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观后感 要1500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一篇关于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谢谢!!1000字左右!!!~

前日,看了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感觉和震撼。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来沉淀心情。今日,同学发短信来问“看过了没有,感觉怎么样”。我觉得应该把感想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 看完影片,愤恨、屈辱、振奋皆而有之。说起愤恨,一恨国府无能。常言道“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国可富强”,然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日军兵临城下时,南京国军部队的高级军官竟然逃跑,置国都于不顾,置城中百姓于不顾,置国民政府尊严于不顾,更是置保卫南京殊死作战的众多将士于不顾。结果导致南京三日即告城破。我曾设想,南京如此之大的城市,若是将士用命,团结一心,保卫作战决心坚定,我们未尝不可打出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巷战,把城市变成日军的血肉坟场,即使是由于武器、补给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可能还是会失去这座城市,但是也不会失去国之尊严,同时会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打击。但是历史不可以假设,恨,这些逃跑的高级军官真可谓之“国贼”。二恨国民无知、无智。教堂中数百中国人,而日军只有六人,中国人竟举起双手任由日本人俘虏,当无数中国人被日军有预谋的屠杀的时候,他们脸上那种麻木的表情带给我的是深深的痛。更是有唐先生那种只是知道有自己小家,而不知有国家的人。他们可以在日军入城之后还可以安心打麻将,在被德国人抛弃之后又为了小家偏安不惜出卖同胞投靠日本人。唐家所表现的仅仅是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心态,他们难道不记得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了吗?失去了国家,他们就永远只有一个名字——“亡国奴”。 看到电影中段的时候,我的心中又被屈辱所填满。日军为了建立慰安所向安全区提出了条件:为日军提供一百名妇女来交换粮食、衣服和过冬的燃料。安全区里并不缺少男人,但是这些男人任凭日军狂笑着将自己的姐妹带走、蹂躏,他们选择了躲在女人的背后,就像狗一样卑微的活着。汉家男儿的血性到哪里去了? 幸而,在影片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屈的战斗精神。城破了,但是男主人公仍然在战斗着,在尽一个军人的职责。被俘后面对着日军的屠杀他勇敢的走向刑场,向我们展示了爱国军人真正的风骨。正如影片中所述的“中国不会亡”,我相信有这些民族的脊梁背负着国家的希望,中国就不会亡。 今日读的文章中提到了四行仓库和八百壮士,我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了。会忘吗?能忘吗?我们的下一代还能不能记起来我们民族所造受到的苦难呢?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 差不多1000字了

南京南京我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影片的主线散乱了,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导演没有重点的按整个南京事件的时间顺序去展开南京这个事件的始末,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陆川不是说要让我们了解南京抵抗的历史吗?引发守城部队逃跑的历史为什么没有条理的讲述,我觉得这个才是重点!比如胆小的(可耻)唐生智怎样了?为什么十万守军会牺牲,为什么那么多的守军会最终选择弃城?说明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与残酷,想想四周都应该是数不清的日本鬼子部队,黑压压的一片。但是陆川最重要的是没有拍出那个震撼的场面,那个应该让我们曾经震惊引起观众共鸣的历史性一刻没有展现!!!国破家亡的时刻本应该让我们深深地记住!!!!守城的官逃跑了,那么抵抗自然会土崩瓦解。但是这个有点像托米勒骨牌效应的瓦解与剩下选择抵抗的部队和甚至剩下一些部队的士兵竟然选择默默等待的死亡的这个过程没有讲清楚!!!这个过程漫长的,痛苦的。就算预算不足,但这是起码的!!!!

