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考古第一人,仅有初中文化,七七事变投笔从戎,27岁谢世

来自:5G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文|郭晔旻 「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 *** 「 ”良渚”这个地名在学界暴得大名可能要归功于一位货真价实的良渚人——施昕更。1912年出生的施昕更在良渚长大,读小学。随后到杭州读初中。1930 年,施昕更进入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矿产工作。仿佛命中注定一样,上天赐予了这个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学界毫无名气的「 ”小人物”一份属于考古者的直觉和魄力。 施昕更,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人 1936年初,杭州市在西湖西北的古荡老和山下(今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时曾陆续出土一些石器和陶器。这些发现引起了西湖博物馆的重视,并派人于5月31日对这一处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施昕更也受命参加了这次发掘。这位当时只有24岁的年轻人在整理老和山遗址的出土器物过程中,感到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别是有孔石斧在其家乡良渚一带也有发现,被当地村民称作「 ”石铲”。原本施昕更不太在意这种石斧,「 ”不过我是认为同玉器并行的殉葬物,不承认它是新石器时代遗物。”偏偏这个节点,灵光一现,施昕更感觉得到了一种「 ”暗示”:老和山与良渚,会不会相互之间有一种联系呢? 连施昕更自己都说,这「 ”实在是一种偶然的机缘”。作为「 ”行动派”,施昕更说走就走,第二天就跑回故乡良渚,一口气进行了三次调查。他终日在田野阡陌之间奔走,不以为苦。1936年11月3日下午两点钟,这是一个日后载入史册的时刻。在第三次调查中,施昕更在良渚镇附近的棋盘坟一个狭长形的干涸池底发现了几片「 ”黑色有光的陶片”,其釉色胎质都有新异。他将其带回西湖博物馆,交给馆长董聿茂先生,董馆长也说不出是哪个时代的东西(他是生物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大学生物系教授)。不过,董聿茂还是意识到了这些东西的研究价值,遂根据国民 *** 颁布的《古物保存法》规定,由博物馆出面报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批准,在良渚一带进行考古发掘,并由施昕更主持。 良渚文化的黑陶高柄盖罐,制作于公元前3100 年至前2200 年间,出土于上海青浦县(今青浦区) 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良渚的考古发掘共进行了三次。在江南严寒的冬季,施昕更以极少的经费,独立负责发掘工作,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一些村民认为施昕更的发掘是「 ”借此自肥”,从中加以阻拦,在发掘现场更有「 ”莠民三四人合股于夜中盗掘,被毁农田极多”,所以不得不借助乡警进行阻止。施昕更本打算深入持久地进行考古发掘,但因上述原因,野外发掘只好草草收场,今后再作打算。 尽管如此,施昕更毕竟通过三次田野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从科学发掘的角度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有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施昕更集中精力将出土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写成考古发掘报告,为此用去将近半年的时间。 这份调查报告日后被认为「 ”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和划时代意义的考古报告之一”,定名为《良渚》,副题是《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绪言、遗址、地层、遗物和结论,共计5万字,除正文外,附图100余张。关于《良渚》这个书名,施昕更自承「 ”最新的考古报告都以地名为名⋯⋯我也来仿效一下,遗址因为都在杭县良渚镇附近,名之良渚,也颇适当⋯⋯所以决定采用这二个字,有名实兼收之妙。”这就是「 ”良渚文化”的发端。 遗憾的是,正当《良渚》付梓之际,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侵华。不久杭州沦陷,《良渚》报告的印刷被迫中断,直到1938年才告出版。此后施昕更投笔从戎,在浙江省瑞安县任抗日自卫会秘书。1939年因患猩红热并发腹膜炎,这时正当战事紧张,药品奇缺,中西医束手,于5月22日谢世,年仅27岁。细算下来,施昕更这一生真正属于实地考古的时间,不过一年而已。这位民国青年生命恰如流星一般,成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第一缕曙光。




良渚考古第一人,仅有初中文化,七七事变投笔从戎,27岁谢世视频

相关评论:
  • 13594267659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考古与科研
    仲实钩1938年,施昕更编写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出版,这是关于良渚文化的首份考古报告,标志着学术界对这一文化的深入研究。1939年,梁思永在学术论文中提出杭州湾区的良渚遗址展示了显著的地域差异,与其他地区不同,进一步丰富了对龙山文化的理解。1955年,朱村兜村民在挖水塘时发现大量...

  • 135942676591936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哪
    仲实钩1、1936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具体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2、良渚遗址发现于民国25年(1936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

  • 13594267659良渚是文明还是文化
    仲实钩良渚文化,实际上是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长江下游的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一带)和宁绍平原(宁波和绍兴一带)。而良渚文明则是对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提升,它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农业生产和部落式的生活,而是开始建造复杂的城市、祭祀建筑,甚至是...

  • 13594267659良渚遗址被发现后是怎么申遗成功的,背后有什么辛酸经历?
    仲实钩后来,在西湖博物馆的支持下,施昕更主持了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通过连续三次进行发掘,发掘出大量文物,其中石器和陶器500余件,足足两大筐。同时经调查“发现了以良渚镇为中心的十余处遗址”。第二年,也就是1937年,施昕更完成了上万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一书...

  • 13594267659“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为何这么说?
    仲实钩” 刚刚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论点。 两年后,他正式提出“良渚文化”这一新名称,表明良渚是一个有着自身演变发展顺序的考古学文化,完全区别于龙山文化,提出这一概念后,专家们开始考察其起源,并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马家浜文化”和“宋泽文化”的名称。最后,...

  • 13594267659长江流域有哪些古代文明遗址
    仲实钩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

  • 13594267659为什么良渚古城能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仲实钩专家们对这座古城的规模和历史感到惊叹,有专家甚至称之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中华文明史的重要修正。现在,良渚古城遗址已经成为一个公园,向公众展示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一转变体现了杭州在文化经营和管理上的智慧,通过建设遗址公园,既促进了文化...

  • 13594267659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仲实钩良渚文化的人是非常非常喜欢玉器的,玉文化在中国已经有非常多年的历史,像和氏璧还有各种玉器。在世界很多博物馆,对收藏的玉器的鉴定和命名时,一度认为良渚文化的玉器是汉玉,将当时玉文物的命名已经推前了2000多年。可见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是多么的精良,以至于让国外的收藏家们误以为良渚文化的玉器是...

  • 13594267659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仲实钩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谈到良渚的时候用到的都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明”原因在与对良渚文明发展程度的不确定,但随着近年来良渚的科学考古研究,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五千年前良渚的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了得的程度,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创造了所谓的“中华第一城”以及“世界第一坝”的弘大格局,...

  • 13594267659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
    仲实钩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遗址特点:1、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