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文言文的道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孔融让梨文言文的意思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子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随后按照长幼顺序分,个人得到属于自己的,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的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父亲很高兴

2. 孔融让梨文言文的意思

孙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好是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酥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他留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即奇怪又好奇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留了一个最小的,这是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这个我们做过了,如果同意我的回答望采纳!!!

3. 孔融让梨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其人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 孔融让梨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编辑本段另类解读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

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

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要学会谦虚礼让,但是教科书里却省去了后面部分,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孔融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其实不然。

当初孔融把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就有人指出:“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城府。”果然,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延展故事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

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特别深。这两个人谈的事,都与“孔融让梨”有关。

一封来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得到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

妈妈听后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一听到这个话,我马上转过弯来了,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

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这是一名犯人写来的信。 第二封信是一位叫约翰的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

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现在咱们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人一块儿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 *** 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这与其说是美国版的“孔融让梨”,不如说是“约翰争梨”。要说一个故事就能决定一种人生,显然是极而言之;但要说母亲的观念和做法对孩子的一生没有影响,也不实际。

事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在“约翰争梨”的故事里,,约翰和他们的兄弟无论年龄多小,都是他们妈妈眼中拥有独立人格和意志的“人”,而不是可以任由成人意志驱使安排的“屁孩儿”。

“约翰争梨”,正视人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实现了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个人利益诉求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统一。 当然,这种“争”,是“明争”,不是“暗斗”,更不同于抢、夺。

它必须在两个条件下进行,一是有一套大家认同的规则,二是有“裁判”监督规则的执行。 编辑本段西方看法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孔融让梨显然不符合他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西方学者普遍对此进行了实验。

在传统的西方家庭中,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苹果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苹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其实在挑选的最初,那位选择小苹果的孩子也是想选大苹果,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青睐,从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选择了小苹果。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受批评的孩子一些启发,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会了撒谎,过早接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

最终孩子们长。

4.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之一.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很多家长都用此故事来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同的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在美国宣讲的反馈!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导子女礼仪谦让的典范。但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呢?以下是美国某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里——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 8-12 岁——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 :“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孔融说 :“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对此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 :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

学生 :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

学生 :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

老师 :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 :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 :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 :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 :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 :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 :为什么?

学生 :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 :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 :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

学生 :这个故事不好,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看,这是多么巨大的差别!所以,很多事情,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应该有着自己对事情独立的观点和主张。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或许都不尽相同,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想法,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的争取求同存异,才是认真负责的处世态度,而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5. 【孔融让梨的故事及寓意(100至200左右)急需】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 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新解 “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要学会谦虚礼让,但是教科书里却省去了后面部分,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孔融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其实不然.当初孔融把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就有人指出:“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城府.”果然,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6. 《孔融让梨》的文言文以及译文

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扩展资料: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其他有关梨子争夺的故事: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

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那咱们做个比,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人一块儿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 *** 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孔融让梨文言文的道理视频

相关评论:
  • 17581286865关于孔融让梨的辩题,该不该让?我是该让的,跪求攻辩问题!!!明天要用...
    蓬以姿答:为您推荐: 孔融让梨的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图片 孔融让梨议论文 孔融让梨的意思 孔融让梨文言文 孔融让梨英语翻译 奇葩说辩题 辩题 被绿了 其他类似问题2006-10-29 明天要辩论了,辩题是:善意的谎言对不对?快答题啊,急需!!!... 53 2010-12-02 正方的辩题是...

  • 17581286865读孔融让梨文言文获得了什么启示
    蓬以姿答:做人,做事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老想着自己有没有得到好处,得到了多少。总想这自己到别人那得到什么好处。大概就那个意思。请投我一票,谢谢。

  • 17581286865孔融让梨文言文的意思
    蓬以姿答: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 17581286865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
    蓬以姿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

  • 17581286865孔融让梨的文言文及翻译
    蓬以姿答: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其人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 孔融让梨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 17581286865孔孔融让梨这篇文言文恐龙有什么美好的品质?
    蓬以姿答:孔孔融让梨这篇文言文孔融有什么美好的品质?孔融具有机智聪明,明晓事理,又谦让的好品质。

  • 17581286865让枣推梨文言文解释
    蓬以姿答:5、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好处和利益时,应该学会让枣推梨的精神,不贪婪、不自私。6、真正的兄弟情谊应该像让枣推梨一样,互相谦让、关心和支持。7、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像让枣推梨一样,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8、一个人如果能够像让枣推梨一样,随时随地关心别人、尊重别人,那么...

  • 17581286865《世说新语》中有哪些关于“聪慧孩子”的故事(文言文)?
    蓬以姿答:《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聪慧孩子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2.王戎七岁: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 17581286865孔融让梨是不是文言文?
    蓬以姿答:是的 孔融让梨 范晔 〔南北朝〕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注释 辄:就,总...

  • 17581286865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结合词语写作文
    蓬以姿答:篇一:孔融让梨的启示 今天我读了一个名叫《孔融让梨》的文言文小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个名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才四岁,就很懂得谦让。有一天他和哥哥们一起分梨吃,大家都拿个头大的梨,只有孔融独自选择最小的梨。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选小梨吃。孔融说:“我最小,应该把大梨留给哥哥们吃。” 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