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何没能当太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曹植为何没能当太子?~

1.曹操不是皇帝,只是东汉的丞相,所以他的儿子没有谁是太子,曹丕也不是,曹丕的皇帝是废掉汉献帝后篡夺来的,不是继承的。所以曹植绝对不会被立为太子。
2.退一万步,即是曹操是皇帝,如果立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太子只能是皇后所生的长子,曹植不是长子,所以也没有可能。

首先,曹丕是大哥,这占很大优势了;再则,从历史上曹丕所表现的雄才大略来看,曹子建很难达到的。总的来看,曹操在立嗣方面还是很正确的。

曹丕是怎么当上太子的呢①?《三国志》卷十九《陈思王植传》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记述的: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这种说法看起来挺客观,颇具辩证法的味道,意思是:曹丕之所以能当上太子,从外因上讲,是因为曹植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饮酒无度,失去了曹操的宠信,给曹丕创造了机会;从内因上讲,是因为曹丕施用权术,掩盖真情,自我矫饰,宫中的人和曹操的手下大都为他说好话,给曹丕创造了条件。 但是,稍微有点阅读能力的人,谁都能体会到这种说法的言外之意:曹丕这个太子当的很不光彩,他玩弄欺骗的把戏;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是受了曹丕的蒙蔽。很显然,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理解的话,曹丕无疑是个人品很低劣的人,而曹操俨然成了容易受人唬弄的主儿了。这是事实吗?以我对相关史料的理解,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全是。特别是“矫情自饰”这一条理由,我尤其不敢苟同。 谁都知道,曹操是爱才的人,而且一直主张“唯才是举”。也正因为此,他才确信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的人②,并一度流露出要把曹植作为接班人加以重点培养。不难想象,如果曹植把尾巴夹紧点儿,自身不出现“意外”的话,曹丕再怎么“矫情自饰”,就是整出花儿来,太子的位子肯定也轮不到他。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曹操也不是那种轻易上当受骗的人。所以,认为曹丕是借助“矫情自饰”而被立为太子的这种说法显然不客观,尤其是在曹植得宠的时候。 那么曹植失宠以后呢?曹植失宠后,我认为曹丕似乎就更没有“矫情自饰”的必要了。这时候的曹丕,最有力的一个对手似乎就是弟弟曹彰。但曹彰从小就不爱读书,论才华,曹丕拉他好几个来回儿;论品行,曹丕的口碑没的说;论资历,曹丕年长。无论从单向指标还是从综合因素看,曹彰显然不具备和曹丕竞争太子的实力。这时候的曹丕已经不需要整景儿了,稳稳当当就是赢。这里头的那点儿玄机,曹丕能参得透。 说曹丕“矫情自饰”,似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三国志》卷二十一《吴质传》里的一段记述: 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菑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於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 这段记述说的是,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到路旁,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旁边的人都瞩目赞赏,曹操听了也很高兴。但曹丕则感到很不舒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曹操手下有个大臣吴质在曹丕耳边说道:“魏王即将上路的时候,流泪哭泣就可以了。”及至辞行时,曹丕哭着下拜,曹操和部属们都很伤感,认为曹植华丽的辞藻多而诚心不及曹丕。 这个很有意思的“轶事”,我每每读之都要发笑。既然吴质对曹丕说的是悄悄话,谁听到了他们的悄悄话呢?难道吴质和皇帝一样,说话也有史官的记录吗?这显然不可能。不过,疑问是疑问,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曹丕流泪肯定是流了,至于说这是吴质的主意,我认为不排除曹丕反对派的凭空捏造,以此用人性的虚伪来攻击曹丕。但不管怎么说,我倒是相信曹丕的眼泪当是发自内心的,因为真挚的感情是装不出来的,否则,不可能那么多人都被他感动。