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写作背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
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
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扩展资料: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
橡树则显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
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选自舒婷《双桅船》1982.02版第17页。
写作背景:
舒婷说:“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骄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骄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骄,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选自吴庆芳主编;徐云富本册主编;郑斌,刘玲,陈传容等编《最有趣的作家故事》2014.05版第81页。

扩展资料:
《致橡树》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在于表达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即在人与人之间的最强烈的感情中,不能有依附性,不能丧失独立的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的独立尊严为本的现代爱情观。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
橡树则显示了一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选自李贵,俞纪东,顾国柱,张觉编《大学语文》第3版第160页。

写作背景: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扩展资料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

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入工厂、做过泥水工、浆沙场、挡车工、统计员、焊锡工等。1979年发表处女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引起注目,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一、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二、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舒婷与"新诗潮"(
"新诗潮"中的鲜活色彩
  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
  舒婷, 1969年开始创作, 1979年公开发表作品。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作品翻译成20多国文字,境外出版5个语种诗集单译本。
  一位"油印"派诗人诞生
  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几首是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她说"不啻受到一次八级****"。1978年,舒婷应约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新诗潮"与传统诗潮的沟和桥
  1979年4月和6月, 《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福建文学》自1980年第2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11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2年,舒婷与诗评家陈仲义结婚并且因孕期不适而搁笔。她的沉寂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于是社会和文坛有了种种猜测,其中有关舒婷创作后劲儿不足的传闻最多。这期间,她收到五、六千封读者来信,这使她不安、感慨。1984年她发表了组诗《你们的名字》,告慰那些关心她的读者。之后,她双陆续发表诗作,数量却不如从前。
  1986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1985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 80年代年轻的"后崛起派"曾发表"别了,舒婷北岛"的诗歌宣言,舒婷不愿输于年轻人的挑战。她说:"对于年轻的挑战者,我要88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 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
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
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
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
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
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
,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
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致橡树》写作背景视频

相关评论:
  • 13827539563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杨鱼时写作背景: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

  • 13827539563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
    杨鱼时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如下:<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舒婷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诚挚、坚贞的...

  • 13827539563致橡树 内容理解和写作背景
    杨鱼时《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诗歌,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伟大爱情,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诗歌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

  • 13827539563语文题目:舒婷的《致橡树》传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杨鱼时《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 13827539563《致橡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杨鱼时写作背景: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

  • 13827539563舒婷的《致橡树》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杨鱼时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 13827539563致橡树的写作背景!!在线急求~!!!
    杨鱼时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

  • 13827539563《致橡树》赏析是什么?
    杨鱼时《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那么《致橡树》赏析是什么?《致橡树》创作背景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致橡树》赏析是什么 1、赏析:诗人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

  • 13827539563致橡树原文是什么?
    杨鱼时创作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

  • 13827539563舒婷——《致橡树》全文(附带写作背景)
    杨鱼时选自舒婷《双桅船》1982.02版第17页。写作背景:舒婷说:“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骄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骄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