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杰出的皇帝?十个以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历史上十位最杰出的皇帝~

你必须知晓的十位皇帝【完结】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E4-07wEQeCD_zgYKgsGQ?pwd=2D72提取码:2D72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一、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焚书坑儒”破坏了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压制思想,文化的正常发展,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中央集权,始称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能不说伟大吗。

  二、 武帝汉刘彻(前156年—前87年),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三、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 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他建立的东汉王朝达200多年的历史,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四、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平定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为中国重归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使中国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犟锐,威动殊俗的犟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五、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中华帝国千古第一帝,大唐王朝实际缔造者,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李世民超群的军事才能,使唐室仅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奠定了统一的局面,减轻了内乱给中国文明带来的破坏。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在当时的世界上,堪与唐帝国相比的,只有中东的阿拉伯帝国。

  六、 一代女皇——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就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其伟大了。虽然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但并没损害整个中华帝国的元气,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并使中华帝国顺利地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七、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武成文守。“陈桥兵变”,兵不血刃登上帝位,建立宋朝,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八、元太祖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大漠,建立起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他率领蒙古帝国的铁骑,征西夏、攻金朝、攻破俄罗斯连军,横扫中亚强国,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

  九、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公元1424年),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
  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十、清圣祖康熙(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14岁亲政,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好学敏求,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中华帝国的另一黄金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1 秦始皇
2 李世民
3 康熙
4 雍正
5 乾隆
6 朱元璋
7 刘邦
8 刘彻
9 赵匡胤
10 铁木真
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另说:一为汉刘协在位27天、二为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天。

我们在此选择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绍。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光绪帝。这10位皇帝涉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七个大的朝代。

中国古代皇帝的档案文献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能作最粗线条的介绍。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倌曛詈罡罹荨⒄铰也灰训幕炻曳渍�木置妫�ǔ闪酥泄��飞系谝桓鐾骋坏摹⒍嗝褡宓摹⒆ㄖ浦饕宓闹醒爰�ǖ墓�摇?nbsp;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二 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4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5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陈桥兵变”是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不动声色地玩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这要从唐朝的藩镇割据说起。而藩镇的出现,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唐朝先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

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局面,都是节度使专权,从而导致藩镇割据造成的。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方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太祖豁然开朗。

“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复此发言

--------------------------------------------------------------------------------

6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为了使军权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谓“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军,要按期轮流到各地戍守。将领也要经常调换,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就造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局面。将兵之间生疏,有利于防止军队叛变。历史证明,这一方法,是防止军阀割据的成功举措。

宋太祖又针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南,指的是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对他们采取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迅速地灭掉了几个小朝廷,实现了南方一统。而对投降的国主,一律封以有名无实的高官,使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

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奈于情面,他一言没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赵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没有办法,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愿望。他经过了16年艰苦的南征北战,才结束了从安史之乱到十国纷争的200余年的割据局面。这是他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

宋朝之后是元朝。

五 元太祖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162年出生。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66岁病逝。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之一,是由于他的努力,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铁木真,是铁匠的意思。铁木真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铁木真的母亲是月伦夫人。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铁木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也速该的部众,纷纷离散而去。月伦夫人和几个儿子孤立无援,陷入困顿之中。而其对立面泰赤乌贵族,对其发难,也抛弃了他们。铁木真兄弟在苦难中逐渐长大成人。泰赤乌贵族认为,铁木真很危险,对他心存恐惧,想尽早除掉他。他们派许多兵,到处搜捕铁木真。铁木真在森林里躲藏了10多天,终于脱逃。少年的苦难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铁木真牢记他的仇敌,一是杀父的塔塔儿人,一是害己的泰赤乌人。为了报仇,他想到了联合克烈部的脱里汗。这个汗,后来称王汗。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就是塔塔儿人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而且,铁木真的父亲,也是脱里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广人众,而且脱里汗又是父辈,要想同人家结盟,必须态度诚恳,谦恭。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素质。他经过深思熟虑,对脱里汗谦卑地说:“你是我

秦始皇,刘邦,刘彻,朱元璋,李世民,乾隆,努尔哈赤,皇太极,成吉思汗

1 宋太祖
2 秦始皇
3 汉高祖
4 唐太宗
5 成吉思汗
6 汉武帝
7 宋太宗
8 汉文帝
9 清世宗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二 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陈桥兵变”是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不动声色地玩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这要从唐朝的藩镇割据说起。而藩镇的出现,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唐朝先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

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局面,都是节度使专权,从而导致藩镇割据造成的。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方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太祖豁然开朗。

“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为了使军权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谓“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军,要按期轮流到各地戍守。将领也要经常调换,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就造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局面。将兵之间生疏,有利于防止军队叛变。历史证明,这一方法,是防止军阀割据的成功举措。

宋太祖又针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南,指的是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对他们采取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迅速地灭掉了几个小朝廷,实现了南方一统。而对投降的国主,一律封以有名无实的高官,使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

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奈于情面,他一言没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赵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没有办法,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愿望。他经过了16年艰苦的南征北战,才结束了从安史之乱到十国纷争的200余年的割据局面。这是他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