这一点,曹丕有一首怀念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足以作为佐证。诗是这么写的: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差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我对诗没什么研究,就我掌握的资料看,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为怀念父亲而写诗并且写得如此真挚而感人,曹丕似乎是第一人。对父亲没有深厚的感情,没有刻骨铭心的思念,曹丕能“泣涕连连”并写出这样深情的诗吗?这种感受,对诗歌略微有点欣赏情趣的人,当会有所体会。 相对于“矫情自饰”的这种说法,《三国志》卷十《贾诩传》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记述的: 文帝(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这段记述说的是因为爱才,曹操打破了立嫡立长的“陈规”,想立曹植为太子,曹丕感到了威胁,于是向太中大夫贾诩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贾诩给他出主意说:“愿将军您能发扬德性和气度,亲身去做普通人的事情,早晚孜孜不倦,不违背做儿子应该遵守的规矩,这样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贾诩的话,暗自深深地磨炼自己。一次,就太子的人选问题,曹操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默然不答。曹操说:“我与你说话,你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正在考虑,所以没有立即回答您。”曹操说:“你考虑什么?”贾诩回答说:“我是在想袁绍、刘表两对父子啊。”曹操大笑,最终确立了曹丕为太子。 曹操为什么大笑呢?因为贾诩回答曹操的话,回答的很艺术。他间接地用袁绍、刘表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的教训,提醒曹操:袁绍、刘表就是因为舍长立幼,结果骨肉相残,叫外人捡了便宜,至于曹丕和曹植,选择哪个更合适,您自己就看着办吧。这样的语气,既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又一点儿没有干政的意思,说他诚恳吧,还挺含蓄;说他含蓄吧,还挺诚恳,显然很对曹操的脾气。 这一种说法,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没有采用,他赞同的显然是第一种说法。但是,我倒认为这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更接近于事实的本相。因为不难理解,同曹植比,作为兄长的曹丕本应是世俗观念里的接班人,可是忽然间,根深蒂固的这套“约定俗成”一下子不好使了,这放在谁身上谁能坦然受之?为此,曹丕寻求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并且“深自砥砺”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他要不这么做反倒是反常了,这和“矫情自饰”的本质显然不同。如此表现的曹丕才是本性的曹丕、真实的曹丕。 而尤其叫我信服的,更在于这种说法里曹操的表现:理性、慎重、清醒。不难想象,在确立太子的这件大事上,曹操不可能等闲视之,他是废了不少心思的。他最初选择了曹植又最终淘汰了他,当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他征求意见、大笑中的思索更进一步说明:废曹植也好,立曹丕也罢,一切都是曹操深思熟虑的抉择,绝非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更不会受什么表象的蒙蔽、舆论的影响。曹操是摆弄人的人,怎么会被人摆弄呢? 顺带说一下的是,当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有人向曹丕的母亲卞夫人祝贺,并请求赏赐,可卞夫人很平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③ 意思是说,因为曹丕年长,曹操才立他为他太子,是理所当然的,而作为母亲值得庆幸的是免去了教导无方的过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卞夫人的话说的对不对呢?我的理解,卞夫人的话尽管说的左右逢源,甚至不乏遮遮掩掩的味道,但是“以丕年大”这一条理由,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没说到点子上,却也接近了事实。

