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评价《诗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文学中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它和《楚辞》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源头,《诗经》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离骚》则是以浪漫主义为代表的,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格调,从内容、写作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给后代诗人以借鉴。《诗经》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了这种精神,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说,《诗经》是真正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以黎民百姓的现实生活为创作灵感,可以说是一部史诗级的著作。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如《卫风·氓》这类是偏于叙述的诗篇,其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的,而不能简单地称为叙事诗。《诗经》 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了如此众多、水平如此之高的抒情诗篇,是世界各国文学中罕见的。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 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卫风·氓》这类偏于叙述的诗篇,其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的,而不能简单地称为叙事诗。《诗经》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了如此众多、水平如此之高的抒情诗篇,是世界各国文学中罕见的。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就是要以“风雅”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不仅陈子昂,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的优良传统。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一);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其六),杜诗以其题材的广泛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而被称为“诗史”;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实际上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所表现出的注重现实生活、干预政治的旨趣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倾向,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中,从宋陆游到清末黄遵宪,也代不乏人。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义的兴,更为后代诗人所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都可以在《诗经》里看到萌芽。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兴句起头的很多。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而兴句和所咏之辞融为一体,构成诗的意境,则是《诗经》比兴发展的更高阶段。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就是蒹葭。

蒹葭的含义是: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萋萋”“采采”,都是描绘蒹葭茂盛的样子。蒹葭是长在水岸上的一种水草,亭亭玉立,长在水中小岛上得到人们的仰慕。作者以这个意象起兴,引起后面的诗篇,又以这个意象来比喻,称赞“伊人”的美好。

其实,诗中所描述的蒹葭的意象以及其它景物,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引起读者的无限联想。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蒹葭》中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蒹葭,主观情思就是“伊人”。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有什么含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9659858713蒹葭的翻译
    汪桂姣出自《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 19659858713从《蒹葭》看《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汪桂姣《蒹葭》是三百篇抒情诗中的名篇, 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它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

  • 19659858713蒹葭的意象是什么?
    汪桂姣蒹葭是《诗经》中很重要的一种花草意象。根据顾栋高在《毛诗类释》中的统计,《诗经》中涉及的植物达一百七十多种,在这些植物意象中,花草类意象是最突出的。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都长在水边。其中“葭”指的是初生的芦苇。与“葭”有关的词语有“蒹葭之思”,指的是恋人之间的思念。还有“...

  • 19659858713《关雎》《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贞爱情的名篇,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
    汪桂姣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黄鹤楼表达了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凄凉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江城子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依然希望能报效祖国,镇守边疆,抵御外敌。在...

  • 196598587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那首诗词
    汪桂姣《诗经》中的名篇《蒹葭》以其深沉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描绘的是一位少年在深秋的河边,面对苍茫的蒹葭和晶莹的白露,心中满是对远方伊人的思念。那女子如梦如幻,身影在水边若隐若现,仿佛在"水一方",令人难以触及。诗中的主人公沿着河岸溯洄而上,但"道阻且长",河水汹涌,阻挡了他...

  • 19659858713诗经中有宛在水中央的诗是什么,写出整个诗
    汪桂姣诗经中有宛在水中央的诗是《蒹葭》。全诗如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 19659858713蒹葭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汪桂姣《蒹葭》一诗作为《诗经》名篇,自有道理。如同《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一样,全诗在写法上运用起兴手法,先谈蒹葭,然后提及伊人。既是以蒹葭比喻伊人,又是以蒹葭烘托伊人。给人以美好感,又因蒹葭在岸,伊人在水一方,描写出一种疏离感和距离感。全诗层层推进,在诗体形象并列的同时又有递进感。内容上...

  • 19659858713《蒹葭》教案
    汪桂姣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蒹葭》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

  • 19659858713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赋比兴中的什么创作方法
    汪桂姣《诗经》中的名篇《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运用了“兴”这一赋比兴创作手法中的关键元素。通过“兴”这一引子,诗人以秋天的芦苇和白露为起点,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朦胧的河畔景象,以此象征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兴"字的本意为“起”,在这里是通过描绘眼前之景...

  • 196598587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什么意思
    汪桂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一、出处 春秋时期《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二、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