联有明确规则,区别于格律诗,注重对仗与形式,如正对、工对等分类。书写格式讲究,横额、纸色和字体的选择都体现其独特魅力。第二部分:格律诗的声韵与结构 格律诗以四声和平仄为基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