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1、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为社会的上层学问,为社会经济服务。
  2、 相关书籍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3、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4、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高等院校里的一门学科,包括新闻与传播,汉语言学等小类。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扩展资料
根据创作量与市场IP价值程度,主要的文学五大体裁为:诗歌、散文、剧本、剧小说、小说。
在近代:诗歌与散文是创作量是最多的,当时的创作家有鲁迅、老舍、矛盾等等。
在现代:剧本、剧小说、小说的创作量是最多的。剧本在影视剧的出品中,是最基层的,也是对创作者扶持最高的,所以现代的小说家,大多不但会小说创作,也会剧本的创作,有时也会直接参与剧本的编辑小组里。
有的作家直接写剧小说,既可以出版小说市场,也为了方便以后直接剧本化。但是剧小说很难写,又要有一定质量,还要兼顾到剧本,所以写剧小说的大多是名气作家,不担心没有影视公司买。
而一般作家少有影视公司买,也不想费时费力,就直接写小说来的方便,当然剧情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而小说,在网络上写的是比较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一、释义

1、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2、意思是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二、出处

出自《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三、原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四、译文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扩展资料: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

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参考资料:沈园二首-百度百科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意思是: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此句出自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如下: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

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琬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

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意思】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出自】《沈园二首》

【作者】宋代:陆游

【诗文】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拓展资料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意思是: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出自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

拓展资料:

原文如下: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赏析: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这是陆游怀念其表妹兼前妻唐婉的诗。

波:春天的流水。惊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用以形容美女的轻盈绰约。这里借指陆游前妻唐氏。陆游先娶唐氏,两人感情很好,但陆母不满唐氏,终逼二人离异。离异后,在一次春游中,陆游在沈园遇到唐氏,唐氏曾送酒食给陆游,陆游写下了《钗头凤》一词。
原诗是陆游在唐婉抑郁而亡后,悲悼之恨始终郁积于怀,五十年问所写悼亡诗之中最脍炙人口之作。“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作者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地方。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婉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但现在一切早已无法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远留在心中。

沈园是陆游与唐婉相识相恋的地方,既是他们的伊甸园,又是他们爱情的归宿。由于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唐婉,硬逼着把他们拆散,陆游迫于母命,忍痛分离,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也再娶王氏。10年后,一次两人在沈园偶然相遇,唐婉用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无比伤痛,就在园壁上题了《钗头凤》一词,表达了不忍分离的痛苦哀怨和分离后的苦苦相思。唐婉读之,肝肠寸断,此后不久,忧郁而终。于是,沈园就成为陆游终生魂牵梦萦的相思地。在“梦断香销四十年”后,陆游已75岁,来到沈园,重温往事,唐婉音容宛在:“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尤其是在他81岁高龄时,来到沈园,睹物伤情,痛切肺腑:“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一个白发苍苍行将就木的老人,对满树梅花,吟“只见梅花不见人”,泣不成声,这是一个怎样的旷世痴情者啊!他分明是要带着这刻骨铭心的爱情和相思,去到另一个世界里追寻当年树下赏梅的伊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相思——相思与生命一样长!

历尽世间事,惟有相思苦。也想不相思,免得相思苦。仔细自思量,情愿相思苦。然而,也许是交通和通讯太发达,现代人便少了几许相思苦,也就少了几许期盼和感动。

不过知道这种背景,还不如朦胧的解好,就是看到此情此景,想起那时候的惊鸿一瞥,深入我心。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5559865172想知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出自哪里
    都启丽这两句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沈园二首》。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如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首诗是陆游75岁那年重游旧地而作。旧地就是沈园,那里是陆游和原配妻子唐婉的...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什么意思?
    都启丽这是一句描绘美景的诗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沈园》。这句诗的意思是:伤心桥下的春波碧绿,好像是以前那个美丽的女子曾经惊艳地在这里照过影子。诗句中的“伤心桥”指的是一个让诗人伤心的地方,而“春波绿”描述了春天河水清澈碧绿的景色。“曾是惊鸿照影来”则暗示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见过一个美丽...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出自哪首诗?
    都启丽这两句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沈园二首》。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如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首诗是陆游75岁那年重游旧地而作。旧地就是沈园,那里是陆游和原配妻子唐婉的...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那的诗句?全诗是什么?什么意思
    都启丽沈园二首( 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 《钗头凤》题壁以记其...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那的诗句?全诗是什么?什么意思
    都启丽陆游《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

  • 15559865172求译文及赏析,谢谢大家了
    都启丽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赏析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

  • 15559865172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什么意思?
    都启丽意思: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首诗出自谁手?
    都启丽这首诗是陆游写的,写此诗的时候陆游已经是75岁的高龄,迟暮之年的他重游沈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两首诗,诗如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两首诗的背后...

  • 15559865172“曾是惊鸿照影来”中的“惊鸿”出处是哪里?原句是什么?
    都启丽沈园 作者: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原诗是陆游在唐婉抑郁而亡后,悲悼之恨始终郁积于怀,五十年问所写悼亡诗之中最脍炙人口之作。“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作者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地方。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

  • 1555986517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哪首诗里的句子
    都启丽陆游忧思唐婉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记得采纳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