开头的屠杀战俘是陆川的失败,我知道这么多战俘应该是有计划屠杀的,怎么可能就那么简单的就杀了。他应该让屠杀战俘与南京难民营的难民摆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在南京这个大背景下共同发生的,不可割裂的。也没有把士兵去符号化,因为士兵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有人的本能的恐惧,怎样逃入难民营的,怎样会选择装成难民的这个过程没有讲清楚!!!士兵与难民有怎样的关系?????但显然没有描写,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这里是去还原。还有电影不是要表现这个南京大背景下去各种各样的人物芸芸众生象吗?,但显然没有表现各个阶级的人物,比如小偷、地痞、商贩、学生、老人、孩子、甚至是乞丐或者是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等等。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保护的本能。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为默默的为同胞承受痛苦,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甚至为此付出生命。老人们是怎么做的,中年人是怎么做的,男人又是怎么做的,小孩和青年和妇女又有怎样的下场??在死亡的恐惧下,只有在相互鼓励的下才产生那活下去的一丝丝的希望。没有表现这个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爱”那没有声音的爱,惨烈的爱,残酷凄凉、默默无闻,渺无声息的爱

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历史还原是去还原。

那年春天,南京的蒲公英和野花开得格外灿烂、一望无际。它身下埋葬的是无数坚强的中国人,它盛开的是无数无畏的中国人的灵魂......小豆子摘了一朵蒲公英,对它吹一口气,英花漫天飞舞、煞是好看,他笑了,笑容里透着中国的希望。

南京沦陷前夜,士兵们孤军奋战,只为千千万万苦难中的南京同胞,只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南京沦陷,全城沦为俘虏,面对死亡,士兵眼里仍是坚强,那句“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响彻倒下的每一个灵魂。

百名难民营的女人,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坚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体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当日本鬼子的慰安妇,她们也许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坚强。

泯灭的人性

强奸、活埋、扫射,满城的尸体,满江的鲜红,惨无人道。无助、凄凉的肺腑却只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感。

我想闭上眼睛不去看那残忍的画面,但那是真实的历史。接受历史,才能更好的接受未来,我相信20万南京人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今天看了片《南京,南京》。感触很深以前也看过《南京大屠杀》,看过一些历史书籍。知道当时日本不止杀了那么多人,好像经过苏州时把苏州的十万人都杀了把,影像不是很深了。看了后不至心情悲痛,也为过去的同胞惋惜。

以前小时候看了《南京大屠杀》后我就想三十多万人呀,为什么他们都不防抗呢?要知道三十万人呀,就是站的给他们杀也要杀几天。经过这么多年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因为不是不反抗,是不想反抗。怕死,想的只要我不死,管你谁当皇帝。可以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劣根,也是世界同有的。想想看,如果我们没这劣根就没有历史上的元和清了,就没有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了。哎~~~也有可能这是世界的通病把,如果要估计的话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有90%的人都是唯我主义者。一心想的自己的利益,想着自己如果反抗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反对战争。不要说你爱和平,也不要说这会使国家的经济落后。这些和你有什么关系?我想是怕你以后没好日子过拉把。这些的话的本意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看就知道如果战争爆发了你不是当自己的平民就是当汉奸的料。为什么?在和平时期你都怕战争,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样?其实当汉奸还能活的久一点,当平民就会像南京大屠杀的人一样,将要被杀都还不知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真是的,我不是骂人,看看我国的现在把,青少年中崇洋媚外的人占了大多数。唯我主义的占了也不少,象我这样的人不但很少,还要经常被人骂,被人误解。哎~~~~本人是封建,因为我老是看些战争片,军事书籍。本人是落伍,我就是喜欢军队,喜欢听军歌。本人是软弱,因为我想和自己人发生冲突。本人是虚伪,因为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实现自己的若言(我想你们不会想叫我有这机会把,也许你们会说,要机会?行,等我死了再说把,o(∩_∩)o...)我也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也要看时候呀。不要等自己快死时才后悔。

