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韩信的评价最有名的两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评价史记对韩信之死的评价~

司马迁:“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译文:太史公说:韩信、卢绾并不是一向积德累善的世家,而是侥幸于一时随机应变,以欺诈和暴力获得成功,正赶上汉朝刚刚建立,所以才能够分封领土,南面为王。
在内由于势力强大而被怀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远,自陷危境,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终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难道不可悲吗!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兵败被杀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
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信说:“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
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现在我逃命隐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蛮夷乞讨过活,我思归之心,就同瘫痪的人不忘记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记睁眼看一看一样,只不过情势不允许罢了。”于是两军交战,柴武屠平参合城,并将韩信斩杀。

扩展资料
韩信死因之一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他这是讨封哩。”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
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刘邦坐了江山后,怕韩信势力大,压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杀死韩信,可是自己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怎么杀他呢?他想了个杀韩信的办法告诉了吕后。
吕后召韩信进宫,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哼哼,你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
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顶棚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往下看地上铺着毯子,看不见一点点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
没等韩信分辨,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我知道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韩信死因之二
另有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
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於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
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但无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之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太史公记述韩信:“为布衣时,贫无行”,穷困潦倒又没有好品行,却有凌云之志。母亲去世,无钱安葬,他还要努力找寻一块地势高、宽敞坟地,“令其旁可置万家”。视万户侯如囊中物!
他相貌威武、胸怀匡世之才,却饮食无继、受胯下之辱。他久处穷困如跌落泥悼的美玉,历尽人情冷暖对恩义铭记在心。后来他之所以错失良机不反刘邦,还常常念叨:“汉王遇我甚厚,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和他早年的经历不无关系。
韩信惨死,是皇权必须剪除任何可能的威胁,是巩固皇权的悲剧,是死于法家治国下。每次读史记,读到韩信之死,都不禁慨叹满怀!慨叹韩信的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的军事天才;慨叹韩信的死得冤屈,不是死在卓越的政治家之手,而是死在自私、无赖,无耻、流氓的政客之手;慨叹韩信成为大一统和专制独裁的头号祭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副对联,文仅十个字: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简练、工整,内含典故。是这么回事: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交通密谋,被萧何识破,诱他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漂母)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寥寥十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这就是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国士无双!萧何语。
多多益善,何为我所擒也?刘邦语。


《史记》中对韩信的评价最有名的两句视频

相关评论:
  • 15236622987《史记》中的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管元晕,还有把汉初的两个韩信给搞混了的。汉初刘邦的功臣中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淮阴侯韩信,一个是韩王韩信(历史上为区别这两个人,常把他称为韩王信)。当刘邦的大将军,并扫平诸侯打败项羽的是淮阴侯韩信,淮阴人,也就是后来的汉三杰之一。而韩王信是韩公子成的本家兄弟,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子...

  • 15236622987为什么在《史记》中记载韩信是因谋反罪名被杀的呢?
    徐管元韩信又会怎么对他?恐怕刘邦心里犯起了滴沽,也许会想留着这样有能力的人迟早会是个祸害。另外,垓下之战时,刘邦调韩信兵马前去增援,但韩信按兵不动,还对刘邦提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韩信这种无脑做法在刘邦看来就是挑战权威,可韩信本人性格就是这样,独来独往的风格终于让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 15236622987史记中的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管元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15236622987韩信后世评价
    徐管元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是,他并非出身于积累善行的世家,而是凭借一时的权变与欺诈手段取得了成功。在汉朝初定之际,他得以分封土地,成为一方诸侯。然而,他的内忧外患使他逐渐感到不安,最终选择投奔匈奴,令人惋惜。班固的观点则更深入,指出在周室衰落、战国末期,像韩信这样的旧贵族后代虽然曾试图复兴,但...

  • 15236622987对于韩信人胯下之辱司马迁是怎么描述?含义呢?
    徐管元《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胯下之辱原文)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

  • 15236622987史记里关于韩信的文言文短
    徐管元5. 《史记》中对韩信的评价最有名的两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

  • 15236622987《史记》中专门记述韩信的一卷是
    徐管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出身呢?《史记》为韩信做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列传一开头就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说明韩信曾经是布衣,最贫穷的时候,他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还曾受过胯下之辱。司马迁告诉我们,韩信这个人虽然有着贵族身份,还有一把剑,我猜测...

  • 15236622987汉初三杰只有韩信在列传中!司马迁写《史记》为何看不起韩信?
    徐管元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或文或武,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丰功伟绩。而说起汉代,就不得不说汉初三杰。也就是韩信,萧何,张良。这其中以韩信为尊,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却只有韩信被载入到列传中,司马迁的史记是根据人物的地位来写的,本家记载为...

  • 15236622987评价韩信这个人物
    徐管元作为军事理论家,韩信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由于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韩信也自恃功高,刘邦不敢杀...

  • 15236622987韩信有哪些过人之处?诸葛亮如何评价的?
    徐管元刘邦这次引起重视了,在萧何的坚持之下,他下定决心,择良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刘邦决意用韩信为大将后,召见了韩信,这次会面,历史上成为汉中对。韩信的影视形象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这次对话。刘邦:丞相多次进言将军,将军有什么可以教我?韩信:大王如今东向争夺天下,对手难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