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的称公有的称王

来自:学习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的称公有的称王~

春秋时代,诸侯国并起,相传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最强大的就是众人皆知的“春秋五霸”,“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细看这“五霸”,只有楚国称王,其他的都是“公”。既然诸侯国都已经这么强大了,为何不称“王”,称“公”呢?
春秋战国时代名义上还是属于周朝的,在周朝的时候,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其他的诸侯国的国君都是周天子的臣子,称号都是有周天子册封的,名义上是替周天子保卫国家的大臣,所以他们是不能称“王”的,只能按照周朝的爵位来册封,就是通常说的“五爵”—“公”、“候”、“伯”、“子”、“男”。
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也不敢称王,其原因有两个:
1、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衰微,但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各诸侯国都希望能借助周王室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在表面上还继续承认周王室,除了楚国外,其他诸侯国仍然只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唯一的“王”他们自己只按爵位称“公”或“侯”等等。
2、怕被其他的诸侯国攻打,古人做事都是事出有因的,如果称“王”很可能就是被其他的诸侯国攻打的理由。想要称“王”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要么国力强盛,要么不怕被打,国君称“王”是考虑很久才做出的决定。

楚国楚庄王为何敢称“王”?
当时的楚国地处南方,被认为是南方蛮族建立的国家,不遵守中原周朝的礼法,并且楚国依仗其地广人多,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堑做为天然屏障,所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违制称王。后期吴国、越国称王,他们也是自恃国力强大,但中原诸侯国还是认为他们是“蛮夷之地”。
到了战国时期,周朝彻底名存实亡了,也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各诸侯国都分分脱离周王室开始像楚王一样称“王”了。

读过春秋战国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当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周天子,被尊称为“天王”,而其他被分封在各处的诸侯,按理说是不允许自称为王的。当时的君主有的称为“公”,还有小一点的诸侯君主称为“侯”或者“伯”,同一时期可能这个封地的君主被称为“公”,别的封地的君主就叫“侯”了,而到了战国时期,又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变成“王”了,这是怎么回事?
周天子分封的称号,有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等级。当时的诸侯国君主理论上最高可以被封为公,而且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诸侯国,很有名的像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但是有一个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称王了,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楚国一开始是被封为子爵,后来楚国国君向周天子请求更高级的爵位但被拒绝,之后索性直接称王。在那个时代,称王,就代表着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将其视为僭(jiàn)越,为周天子和其他诸侯所不容,所以在周厉王时期,迫于压力,楚王去了王号,后来楚武王在位时期,西周已亡。周王室的影响力与日俱减,楚国国君再次称王。周天子也无力将胳膊伸到楚国那么远的地方,也号召不了各国一同伐楚,楚国就这么称王一直到秦国统一六国。
除了楚国称王,大家一定听说过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所以比较熟悉的就是吴越两国,吴国在寿梦时期,开始称王。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崛起,支持越国,越国国君允常一看吴国国君称王了,不久自己也称了王。但是,中原各国把楚、吴、越这些南方之地视为蛮夷,并不承认他们的王位。在当时中原留下的史书里,仍然把他们记为“子”爵。
随着春秋时期的战乱与兼并,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更是形同虚设了,剩下的诸侯也少了。但同时这些诸侯实力都不弱,也都有着更大的野心。其中,由三晋之一的魏国和刚由田氏取代姜氏的齐国这两个新兴国家带头,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举行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就是魏惠王和齐威王。史称“徐州相王”。之后不久,在当时看来更为疯狂的举动出现了,苏秦倡导六国合纵抗秦,由于当时齐楚魏三国已经称王,而燕国称公,赵韩两国君主仍旧以侯来称呼,六国索性从此一起称王,平起平坐。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国君也在公元前324年称王,就是后来平定巴蜀的秦惠文王。
后来,连不属于战国七雄的宋国也称了王,就是称霸一时的宋康王。至此,几乎所有的诸侯都以“王”自称,周天子本来实力微弱,连统治之名都荡然无存,彻底沦为傀儡。

他们自己只按爵位称“公”或“侯”等等,等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各诸侯国都分分脱离周王室开始像楚王一样称“王”了。

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 周王一直处于天下公主的地位 天下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周王
战国时期 随着周王室的衰弱 各诸侯国的强大 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才陆续出现很多王称号的

王是自封的!各个诸侯过于强大后就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从虚弱的中央脱离出来!

