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一个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1、应该肯定的说,你是猜对了一小部分,却是,这里的所谓无量寿,并非指永恒。

须知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然寿命也要分三种来说:
1法身—自性清净身,乃万古常如,不生不灭,非但无始亦无终。
2报身—受用身,是以智慧为寿命;由修一切功德圆满所成就的,是一得永得,然有始,但是无终。
3应身—示现身,是以因缘为寿命;乃随机感而成,示现生灭,非但有始则亦有终,这是由其因缘之胜劣,而感寿命之长短。现在所说弥陀无量寿,乃胜因缘所感之应身寿命也。

彼佛寿命无量,上文已经说过乃指应身而言,是有量中的无量,非无量之无量也。无量二字乃一种形容词,是说彼佛之寿命,非凡夫和二乘人的智慧,能够算数而得知者。故权且用无量二字称之,是一种极赞彼佛寿命久远之谓。至于法身则万劫永常,不生不灭,无所谓寿不寿,量无量,岂可用戏论妄想来计度它的长短呢?

再来,看过经典的都知道,极乐世界不是物质世界,他是由阿弥陀佛的心和愿力所影现的一个清净的,实相的世界。如果极乐世界是宇宙的某个地方也会坏,那么我们求生净土有什么意义?
如果极乐世界还会坏,那阿弥陀佛的大愿不是变成一纸空文?如果极乐世界还会坏,众生还是会死,那岂能称之为了生死?所以,连这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自己似是而非的瞎猜,你是不行的。

2、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弟子们大都当下都可以成办生死,净土是佛留给我们的,除了弥陀净土,药师净土,还有弥勒净土,各个净土都有方法可以去,你也自己修彼佛的法门,发愿求生彼佛净土,这在经中详细的有说,但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很广,和我们娑婆有大因缘,所以,今天弥陀净土比较兴盛,其他净土修的人就少,但是历史上很多大德高僧,都是往生弥勒净土的。

3、佛之所以度众生,佛在法华经中说:以汝等皆有佛性,故汝等皆当作佛。
佛度众生是因为悲悯有情轮回六道,在佛看来众生是很冤枉,如同父母救子女,不需理由。
如果按你猜测,佛是为了自己的能量,寿命(这种猜测已经接近离谱,拿去写科幻小说是不错)
那佛就是有我,佛如果有我,就绝不可能成佛。这就变成,佛度众生是为自己。
前面已经和你解释了法身,报身及应身,所以,你的猜测,是根本错误,且是辜负如来的悲心,把如来累劫勤苦,为救众生,却变成你所谓的为自己求。
做子女的不能体会父母的心,不是好子女
做佛弟子的,不能体会佛的心,不是好弟子。

你这不是佛经里没说到的悟,而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揣测而已,根本就是不看经典,却说经典没说到。

若真有心学佛,应该捐弃这种学佛状态,依大德高僧学习,推荐多看慧律法师的讲座。
慧律法师是全球公认的祖师大德,个性幽默风趣,开示一针见血
希望你能多多看慧律法师的讲座,从专题类讲座开始看,别一开始就想研究佛经乃至大经。
一步步来,另外成观法师的书籍,讲座也推荐你看
《北美开示录》《心经系列》

初学的首要任务,是确立稳固的正知正见,如果你再这样胡乱揣测的学佛下去,学的就不是佛,那就是魔了。

这个就是她的矛盾点,佛教是外来宗教!
我们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道教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切都追寻天地和自然的本身规律,以普度天下为宗旨!
佛教其实和那个基督教有相似之处。基督教也是说神爱世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他其实不是这样的。佛教也是这样说,说有罪过的人,只要心中放下邪念,就可以立地成佛。有了罪过,还可以去忏悔。忏悔有什么用呢?国家是由法制。只要你犯法,自然有法治来惩罚你,如果像他们说的那样,只要去真心忏悔就可以免除罪过,那真的是无稽之谈。
请支持我们的本土宗教道教吧。

对于佛法,很难有个下手的切入点,甚至连讲解的切入点也很难找到。所以,我想先谈谈人生这个话题,大家比较熟悉一点:

