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有什么窍门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文言文《戴高帽》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道理: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去听那些阿谀奉承的虚假的话,要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遇到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意见不合的人。”
老师生气地说:“我们以直率的方法侍奉上级,为什么必须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个人告诉别人说:“我原来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扩展资料
一、寓意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人用以比喻对别人说恭维的话。
二、注释
1、谀:奉承,恭维。
2、其:他的。
3、为:做。
4、适:遇到,逢到。
5、龃龉(jǔ yǔ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6、直道事人:以忠直的方式对待别人。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高帽

只有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能使自己的技能提高。

文言文首先你得读懂。
高中教材中的选的文言一般是名人传记,常出自《史记》之类中介绍某名人的片段,能载入史书的肯定是拥有一些优良品质的人。,那就要考虑儒家欣赏的是什么样的品质了。 比如 忠 孝 仁义 诚信等等。你分析的时候找出文中主角身上寸在的普世的那种精神就可以了。 比如关羽,肯定想到一个忠字,诸葛 肯定是一个智
还有,问问题最好具体有一个题目,这样就能仔细帮你分析,而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也可以适用到其他类型的题目中,关键我们要掌握一种思考方式。 毕竟文言的类型太多了,泛泛而谈,说不到你的痒处。

换位思考,你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主人公.选我呀!!!!!!!!!!!!!!!!!!!!!!!!!!!!!!!!!!!!!!!!!!!!!!!!!!!!!!!!!!!!!!!!!!!!

阅读文言文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有文言和古白话两个系统。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

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世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指魏晋南北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由于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今天我们阅读文言文,就有许多困难,近代学者王国维就曾坦言对《尚书》有一半不理解,《诗经》也有十分之一二不理解,王国维总结出三个方面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天阅读文言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一是“讹缺”。“讹缺”是古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古书从竹木到丝帛到纸张,从简篇到卷帙到册页,从口耳相传到手抄到刻板活字印刷,几经人手,几经磨难,造成讹误在所难免,“郢书燕说”也就毫不奇怪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文言文,都经过前人反复校订才成为可读之文的。阅读文言文时选择权威版本显得极为重要。

其二是“古语与今语不同”,即古今汉语存在时代差别。

1.从语音看,文言文中有异读现象,异读有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和古音异读。①破音异读。如《史记·陈涉世家》中“大楚兴,陈胜王”里的“王”用作动词,读wàng,意思是“为王”,这种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方法叫“读破”、“破音”;②假借异读。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里的“亡”通“无”,读wú,《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里的“属”通“嘱”,读zhǔ,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皆为别的字,叫通假;③古音异读。如《木兰诗》里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里的“可汗”,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读kè hán,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用而保留了古音。

2.从词形看,古代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如《幼时记趣》中“夏蚊成雷”一句4字现在说成“夏天”、“蚊子”、“成为”、“雷声”。

3.从词义看,古今异同有三种情况。①基本不变。如“马”、“羊”、“山”、“水”等基本词汇。②完全不同。如“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③有联系有发展。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一句里的“走”不是 “行走”而是“跑”,《捕蛇者说》中“可以已大风”里的“可以”是“可以用来”,“大风”不是“大的风”,而是“麻疯病”;除了古今异义外,文言文中还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如《曹刿论战》中“公问其故”、《扁鹊见蔡桓公》中“桓侯故使人问之”、《曹刿论战》中“彼竭我盈,故克之”、《<论语>六则》中“温故而知新“等4句中的“故”分别是“原因”、“故意”、“所以”、“旧的”意思;文言文中还有词类活用现象。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置人所罾鱼腹中”里的“罾”是用网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史记·项羽本纪》中“素善留侯张良”里的“善”意思是“对……友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捕蛇者说》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里的“出”和“入”,意思是“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是动词活用为名词。《陈涉世家》中“将军身披坚执锐”里的“坚”、“锐”,意思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狼》中“一狼犬坐于前”里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捕蛇者说》中“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里的“腊”,意思是“使……成为腊”,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君将哀而生之乎”里的“生”意思是“使……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意思是“使……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成语“草菅人命”、“千金一刻”中的“草菅”、“千金”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里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从语法看,主要有:①判断句。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②被动句。如《陈涉世家》中的“天下苦秦久矣”。③疑问句。如《愚公移山》中的“且焉置土石?”④省略句。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里“再”和“三”后省略“鼓”。⑤主谓倒装。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⑥宾语前置。如《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⑦定语后置。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⑧状语后置。如《出师表》中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其三是“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古文中常常涉及历史掌故、天文历法、历史地理、衣食住行等文化知识。 如“中国”指中原地区,“国”多指诸侯国, 有时指京城。只有多读、多思,勤积累,才能丰富我们的古代文化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文言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有什么窍门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9527449899文言文读书说明了什么道理
    夏南菲答:”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2. 阅读文言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有什么窍门吗 文言文首先你得读懂。高中教材中的选的文言一般是名人...

  • 19527449899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中悟出什么
    夏南菲答: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欧阳修论作文译文》感悟:不下笔,总想一下憋出一篇天下大作,结果是啥都写不出来。好...

  • 19527449899...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夏南菲答:对于《学弈》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学习任何东西都要专心,这样才会有效果。《两小儿辩日》,对于任何事物,不能只从表面现象来考虑,必须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客观规律,力求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 19527449899文言文三则读后感
    夏南菲答:1. 狼3则文言文读后感500字 《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

  • 19527449899杨布打狗文言文悟出的道理
    夏南菲答: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参考寓意: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别人。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

  • 19527449899《陈晋之读书法》悟出了什么道理?
    夏南菲答:《陈晋之读书法》悟出了读书勿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每天都可以看到进步。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固然,况一日乎,予少时...

  • 19527449899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悟出了什么道理
    夏南菲答:《两小儿辩日》: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而将世界变化的某一个方面做为衡量这个世界的标准是不对的。早时的太阳因为雾气产生的散射而显得大,中午却因为雾气散尽而没有了散射的效果显得小,然而太阳却是一直都只有那么大的。所以看到事物的表面就立刻下结论是不对的,而要像孔子一样实事...

  • 19527449899文言文其黄羊去私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夏南菲答: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悟出道理: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祁黄羊出于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推荐人才的做法。值得肯定,公正无私,唯才是举的做法今天仍应大力提倡)望对你有帮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