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林氏”的来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九牧林的九牧林氏~

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迁移漳州漳浦路下,由路下林第四房平和埔坪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宋代,阙下林家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与唐代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林光辉一页,此处介绍唐代莆田九牧林。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为台湾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贤。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 各地九牧宗亲和海外侨胞出于强烈的家庭认同感,陆续来莆寻根探源。澄渚乌石(今属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自然成为海内外族裔景仰的谒祖圣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包括祖祠、祖墓在内的文物古物将渐渐修复。端州(苇公)乌山、种槐碑刻、砚泉石刻、唐代大石砚、宋代天圣盂等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祖祠于九七年已经当地政府审批为文物保护单位。 林苇 九牧林长房林藻 九牧林二房林著 九牧林三房林荐 九牧林四房林晔 九牧林五房林蕴 九牧林六房林蒙 九牧林七房林迈 九牧林八房林蔇 九牧林九房

老一辈传承,只要是九牧林氏后人都会发族谱。
九牧林氏辈份表一般在村子里的长者处。九牧林氏,林氏源远流长,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
另外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子杞公为天圣进士,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先后为知州世称“九牧林氏”。

扩展资料:
九牧林氏“父子十知州”为了与莆田林披九子区别,又称“宋九牧”、“泉州九牧”。泉州霞洲宋九牧后裔繁衍播迁海内外,自宋代至今,历经千年沧桑。
派衍的外地区主要有港澳台、菲律宾、泰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地。在泉州南安著名侨乡梅山林坂一带,包括码头内柯等地,仍有大批宋九牧后裔聚族而居。
除此之外谱载还有居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而以菲律宾人众最多。菲律宾宋九牧后裔,多年来一直关心桑梓,捐巨资兴建学校教学楼,树立牌楼取名长林古道,寓意纪念林氏祖源。

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

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

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九牧林”开派始祖—林披,林披生九子,名苇、藻、箸、荐、晔、蕴、蒙、迈、蔇,兄弟九人皆官居州刺史(州牧),时称“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广、人才之多,堪称中华姓氏一大望族。

渊源简介

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

宋代,阙下林家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与唐代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林光辉一页,此处介绍唐代莆田九牧林。



1、林氏的由来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九牧林
唐代,泉州甫田林氏有兄弟九人(苇、藻、著、荐、晔、蕴、蒙、遇、蔇)俱官刺史,一门九州牧,世称“唐九牧”。宋代,泉州霞洲林氏又有兄弟九人(景渊、景祐、景默、景辉、景大、景瑞、景元、景贞、景亨)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
80年代初,庄为玑与王连茂合编了《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颇受海内外关注,在被选用的70多部族谱中,福建迁台有具体姓名者达4000多人,而其中晋江玉山“九牧林”迁台者就有1000多人,可见林氏迁台人数占有重要份量。据统计,台湾地区林氏人口占全台人口总数的9%,仅次于占全台11%的陈氏,可见,台湾与泉州同样可称“陈林半天下”了。


“九牧林氏”的来历?视频

相关评论:
  • 18033957405九牧林九牧林氏
    邰昏翔九牧林氏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昌公之子萍,后裔曾在游洋生活,随后迁徙至台湾雾峰,成为当地的重要家族。其中韬、披、昌兄弟的墓地位于澄渚(乌石)后垄,而他们的祖先,如唐代的林藻、林蕴,以其文名和忠烈事迹载入史册;宋代的妈祖林默(即林默娘),则是台湾的第一大宗教信仰代表,...

  • 18033957405林氏祠堂内有牌楼“九牧流芳”和“对越肃庸”,分别是什么意思?有典故么...
    邰昏翔在福建莆田的林氏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两座牌楼,一座上书“九牧流芳”,另一座则是“对越肃庸”。那么,这两个名字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典故呢?首先,“九牧流芳”来源于林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九牧林氏,源自唐代林披公及其九子皆成为州牧的传奇。这一称呼,既是对他们家族显赫仕途的赞誉,也是对他们...

  • 18033957405九牧世家什么意思?
    邰昏翔3. 五世之后,林万宠的儿子林韬、林披、林昌三人分别担任高平太守。4. 林昌的儿子林攒因孝顺被唐德宗旌表,家族被称为“阙下林家”。5. 宋代,阙下林家的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的九个子嗣分别担任知州。6. 唐代莆田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林光辉一页...

  • 18033957405姓林的都是九牧世家吗?
    邰昏翔5. 唐朝时,林姓家族中有一位名叫林茂的人,由晋安迁居至莆田北螺村,他的后代成为了莆田林姓的主要来源。6. 宋朝时,林姓家族中的一位名叫林杞公的人,因官至知州,他的九个儿子也先后担任知州职务,因此林姓家族又被称为九牧林氏。7. 为了与莆田林披九子区别,九牧林氏又被称为宋九牧或泉州...

  • 18033957405林氏祠堂内有牌楼“九牧流芳”和“对越肃庸”,分别是什么意思?有典故么...
    邰昏翔在福建的林氏祠堂中,两座牌楼“九牧流芳”和“对越肃庸”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更是林氏家族荣耀与敬祖精神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背后的深远意义。“九牧”这一典故,源于福建莆田、泉州地区林氏家族的辉煌篇章。起源于唐代的“九牧林氏”源于林披公,他有九子皆成为州刺史,这个称号源自他们...

  • 18033957405九牧林的九牧林与潮汕林氏的关系
    邰昏翔也称“州牧”)。这时林披已定居莆田。宋代,阙下林家八世孙林伋因官为晋江县尉,遂家霞州,生子林杞,历任康、淄、泰、雅州知州,生九子:林景渊、林景佑、林景默、林景辉、林景泰、林景瑞、林景元、林景贞、林景亨分别为知州,称“父子十知州”、“九牧林氏”“九牧传芳”、“九牧流芳”。

  • 18033957405九牧林的九牧林氏
    邰昏翔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宋代,阙下林家支派宋九牧林在泉州发迹,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与唐代九牧林同称“九牧林氏”、“九牧流芳”、“九牧传芳”,为闽...

  • 18033957405谁知道林氏族谱?明明就在九牧林隔壁却不是九牧林的子孙,到底是哪里的...
    邰昏翔「九牧世家」,「九牧流芳」;林氏出之殷商,纣王之叔忠臣比干之后,纣王听信妲己馋言,杀叔取其心,灭其门,众臣念及比干之忠贤,助其孕妻逃亡,其妻幸逃出而藏匿于长林山石室,并诞下遗腹子;后周武王灭殷,痛悼比干时,殷旧臣如实禀告,周王遂派人寻找,至长林山将其母子接回,念及忠良之后,...

  • 18033957405九牧林的传说
    邰昏翔东堂折枝,折无虚岁;棣萼之辉,耸动闽区,万古歆羡。”(宋王琳《梯云斋记》语)。藻、蕴九兄弟先后擢明经,登进士第,俱官刺史(州牧),学问、人品闻于九州,后裔子孙播迁海内外,世称“唐九牧林家”。披公即为唐九牧林氏之开基祖。林披与其兄弟林韬(阙下林祖)、林昌(游洋—雾峰林祖)...

  • 18033957405九牧林氏的九牧林渊源
    邰昏翔伋公字进之,号泮洲,兴化进士,任晋江县尉,家居霞州,因冠于泉郡之笋江霞州传派,是为泉州霞州林之始祖,妣吴氏封安人,子三:杞、植、朴,公生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正月初六。卒于嘉佑八年(1063)九月十二。享年八十一岁。伋公暨妣合葬于晋江三十三都新门外乌石山,该墓现为泉州市人民政府...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