说句实话,你能拿我怎么样,你是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也可以看不起你。其实国家支持这么多战争电影,是想提醒国人,想叫我们铭记历史。但是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国十三亿人都有血性,都肯为国献身,那将是世界的灾难。这是可怕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期想当平民的人太多太多了,英雄?呵呵,需要你时你是英雄。不需要你时,你什么都不是。不是吗?现在有些人不是说当兵的是傻子,什么好男不当兵,嫁人不要嫁给当兵的,哎~~~其实这些都反应了什么,以前也看过一些电影,说男的在前线与敌人作战,他们的妻子在后方耐不住寂寞,给男人戴绿帽子。哎~~~真是可笑又可悲呀。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古诗,桑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哎~~我真的为这种女人可悲呀,你们知道吗?在战争种收伤害最厉害的就是女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你们的男人为了你们在前些和敌人殊死搏斗,你们切这样对他们。其实这种女人什么时期都有,只是国家不愿意将这写上史书。有人看了这些会说我瞎说,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有人会担心国家的未来。我什么心都没有,呵呵。因为我知道如果真的到了战时我们不怕没有士兵,我相信我国还是有什么有热血的人的,只是处于和平的环境中没有激发这中血性。除了这些也有些人想当官的,想到军队吃饭的人多的是,尤其是在战争岁月里最多。

我也不是说军人不好,可是实事就是这样不论是以前,现在和未来有多少人是因为真的不想自己的国家被他国欺凌,而为国而战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到军队吃卖命的饭。只要你给他饭吃,他就跟着的你。真的英雄很少,这不是我瞎说,是事实。我也不是说我是英雄,我只是有那个理想,呵呵。有的人会说,方正有那么多人去从军,少我一个没事。这也是每个时代都有的,是的,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也不多。少你一个比多你一个的好处多多了。多你一个就是多了一个人的粮食和弹药,少你一个就大大减小了出现汉奸走狗的几率。方正有些人会去,有些人是等敌人打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去.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没有骂人的意思,我只是看不过现在的社会,是呀。人是要适应社会,我是在适应。我现在学的东西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的理想不会变的。永远不会,那怕我的亲人人误解我,我的朋友们不理解我,你们看不起我,我都不会变的,这是我的理想。我八九岁就有的理想,也是我的性恋。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国人多点血性把,要知道战争中平民死的几率比士兵的多多了,等敌人来的时候,士兵起码有武器,平民有什么?不是开玩笑,如果跑,你说有有武器的人跑得快还是没武器的跑的快。就算士兵没武器,人家也好歹受过军事训练,跑也比你跑过快。求生本领也必你们高,打个比方如果当你没东西吃的时候,看见两个人手里都有东西吃,都不给分点你,你只能抢其中一个是什么都没有的平民,另一个是手拿武器的士兵。你会抢谁的?呵呵,傻子都知道。所以说,多点血性把,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人,是为了自己呀。现在和平还好,如果真的到了战争谁还和你讲道理,有武器的就是老大,知道不。

再有多学点本领把,要不当你饿得要死的时候,看见河里有鱼,森林中有动物,书上有野果。但是你没能力搞到,只能看的,那就有乐趣了。好像有点走题了,其实不难。我的本意就是想叫国人多点血性,多学点本领。不要老是看那些韩剧日剧,那些就是假的,现实中哪有那样的事,你把自己的祖国看的“太好了”。也把社会看的“太好了”你们可以崇拜他们,因为那你们的喜好。其实他们也是有本事的,能把以前从我们这学过去的东西,自己修改一些后叫我们又喜欢他们的。哎~~~可笑又可悲呀。其实也必担心,只要政府不跟的搞,那这些小小的平民们又会有什么 作为呢?我想恐怕连史书都不会把这些写上去的把,史书都是记载对本国有利的事,那些无利的又怎么会写呢,呵呵·

最后希望我国人中真的愤青们,那些真的爱国的人们,不要把爱国当作攻击他人的砝码,而是作为自己为国家贡献的动力。也不要因为他人想法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路不一样,我们走我们的路,他们走他们的。我们也不要老是为国家担心,担心自己国家被他人欺负,因为国家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自己的观点和底线。如果他有那能力的时候又有那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帮他一把,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如果你没等到,请把你的后代也教育成和你一样的人。叫他们继承你们优良的传统,一种肯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如果到某个时候没有我们这种人,都是他们那种人了那那样的话国家也就没有了。在地下的我们也不必惋惜,因为在我们存在的年底,国家应有我们而富强,因有们而完整。因有我们这种人的存在他国不敢欺负我们。不必看他人的看法,因为你看你的想法和你看他的一样,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最后我希望我们不要走古罗马帝国的后尘了,古罗马帝国前期人们都喜欢军人,以家有军人嫁给军人为荣。到后来都喜欢钱了,连保卫国家的使命都交给了雇佣军。我不愿意我们的祖国会走这样的路,当是我知道我没有能力阻止,我有的只能是希望。

《南京!南京!》首映前做了相当庞大的宣传,包括4月21日还在央视做专场节目进行全面推广,让国人充满期待。4月22日晚观看《南京!南京!》首映之后,我的观后感是两个字:俗、媚!

