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历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史上日本入侵过西伯利亚吗?请详细介绍一下~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获得了成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德军入侵、美英等联军的武装干涉和在美英帝国主义支援之下的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日本军国主义对俄国远东地区和当时尚在苏俄控制之下的我国东北北部早就怀有野心。于是乘苏联忙于应付欧洲战事而无暇东顾之机,以援救捷克
军队为借口,打着美英法日等联合出兵干涉的旗号,发动了策划已久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独占苏远东地区,制造日本的傀儡政权,以使把苏远东地区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

  日本为进行这场侵略战争,动员了日本现役军队和预备役军人,特意组织了所谓海参崴派遣军司令部,并于1918年8月2日发表出兵宣言,揭开了侵略战争的序幕。


  1918年8月,日军第十二师先头部队(步兵一个旅,骑兵、炮兵各一个团,工兵一个营)从海上于8月11日在海参崴登陆。派遣军司令部于同月18日登陆。从而在海参崴建立了入侵西伯利亚的桥头堡和指挥入侵部队的大本营。战斗开始时,日军动员了第十二师、第七师、第三师(第七师原为驻满洲部队,第三师九月初出发至满洲)的兵力,分兵两路向苏远东地区发起进攻。一路从海参崴为基地,沿乌苏里铁路线向北,直逼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另一路以满洲里为基地,沿中东铁路线直指赤塔。

  当时苏联的情况是:在日本出兵前后只有30万正规部队,而且都在欧洲方向作战。在远东只有非正规军2.5万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出兵时,西伯利亚铁路除乌苏里和阿穆尔两段外,均在反苏维埃势力控制之下,所以苏维埃在日军侵入开始乃至中期,是无力、也不能对远东进行支援的。

  日军以海参崴为军事基地,其原因之一就是海参崴与西伯利亚铁路相通,日军沿重要交通线作战,进攻速度快。9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夺得苏军用列车一辆(该军列由伯力开出,车上装满炸药,原为破坏铁路桥梁用的)后即搭乘该军列闯入伯力。当时苏在伯力有守备部队总计一万人,但指挥不统一,配合不力,加之警惕性不高,给日军以可乘之机,致使日军轻易地占领伯力,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作战物资。其中有火炮50余门,步枪、手枪900余支,机枪20余挺,客货车270余节,各种炮弹子弹5万余发,作战舰只30余艘,军用地图几万张。日军就是用这些枪支弹药补充了部队,用缴获的火车、战舰从铁路、水路向海兰泡发动了新的攻势。

  另一路日军第七师9月8日占领赤塔。继之,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面进攻海兰泡。9月19日日军占领了海兰泡和斯沃博德内。9月22日日军几路在斯科沃罗金诺附近会合。至此,贝加尔湖以东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全部被日军控制。

出兵不到两个月,日军便占领了当时的滨海州、阿穆尔州、后贝加尔州(现在的赤塔州和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和萨哈林州(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大部和库页岛),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上航道,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以后便转入守备阶段。

  日军由第十二师驻守滨海州、阿穆尔州和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第三师驻守博尔齐亚以东的后贝加尔州,第七师驻守博尔齐亚以西的后贝加尔州和北满洲(现在的中国黑龙江省)。这时,日军认为战事基本结束,所以向日本内地运回大部分山炮、重炮,解除预备役和后备役的召集,减少兵员,把部队改为准平时编制。

  日本在东西伯利亚扶植谢田诺夫组织傀儡政权,企图完全控制此地区。但是,进入冬季以来,苏军采用游击战,主要从事发动组织群众、壮大游击队伍的工作,并利用日军在冬季行动困难的有利条件,借助冬寒广泛展开游击活动,到处破坏铁路,切断电话线,给日军很大威胁。

  为此,日军在守备阶段内,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讨伐清剿活动。

  (1)阿穆尔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2至3月)第十二师在第二师的配合下,集中兵力在海兰泡以北地区对苏游击队进行了清剿,大小战斗几十次,营一级规模的战斗四至五次。在清剿中,田中营310人2月25、26日被2000余名游击队包围全歼。

  (2)滨海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7至8月)阿穆尔州的苏游击活动并未因日军的清剿而减弱,滨海州的苏游击队以乌苏里斯克附近地区为根据地,活动日益频繁。

日军痛感兵力不足,于是又从本土增调第十四师(3月底)和第十六师(5月)和第五师(6月底)至苏远东地区。

  从1919年7月开始,日军以第十四师、第十六师一个团、第五师一个旅的兵力,对乌苏里斯克、苏城附近和乌苏里铁路沿线的游击队开始了讨伐,直至8月底。

  (3)后贝加尔州方面的清剿(1919年10月)苏游击队在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三角地域力量发展迅速,击败了白俄匪军谢苗诺夫部队(1500百余人)的进攻,