(一) 人生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很多疑问,如果大家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以

下这些问题,可能就会很感兴趣了:比如----

什么幸福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如意的事发生?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地位,做什么事都如意。而有的人一生穷困潦倒,做什么都做不成?为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些问题,在佛法中都有答案;但是,这些其实都是枝节的问题。

日渐衰老的容颜,分秒不停的时光;

回首往事:不堪;展望未来:一无所得。

那么,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在死亡这个问题面前,什么问题都变小了。每个人都害怕死亡,面对尸体时我们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的不仅是我们这个肉身的消灭,更害怕的是:连我们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感知世界的这个意识也不复存在了----我们拥有了几十年近百年的身体和思维都消失了。----真的会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下一个小节会给大家解答。

人生的根本问题,是生与死的问题:我未出生之前在哪里?死亡以后又在哪里?该怎样看待生和死?我来到人世间这100年,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社会上日复一日的升降沉浮、追名逐利中一直到死吗?该怎样珍惜活着的时光?

为什么上面要从人生,乃至生死的问题谈起呢?因为,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佛法在一定意义上(或者说浅层意义上)说,就是真实的学会死亡,了死脱生,解脱生死束缚的方法。现在可以讲讲对佛法的理解了:

(二)对佛法的理解

佛为什么出现(示现)在世间,宣扬佛法呢?经上说。“诸佛出世(示现人的形象),为一大事因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我们人类,作为六道众生中的一道,在佛教中属于“南阎浮提世界”的众生。

“南阎浮提世界”的殊胜是:有佛出世;

“南阎浮提世界”的障碍是:众生刚强难度;

何以“刚强”呢?

其一:聪明才智、博闻强记、下笔千言、思辨严密、恃才傲物;因此,极难信入佛法。

其二:争强好胜、好为人上、以现实的成败得失为努力目标、回避“人生苦短”、终归于四大的真实远景,重视“有为”、忽视“无为”;因此,极难与佛法相应。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出世,所度的主要对象就是“南阎浮提世界”的众生。(佛现人相,为人说法。而非现其他五道众生相)。所以,佛法是为了众生,利益众生而出现在世上的。那么,让众生“获得”佛的知见有什么“好处”呢?从大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让我们成佛,从小处来说,就是让我们解脱生与死的束缚。

这样,我们对佛法就有了一个切入点:(我要回答上面所讲的关于生死的问题了)下面的话很重要,这也是佛以自身的真实体验证明之后告诉大家的:

关于生死的问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那就是----人是不会死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不会死的!会死的只是每一个有情众生的肉体和意识心,而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拥有一个叫“真如”、“真我”、“如来藏”的东西不生不灭!它体现出来的功能叫做“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众生因为拥有“如来藏”的原因而能够成佛。(发愿成佛,普渡众生。是大乘菩提道)

当然,也因为我们自身拥有的“如来藏”永不坏灭(不生不灭)的原因,我们知道了人身百年不过是象一个旅客在旅店里住一天,无论这个旅店是豪华还是简陋,第二天12点退房就要离去。实际证知五蕴、十八界和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皆是因缘生灭,无有不坏。(证得“空性”而解脱生死。是小乘解脱道)

(三) 佛法的基本知见

以上简单讲了二乘佛法的大体情况,有慧根的人听了会有所领会。下面讲一下佛教的基本知见:讲基本知见是为下一讲“佛法修证”----先做个准备。

知见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有情众生从无始的“过去”到目前的“现在”,再到无终的“未来”(无量劫),都是在不断的生死中循环往复,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前面讲到真如,真如的“不生不灭”性导致众生的“不生不灭”);而轮回的范围就是“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善业生三善道,因不善业生三恶道。这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知见二:“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加一句:“佛法难信,难行”

我们现在得到这个人的身体是非常稀有的事,讲个故事:如来某一日于弟子阿难出游,如来以手取土问:“阿难,我手指甲里面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阿难答:“世尊,大地土多”如来对阿难说:“阿难!得人身者如抓中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是前世严持五戒的结果,以此标准,放眼世界,几乎看不到多少下一世还能得到人身者!