这是易中天老师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很清楚他要选的接班人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而曹彰作为一个将才,征四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治国的话,曹操就很不放心了,于是曹操的太子人选范围就缩小到曹植和曹丕。在这二者之间,很多人都认为曹操首先选的是曹植。那么,曹操为什么要首选曹植呢?

  两个理由,第一个是曹植有才。曹植确实是有才,曹植小时候就很能写文章,很能写辞赋。据说有一天,曹植很小的时候,曹操读到曹植的文章,就问曹植,这个文章写那么漂亮,是不是人家帮你写的?曹植马上跪下来说,发言为诗,下笔成章,文章就是要自己写,为什么要别人写啊?那不相信父亲可以考我嘛,我当场写。确实很有才。曹操也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认为,恰恰因为曹操喜欢曹植,反倒证明了曹植不可能被选为太子,此话怎讲?

  我们要弄清楚古人立储的原则。因为我们知道,在古代政治制度是君主的世袭制,君主是要世袭的,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那么选谁?有四个选项,叫做: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君王,或者类似于君王君主吧,曹操这样的,他们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只有妻才是正室,才可以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那么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选谁呢?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甚至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你也要立长。这叫做立子以嫡,或者立子以长,不以贤,就是不是看谁才能最好。那么如果这两条原则你不能遵守,退一步,“立贤”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选了一个最能干的,还是对大家有好处的,这个社会舆论或者是其他的人都还能够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就是你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这是最不能接受的。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满朝反对,最后还是立了吕后生的刘盈嘛,就是刘邦那么牛的人,他也拗不过这个东西。所以你立曹植有立爱的嫌疑。当然有人说了,曹操这个人,他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吧,也讲不清楚。对,没错,但是曹操也还没有到讲不清楚到硬要和这条原则对着干的地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人说曹操立曹植,不是立爱,是立贤,因为曹植有才嘛。但是我们也要分析,曹植是有才,什么才?文才。文章写得好,诗写得好,赋写得好,不等于国家治理得好嘛,是不是,选储君不是选作协主席啊,对不对?如果说他魏国选一个作协主席,我觉得曹植那当之无愧。是,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是跟他有一番谈话,说儿子啊,我二十三岁的时候,我就当了顿丘令,我那个时候所作所为到现在都不后悔,现在我留你守邺城,你要好自为之。那么曹植是不是好自为之了,我们不知道,但是看来表现是不错的,因为《三国志·曹植传》后面一句话是:“几为太子者数矣”,就是好几次差一点都被立太子,说明他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应该说没有突出表现,因为如果有突出表现的话,史书上一定有记载,它瞒不住这个事情。而且从逻辑上讲,也不大可能有突出表现,因为曹操在啊,曹操太强了,他那个儿子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来突出表现。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植如果是表现得非常好,他最后为什么变差了,变得不好了?这个地方《三国志》记载用了春秋笔法,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给人的感觉是好像在隐瞒什么东西。它的话说得非常简单,是这样说的,说曹植的表现和曹丕的表现刚好相反,曹植的表现是什么呢?“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就是曹植非常任性,不检点自己,不约束自己。曹丕的表现是什么呢?“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就是曹丕他很工于心计,用各种各样的权术来处理人际关系,把自己掩藏起来,不露出自己的真面貌,夹起尾巴做人。结果曹操越来越喜欢曹丕,越来越不喜欢曹植。那么这可能是个原因,而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这两个人的性格的不同,对吧。

  那么就我们来看,大家一般人来看,如果让各位来选的话,我估计很多人会选曹植。因为曹植可爱啊,率真啊,坦诚啊;而曹丕心里头不知道藏着什么鬼主意,像曹丕那样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人,不但是不可爱,而且还有点可怕,因为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不是要评选“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要选择的是“谁是最可靠的人”。什么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么意思?保证他曹魏政权代代相传。而他曹魏政权这个时候是不稳固的,对不对,那边还有两个敌人,一个孙权,一个刘备,朝廷内部也在闹哄哄的,他这个时候就不能选一个任性的人、一个坦诚的人、一个性情中人,他得选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才能保证他这份家业传下去啊。

一、原因:

1、曹植真正交往的是杨修等人,因为杨修和曹植都以文章见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曹植交往的面很窄。再看看曹丕,他除了和曹植一道交往那些以文章见长的人,如建安七子之外,还和贾诩、钟繇、荀攸这些人有交往。支持曹丕的人,当然有很多因为曹丕是长子,如桓阶等,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曹丕在交往中能得到尊重。
2、司马门事件失去宠信。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云:“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 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其下裴《注》曰:“《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又《令》曰:‘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以谁为心腹也。’”
可知曹操本有意立曹植为嗣子,但曹植““开司马门”一事令自己彻底失去父亲信任,终至失宠。此事与别事相异,为礼仪之缺失,历时极短,而后果独大。
二、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实大家同情曹植,无非是因为他有文采,七步诗闻名天下,但是曹丕的文采绝对不输曹植,史称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
据说曹操原本是喜欢曹植的,每次曹操出征,曹植必然作很煽情的文章,为父送行。
后来曹丕接受了手下谋士的建议,每次曹操出征则痛哭流涕。
于是,曹操认为曹丕很真诚,而曹植太过表面化。
其次就是长幼的问题,袁绍的废长立幼带来的结局是曹操不得不考虑的.

