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点评鲁迅作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鲁迅作品摘抄加赏析~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所谓中国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所谓“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份。”(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鲁迅《坟·灯下漫笔》)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它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摘抄点评鲁迅作品视频

相关评论:
  • 15578628659收集并摘抄正面评价鲁迅的精辟语句
    匡承刻所谓中国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谓“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份。”(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

  • 15578628659朝花夕拾摘抄赏析
    匡承刻1、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

  • 15578628659鲁迅经典段落摘抄赏析
    匡承刻社会各色人等,既喜欢观看《双官诰》,也爱看《四杰村》,既希望偏居一隅的刘备能够成功,也乐意看到梁山泊的宋江能够得势;至少在受到官府恩惠的时候,他们艳羡官员,而在遭受官府压迫的时候,则同情那些土匪。这种心态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连这一点反抗心理都没有,那岂不是变成了永世不得翻身的奴才?

  • 15578628659鲁迅经典段落摘抄赏析
    匡承刻3、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经典段落摘抄赏析)。4、……”〔5〕地面比喻黑暗的旧社会。作者曾说,《野草》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5、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

  • 15578628659鲁迅作品摘抄加赏析?
    匡承刻——《而已集·小杂感》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华盖集·忽然想到(六)》 徐炳昶1925年3月16日致鲁迅信(摘): ...

  • 15578628659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摘抄(越长越好)赏析3句(不要_百 ...
    匡承刻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善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景物写活,并表现儿童的心理。1、如文中的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3、如拟人句“油蛉在这里吟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昆虫鸣声的悦耳。

  • 15578628659鲁迅的彷徨摘抄赏析
    匡承刻其实鲁迅彷徨的心境,后来在斗争中很快就改变了,他在1926年11月就说,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当(挡),所以心里也就舒服了,鲁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他已经没有孤独、寂寞、彷徨的心情了,他写这首诗,固然是为了介绍,自己写这本书的情况...

  • 15578628659朝花夕拾好句摘抄及批注
    匡承刻朝花夕拾好句摘抄及批注如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更深刻地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民的苦难和无助。以下是我选取的一些好句,以及我的一些批注。1.“你们以为我是走漏了的人啊?我是故意假装迷路的,要看一看这乱峰奇石和险路荒村。”这句话出自《...

  • 15578628659朝花夕拾前五篇摘抄点评
    匡承刻1、《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

  • 15578628659鲁迅有名的文章的摘抄
    匡承刻--鲁迅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