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之间的比较写一篇文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

泰国以宫廷文化为主,国王至高无上,有一次在清迈街上听到国歌人们都脱帽肃立,人们都尊敬僧侣,婚丧嫁娶都要请僧人念经。在电影院演到国王时全场自动脱帽起立。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平等。不过拜年时有的地方也保留有向长辈磕头的习俗。

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学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对于不少读者来者来说,跨文化传播是依然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不过实际上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稀罕的事情。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跨文化传播了。在因特网上,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与来自境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游戏。如果说传播是一种生活方式,跨文化传播则是“地球村”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跨文化传播活动的不断增多,不少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者便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很早已前,佛教、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以及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便注意到“说对方的语言,根据听众来调整传播技巧”的重要性 (Sitaram & Cogdell, 1976, 第六页) 。然而,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第一人则是爱德华•霍尔,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培训学院(FSI)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呢?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其英文表达为“Intercultrual Communication 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国也翻译为“跨文化交际学”或者“跨文化交流学”。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融合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理论见诸于有关文化差异(文化维度)的著作中,特别是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哈里• C. 特兰狄斯(Harry C. Triandis)、方斯•特龙皮纳尔斯(Fons Trompenaars)、沙龙•施瓦兹(ShalomSchwartz)及克里佛德•吉尔兹(Clifford Geertz)等人的著作中。目前,这些学者的相关理论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传播理论和传播情景中,特别是商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之中。
二、 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爱德华•霍尔其人
(一)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
跨文化传播学始创于美国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在发现新大陆之前,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后来各大洲的移民都相继涌入美国,于是美国便逐渐成为一个移民大国,一个文化多元社会。在这个宗教、文化多元的社会中,白人占统治地位,印第安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的移民便自然处于被支配地位。于是,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开始蔓延。
二战使得不少欧洲的美国同盟变成了废墟,为了冷战的需要,为了跟苏联抗衡,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植欧洲经济发展,于是大量的专家、学者、企业员工被派往欧洲;同时,美国经济并未受到二战的太大影响,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繁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移民。美国政府发现,许多由美国政府和企业外派的工作人员都因文化差异,无法适应派往国生活,最终无功而返。美国的外来移民及留学生中经历着这种“文化震撼”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说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来移民、留学生、旅游者剧增,外派工作人员不断,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客观上需要一门崭新的学科——跨文化传播学来研究相关的跨文化冲突问题。
(二)爱德华•霍尔的生平
爱德华•霍尔正好处于这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和专业背景使他成为了承担这一使命的人。爱德华•霍尔1914年5月16日出生于美国的密苏里州,先后获得人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从事过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后研究。1933-1937年曾经在美国西南部的纳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庄工作并研究,写成自传《三十年代的西部》。二战期间,爱德华•霍尔曾经在欧洲和菲律宾服役,并在这些地方从事不同文化中的空间概念研究。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在美国美国政府部门的外派人员培训学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任教,对外派出国人员进行跨文化技能培训。期间,他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并撰写了几部非常畅销的有关跨文化传播的著作。


爱德华•霍尔生平和事业主要事件
时间 事件
1914年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Webster Groves
1918-1932年 在新墨西哥长大
1933-1937年 在美国西南部的纳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庄工作
1936年 获丹佛大学人类学学士学位
1938年 获亚利桑那州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
1942年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2-1945年 二战其间,被派往欧洲和菲律宾服役
1946年 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军队机关府特鲁克岛管理处从事研究
1946-1948年 任丹佛大学人类学系主席并从事丹佛的种族关系研究
1948-1950年 与Eric Fromm一起在佛蒙特州的本宁顿学院教书
1950-1955年 华盛顿特区外派人员培训学院第四课程体系主任
1952-1956年 在华盛顿特区精神病治疗学校任教
1955年 在《美洲科学》杂志中发表了发表《礼节人类学》一文
1959年 《无声的语言》一书发表
1960-1963年 又在华盛顿特区精神病治疗学校任教
1963-1967年 成为伊利诺斯州理工学院(芝加哥)人类学教授;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资助进行空间关系学和不同种族交往的研究
1966年 《隐藏的维度》一书发表
1967-1977年 成为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直到退休
1976年 出席在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会议
1976年 《超越文化》一书发表
1977年 在柏林国际传播协议会议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1977至今 退休后居住在新墨西哥的圣达菲;偶尔在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SIETAR)的会议中及暑期跨文化传播学院讲学;在新墨西哥大学任教
1983年 《生活的舞蹈——时间的另一个维度》一书发表
1983年 《隐性差异:国际传播研究》一书发表
1987年 《隐性差异:与日本人做生意》一书发表
1990年 《理解文化差异:德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一书发表

