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双璧指哪两部历史著作?各有什么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一、《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一、《史记》的赏析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刻画
(1)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3)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4)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5)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的运用。
二、《资治通鉴》赏析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一、《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一、《史记》的赏析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刻画
(1)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3)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4)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5)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的运用。
二、《资治通鉴》赏析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除《史记》与《资治通鉴》外,在泱泱中华的文明史上,各朝代都不断修纂正史,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幅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体系之完备周密,内容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史学双璧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除《史记》与《资治通鉴》外,在泱泱中华的文明史上,各朝代都不断修纂正史,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幅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体系之完备周密,内容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除《史记》与《资治通鉴》外,在泱泱中华的文明史上,各朝代都不断修纂正史,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幅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体系之完备周密,内容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也不知楼上各位所粘贴的原文是谁写的,竟然会有常识性的错误!
“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
——《汉书》怎么会是编年体史书呢?《二十四史》全都是纪传体史书,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啊!楼上复制文章的要注意了,粘贴的时候也要看看啊!


史学双璧指哪两部历史著作?各有什么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8028117487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是什么 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简单介绍
    袁孔朗1、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

  • 18028117487史学双壁是什么?
    袁孔朗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

  • 18028117487史学双壁是啥
    袁孔朗史学双璧,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和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长达3000年的历史,是现在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历史教材史记。

  • 18028117487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袁孔朗1、《史记》和《资治通鉴》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史记》和《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史记》为司马迁编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

  • 18028117487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作品 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袁孔朗1、史学双璧是指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它们在中国历史作品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3、《资治...

  • 18028117487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史学双璧的理解
    袁孔朗1. “历史双壁”指《史记》和《资治通鉴》。2.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传记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它记载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的3000多年的历史。他第一次以传记的形式编撰历史的方法被后世的“正史”所继承。《史记》被认为...

  • 18028117487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是什么
    袁孔朗“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与《资治通鉴》,这两部作品在浩瀚的史学著作中犹如两座高峰,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资治通鉴》则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纂,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 18028117487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
    袁孔朗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东汉班固著的《汉书》,前者为纪传体通史,后者为编年体断代史,分别开创了史学先河,被后人誉为“史学双璧”。

  • 18028117487《离骚》与什么并称史学双璧?
    袁孔朗“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分别是,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 18028117487司马迁的《史记》和谁的哪部作品,共称为“史学双壁”?
    袁孔朗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称为“史学双壁”。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