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祭祀的是哪些帝王?有哪些功臣陪祀?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哪些名臣?~

配享历代帝王庙的各朝功臣是文臣40人,武将39人,共计79人。其中,周朝有9人,东西汉共有12人,唐代为13人,南北宋合为15人,明朝有9人。

历代的七十九位功臣
三皇时代: 风后、仓颉 力牧

五帝时代: 夔、 伯夷、 皋陶、龙、伯益

商: 伊尹、傅说、 仲虺

周: 召公奭、毕公高、召穆公虎、仲山甫、 周公旦、吕尚、侯、方叔 、尹吉甫

汉: 张良、曹参、周 勃、魏相、 萧何、陈平、刘章、丙吉

东汉: 邓禹、 耿弇、 冯异、马援

三国时代: 诸葛亮 、赵云

唐: 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许远 、李 晟、 裴度、 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

辽: 耶律曷鲁

北宋: 曹彬、李沆、王曾、富 弼、文彦博、 吕蒙正、寇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

南宋: 李 纲、韩世忠、文天祥、 赵鼎、岳飞

金: 完颜宗翰、 斡鲁、完颜宗望

元: 穆呼哩、布呼密、 巴颜、托克托

明: 徐达、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 刘基、李文忠、杨荣、李贤

伏羲、黄帝、炎帝、姜尚、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
1、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2、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伏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炎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传承中华统绪 追思先人功德

帝王有姬发、刘邦等,功臣有伯夷、姜尚、萧何等。

1、姬发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9年。

约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沿用“受命”年号。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

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2、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3、伯夷

伯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姜尚

又名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望,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

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伋嗣位。

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5、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代帝王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姬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历代帝王庙陪侍的历代名臣

隋朝历代帝王庙:
参考《隋书—礼仪二》

唐尧,祭于平阳,契配飨
虞舜,祭于河东,咎繇配飨
夏—大禹王,祭于安邑,伯益配飨
商—殷汤,祭于汾阴,伊尹配飨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祭于斁渭之郊,
   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配飨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祭于长陵,萧何配飨

唐朝历代帝王庙:
参考《旧唐书—礼仪四》

帝喾,祭于顿丘
唐尧,契配飨,祭于平阳
虞舜,咎繇配飨,祭于河东
夏—禹王,伯益配飨,祭于安邑
商—殷汤,伊尹配飨,祭于偃师
西周—周文王姬昌,齐太公姜尚/子牙配飨,祭于邦
   周武王姬发,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配飨,祭于镐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萧何配飨,祭于长陵

三皇:
太昊伏羲氏,以勾芒配飨
炎帝神农氏,以火神祝融配飨
黄帝轩辕氏,以风后、力牧配飨
五帝:
少昊金天氏,以蓐收配飨
颛顼高阳氏,以元/玄冥配飨
帝喾高辛氏,以稷、契配飨
帝尧陶唐氏,以羲仲、和叔配飨
帝舜有虞氏,以夔、龙配飨
夏—禹王,都安邑,
  虞—伯益,秩宗—伯夷配飨
商—殷汤,都亳,
  阿横—伊尹、左相—仲虺配飨
西周—周文王姬昌,都酆
   文王之师—鬻熊,太师、齐太公—姜尚/子牙祀
   周武王姬发,都镐,入文王庙同享
   太师、鲁周公—姬叔旦,太保、燕召康公—姬奭配飨
秦—始皇帝赢政,都咸阳
  丞相—李斯,武成侯—王翦配飨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起沛
   太子少傅、留侯—张良/子房,相国、酂侯—萧何配飨
东汉—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文叔,起南阳
   太傅、司徒、前将军、高密侯—邓禹/仲华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伯昭配飨
魏—魏太祖武帝曹操/孟德,都邺
  汉臣—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文若
  魏臣—太傅、相国、定陵县侯—钟繇/元常配飨
西晋—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安世,都洛阳
   司空、中书监、广武县侯—张华/茂先
   征南大将军、南城县侯—羊祜/叔子配飨
北朝—魏—魏太祖道武拓拔跬/涉珪,起云中
   太尉、柱国大将军、北平郡王—长孙嵩
   尚书—崔元伯配飨
北朝—北周—周太祖文帝宇文泰/黑獭,起冯翊
   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令绰
   太傅、柱国大将军、燕国公—于谨/思敬配飨
隋—隋高祖文帝杨坚,隋封汉东
  尚书左仆射、纳言、上柱国、齐国公—高颎/昭玄
  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宋国公—贺若弼/辅伯配飨
明朝历代帝王庙:
明朝南京历代帝王庙,
正殿五室,中一室祀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东一室祀五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西一室祀夏禹、商汤、周文王姬昌
又东一室祀周武王姬发、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文叔、唐太宗文帝李世民
又西一室祀汉高祖高帝刘邦/季、唐高祖大武帝李渊/叔德、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