占领阿穆尔铁路的莫戈恰至齐洛夫斯科耶一段铁路,并包围了日军莫戈恰守备队,对日军造成了严重威胁。

  1919年第五师于8月开抵后贝加尔接替第三师。10月,日军第五师和第三师之一部(一个半营)对苏游击队进行了讨伐。

  日军的疯狂清剿不仅未能使苏联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苏军游击队利用冬寒展开游击活动,沉重打击了日军。全歼日军田中营就是苏游击队的胜利之一。

  1919年2月,斯沃博德内一带气温一般为摄氏零下40余度,2月25日下降到零下53度。当时又逢多年不见的大雪,积雪厚达半米多,雪中徒步行军一个小时只能走半里路。

  田中营当时兵力为310人,炮2门,奉命清剿游击队,结果被游击队分三口全部吃掉。游击队主要是利用了严寒积雪这一有利条件。首先,田中营搜索队因情况不明,撤退缓慢,被游击队从三面包围,几乎全军覆没。接着,田中营主力增援途中遭到伏击,所乘坐的雪橇全系苏联人的。在战斗打响以后赶雪橇的苏联人全部趁机赶雪橇逃跑了。结果田中营主力150余人失去机动能力,成为雪中射击周的靶子。接着苏联游击队又消灭了田中营后卫队和炮兵。

苏联军队的顽强反抗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美梦。苏联游击队在战斗中力量日益壮大,整个苏维埃国家在1919年底也开始好转,开始有可能援助远东地区。而干涉"盟军"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英美支持高尔察克成立独裁军事政权,与日本支持的谢苗诺夫发生矛盾。日本一方面转而承认高尔察克,另一方面又不愿抛下谢苗诺夫。日、英、美间发生了冲突。10月间,苏联红军开始进攻盘踞在新西伯利亚一带,由英美支持的高尔察克军事独裁政权,把高尔察克赶至伊尔库茨克,并于1919年底消灭了这股匪军。在此期间,国际形势也越来越不利于日本。1920年初,美国干涉军开始从西伯利亚撤兵。

  日军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不得不收缩兵力,缩小防区。1920年2月,被游击队打得体无完肤的日军第十四师放弃阿穆尔州。同年决定将外贝加尔及黑龙江方面的军队向中东铁路沿线、滨海州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集结。

  在俄共远东局的领导下,1920年2月至3月间,伊尔库茨克、乌苏里斯克、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相继成立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地方政权。4月6日,苏远东共和国在后贝加尔州宣布成立。这个共和国是列宁为首的苏共中央为避免与日本直接交涉而采取的暂时的权宜之计。

  此时,远东共和国拥有军队一万人,炮13门,飞机30架。

  1920年4月至5月,日苏军队作战19次,日军出动部队多则2000人,少则七、八百人不等,主要作战地区为赤塔周围。在这次作战中,由于苏军出动飞机,掌握了制空权,使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日军在军事形势下的恶化,迫使日军和远东共和国开始谈判,并不得不于7月份由后贝加尔州撤退。

  1920年3月,日军为保住最后的侵略基地,制造借口解除了海参崴政府军队和滨海州各地的苏军武装。同时从日本内地调来生力军第十一师、第九师和第八师,并借口所谓庙街事件派兵占领了库页岛。

  苏联以远东共和国的形式在远东发展壮大苏维埃力量,利用各种形式打击日本侵略军。1922年2月占领水路陆路交通重镇伯力,接着向海参崴逐渐逼近,迫使日军又不得不于1922年8月开始从滨海州撤兵,至10月25日,日军撤离海参崴从海上回国。至此,日军撤离苏远东大陆,结束了对苏联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一切侵略者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日本军国主义更不例外。早在1920年初,由于苏远东军事力量逐渐增强,日军被迫放弃阿穆尔州,向后贝加尔和滨海州收缩兵力时,就认为苏联萨哈林州力量薄弱,便借口庙街事件,派兵占领了萨哈林州及库页岛。

  1918年9月上旬,日第十二师派兵占领了庙街(即尼古拉耶夫斯克),控制了黑龙江入海口。1920年1月,日庙街守军共有300余人,加上海军通信队和日在乡军人共400人。苏当地游击队有2000至3000人。2月上旬,游击队攻入庙街,一度和日军达成妥协。3月间,日军对苏游击队发动进攻被苏游击队所粉碎。五月间,日军获悉军增援部队将至,于是杀死全部俘虏和协助游击队作战的日侨,烧毁该市,从当地撤离。