得了人身,70亿人只有几亿得闻佛法;几亿中可能只有几千万的闻正法(《楞严经》: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几千万中只有几百万能生信心,发菩提心的就更少。读《金刚经》能信受奉持其中一句一偈的人,都是在过去世在佛前种过善根的人。所以要珍惜自己。

知见三:“众生悉有佛性,因迷为众生,因悟成佛”

在理上说“生佛不二”(佛法也叫做“不二法门”)既然“生佛不二”。佛说过“见众生如见塔想,如见佛想”“众生平等” (在理上说,众生三世轮回中互为父母,在过去世可能养育过我们,应当报众生恩。这也是不吃肉的原因之一)。

“如来藏”(体现为佛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究竟圆满的佛“如来藏”不会多一点,或者高明一点。蝼蚁小虫“如来藏”也不会少一点或者低级一点。发了菩提心,在三大阿僧祈劫以后,都会成佛。所以我们是“三世诸佛”中的未来佛。所以,大家不要看不起自己。

这也是佛教与外道的区别之一:外道一般都有一个“神”、“超我”,而佛教是“生佛不二”。

(四)修证佛法

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就不能入宝山空手而回,所以希望大家随缘学佛。(这里不是叫大家今天听过了就去学佛。因为学佛是需要条件的,因缘成熟时,不学也会学,不成熟时逼迫他学也不会学)。因为难信,难行的原因。不求初初听到的人就来学佛,但是,只要不诽谤三宝,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学佛的实践就是修,真实的体验就是证。可以说修行是过程,得证是结果。法门无量,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实践(修行)。

五祖弘忍大师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好高骛远,看几部经就以为很高明,这叫“我慢心”这样容易亲近各种邪见,离正法越来越远,如果因邪见而诽谤三宝,就比不学的人果报还惨)“开悟”就是识得本心,就是证得了我们自己的那个“真如”“如来藏”,发起“般若智慧”,能真正读懂大乘经典(佛法不在文字,不在思维),实修“般若波罗蜜”,成为“不退转”的7住位菩萨。但是,悟是很难的,难就难在我能积累的福德资粮不够,福德资粮够的人,即使不识字也能听到一句经就悟(禅宗六祖),福德不够的人出家修行一辈子也不悟。

所以,对我们凡夫位的众生来说,老老实实积累福德资粮才是正确的道路,(凡夫位也叫做资粮位)。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是:发菩提心,皈依三宝(在家居士也可以,不一定是出家人才能皈依),然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菩萨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

法门选择上,最普遍的是净土宗和禅宗。简单说,净土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禅宗就是“参话头求开悟”。要深入讲内容太多,讲不完。

净土五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篇幅不长,近代有《印光法师文抄》。

禅宗可以读《心经》《金刚经》,篇幅也不长,国产的《六祖坛经》(唯一一部非佛说而称为经的著作);近代有虚云老和尚的开示。

现在是末法时期,最简易的修行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对有兴趣学佛的人,建议修净土宗以念阿弥陀佛名号为正业!

南无阿弥陀佛!

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

佛教爱护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权

既然您是唯物主义者,那就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不说假设的东西

如今,我们佛教出家人,承担着心灵救度的大任,承担着保护生命,爱护生命的责任,我们举办放生,开设护生园区,开设流浪猫狗救助园区,开设年轻人堕胎后的心灵辅导课程,佛教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如果您认为勤奋好学,勤求上进是一种欲望的表现,那难道叫人做木头人?那做了木头人,你又要说佛教只会做木头人

佛陀告诉我们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比如肚子饿了要吃饭啊,口渴了必须喝水,人累了就要休息啊,这是正常的身理和心理反映
贪得无厌,懒惰成性才是欲望!