由于多年以前曾看过秦汉、刘若英主演的《南京大屠杀》,那个由一位中国医生和日本籍妻子组成的家庭所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故事充满着真实, 一幕幕血醒画面便刻划在脑海里,对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铭记于心。《南京大屠杀》影片渲染有浓重的热爱南京情怀、体现着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对生命的充分尊重。由此,我在观看之前就认为《南京!南京!》可能会超越《南京大屠杀》。

事实却不以人愿。其一、《南京!南京!》的场景较少,影片从头到尾多数在一处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展开,不管是开头难得出现的巷战或且是影片大量的安慰妇题材故事镜头,都反复出现在那一片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为节省制作费用不愿进行场景、套具的更多投入所造成,因此,也给画面的真实性减分。其二、一些情节或场景镜头浪费观众欣赏时间;例如,日本鬼子要求难民营提供100个安慰妇的情节,这里出现女人逐个自愿举手的镜头,当然制作可能要表达自愿举手是历经痛苦的决择过程,是否因此而拉长时间?但是范伟主演的唐先生和秦岚演唐太太的那个离别情节也长达数分钟,就难求其解。总认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电影题材应该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情节、更多的场景,如果在某种情节上浪费大多的时间则十分可惜。

对该影片个人提出“俗” 的看法,指的是日本鬼子奸淫以及“安慰妇”的情节和镜头的比重过多;提出“媚” 的看法则怀疑影片制作方过分迎合少数观众“媚性”的心里;使影片的内容、形式、层次都过于一般。当然,影片在动用成千上万的人数来构成的大场景还是有震憾力的;相对于花几十块钱看一场电影来讲,还是值得到电影院去临场感受一下的。

观看该影片之后,发现该影片的编剧思路与当今楼市的唱衰派们的心理相类似。日本侵略南京执行“杀光、烧光、抢光”,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该影片编剧深谙一些观众存有追捧大片以及偷窥性的心理,编剧时侧重于性也不会违背历史真实。楼市唱衷派也深谙购房者希望开发商死的“俗”或希望房价狂跌的“媚”心理,这些人就勤于收集材料撰写博文抨击开发商黑心,夸大宣染腐败现象,预测未来房价一定暴跌,楼市回暖是假阳春,是“房托门”等等;也让少数意向购房者毎天守候“唱衰砖家”的言论来读并心里狂若,不料却错过一次又一次的购房良机而不觉醒,的确让人深受其害。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风潮及人性的解读,最近版内有不少网友在看过《南京南京》以后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很难得的原创影评,而且都很精彩,在这里我搜集了几篇写得很不错的南京南京观后感,以供没有看过的朋友参详,供看过的朋友共鸣。

陆川的牌坊和施暴者的正义 《南京南京》
俺也去了南京,当然,是在电影里。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是中国人都必须去看”,根据这个屡次被翻版的标准(是中国人都必须***,言下之意,不***就不是中国人),我很久之前就被开除了中国籍,已经没有了作为中国人必须去看的义务。我去看,主要是出于一种认知上的好奇,看看陆川这个我一直不看好的导演能否纠正我对他的成见;我想看看,这个在中国几乎是注定无法拍好的题材,他是怎么遭践的;想看看这样的题材到底还能拍出什么花样来 在目前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背景下。

陆川没有让我失望,不是电影拍得没让我失望,而是让我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没有失望。我更坚定了之前的判断:陆川,是一个心气颇高,也愿意卖力,但缺乏才华,尤其可悲的是——还严重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的专长,是投机,是讨巧,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小资社会心理的精妙揣摩和不动声色的迎合,从《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都是如此。他每拍一部电影,都在树立一座牌坊,让所有的攻击,都投鼠忌器。

