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南史·陶弘景传》的翻译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伶官传》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家里困贫,他想要求做地方官却不成功。永明十年,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丝帛,传令地方上每月提供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供他服金饵丹用。

[size=150]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但她看到的青龙却是没有尾巴的,自己独自飞上天去了。据说这预兆了后来陶弘景终身不娶、没有子嗣。

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他在六岁时就能理解自己读的书,并能撰写文章。七岁时读了《孝经》、《毛诗》(即《诗经》)、《论语》等几万字的书籍。后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同乡得到一本晋代人葛洪写的《神仙传》。他看到里面关于淮南八公等神仙的故事后,便感叹地说:“读了这本书,便使人产生壮志凌云的胸怀,有修仙学道的志气。”于是他不分昼夜地研究、探寻这本书中的事理,立下了修仙学道、长生久视的志向。他曾经对人说:“仰望青天白云和太阳,就不觉得象原来那样遥远不可及了。”

长大成人后,他身高七尺四寸,神情精明、仪容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长而形体精致。他读了一万多卷书,善于弹琴和下棋,精于草书和隶书的书法。

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三月,齐高帝作相国。他当时才二十多岁,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后来又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可定期参加朝会)。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陶弘景本来是个不求荣华富贵的人,一直想辞官归隐。他曾经在给亲友的信中说:“畴昔之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志毕山薮。今三十六矣,时不我借……”永明十年(公元492),他果然向皇帝上表请求辞官归隐。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送他成束的绢帛作为礼物。到他离开的时候,朝中公卿士大夫之流都到征虏亭来为他饯行,张设了许多帷帐,为他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去那里的车马太多,互相拥挤,堵塞了道路。人们说这是自宋、齐两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朝野上下的人都觉得他非常荣耀。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今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等县境)。他常说:“这座山下是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边界。汉代的时候有咸阳三茅君(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得道后来掌管此山,所以又叫茅山。”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立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隐居”。开始的时候他跟东阳郡的孙游岳学习符录和图谶等经文和道术。后来他游遍了各个名山,寻求仙药。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一听到松涛响,他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去山泉、岩石的地方游览,远远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

当时,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音韵学鼻祖的沈约,正在东阳郡作郡守。由于尊崇他的志向和节操,沈约多次写信邀请他出来作官,但他始终没有接受。

梁武帝(一说齐高帝)曾经下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言下之意是说山中什么也没有,还不如出来作官,也就什么都有了。陶弘景写了“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有什么呢?山岭上有许多白云。可惜白云只能供我自己赏心悦目,却不好用手捧来寄送给你啊!”巧妙地表示了自己不愿出山作官,不屑与时人为伍的高雅志向。此诗顺口道来,语言平淡却内蕴深厚。从此,后世的诗词文章中便把白云和隐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白云行踪飘忽,来去无迹,自由自在,无所挂碍,正象飘逸不群的隐士一样。

另一次梁武帝要他出来作官时,他干脆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散漫在水草之间,另一头戴着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还用棒子驱赶着。梁武帝看了也笑起来,知道他绝不会出来作官了,也就打消了迫他出仕的念头。

永元初年(公元499-500),陶弘景修筑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他自己住在上层,他的弟子们住在中层,来访的宾客住在下层。从此他便断绝了和世人的交往,只准许一个家僮在他身边侍候他。斋天监四年(公元505),他又搬到积金东涧居住。

梁武帝萧衍原来就和他很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多至一个月中就有几封信,还经常派特使或仕宦前去探望他,经常给他送礼物去。国家每当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去他那里咨询,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叫做“山中宰相”。

陶弘景之为人,谦虚谨慎,通达事理而不拘泥,无论在官在隐都自然地符合礼仪。他的心明白如镜,遇到任何事都能立刻就了然于心。他说起话来没有繁冗错乱,万一有也能立即觉察到。他生性喜好著书立说,崇尚奇异超常的事物,爱惜自然的风光,年龄越大,其爱越深。

他特别精于阴阳五行,风角(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星算(占星术),山川地理,四方产物,中医的中药学。他撰写了《帝代年历》,曾经制造过浑天象,说是“为了修道所须,不只是史官可以用”。

他善长道家的辟谷不食和导引轻身的修炼方法,已经过了八十岁时还显得很健壮。他非常仰慕汉代张良的为人,说他“古贤莫比”。

建武年间(公元494),齐国的宜都王萧铿被明帝萧鸾害死了,年仅十八岁。那天晚上,陶弘景梦见萧铿来向他告别,让他知道了萧铿去幽冥地府以后的事情,获得许多幽秘异闻。后来,他便把这些秘闻写成了《梦记》一书。

后来成为简文帝的萧纲,当时(公元520-523)在南徐州作刺史,由于钦佩他的风采和素养,便召他到后堂,整整谈论了几天才离去。萧纲对他甚为敬重,认为他是个奇异超常之人。

他曾经梦见佛为他授记,说他能证悟菩提成正果,修成胜力菩萨。于是他便到游客


求《南史·陶弘景传》的翻译视频

相关评论:
  • 18999034447山中宰相
    阙孟伟《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造句: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山中宰相英语翻译暂无英语翻译 山中宰相相关查询四字成语abcd的成语偏正式...

  • 18999034447神武门的诗句神武门的诗句是什么
    阙孟伟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二、引证解释⒈古宫门名。即南朝时建康皇宫西首之神虎门。唐初因避太祖李虎讳而改“虎”为“武”或“兽”。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北京紫禁城(故宫)北门也叫“神武门”。引《南史...

  • 18999034447适合庭院墙面的画
    阙孟伟适合庭院墙面的画:比较吉祥的花朵图,比如说荷花图、牡丹图等。庭院指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即一个建筑的所有附属场地、植被等。引证解释 指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南史·陶弘景传》:...

  • 18999034447“苗壮侯”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时期佛道双修的全才
    阙孟伟将陶弘景的形神论与梁镇《西天经》相比较,两者显然是对立的。在宗教教义方面,陶弘景也有很多帮助佛教和人性的方面。比如《内外同制》中的神仙课,和佛经中的相关内容很像,有《梁书陶弘景传》,《陶珍白集石室砖明,《南史陶弘景传,《洪明记》等。指他的“偷”佛经理论,就是这个意思。三.结论 陶...

  • 18999034447积极向他人问问题的成语
    阙孟伟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山中宰相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

  • 18999034447秘诀的秘是什么意思
    阙孟伟1、秘诀的秘释义:保守秘密。2、秘诀,汉语词语,拼音:mì jué,意思是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3、出处: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4、例句: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遇异人授以秘诀。”《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

  • 18999034447窍门是什么意思
    阙孟伟秘诀的意思:1.隐秘而不公开的方术。2.奇妙的诀窍。3.(名)能产生良好效果而不让人知道的巧妙方法或技术。秘诀 [mì jué]引证:干宝 《搜神记》卷一:“遇异人授以秘诀。”《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

  • 18999034447在五六世纪时,中国最伟大的金丹家是谁?《南史》中对他有哪些记载?_百 ...
    阙孟伟在五六世纪时,中国最伟大的金丹家当推陶弘景。弘景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据《南史·陶弘景传》载,弘景“幼得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读书万余卷……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除了在金丹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外,他还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 18999034447求励志成语加解释还有引申,急死了,明天就要我讲了!最好一百字左右_百度...
    阙孟伟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

  • 18999034447古代都有哪些刀?
    阙孟伟《梁书·陶弘景传》载:“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之。”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麟嘉:古代...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