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有关同情的作文素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同情的议论文素材!急!!!~

同情
同情是人类爱的具体显现,也是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显得格外的孤立无援,这时候接受亲朋好友的同情是绝对需要的。古代人没有什么防止灾难的能力,在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只能产生畏惧与绝望。同情正是在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美德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里专门论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义为:“一种由于落到了不应当遭此不测的人的身上的毁灭性的、令人痛苦的显著灾祸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会想像这种灾祸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亲朋好友的头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产生同情的人必定是这样一种人。”这种对同情的定义未免狭隘了一些,但说明在西方古代哲学家的思考里,就已经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关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现,并且对它作了比较宽泛的解释。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里了,必定会有人去救他,因为同情(恻隐)心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到了近代的西方,随着人道主义观念的逐渐普及,关于同情的解释就更多了。英国哲学家休谟在《道德原则探求》中充满诗意地说:“在我们的心中,与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还有一些善良——虽然微小——的天性,如一点点与人友善的鸽子的品质。”在这里,同情已经被作为人类的天性而显现了。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编写的著名儿童读物《美德书》里,第一单元就讲同情,他关于同情的解释是:“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时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种与处于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结成伙伴,支持他,为他分忧的积极态度。”

如果说,当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得不通过互助来抗拒灾难的话,那么,当人类把同情心发展为一种伦理原则时,互助就有了更为正当和更为合理的心理基础。同情别人和帮助别人都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需要用美好的想像来灌溉这片湿润的土地。我们常常说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设身处地”就包括了丰富的联想与对比,通过设身处地地联想,别人的痛苦与困境都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终于成为共同来承受和克服的命运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女孩》是一篇极为美丽的文学作品,它叙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卖火柴的女孩在圣诞之夜冻死在雪地里,但她偏偏是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她手里的微不足道的火柴在给她勉强取暖时,曾经给她带来了短暂而巨大的幸福的想像。这种想像与其说是那个小姑娘临死前的幻觉,毋宁说是作家深沉而美丽的心愿。安徒生的伟大同情已经在他的文学想像中充分表现出来。由于他的这种努力,使读过这篇作品的人无不对这个可怜的姑娘产生深切同情。本来,冬天的城市街头冻死一个穷姑娘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安徒生的美丽的想像,小姑娘并没有独自承担苦难,包括作家,还有无数读者,都共同地承担了这一苦难。如果说,人们将为改变和消灭这种悲惨现象而斗争的话,那么,这种共同培养起来的同情将是其最有力的动力。

真诚的同情能给弱者和贫穷者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帮助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撒下了爱的种子,使一个人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可能对给予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被给予者来说却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颂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种“爱”的内容非常博大,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同时也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同情。而对待“陌生人”的同情,则更加体现了“爱”的无私和伟大。下面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同情有时会发生多么奇异的作用:

有一位从贫穷的山区来到大城市读书的大学生,为了解决学费,他偷偷地利用周末做起文具商品的推销人。他的性格比较腼腆,不善言辞,一个月下来,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报酬,失望、沮丧使他陷入了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在这种境遇中能否坚持完成学业,因为家庭到底有多少经济的承受力,他自己心里清楚,年迈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由于他的拖累会更加困苦不堪。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再做一个月的推销员,如果还不能挣到自己的学费,就退学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在那个月的每一个周末,他疲惫不堪地奔走于一幢幢居民楼、学校、办公楼之间,而带给他的仍然是深深的失望。有一天晚上,他想最后再敲一家住户的门,如果还没有一点收获的话,他就要放弃努力。他紧张地、怯怯地摁响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她慈爱地问他做什么时,他语无伦次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站在那位妇女身后的一位像初中生模样的小女孩,热情地把他拉进屋,要把他手中提的所有的铅笔、钢笔、圆珠笔一并买下,而那位妇女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态度。他有点兴奋,有点感激,也有点莫名其妙,买这么多笔干什么?疑问使他意识到:是不是这家人同情他的狼狈模样才这样做?那位妇女和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就和善地说:“进屋坐会吧。”他说:“不坐了,这位小妹妹没有必要买这么多笔,就买一支吧!”那位中年妇女却说:“不客气,进屋坐吧,我有话和你聊聊。”没有想到那一天,他的生活整个发生了变化。那位妇女原来在公司办公室里见过他去推销文具,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就建议他不要再推销文具,让他辅导她的孩子学习,每月可以有几百块钱的收入。从此,那个大学生就安心自己的学业,后来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学者。

同情是一种美德,但它只是由爱与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感情,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对象普遍适用的。当我们的同情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切切记住要注意两点忠告,也算是对同情的限制。

首先,同情之爱从表现形式而言,往往体现在强者对于弱者、富者对穷者、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之间,这就难免夹杂着一种“恩赐”、“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这种色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之爱,反而成为一种表演或炫耀。我们常说“同情心”,同情与“心”相联,才是一种真同情,与“心”无关的同情是令人厌恶的,因为没有“心”的同情,往往对被接受者来说就构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虽然有时接受者迫于生存压力也会无奈地接受这种同情,但在精神上他会感受到强烈的屈辱。此外,同情之爱是一种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须是对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义。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伪地滥用这种同情,不仅会危害社会,也会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农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对于那些恶人、坏人滥施同情,你可能是发自真心的,但毒蛇却会借助你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适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义。

愿每一个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爱,也愿这种同情之爱有理性的光辉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间情味。