既然是唯物主义者,当从客观角度去认识佛教,不能只靠感觉,靠平时的一点认识来推测,佛教是智慧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多少人本来要自杀,听了佛教的心灵讲座,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多少人因为做过牢没社会看不起,佛教接纳他们,佛教鼓励他们

佛教除了弘扬佛法外,我们做到了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利益生命的原则。

在行住坐卧中,在心念上时时展现出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出家是了不起的大事,可不简单,出家人也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员

唯物主义应该是理性的,有的人讲起来就很有意思

问他什么是佛?不知道,佛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佛教在讲什么?不知道

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你叫他批评他就什么都知道

我们佛教也讲唯物啊,我们也承认客观的事实的存在的

唯物主义忽视了心的重要,比如一朵花非常漂亮,这花漂亮是客观事实的存在
可是呢?当你心情极度不好时,你还有心情去认为这花美吗?虽然客观花很美,可是你不会认为他美,这就是因为心

而唯心主义,缺乏唯物的基础,什么都是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的唯心论是错误的

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不圆满的。

佛教则是建立在唯物上的唯心

我们即有唯物主义的思想,但也有正确看待心的智慧

有机会,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我们也很尊重您啊,也非常的赞叹您,希望有机会也能向您学习唯物的东西

学佛的人不是为了修身成佛,或是怕死后下地狱,而是要觉悟,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假的,在世上是非常苦的,出家做和尚是一种佛教的形象,并不一定要去普度众生,请施主明白,不过佛教的确是教人向善,最重要的还是觉悟啊,如果施主想了解更多佛教的东西,就请多看看佛书,和听听正知正见的法师讲经吧!

呵呵,问的好,我来回答你吧,你要记住我说的啊
唯物主义者,就是唯物主义本身,它最坚实的基础是什么啊,是它的认识论,他强调 物质决定意识,对吧。

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那么唯物主义主义为什么说是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呢???
是不是因为人们先感受到物质的存在,然后反映到大脑,产生一种意识——物质是存在的。所以他们说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对吧
也就是说,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物质——感觉——意识,再进而产生诸如精神,信念等等精神上的东西

而所有宗教的认识论就有所不同了,以佛教为例。他们的认识论是 物质——感觉——意识,和唯物主义表面上是一样的,但是 你要注意了,由物质——感觉这一步,我们正常人是怎么感觉的,用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感觉(比如你喜欢某某MM的感觉,失恋时内心的感觉,这是感觉),无非就是这六种,对吧

但是有的人的感决并不是6种,而是更多,7种,8种或更多,明白吗?也就是说他们能感觉到我们正常人(其实正常人也就是普通的人类)6感以外的东西,在他们感觉到的就是佛教所说的五眼六通,此时由物质——感觉,感觉到的就和我们普通人(佛教讲的凡夫)不同的,他们的才是更真实的

举个例子,蚂蚁只会在地面上爬,它的世界只是二维平面的,它从地面爬到墙上,但它并不会感觉到地面和墙之间是三维空间的,它只是认为自己从一个平面到了另一个平面,还是平面的。也就是说对于蚂蚁来说它永远感受不到空间的存在,这是科学所证实的

在人类看来,蚂蚁是错误的,但相信你也知道,当今理论物理也证实宇宙至少有12维,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些人眼力,我们就是他们的蚂蚁

佛教讲普通众生只有6感,6感对应眼,耳,鼻,舌,身(触觉),意(感觉)6根, 6感与6根合和而生6道,众生(就是你我这样只有正常6感的普通人)就在6道中轮回

说到这,你该明白了,出家人都是为了成佛的 有人问过六祖慧能是来干什么的
他说“我是来成佛的”

那他们不就有欲望了吗?

你要清楚,真正的修佛不是让人灭掉所有的欲望,其实欲望是灭不掉的。不是灭掉欲望,而是无间的觉察到自己的每个欲望,“无间的觉察”就是“佛”啊,佛既是名词,更是动词——觉察。
无间的觉察到自己的每个欲望,也就是欲望随着它的产生就灭区了,当即生起,当即灭下。而不是不产生欲望。明白了吧

修佛,当然是要成佛,但这种欲望即生即灭。这才是佛

1.无论是想要成佛还是怕下地狱,不都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吗? ----回答:确实是欲望的表现.
2.为什么要出家做和尚-----回答:为了寻找解脱之道.有这么一首诗: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3.众生不度尽,就无法成就佛果----"众生"的含义,并非我们通常说的众生.
4."万法唯心"中的心,也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心.
5.成佛后,就不存在什么天堂地狱\净土秽土等等分别之心.