  日军以此为借口,2月分编成步兵约一个营的庙街派遣队,5月分编成步兵4个营的北部滨海州派遣队,7月分编成萨哈林军,相继占领了库页岛和庙街。

  1922年9月,日军撤出滨海州和库页岛对岸全部地区,但直至1925年2月日苏恢复外交关系后,日军才于5月正式撤出库页岛。至此,日本军国主义对苏十月革命的武装干涉以彻底失败告终。

  日本军国主义自1918年8月向苏俄出兵,至1925年5月撤出库页岛,历时长达近7年之久;累计出动兵力达11师之多(日本当时共21师),在西伯利亚兵力最多时达7.3万人;广设特务机构,扶植谢苗诺夫傀儡势力,妄图独霸远东,最终招致兵败撤退的下常日本军国主义在苏远东地区掠夺了大量资源,多次进行清剿,残害当地居民,给远东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日军的侵略暴行从一开始就受到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他们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破坏道路、桥梁,打击日本侵略者。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入侵西伯利亚期间,死亡共1.2万余人,耗费军费达9亿日元以上,而最终却是,彻底失败。

日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进攻远东共和国。后来高尔察克上将被西伯利亚肃反委击毙后,日本深知已无力占领外贝加尔地区,便撤军。红军和远东游击队曾直接对抗日军。

当时还没有苏联。这里其实是苏俄控制的远东共和国政府。事实上十月革命后工人阶级在远东地区的斗争相比于彼得堡、莫斯科、顿巴斯、乌克兰一带是不太激烈的。

要详细的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Far_Eastern_Front_in_the_Russian_Civil_War

诺门坎之战~~~~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当时日本以为苏联和日俄战争中的沙俄一样,结果战斗的结果是日军大败。损兵万余人。
此战后苏日即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日本也遵守该条约直至,苏联撕毁跳跃出兵中国东北。
当时希特勒曾要求日本关东军出兵苏联(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号称80万),但因为有苏日
互不侵犯条约所以日本至德国战败都没有出兵苏联。
个人觉得这是因为日本野心太大,同事在太平洋、印、缅以及中国开辟展现。固日本根本无法支持出兵苏联的战争,再者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是日本放置在中国战区战略预备队,且对苏联作战不能够给日本带来明显的利益。所以日本也不可能冒险调动中国战区的战略预备队去苏联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不过此役后人提及甚少,诺门罕战后,苏联深陷欧洲战场,此战很快被湮没于浩瀚的卫国战争重大战役中,鲜有提及;日本在国力、军力强盛之时,尽占天时地利攻击苏联,不料关东军险些蚀光了老本,自然更不愿宣讲;伪满洲国二战后灰飞烟灭,残渣余孽作鸟兽散,也无多少记录;蒙古虽称此役为建国后惟一一战,但宣传有限、影响不大。因此,诺门罕战争世人知之不多,国内有关此战的研究和公开出版物更不多见。2005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从日本、苏联、中国多角度透析诺门罕战争的纪实图书——《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一根小小的导火索引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药——诺门罕战争揭开了序幕

诺门罕之战是在双方有所准备但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打响的。1936年6月,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8月,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诺门罕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但斯大林并没有睡着,1938年10月,远东红军第57军更换完新装备开入蒙古。作战对象直指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这个师团以好战和擅长进攻而著名,师团长小松原长期为日本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是日本陆军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关东军的用心路人皆知。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诺门罕战争的进程如同战后一个日本老兵形象的回忆:“当时日本就像是一个半大小子,舞舞扎扎地向(哈拉哈河)河畔的俄国彪形大汉频频挑衅,最后大汉恼火了,一拳将毛小子揍到河里。”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1939年5月27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件状态;日本骑兵面对苏军这些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束手无策,只好绝望地挥舞着马刀,砍得装甲丁当乱响。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擦拳摩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一阵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了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1939年7月,《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儿科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并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战后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整个作战期间前线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关东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包括驻旅顺的守备炮兵),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几万把闪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凶残的杀气,关东军的眼睛都红了。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已成瓮中之鳖。东京不肯认输,怎么也不愿相信堂堂的“大日本皇军”会失败,命令部队立刻反击,不能坐以待毙。(从总体上说,日本军队的作风二战时期应该算顽强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几乎没有成建制缴枪的部队,这是日军惟一可以标榜的一点资本。)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一天的反击中,日军仅仅前进了不足两公里,但伤亡却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尸体多得摞在了一起,让人无处下脚。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9月3日,关东军停止了一切战斗行动。东京肯罢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线已无可用之兵,一方面缘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无疑给日军当头一棒。签约前德国根本没打算跟日本通气,希特勒从心里瞧不起这个弹丸小国。当初《反共协定》签订后,日本一直追在德国屁股后面要求再搞个军事同盟,而希特勒则哼哼唧唧,始终不予明确答复,日本首相为此曾先后与德国进行了70多次磋商而未果,没想到德国却悄悄地先与他们共同的敌人苏联签订了和平条约,弄得日本狼狈不堪。日本政府颜面尽失,内阁只好宣布总辞职。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不仅军事上一败涂地,政治上也输得精光,成了国际舞台上一个令人耻笑的跳梁小丑。不久,“南进”派渐占上风,东京重新调整国策。日本从此将目光移向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准备与美、英分羹。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诺门罕战争便是典型的一例,当初谁能料到亚洲腹地一场不起眼的边境冲突,会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参考资料:http://www.hywx.com/wfkxlrview.asp?id=747


