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简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文学简介~

文学, 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被称为语言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编辑本段]西方文学历史
  最早已知道的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苏美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从此诞生。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浪漫主义强调通俗的文学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编辑本段]文学类别
  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3、按产生地域分为:欧美文学,中国文学,日本文学,拉美文学等。
  4、按读者分为:
  a、按受众身份/年龄有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b、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5、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6、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等
  7、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以上类别仅仅是一种概括,作为分类的示例,并非全面分类。

文学体裁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编辑本段]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编辑本段]四大文学体裁
  

文学的不同含义
  (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1、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
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2、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3、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5、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6、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8、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10、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汉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好问

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位简介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聪明博学,兴趣广泛。26岁时,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后经道士吴筠荐举,入长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败,再度开始漫游生涯。晚年生活困顿飘泊,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的诗(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雄健奔放,无所拘束,语言自然明快,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达情致,并杂以游侠意念。李白诗现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画面上,李白身着白衣,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超脱飘逸,似正在酝酿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大诗人。早年漫游各地。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晚年生活极为贫困。杜甫的诗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弊,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后世称为“诗史”。其诗作在艺术上博采前人,融合众长,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今存杜甫诗1400余首,其中《春望》、《北征》、《丽人行》、“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最为脍炙人口。现有《杜工部集》。画面中杜甫衣着简朴,坐于太湖石上,正提笔沉吟。画面突出了对杜甫脸形和颜面皱纹及眼神的刻划。几条皱纹,埋藏着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郁的眼神,则流露着伤时感世的心情。

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坚决反对佛、道二教,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其文气势雄浑,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感情充沛。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独辟蹊径,颇具独创性。现有《昌黎先生集》。画面上的韩愈宽衣博带,拱手正立,显示出为人正直、庄重严肃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均为反映现实的力作。寓言讽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是柳宗元的创新。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简洁,意味深远,语言犀利,风格严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描写景物细致生动,极富诗情画意。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柳河东集》。画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贬南方,在溪边撰写诗文的形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松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放矢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诗文有《小仓山房集》的卷。诗论:《随园诗话》16卷,《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篇10卷。尺牍、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红楼梦》 清 曹雪芹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性和艺术性能完美统一的巨著,代表着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世界名著之一。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中心,以明清封建社会为背景,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的兴衰。
《水浒传》 明 施耐庵 罗贯中 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大著,中国英雄传奇的最杰出的代表作。 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村,塑造了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等一百多位梁山英雄的形象,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和腐朽。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被视为“史记而下,便是此书的天地间至文”
《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我国古代历史题材小说最高成就 这部巨著以宏大的气魄,艺术化的笔墨描述了从汉末三分到三国归晋,这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其中对风云变幻的政局和惊心动魄的战争淋漓尽致的描绘,尤显作者超凡的艺术功力。
《西游记》 明 吴承恩 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本书取材于唐太宗时,僧人陈玄奘往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而加以神魔化的发挥被称为至奇至幻之书,几百年来,一直以其高度的浪漫主义成就、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绚丽多彩、汪洋姿肆的笔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妖、神三位一体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明 冯梦龙 “三言”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宝库 明代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与《二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 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有口头艺术转为书面文字的第一座丰碑。 冯梦龙(1547--1664),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末著名小说家。《三言》;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的,有暴露治黑暗的;有讴歌信义任挟的,谴责望恩负义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情趣。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 凌蒙初 “二拍”与“三言”并提,同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白话小说集。 《两拍》几乎全部出自明末凌蒙初个人创作,标志着我国白话小说由民间创作进入文人创作时期,小说有许多男女爱情,婚姻故事,反映了要求自由和自主的市民阶层反对封建伦理、贞节的婚姻观念。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聪明博学,兴趣广泛。26岁时,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后经道士吴筠荐举,入长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败,再度开始漫游生涯。晚年生活困顿飘泊,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的诗(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雄健奔放,无所拘束,语言自然明快,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达情致,并杂以游侠意念。李白诗现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画面上,李白身着白衣,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超脱飘逸,似正在酝酿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大诗人。早年漫游各地。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晚年生活极为贫困。杜甫的诗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弊,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后世称为“诗史”。其诗作在艺术上博采前人,融合众长,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今存杜甫诗1400余首,其中《春望》、《北征》、《丽人行》、“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最为脍炙人口。现有《杜工部集》。画面中杜甫衣着简朴,坐于太湖石上,正提笔沉吟。画面突出了对杜甫脸形和颜面皱纹及眼神的刻划。几条皱纹,埋藏着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郁的眼神,则流露着伤时感世的心情。

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坚决反对佛、道二教,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其文气势雄浑,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感情充沛。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独辟蹊径,颇具独创性。现有《昌黎先生集》。画面上的韩愈宽衣博带,拱手正立,显示出为人正直、庄重严肃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均为反映现实的力作。寓言讽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是柳宗元的创新。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简洁,意味深远,语言犀利,风格严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描写景物细致生动,极富诗情画意。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柳河东集》。画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贬南方,在溪边撰写诗文的形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松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放矢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á“Ù‚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8:34:29编辑过]

-á“Ù‚C

三曹”文学: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同时也是创立者。

书籍《三曹诗选》简介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精心择取曹操诗19首,曹丕诗39首,曹植诗70首,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中国古典文学简介视频

相关评论:
  • 15326728283古典文学的解释
    欧柱彩答:中国 古典文学指先 秦 至 清 以汉语文学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学作品,内容极其 丰富 ,是我国宝贵的 文化 遗产 之一 。有时古典文学也专指各民族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典范性作品。如 希腊 的史诗、悲剧,我国的 楚辞 、 唐 诗等。 郭沫若 《苏联纪行· 六月 二六日》:“他从前到过 北京 ,所 研究 ...

  • 15326728283中国古典文学有哪些?
    欧柱彩答: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2、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

  • 15326728283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知识
    欧柱彩答: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丰富多样,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传由孔子整理,经汉代毛亨传承。神话传说与地理志的融合,《山海经》虽无确指作者,却充满神秘色彩。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穆天子传》的作者身份至今未明。哲理散文的巅峰,《吕氏春秋》由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编撰,...

  • 15326728283中国的古代文学是指什么?
    欧柱彩答: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中国古代时期创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这一时期的文学产生于远古时代,经历了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等历史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题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15326728283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内容简介
    欧柱彩答: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和白话两种形式,各自内涵丰富且复杂。文言小说的范畴曾极其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定义逐渐变得具体和限定。相反,白话小说的定义起初较为狭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涵盖的内容逐渐扩大,与文言小说的演变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精华(6)小说》深入剖析了古代小说的多样性和...

  • 15326728283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欧柱彩答: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

  • 15326728283请问大家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有哪些?
    欧柱彩答:左丘明所撰。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左传》为西汉刘歆的伪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典文学 ...

  • 15326728283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
    欧柱彩答: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

  • 15326728283古典文学作品有哪些
    欧柱彩答:古典文学作品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种类繁多,包括古典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示了...

  • 15326728283我国有哪几大古典文学?
    欧柱彩答:中国古典文学之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作者无法考究。《穆天子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无法考究。《吕氏春秋》是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新书》是我国最早的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