关于佛教的一个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8055751677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朱战哄注意你这“情”字,你所说的这情是世间执著的情,妄想的情,佛家所说的情是慈情、悲情,这慈情、悲情就是你说的四大皆空所生的,因你我众生有相所造出的及想出的情是和佛家的情不同的。要想修出这样的情来,那得按次第才可以做到的。试想:一个人连世间的同情心恭敬心发起来都难,别说...

  • 18055751677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请专业人士解答,大家探讨……
    朱战哄(1)佛教僧人:求心静'(远离诱惑)...(遵守戒律)…执著放下~心就渐渐清了…佛教居士: 还是要远离诱惑~俗事不能管太多~(把家人照顾好之后)~ 一有时间就多读经’打坐…(2)入世的宗教:要多磨鍊自己~(从中悟道)~不逃避迎面而来的问题~~(但是不可人为的找苦吃)...比如:主动的要求帮忙做家事~并不...

  • 18055751677一些关于佛教的疑问
    朱战哄2、那些折磨人的鬼乃是受折磨者业报所化。或者说这也是个概念性的表述。3、改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另外念佛往生可以带业修行。另外,你可以这样想,地藏菩萨普渡地狱众生,那么他自然也在地狱中。多跟他学学,那么其实地狱不可怕。4、可以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至于回向,此心一起就是回向。5、境由...

  • 18055751677关于佛教的一个疑问
    朱战哄这是佛法度人的善巧方便之处。对于蒙昧于利欲的下根人,说行善积福,才能将下根人度入佛道。维摩诘经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看看佛度难陀的故事,你就明白了。难陀最爱他的妻子孙陀罗,两人可说是如胶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卧时刻不相舍离。佛要度堂弟难陀,便带他到山上看...

  • 18055751677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
    朱战哄任何一个所谓科学的问题,你自己连续问十个为什么,看看是否有所谓正确的答案。如果说佛教是迷信,科学也是一种教---科学教,这么相信科学,也不问为什么,就不是迷信了吗? 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不足信,不足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托勒密的地心说,一千四百年。哥白尼日心说,四百年不到,大部分错了...

  • 18055751677请教一个有关佛教戒色的问题。
    朱战哄如果你能控制住你的念头,不受影视作品内容影响,则可随意看。是否邪淫是看你心念是否跟着它想、行为是否跟着它做。若是,则算邪淫;若否,则不算。记得早年看过一部关于佛家淫戒的资料:一个比丘尼被别人强暴了,有人在释迦那里说该比丘尼破戒了。释迦说,该尼没有破戒,因为在被强暴时该尼心没有...

  • 18055751677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朱战哄如是邪见与佛法不相应!代表他们学佛法的因缘尚早,未成熟故。末后一个问题,其实这要看众生与有真修实证者(佛、菩萨等)的因缘,今天信根具足的学人,对於世俗乃至神通禅定是不会有所爱乐,因此只要依著经典的方式去实证智慧即可,智慧到了某些阶段,自然会有附属禅定乃至神通的实证。但是如果是信根不...

  • 18055751677对于佛教的一点疑问
    朱战哄:‘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

  • 18055751677关于初学佛教的问题
    朱战哄我学佛已经有二十几年了,的对于你学佛,我有一些建议,对你有用。1、学佛要在生活中学,要结合生活,佛教中的所有的道理都适用于生活中,不要把学佛、修行与生活对立起来;2、学佛先学做人,在生活中努力做个好人,在各个方面,在工作上,生活上,家庭中都做个好人,3、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处处为...

  • 18055751677关于信奉佛教的一个小问题
    朱战哄岂不知你现在就已经在执着?难道这就不对?所为放下换一种理解方式就是克制看淡从客观的角度去看一些事你会发现你看问题会前所未有的有一种非自己以往的问题观世界观的新的对待问题事物的看法,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执着这个问题我个人给你个建议,放下问题,淡然处之,对你会有好处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