(三)爱德华•霍尔的跨文化经历和专业背景
前面我们提到,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融合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爱德华•霍尔能够开创跨文化传播这一崭新的学术领域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专业背景是分不开的。
爱德华•霍尔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自己所属“文化身份”是来自北欧的美国白人文化。从在他的生活经历中可以发现,他前后跟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和菲律宾文化有过较深的接触。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各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也为他从事跨文化研究积累的第一手资料。
爱德华•霍尔四岁时,举家搬迁到El Paso(在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属于德克萨斯州),家里雇佣了一位来自Juarez(德克萨斯州的一个镇)的保姆,后来他们又搬迁回了圣路易丝。到了这里,保姆和她的两个女儿便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五岁时,霍尔和一群西班牙小孩同在一个幼儿园,后来在法国也住过一段时间。可以说霍尔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我小时候经常碰到这类事情。我对此非常感兴趣。”
1933-1937年,霍尔在美国西南部的纳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庄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用金钱来激励当地的印第安人修建大坝,以便改善那里的生存环境,提高印第安人的生活水平。与印第安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霍尔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敏感,“我在保留地的时候,常常考虑如何才能跟瓦霍人和霍皮人共事,在这里我发现他们完全不同。要把我的思维方式强加给他们根本就不管用。” 这段期间的接触让霍尔知晓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跨文化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及其复杂性。” (Hall, 1992, 第76页)
1942-1945年,二战期间,霍尔被派往欧洲和菲律宾服役,期间领导了一个非裔美籍士兵组成的军团。他认为自己的领导工作非常具有创造性,“我非常自己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因为我和黑人士兵一道工作。我非常尊敬他们,并且常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们的利益。”
霍尔的跨文化生活经历使得他对跨文化传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到了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获得了跨文化传播第一手的资料,从此对跨文化传播获得了感性认识;而真正引领他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应该是受到的学术影响。霍尔先后获得人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过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后研究,也曾在外派人员培训学院中工作过。这些学习和研究使得他能接触到相关方面的学者,最后形成了跨文化传播这个概念。后来,霍尔把他受到的专业影响分成四个部分:(1) 文化人类学;(2) 语言学;(3) 动物行为学;(4) 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Hall, 1992; Sorrells, 1998)
三、爱德华•霍尔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贡献
施拉姆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传播学的建立。他说拉斯韦尔、勒温、拉扎丝菲尔德、霍夫德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来到传播学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当他们为传播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便像游牧民族一样离开了这片绿洲,继续其他领域的研究。施拉姆是传播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来到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后,跟其他游牧学者相反,他留下来了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Rogers, 1994) 。
海默借用了施拉姆的比喻来描绘跨文化传播学的建立。二战后,来自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如马格丽特•••米德,卢丝•••贝尼迪克特,格里果力•贝特森离开各自的研究领域,短暂地涉足这块人类当时很陌生的领域:有关文化与人类互动关系的交叉领域。这些人后来都离开了,霍尔却留下来了,在这块文化与人类互动的交叉领域安家,并把这块领域叫做 “跨文化传播学”。
霍尔首先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到20世纪50年代,霍尔的跨文化生活和工作经历已经让他产生了“跨文化” 这一概念,在外派人员培训学院进行跨文化技能培训教学工作期间,他就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 (low context culture)概念,他把这些思想进行了梳理后于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该书已经包含了我们理解文化和传播的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传播”,“时间会说话” ,“空间会说话” 。霍尔非常重视非言语传播问题,该书花了将近20%的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1-1969年间便发行了505000册,还被众多著作、杂志和其他出版物转摘,前后被翻译成6种文字。 ( Masao Kunihiro )可以说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这一学科的诞生。在霍尔的努力耕耘下,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学诞生了,霍尔成为了跨文化传播学的创立者。
自跨文化传播学创建以后,这门学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美国不少大学的传播学院(系)相继开设了跨文化传播学课程,我国外语教学、国际关系等涉外专业中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1970年,国际传播协会中还下设了跨文化传播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传播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SIETAR)在美国马里兰州正式宣布成立;1998年国际跨文化传播学会成立。跨文化方面的著作、杂志也相继出版,如《跨文化传播读本》(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rter ,1972年)、《跨文化传播学》(L.S. Harms ,1973年)、《跨文化传播学入门》(John C. Condon and Fathi Yousef,1975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不少大学都开设了传播学课程。从大量的跨文化传播著作和文章来看,霍尔依然在该学科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著作的引用率依然最高。
我国学者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意到跨文化传播学这一领域,研究重点为外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大学也相继开设了传播学课程,在我国有关跨文化传播(交际)的著作和外文的影印和翻译文本也相继出版,如关世杰著的《跨文化交流学》,胡文仲著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和《跨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郭镇之主编的《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Larry A. Samovar 和 Richard E. Porter合著的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A Reading的影印版本已经在我国发行,并被麻争奇等译翻译并命名为《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1995年,我国还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会议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2005年5月举办了第六次会议。可以说,霍尔在文化和传播之间拓展的这一领域已经跨越了太平洋,在我国不断的影响日益扩大。