这部电影,剧情一如既往的烂,人物一如既往的面目模糊,主题一如既往的似是而非以便拐弯抹角地左右逢缘。

陆川吹嘘的所谓对同题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个日本人视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个“汉奸”的转变、增加了少儿不宜的强奸写实镜头的话,我以为,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谈不上超越,提炼一下,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可憎、中国人可敬、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这些早已颠扑不破的主流屁话,并不能深化或改变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该抹眼泪的还是抹眼泪,该意淫东京屠杀的还是意淫,该为日本人辩护的还是辩护。

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题材,虽然这个题材的影片都一无例外拍成了活报剧。这个题材,非常有价值,但只有放到一个扬州十日、奥斯维辛、红色高棉、这一样一条纵向的语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义,才能叫做超越。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

我觉得如能超越具体的时代、民族国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着正义旗号的群体犯罪,那这样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价值。拍南京大屠杀,是为了反思惨剧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的深刻内在冲突。最基本的,应该揭示出日军暴行背后的逻辑。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逻辑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这个逻辑就是:施暴者事先将受害者符号化、非人格化,从而获得了暴行的正义性,才脱敏了暴行本身所带给施暴者的不适感,才摆脱了日常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正义施暴”“有道伐无道”的逻辑,在陆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来的,陆川的人物和情节,没有逻辑,只有罗列。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一切群体性、制度性的暴行:从古代中国的人殉,到玛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纳粹的“彻底解决”,到“古拉格”群岛,到南京大屠杀。。。。将某个阶级、某个社会群体、某个民族帖上“非我族类”的邪恶标签,对方便可以不被视作人类,对其屠杀,就可以伟大光荣正确、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暴行就成为一种义举,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性固有的恶得到充分的释放,却又披着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怜悯、理性等等,都统统失灵。

这才是莫大之悲剧,比巨大的人身伤亡更大的悲剧。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开膛破肚血雨腥风的暴行,支持这种暴行的逻辑也会表现为强度较小、但可能时空范围更大的隐暴行——歧视、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资们对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对北川自杀官员的不屑,都是这种隐暴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大屠杀的病毒无所不在,各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无时不在进行。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某个人群符号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认真的清算,那么,原始意义上的大屠杀今后会一再发生。

最后,说点小花絮:我承认,我也流泪了。毕竟,某些画面和情节,还是有冲击力的。另外,坐我右边的一位美女不停地以手抹泪,我如果不流点泪,也说不过去。美女的泪很多,手很小,我当时有递一块纸巾过去的冲动。考虑到左边就是我老婆,我怕影响不好,没有这么做,掏出来的纸巾最终递到了左边,我老婆却没有流泪。


并不完美的“南京!南京!” 依然不完美的中国人!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老实说,以前看过陆川导演的“寻枪”和“可可西里”,对这个导演印象很深,对其拍摄的影片期待很高。所以,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影片,我期待有中国导演能够给中国人拍出一部经典纪念影片来。
以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有过几部。记得最早的是“屠城血证”,后来有“南京大屠杀”等。相比较而言,“屠城血证”比“南京大屠杀”要拍得好些。但也都有负于国人的期待。记得“屠城血证”放映时,我们是学校包场。我们很多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记得最牢并传播嬉笑最多的一个场景竟是那个照相馆的老板见到他女人时的那个场景和那句话:“花儿,想死我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电影院里响起的哄笑声。那种笑声与悲惨的影片气氛一冲击,我心凉无比。
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出现在“南京大屠杀”这部片子放映时。由于我们这个导演很“伟大”,把“南京大屠杀”拍成了“南京大强暴”,所以又让我们一些肤浅无知的同学有了说笑戏弄的谈资。那个用男演员来充当不堪忍受凌辱而跳楼的女子的场景竟然又一次在影院博得了众多的哄笑!
这能怪我身边的同学们的肤浅与可憎吗?也不能全是,最起码,你导演连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都没有。尽拿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来亵渎我们屈辱的民族记忆,侮辱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国格。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期待陆川的“大作”。
然而,我承认,我过于追求完美。因此,我依然遗憾。不得不承认,陆川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同题材影片。独特的视角也体现了导演对影片主题思想的独特把握和宣扬。