介绍一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历史视频

相关评论:
  • 17288495922寺内正毅的被米骚动打倒
    封胥禄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围绕是否参与干涉战争问题日本国内产生分歧。原野外相赞同出兵,外交调查会的原敬表示反对。1918年1月,日本政府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出少量军队。7月,美国要求日本与美国共同出兵,各派七千人。8月2日,日本政府宣布出兵西伯利亚,而且截止到下一任原敬内阁成立后的10月,日本派出...

  • 172884959221915年渴望扩张的日本 已驻军西伯利亚 却为何最后主动放弃?
    封胥禄最终放弃的原因其实是由于当时的日本,本身的视力其实是很难去抵抗的。因为在日本它已经进驻这个区域的时候,其实美国就对此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而且还再次对于这件事情进行表态。并且除了苏俄政权之外,没有任何的国家可以对西伯利亚进行占领。所以说他这样的一种行为相当于是在挑衅美国和苏俄政权,所以说...

  • 17288495922请问当年10万日本关东军到西伯利亚劳改是什么电影?
    封胥禄引发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金俊植被充军,后因为金俊植与战友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一次骚乱之后,金俊植和好友(辰雄)角斗,结果金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金俊植和好友(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

  • 17288495922原敬的生平
    封胥禄同年三月朝鲜爆发了要求从日本殖民地下解放出来的三·一运动。原敬内阁为了与中国改善关系,开始出现归还山东权益的动向。(最终实现返还是在1923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由原敬的继任者高桥是清实现的)。原敬对英美协调的外交路线还表现在以撒兵来解决前内阁留下的负面遗产—出兵西伯利亚问题上。众所周知,原敬一直反对寺内...

  • 17288495922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发生了什么事件啊??
    封胥禄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他们还在海参崴出版了一家俄文报纸,名字叫《海参崴日本人》(vladivo nippo)。 即便仅能得到“间接扶持”作者和报馆,也能经常得到日本政府为其开具的介绍信,持有这种信件就可以得到日本公司、工业企业、造船厂、铁路公司等大财团的广告和订阅等形式的赞助。 这些介绍信从不会让持有...

  • 17288495922简述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过多少次军事入侵,对中国的现在化进程带...
    封胥禄琉球本是中国属国,与日本毫无关系,但日本竟然称琉球是日本属国,于1874年出兵台湾,清朝调兵布防,双方最终在英、法等列强的调解下,签订了《北京专约》。〈专约〉中声称琉球是日本属国,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清政府以“抚恤名义”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9年4月4日,日本以武力吞并了琉球,改为冲绳省。吞并琉球...

  • 17288495922中国护侨行动最早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
    封胥禄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也顶住各方压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甚至不顾日本的威胁警告。1918年4月9日,北洋政府海容舰和飞鲸号,由林建章指挥,从上海起航,前往海参崴。很快4000名中国陆军、1艘中国军舰,在五色国旗的引领下,开进了海参崴、开进了西伯利亚,开进了这...

  • 17288495922请介绍日军一战后入前侵苏俄的历史。
    封胥禄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

  • 17288495922慰安妇是什么意思
    封胥禄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内部性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至20%的日军官兵染上性病,总数达12000人,因性病减员的人数,远多于伤亡人数。针对这种局面,日本军队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西伯利亚出兵期间日本军队内部的性病泛滥,迫使日本军方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在这种形势之下,军队及按照军队意向运作的国家行政机构,开始作为主体...

  • 17288495922中国人占领库页岛的历史,比俄国和日本占领库页岛的历史是长还是短...
    封胥禄1915年6月26日,日本发表《勅令第101号桦太ノ郡町村编制ニ関スル件》,在南桦太设立17郡4町58村。 1918年,日本趁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再次向西伯利亚出兵,占领库页岛北部,直到1925年才撤兵。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务省与其他省厅因为一元化计划而合并成为大东亚省。桦太厅改为隶属内务省之下。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