最难者心安,最远者故乡。在春节这样承载着浓厚传统文化的时间点上,回家过年对无数人来说就是一种使命,谁也没有力量阻止。回家,这是农民工最大的期盼。
厚实的棉衣、结实的绑腿、棉质的护膝、坚硬的头盔……从珠三角城市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就是以这样的“武装”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他们成群结队,或独马单骑,车上大多数是小两口,或者夹着一个小孩,奔驰在国道上,成了春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不要吝啬同情何曾几时,我们对路边的一身褴褛,一个破碗,一句哀求,已经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甚者怒目、斥责、一口唾沫。我们是否应该意识到他们有时也需要爱的施舍,请不要吝啬同情,请给予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哪怕是一枚钱币,更何况掉在地上,我们都不愿弯腰去捡,那为什么不能施舍,那至少你得到了一句谢谢,一个鞠躬,甚至学会了感动。 我在学会感动,也在教我的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他们是那般的纯洁,天真,可爱,我愿与他们为舞,因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社会的庸俗、虚伪。与他们一起笑,一起跳,一起叫,忘记了所有,回到了从前,忆起了童年:游戏时的过家家,跳房子,小马过河,还有那用几个破石子在手中玩出的花样,还有,还有那黑黑的泥巴做的“小炮”,粘点唾沫,掼个破洞,还要求赔偿泥巴补那个洞呢。 还有那难忘的朋友,老伟子,林林,英子。 我们一应该有一颗仁慈的心,去包容那些人,因为他们那样地“委屈”自己,也需要勇气,不是吗?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有时就是缺少勇气,有些话难以启齿,有些事顾虑重重,很难抉择。对他们包容,这个社会的某个角落就少了那渴望的眼神,那佝偻的身影,那颤微的话语,我想他们也不是如媒体频频暴光的那样不堪,因为谁也曾不想,谁都应该坚强的活着,那么地自尊。是生活所迫,是家庭所累,是? 从孩子们那颗纯真的心中,你也回头看看那些身影,学会感动。那天在寒瑟的冬风里,我把那一枚硬币,一条弧线,抛入碗中,是那般的快乐。我看到那个孩子的嘴角微笑,我的脚步霎是轻快,尽管是那么一元,却获取了快乐。 一切由你决定,我不要吝啬同情,你呢?

有人告诫我,别随意倾注和撒播你的同撒情心,这世界上,没有谁活得真比谁幸福,没有谁活得真比谁悲哀。 我同意,我也一直就这么做的。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里有了关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中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淌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流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最近,我看到有人在忧郁。我不知道使他忧郁的真正原因,谁都不知道。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知道一个原点,一个终点,可我们不知道将其连接的复杂轨迹。人心的轨迹,随血液冲刷,更难捉摸。 不是所有哭过的人全部痛苦,不是所有痛苦的人全部选择哭泣。我不说同情。 我不说同情,是因为同情是我所有虚伪中最虚伪的一个。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对别人所有轻蔑中最轻蔑的一个。况且,享受痛苦或许也是种幸福。比我的平静又虚伪的幸福更美丽的幸福。所以何以见得他在痛苦着他的痛苦?他在企望着别人的同情?同情践踏人的尊严,同情斜靠在你颤抖的不幸上,两手抱在胸前,深奥又冷酷地对你微笑。你是不希望看到它的影子的,我知道。 最近,残疾人到学校里来表演节目,我们都看了。英语课的老师让我们讲述感受,这让我难受和迟疑。嘴唇轻碰,禁不住就要吐出同情的话语;思绪轻浮,止不住地开始同情的念头。我说“敬佩”?难道“敬佩”就没有可怜他们的成分么?我说“感动”,就没有庆幸自己的成分么?我说“震撼”?难道震憾就没有声讨命运的成分么? 我不作声了,我不敢做声。我惊异每条路的末端是一样的,我惊异每条感情的末端都系着自己。原来我是觉得自己活得不错,才去关注别人,以至于同情别人的。原来最以为最无私的同情,正是最自私的只爱自己。 我不敢做声。同班的一个女生站起来,淡淡地说:“It is so cruel”,cruel,对了,这是我想要的词汇,虽然她所指的并不是我心里想的,但我喜欢这个词。 我还没有低下头来看清楚自己,我怎么有权力把目光移到别人的身上? 我还没有剖开心来识别自己的悲哀,我怎么有真情湿润了眼眶为别人流泪? 我没有停下步来思考明白,自己以及自己的命运有多可笑,多值得同情,我怎么有真心同情别人? 做不到绝对无私的同情,就别去轻易地同情。

同情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 一颗金灿灿的种子潜入了本是荒芜的土壤,它是那样的悄然无声,既使当它带着喜悦钻出地面,欣赏着已经成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显得如此安详。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圣典上,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后者——悄然无声的种子,而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同情,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洼,那么高山流水只能在低洼里搁浅,而无法反馈。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赐于凡民,却永远不能获得交流。有的孩子说:“我也想同情和帮助别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头就走了。”我真想告诉那孩子:去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那脸上的表情一定象个骄傲的王子。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我的话: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有人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的礼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天地间只有一个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个扔给乞讨者的硬币。在一群围观者中间,施予者叮当得越多越可谓善者,旁人的赞叹声也越频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于第三者的捧场,那他只是一个傻瓜,他只是用几个硬币租了一个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离开这个空间,谁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许连他自己也忘了曾经戴过这样一顶桂冠。 我曾品味过这样的诗句: 人的朋友是你的有回答的需求 他是你用爱播种 用感谢收获的田地 他是你的饮食 也是你的火炉 国为你饥渴地奔向他 你向他寻求平安 我赞叹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感谢它给了我第三个命题的灵感。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谁能告诉我一些有关同情的作文素材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