宋朝之后是元朝。

五 元太祖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162年出生。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66岁病逝。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之一,是由于他的努力,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铁木真,是铁匠的意思。铁木真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铁木真的母亲是月伦夫人。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铁木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也速该的部众,纷纷离散而去。月伦夫人和几个儿子孤立无援,陷入困顿之中。而其对立面泰赤乌贵族,对其发难,也抛弃了他们。铁木真兄弟在苦难中逐渐长大成人。泰赤乌贵族认为,铁木真很危险,对他心存恐惧,想尽早除掉他。他们派许多兵,到处搜捕铁木真。铁木真在森林里躲藏了10多天,终于脱逃。少年的苦难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铁木真牢记他的仇敌,一是杀父的塔塔儿人,一是害己的泰赤乌人。为了报仇,他想到了联合克烈部的脱里汗。这个汗,后来称王汗。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就是塔塔儿人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而且,铁木真的父亲,也是脱里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广人众,而且脱里汗又是父辈,要想同人家结盟,必须态度诚恳,谦恭。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素质。他经过深思熟虑,对脱里汗谦卑地说:“你是我父亲的旧安答,像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我把娶妻时,妻子给姑父的礼物黑貂鼠皮袄,献给你。”然后,恭敬地将皮袄献上。脱里汗看着眼前威武的年轻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兴,便同意接纳他们。从此,铁木真就逐渐走上了振兴之路。

以后,经过征战分合,互有消长,经几个部落的共同推举,铁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颜部的可汗。这是他第一次称汗。时年22岁。这时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显露出领袖的才能。

1202年,强大了的铁木真,消灭了宿敌塔塔儿人。

同年,铁木真和王汗的联盟大军,又大败敌对诸部联军。

1203年,铁木真和王汗决裂。随后,铁木真消灭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势力范围全部归铁木真所有,铁木真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势力。此后,铁木真的大军,所向披靡,消灭了太阳汗的乃蛮部。就这样,铁木真征服了几乎整个辽阔的蒙古高原。于是,就在1206年,铁木真再一次称汗。萨满教巫师进一称号:“你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成是强大、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这个词的复数。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从此,铁木真就获得了这个独有的特殊称号。同时,成立了大蒙古国。这就标志着一个蒙古民族共同体出现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为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军继续征讨,他削弱了金朝,灭掉了西夏。他死之后,他的子孙们又继续他未竟的事业。1234年,金朝灭亡。1279年,南宋灭亡。蒙古贵族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元朝。从而,结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成吉思汗还率领20万大军进行了野蛮的西征,经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的里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行为应该彻底否定。

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位“只识弯攻射大雕”的“一代风流”。

六 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时年71岁。17岁,出家当和尚。25岁,参加起义军。37岁,自立为吴王。41岁,称帝,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在位31年,由他开辟的明朝延续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

他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朱**,是个地道的贫苦农民。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朱**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活。一家8口,食不裹腹,饥寒交迫。为了逃债,经常迁徙。朱元璋10岁时,勉强读了几个月的私塾。17岁那年,淮河两岸爆发旱灾,流行瘟疫,他们家半个月就死了4口人,只剩5口了。朱元璋走投无路,只有出家,到凤阳于皇寺当了和尚。他忍气吞声,在寺里干了50多天低下的杂活。但因饥荒,寺里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只好走出寺门,去作四海为家的云游僧了。他云游了3年多,看尽了白眼,受尽了欺凌。但3年的流浪乞讨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练了他的意志。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难的社会。从此,他完全成熟了。20岁的他,又回到了于皇寺。在寺里,这个身无分文的穷和尚,刻苦攻读,冥冥中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机会来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贿赂公行,经济凋敝,饥民遍野。人民揭竿而起,奋起反元。因头戴红巾,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统称为红巾军。朱元璋毅然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郭子兴便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自此,朱元璋在军中改称朱公子。这时,


中国古代有哪些杰出的皇帝?十个以上视频

相关评论: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各个朝代的都要。请注明朝代和名字。_百度...
    殷澜尤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

  • 13931579632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皇帝?
    殷澜尤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的父亲。6、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杰出皇帝有哪些
    殷澜尤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3]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历史上最杰出的10位皇帝是谁?都作出了哪些贡献?
    殷澜尤所以他也许在军事上很杰出 但是对中国本身贡献不大 之前的宋朝时代从开创到灭亡都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统一 燕云地区在当时看来是外国 到那里去要办理签证 所以帝王的贡献什么的也就想不到了 之后的清朝 在明朝大量火器被开发出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清朝时期的基本算是禁止了 已经没有像神机营这样的军队了...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十个皇帝是谁?他们厉害在哪里?
    殷澜尤秦始皇 赢政 汉高帝 刘邦 汉武帝 刘彻 魏武帝 曹操 追为谥 生前未即位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元太祖 铁木真成吉思汗 明成祖 朱棣 年号 永乐 清圣祖 爱新觉罗 玄烨 年号 康熙 通称康熙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 弘历 年号 乾隆 通称乾隆皇帝 ...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殷澜尤皇帝这个称号是从秦朝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皇帝有493位,以下是比较有名的皇帝:1.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庄襄王之子。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2. 刘邦(公元前256年—...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君王?
    殷澜尤一、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秦始皇是...

  • 13931579632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殷澜尤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 13931579632中国最杰出的10位皇帝
    殷澜尤8 成吉思汗 带领着蒙古人民打呀打,打下了亚洲很多地方,厉害!水平:90,人品:85,业绩:95 9 努尔哈赤 是个很有实力的大汗,可惜没有等到统治中原的那一刻,始创八旗制度。水平:90,人品:90,业绩:95 10 康熙 12岁智擒鳌拜,后来又成功地平息了“三藩之乱”,属于年轻有为型的皇帝!

  • 13931579632中国古代杰出皇帝有哪些
    殷澜尤夏朝的武丁,周朝的文武二王,周康王 ,周朝中兴之主周宣王,春秋五霸,汉武帝之前的皇帝都没年号,中国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汉朝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魏明帝曹睿,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年号是开皇,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