你才蛮夷,周德衰微,本就该灭,我们楚国有实力与中原诸国抗衡,称个王算什么。并且我们也创造了毫不逊于中原文化的楚文化,后来四百多年的汉文化其实可以说是楚文化的延续。从来没有说过有晋文化、秦文化、赵文化等这些说法吧。有些中原地区的人现在还摆着自己是正统中华文明就是欠扁。

称王的除了周天子就只有楚国
楚国与周天子有一些矛盾,于是自立为王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的称公有的称王视频

相关评论:
  • 13474494948为什么战国时有君主叫xx公有君主叫xx王
    颜吕幸“王”在春秋时期是周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用称谓,“公”是王朝册封的爵位之一(公侯伯子男)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周王朝的衰落,各个诸侯国家的强盛,导致了各个诸侯国的统治者竞相以“王”来明明自己的称谓,而当时的周王已没有能力制止这种僭越的行为,只能默认。

  • 13474494948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在多是称公
    颜吕幸这是爵位,公侯伯子男,比如郑国是个小国,国主称郑伯 春秋战国诸国是周朝王室分封的诸侯,属于国中之国,在名义礼制上不能僭越,春秋诸国吞并征伐,各个时期霸主尚且披着周天子名义,大多依然称公。战国争雄,周天子式微,七国争雄,都想称王,称王其实实质上没什么实际利益,是势力的标榜,想称王必须要...

  • 13474494948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的称呼反复改变,一会称侯,一会称公,怎么回事?
    颜吕幸晋文公在成为霸主之前是一位诸侯,只能称侯;在葵丘会盟之后,确立了霸主的地位,同时得到了周王的承认,便称为公了。

  • 13474494948春秋时期的公、王、候这类称呼有什么区别?
    颜吕幸首先,之所以有这种称呼,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所定的爵制是相关的。 要搞懂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还要从商周时期说起,因为历史研究结果发现,春秋战国的爵制相当一大部分是沿袭了商周时期爵制,且西周爵制在历史中有突出的地位。最先出现的应该是“侯”这个称谓,可以称之为侯爵,该名称代表了尊...

  • 13474494948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和“王”有何区别?
    颜吕幸1、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理论上,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叫“王”;而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公”是“王”以下的最高爵号。2、春秋战国时期前期,虽然诸侯实力不断扩大,但是还是只有周天子称“王”,齐桓公、晋文公虽然先后称王,但爵位上还是自称...

  • 13474494948春秋时期楚国都称王,其他国家怎么都称公?
    颜吕幸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事情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当时的情况也实在是复杂啊,就拿楚国人来说吧,话说楚国人都是称王的,什么楚庄王,但是其他的国好像都称是公了,什么齐桓公等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楚国称王就是耍无赖,恶心...

  • 13474494948为什么春秋战国各诸侯称公,只有楚国称王?
    颜吕幸因为七个诸侯都是受封于周王室的公侯,共封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例如齐桓公、赵骧子等)在春秋时期,周王室尚有号召力,各个诸侯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因此,“周德虽衰,其命未改”。但在春秋后期,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所以楚在春秋时期就一直...

  • 13474494948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称呼“公”与“侯”的区别有哪些?
    颜吕幸但是实际上,到了春秋时期,这套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孔子还在《春秋》中坚持各诸侯的正式称呼。但是在各国都已经自行其是了。基本上在内部,不管自己是哪一级别,各国至少在自己的国家以及史书中都把国君称呼为“公”了。从正史的记录也可以看出,大名鼎鼎的齐桓公按照礼制,只能称为“齐桓侯”,鲁...

  • 13474494948春秋时楚为王但他国如何称公?
    颜吕幸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事情,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当时的情况真的很复杂。就拿楚国人来说吧。都说楚人是王,楚庄王,但其他国家好像都叫它公,齐桓公之类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关注度?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做楚王就是耍流氓,恶心诸侯国!东周礼乐崩溃以来,周王室对诸侯国的...

  • 13474494948下面春秋版图中,哪些国国君称公,哪些称伯,为什么是这样的?
    颜吕幸楚国并非周王诸侯,只是受其文化影响,时而臣服时而敌对。故时称王,时称公。周室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依血缘与功勋分封。拱卫在周朝国都附近的侯爵以上诸侯皆尊为公(如卫公);担任过周王上卿(即国相)的诸侯亦尊为公(如虢公);战国时期,诸侯皆谮称王 孔子著<春秋>,无道乱礼者贬其爵。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