你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因为,不愿背叛,所以,选择铭记这段历史。

早就听说《南京!南京!--the city of life and death》这部片子与众不同,前天发现看了片子后的同事都面色凝重得不得了,不过总觉得,这样的爱国片子,再沉重也一定要看的。于是昨天和另一批同事们去看了,沉重是不用说了,悲愤是不用说了,不过留给我的思考还是很多。 片子中淡化了很多惨绝人寰的场面,我能够理解,因为即使是被淡化处理过的一幕幕都如同刺刀般刺痛心扉,使得我周围的大部分女观众泣不成声。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哄笑起来,手机声此起彼伏,接电话声响彻影院等,和电影中一个个不断挑战人性极限勇敢站出来的男男女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有人会嗤之以鼻,有人会愤然指责,而当时的影片中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不能亡”。似乎为电影院里的这一幕画了个句号。是的,中国自然不会因为有几个不注意功德场合的人而亡,不过我在想,如果连如此激烈的冲击都无法进入他们内心的话,那还有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08年这部片子就被审核通过了,这个时候才上映,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既然影片不是纪录片,那么自然大家观看片子的心态自然不会太多地放在史实重现上。而是重温历史惨剧后的思索。本片似乎是以日本军人角度为明线,以小豆子的所见所亲历作为暗线的。但是我不是很明白,陆川导演想通过这个传递的信息到底是什么。 电影中,一个个残杀过中国军民然后在另一个时间空间跳舞的日本兵,难道是想告诉我们这些人其实很单纯?通过鸣枪确过失杀害诸多中国人的日本人的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难道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过?当那些发现还有残留中国士兵缴械投降的日本人四处寻求支援,难道是想证明这些日本人其实本身也很惊恐?看到一个日本女子因为成为慰安妇被折磨死,是想证明其实日本军国主义也把日本民众作为了牺牲品?那些占绝大比重的朝鲜和中国妇女还有儿童又怎么算呢?一个日本人在所谓“庆典”中惨叫,难道想说明只有神明才能够唤醒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一个日本人最后的自杀难道是想证明日本还不是那么冷血残酷?最后放了两个人生还是日本人当时的觉醒还是为了电影留下希望而故意设计的铺垫?一朵朵的蒲公英吹蛮大地是不是和鲁迅当年文章中烈士墓上的一个个花圈类似,用此让我们明白还有希望?一个靠出卖同胞换得家庭安全的人最后由于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扔下窗台,难道想证明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报应?这个人最后反复由于自己的老婆又一次怀孕而感到聊以慰藉,难道有了生命就一定是新的希望么?这个生命不会继承体现出人性本身就无法泯灭的弱点么?这个生命不会因为日后身在德国而最终觉得置身事外么?如果生命可以换来希望,那么那么多日本生命来到中国,他们带给中国希望了么,他们带给日本希望了么? 看到最后,只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经受过太多的磨难,所有人所承受的都是我们祖国所承受的,这种承受杜宇任何一个民族都显得太重,而今日的祖国如此的强大,让我再一次为自己的祖国母亲要经历过多少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证的一切?而毁掉一个国家却又如此的容易。想到这里,也就不对这部电影提出那么多异议,因为毁掉一部电影只需要一分钟,但创造一步让人震撼到心灵的电影也许却需要一生去倾注,尽管这部还算不上陆川导演的毕生心血。 只有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时候,才有可能是真正幸福的开始,而建造这样的幸福和昌盛需要无数人无数年,而毁掉它也许只需要某个人某个时段的某个举动,它会让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的话,那就不要做任何阻碍祖国民族健康发展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的事情。想到这里,热血沸腾,走进洗手间,看见一个刚刚看完电影的男人把脚放入了洗手池中反复清洗,更加深刻地感觉到,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教育不是万能,没有教育,万万不能。 检举


电影《南京》观后感 要1500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