首先是泰国人的爱国。无论是豪华的别墅花园,还是简陋的水上人家,你总能看到他们的家门口插着两面旗帜:一面蓝、白、红相间的泰国国旗,一面黄色的旗(到底是皇室的,还是表示佛教的,希望高手指点)。街上的很多店铺里,你也能看到,简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天早上8点,晚上6点,泰国的大街小巷都会播放国歌。虽然我知道,但我第一次遇到时,还是忍不住地吃了一惊。那天傍晚正和朋友上街准备吃晚饭,两个人一人一个相机,正在一路狂拍街头小景。忽然国歌就奏响了,我的朋友都几乎是泰国通了,马上给我示意停下来。我的第一反映是她又看到了什么镜头呢。突然才发现满街的人都静止了,笔直着站着。连骑摩托车的人,也双脚站在地上。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奏泰国国歌的场景吗?终于让我碰上了!!看到他们男女老幼一脸肃然的样子,激动中,我突然就有一阵悲哀:在我的中国,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全民静站,聆听国歌?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个形式,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形式,我们中国人,又能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一致爱国?
泰国还是个君主制国家。这倒不是什么罕见的政体,英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等全是,但他们对国王的尊敬和热爱,却的确少有。他们的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Bhumibol Adulyadej )今年12月5号就80高寿了。在泰国的大街肖像,饭店商铺几乎是随处可见国王和王后的照片,几乎是与佛像同在,差点成为了泰国人的第二个精神信仰。很多泰国人手腕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橡胶手镯,朋友告诉我,售卖这种手镯的钱,全部都捐给了国王。泰国学生也告诉我,一些艺术家也常常举办拍卖活动,拍卖所得全部都捐给国王。“我们的国王太辛苦了!”泰国学生说。在电视里,常常又介绍国王的片段。甚至在电影院,在新片预告之后,忽然全体起立,让我简直措手不及。原来,是一段关于国王的MTV:“我们的微笑,是国王的微笑;我们的家园,是国王的家园;我们的未来,是国王的未来”这样的经历之后,朋友告诉我:去年国王生病,上万的市民自发地守在医院的楼下,为国王的康复乞福祷告。而我也不再吃惊:如果泰国人民已经把国王真正地看作父亲,这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可是,泰国人民对他们国王的热爱,和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却让我觉得还是不一样。虽然都是一样的类似信仰地热爱,但我觉得中国人对毛主席用得是对待神的态度,而泰国人对他们的国王却更象亲人。其实,我觉得用对待亲人的态度,才更能人文地关心他的人民。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快快乐乐地生活只是一时的顿悟,有些人甚至到了尘埃落定方才醒悟,而在泰国,这是国策.
前段时间泰国政变,追求GDP的他信总理终究拗不过千百年来快乐惯了的传统,一夜之间被赶下了台.新总理素拉育向世人宣布,泰国政府不追求GDP,而要致力于提升泰国人的快乐指数.我相信他说到做到.
有两件小事值得一提.
最近有幸参加了泰国政府资助的培训,是关于模具设计的.泰国政府认为模具行业在泰国有广阔的前景,于是拨出专款,资助一系列相关的培训,要求关连企业积极参加.项目众多,人数不限,一律免费.还有一点很特别,难以置信,参加培训的个人还将获得每人每天96泰铢(合20人民币)的鼓励性补助.我们几个中国人,直到培训结束,银子到手了,才敢相信这是真的,狂笑不止.
泰国劳工法规定每个工作人员均享有年休假.泰国企业总是不折不扣地响应,几近弱智.临近年底,我们公司的人事部门做了一个休假统计,发现几个中国人没有休完假期,这几个苦命的中国人还以为这里和广东一样,放弃休假是对公司忠诚,没想到竟被勒令在12月20日之前休完假期.
泰国工人除了公众节假日外,另有6天工休假,6天带薪事假,30天带薪病假,应该够用了