不久,以周文王姬昌终服事殷商,唐高祖李渊本以太宗李世民之力而得天下,遂寝其祀,
增祀隋高祖文帝杨坚(后罢)。

庙中所祀十六位帝王皆塑衮冕坐像,只有伏羲、神农不加冕服(那时候还未有衣服)。

历代帝王庙建成后,规定每年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
朱元璋曾亲自到庙中祭祀先代帝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朱元璋诏谕以历代名臣从祀。
礼官遵旨拟定了三十六人的名单,
经朱元璋审查并剔除、增补后,
遂定:
三皇:风后、力牧
五帝:皋陶、夔、龙、伯夷、伯益
商朝:伊尹、傅说
周朝: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齐太公姜尚/子牙;召穆公姬虎、方叔
汉朝:张良/子房、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仲华、冯异/公孙;诸葛亮/孔明
唐朝:房乔/玄龄、杜如晦/克明、李靖/药师、郭子仪、李晟/良器
宋朝:曹彬/国华、潘美/仲询;韩世忠/良臣、岳飞/鹏举、张浚/德远
元朝: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颜
从祀于历代帝王庙东、西两庑。
明初于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和从祀的名臣形成定制。
朱元璋还在中都凤阳建有一座历代帝王庙;
在北平城金城坊修建一座元世祖忽必烈庙,专祀元世祖忽必烈。

清朝历代帝王庙:
出自《清史稿——志五十九——礼三》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初一,始增祀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世宗完颜雍、
元太祖铁木真、
明太祖朱元璋于历代帝王庙
增其臣:
辽臣——耶律曷鲁/控温(洪隐)
金臣——完颜宗翰(即粘罕,原名粘没喝)、完颜宗望(即斡里不)
元臣——穆呼哩(即木华黎)、伯颜
明臣——徐达/天德、刘基/伯温
为从祀之名臣

附注:
清朝不仅纠正了明代只让元世祖入帝王庙享祀而冷落辽、金之主及其
名臣的偏颇,并且没有忘记刚被灭亡的明朝开国之君及其有功之臣,
从而使入历代帝王庙内享祀的帝王增加到二十一位,从祀的名臣增加
到四十一位(包括新增祀的唐臣张巡、许远在内)。
顺治(即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十七年六月,
“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辞,
并罢黩宋臣潘美、张浚祀。

雍正(即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时,所增陪侍名臣:
黄帝臣——仓颉
商臣——仲虺
周臣——毕公姬高、吕候、仲山甫
西汉臣——刘章、魏相/弱翁、丙吉/少卿
东汉臣——耿弇/伯昭、马援/文渊
蜀汉臣——赵云/子龙
唐臣——狄仁杰/怀恩、宋璟/广平、姚崇/元之、李泌/长源、陆贽/敬舆、裴度/仲立
北宋臣——吕蒙正/圣功、李沆/太初、寇准/平仲、王曾/孝先、范仲淹/希文、
     富弼/彦国、韩琦/稚圭、文彦博/宽夫、司马光/君实
南宋臣——李纲/伯纪、赵鼎/元镇、文天祥/履善
金臣——完颜斡鲁
元臣——布呼密(字用臣,即博果密)、托克托(即脱脱,字大用)
明臣——常遇春/伯仁、李文忠/思本、杨寓/士奇、杨荣/勉仁、于谦/廷益、李贤、刘大夏/时雍
清朝历代帝王庙陪侍的79位名臣:
 年代   东配殿的名臣              西配殿的名臣
三皇时代  风后、仓颉             力牧
五帝时代  夔、伯夷              皋陶、龙、伯益
 商朝   伊尹、傅说             仲虺
 西周   燕召公姬奭、毕公姬高        鲁周公姬叔旦、齐太公姜尚
      召穆公姬虎、仲山甫         吕侯、方叔、尹吉甫
 西汉   张良、曹参、周勃、魏相       萧何、陈平、刘章、丙吉
 东汉   邓禹、耿弇             冯异、马援
 三国   诸葛亮               赵云
 唐朝   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    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
      许远、李晟、裴度          ——————————
 辽国   ——————————        耶律曷鲁
 北宋   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   吕蒙正、寇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
 南宋   李纲、韩世忠、文天祥        赵鼎、岳飞
 金国   完颜宗翰              完颜斡鲁、完颜宗望
 元朝   穆呼哩、布呼密           巴颜、托克托
 明朝   徐达、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 刘基、李文忠、杨荣、李贤

                          ————————清朝雍正年间

附注:三皇即天皇太昊(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
   五帝即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注:西周的散宜生配飨亚于西周的毕公姬高;
   北朝—北魏的高允/伯恭的配飨亚于三国-蜀汉的赵云。
                ——————清朝同治四年


历代帝王庙祭祀的是哪些帝王?有哪些功臣陪祀?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