好像历史上曹植活的时间不长而且还体弱多病


曹植为何没能当太子?视频

相关评论:
  • 13824668732曹操喜欢的曹植为什么没有成为魏国国君
    戈钢泉答: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

  • 13824668732曹植做不成太子的原因
    戈钢泉答:可是,曹丕也有自己的优势。自古以来,选择继承人都是立长不立幼,加上有贾诩、吴质等谋士帮忙,曹丕本就是魏国世子、五官中郎将,在朝中颇有权势。当然,曹植身边也有杨修、丁仪等才子辅佐,更有曹操的喜爱,双方难分高下。可最终曹操还是立自己并不大喜欢的曹丕做了太子。影响曹操决断的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

  • 13824668732曹丕的世子之位是骗来的吗,什么条件让他完爆曹植?
    戈钢泉答:因为曹植从来就没想过要争这个太子之位,所以在曹操称魏公开始,曹家就已经走上了篡汉自立的不归路,曹植却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也没有篡位称帝所需要的厚脸皮,从头到尾他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流芳后世的名臣良相,作为汉丞相的继承人辅佐皇帝复兴汉室是他第一目标,退而求其次辅佐新朝皇帝平定天下统一...

  • 13824668732曹操为何立曹丕为太子,而不是曹植呢?
    戈钢泉答:不仅如此,曹操还经常向曹植询问,结果是大为满意(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又据《三国志·曹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是想过立曹植为太子的(太祖有意欲立植)再加上曹植性格好(性简易,不治威仪),又不奢靡(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按理说,曹植理应成为王位的继承人呀。 那么,为何结果不是...

  • 13824668732才华横溢的神童曹植为何失去了太子之位?
    戈钢泉答:但是曹植却自毁长城:曹植作为一个诸侯,不亲近自己的家丞,却亲近一个不知名的小官吏,没有威严,不知上下有别。建安二十年,杨修和丁仪,策划撺掇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杨修揣摩曹操心思,为曹植写下来如何回答曹操提问。曹操好奇为啥曹植每次的回答都这样快,而且还很合理。一查就泄露了秘密,原来是杨修作怪...

  • 13824668732为什么曹操不让曹植即位呢
    戈钢泉答:这对他争夺太子之位毫无好处,如果一定要从“用术”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只能说明他很不会用术,对阴谋诡计颇不在行。6 第二件事,军中醉酒。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派曹植率兵攻打关羽,解曹仁之围,传他前往面授机宜。但在这军情如火的紧要关头,曹植大醉如泥,不能受命,致使曹操对他无可...

  • 13824668732曹植为什么做不成皇帝?
    戈钢泉答: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

  • 13824668732曹植才高八斗,为何却被自己的父亲无情的放弃了?
    戈钢泉答:曹植的这种文人气质,使他经常任性而为。尤其是喜欢饮酒,毫无节制。令曹操非常不满意,在失望之余,曹操命曹丕为太子。曹植陷入苦闷中,不能自拔。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命令曹植带兵解救曹仁,当时曹仁被关羽围困,情况非常危急,但是曹植喝酒因为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自此,曹操从此不再重用他。建安二十五年,...

  • 13824668732...我们又知道曹植的文采比曹丕更胜一 筹,为什么 不立植为世子呢?_百...
    戈钢泉答:”后来就决定不立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这种改变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曹操对儿子的严格亦由此可见。杨修是个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蒋介石身边的陈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薄,成为丞相曹操身边...

  • 13824668732曹操死后曹彰为什么要扶持曹植上位?曹植最后却放弃太子之位
    戈钢泉答:曹操临死前已经立了曹丕为太子,但是当时曹丕并不在身边,差点就被曹彰给篡改遗嘱拥立曹植上位。当时曹彰为什么要选择和曹丕为敌而扶持曹植呢?其实曹彰的存在感也是比较低的,曹魏争皇太子一直都是曹丕和曹植两人,曹彰却在曹操死后这一关键时刻突然单兵想要更改曹操的遗嘱。不过后来曹植并没有接受曹彰的要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