针对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之间的比较写一篇文章~!视频

相关评论:
  • 19474238858针对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之间的比较写一篇文章~!
    苍从奋1. 泰国人的爱国情感深厚,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国旗,国旗常态化。2. 每天两次,全国范围内准时播放国歌,人们对这一传统充满敬意。3. 首次目睹这一景象的外国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震撼,甚至引发对国内类似情景的反思。4. 在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受到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他的形象遍布全...

  • 19474238858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苍从奋1. 泰国等级观念与文化差异 泰国是一个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社会决策往往基于个人的社会等级。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尊重并遵从等级制度,这一点在泰国大学中也同样体现。与之相对,中国虽然也是一个高权力距离的社会,但教育中强调的是对父母的尊重,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知识的权威角色,学生应尊重老师。

  • 19474238858针对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之间的比较写一篇文章~!
    苍从奋泰国劳工法规定每个工作人员均享有年休假.泰国企业总是不折不扣地响应,几近弱智.临近年底,我们公司的人事部门做了一个休假统计,发现几个中国人没有休完假期,这几个苦命的中国人还以为这里和广东一样,放弃休假是对公司忠诚,没想到竟被勒令在12月20日之前休完假期.泰国工人除了公众节假日外,另有6天工...

  • 19474238858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苍从奋中国作为高权力距离的国家,人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在中国,老师教育儿女要尊重父母,教师主导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权威,学生也要尊重老师。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取向差异 由于泰国的宗教文化底蕴,人作为家庭、宗族的人员来到人世,家族予以保护成员报之忠诚,泰国人思考问题,决策出发点是“我们”。泰国人注重...

  • 19474238858泰国与中国文化差异很大,有哪些事在泰国被禁止,在中国却习以为常...
    苍从奋1. 在中国,朋友之间互相开玩笑,玩耍时轻摸对方的头是常见的亲密行为。然而,在泰国,触摸别人的头部是被严格禁止的,因为头部在泰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部分。2. 在送礼的习惯上,中国人常常会送香烟给喜欢抽烟的朋友,这在泰国是不恰当的。在泰国,烟草制品通常不被视为合适的礼物。3. 参观寺庙时...

  • 19474238858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
    苍从奋泰国的文化深受宗教影响,家庭和宗族在泰国文化中占据中心地位。泰国人认为,个人是家庭和宗族不可或缺的成员,应当得到家族的保护与关爱,成员之间应忠诚于家族。因此,在泰国文化中,群体关系受到极大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则受到儒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中国文化中,人际交往和沟通...

  • 19474238858中泰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有哪些?
    苍从奋1. 中泰两国间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青铜器——铁器时代。据专家考证,湄公河沿岸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工具和陶器,以及来自中国云南的青铜器,均证明了这一点。2. 泰国文化除了自身的文化之外,主要从印度的佛教文化与婆罗门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吸取了营养。印度文化对泰国人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而中国文化对...

  • 19474238858请问泰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有区别吗?
    苍从奋1. 我在今年的暑假期间前往泰国,体验了当地的文化,发现与中国文化存在不少差异。2. 在泰国,参观寺庙是一种文化习俗,游客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脱帽、摘下墨镜、脱鞋,并在许愿后履行还愿的承诺。对于非泰国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再次前往泰国,这显得相当不便,尤其是对于有工作的人来说。3. ...

  • 19474238858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
    苍从奋(一)权力概念。泰国有着较强的等级观念,他们在进行权力人物选拔的时候,往往是以他们的等级地位作为基础,从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权力高低分化,即使在有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也存在这样的等级观念,说明了泰国文化中非常尊崇权威性。中国文化中的人们也是不平等的,有着较为鲜明的集权文化特征,表现出...

  • 19474238858中泰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有哪些?
    苍从奋泰国文化,除了自身的文化之外,主要是从印度的佛教文化与婆罗门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吸取了营养。印度文化对泰国人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而中国文化传播并影响泰国的,除了衣、食、住、行,更表现在于支历法、语言文字、建筑艺术乃至医药、文学、戏曲等各个方面。干支纪年法传入素可泰泰国开始用泰文记载历史,是在素可泰王坤腊马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