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晏子等人的"子"的含义及来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子日的子指的是谁?是孔子\庄子\孟子……还是对这些圣人的统称?~

论语中说的子曰指的是孔子。《论语》是孔子的众弟子所记下的,讲述的是孔子的话,可以说是课堂笔记。子的意思就是老师、先生的意思。曰的意思就是:说。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9―公元前479年)、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约公元前390年(一说是公元前420年))。
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1、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孙子
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本名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1]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4、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约公元前390年(一说是公元前420年)),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5、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一说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天髓灵文》等。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书中涵盖的思想、谋略智慧在现代的从政、外交、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6、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7、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8、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作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上陈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中。秦始皇十四年(前233年),为李斯所害。
韩非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原本“子”指代的是年轻男人
后来又泛指男人
“汉子”“男子”等词就是这样的
古人又喜欢省略,于是省去“有”
拿孔子举例,原本就是“有孔子”意思就是“有个姓孔的男人”

古代形容品德高尚的、有才学的人。(高中课本)

只是一种尊称罢了。

子是对男人的尊称

找到一篇,就是太专业了。希望你能看懂。

〈「子」作尊称揭秘〉读后
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副教授 蔡根祥

看到了《国文天地》第二二五期里,刊登了鲍延毅教授的〈『子』作尊称揭秘〉一文,心里一阵兴奋,因为我也对这个问题存疑了很久了。而当我读完之后,心里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不得不冒昧地提出来,说一说我的想法。
鲍教授以为「子」之所以可作为尊称,是因为「子」是商代的皇族族姓;因此,姓「子」的就是商朝的贵族,既为贵族,所以就可以引伸为尊称。而传说中商朝的老祖先契,是他的母亲简狄吞下了一枚「玄鸟」卵而得孕生下的,所以后来帝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而商朝之所以姓「子」,鲍教授引证「师田父尊」以及「召伯虎敦」的「子」字型作「」「」像个小燕子的形象,而且翼、尾特别鲜明,来证明商朝姓「子」的传说,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有根据的。这样,似乎真的就能很合逻辑地说明「子」之所以为尊称的原因了。其实,鲍教授说了两件事,第一是说「子」何以为尊称,第二是商朝何以姓「子」。然而我对鲍教授所说的两点都有不同的看法,兹分述如下:
第一点:按字形而论,「子」字在甲骨文里,的确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作「」「」,像小孩尚在襁褓之形,其意义与用法,就是我们对「子」字的一般了解,此外,在天干地支中,它是作为地支的第六位「巳」来用的,而不是地支的第一位「子」字用。第二种写作「」「」「」「」「」,是甲骨文里作为地支第一位「子」的专字,绝大多数的甲骨文学者都认为它也是「子」字的另一种写法。说文解字「子」字下有籀文作「」,与甲骨文的这一种写法是有渊源关系的。综观甲骨文「子」字的第二种写法,并没有如鲍教授所说的「像个小燕子的形象(翼、尾特别鲜明)」的笔画形构。「子」姓既然是商朝的皇族姓氏,如果它真的是因为燕子的形状而造,那就应该表现在甲骨文之中;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况且鲍教授所引证的「召伯虎敦」「师田父尊」其实都是周朝的器物,而不是商朝的;进一步看,两者的用法也正是地支的第一位「子」,与甲骨文的用法相同;也正是由甲骨文第二种「子」的写法过渡到籀文「子」的中间产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以为第二种写法的字形不是「子」字也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一位学者以为第二种字形的形构像小燕子。唐兰先生以为两种「子」的写法「都是小孩子的形状,不过『』已是能行走的孩子,而『子』还是手抱的罢了」。所以,鲍教授以为是像小燕子的字形,其实还是「子」字,还是像个小孩子的形状;说文解字中「子」字的籀文写法,也是「子」字的异构,许慎是正确的。
第二点:商朝以「子」为姓,用的「子」字也是「子」而不是「」字。如甲骨文里有「帚(妇)子」之名,也有「帚(妇)好」之名,学者以为是同一个名字,「好」字是「子」字加上女旁而成的;「妇好」、「妇子」都是「子」姓的后妃。这一点在殷墟五号墓「妇好」墓被发现之后,学者就更加确定了。可见商朝的姓「子」,是用「子」而不是用「」的,我在前面也说过,这种特殊的字形写法,只有在地支第一位时才用的。
第三点:「子」虽然是商朝的姓,但是以「子」字为尊称的用法是在周朝。鲍教授的说法,对商朝说来是可以的,不过到了周朝就说不过去了;按照同样的思维,周朝姓「姬」,那就应该改以「姬」为尊称才对,为何还要以前朝的姓「子」来当尊称呢?何况前朝那些「子」姓的贵族,在周朝时,除了少数之外,大多数已沦为庶民,甚至是奴隶了,哪里还会是尊贵的代称呢?
第四点:「子」作为对人的尊称,是不分商人或是周人的,就文献里可以得知。《尚书‧洛诰篇》是周公对成王所说的话,其中有「多子」一词,其文章里说:「孺子来相宅,其大敦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孔传释「多子」为「众卿大夫」,这是周公称周朝卿大夫为「多子」的文献纪录。而《逸周书‧商誓篇》曰:「尔多子其人自敬,助天永休于我西土;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商誓篇〉是周武王对商朝遗民的诰命,这里的「多子」,是称商朝臣民而用的词。可见在周朝不论对周臣还是对商臣都称「子」,而不是因为商臣姓「子」才用这个称呼的。
最后,就我所知还参考了前人的意见,提出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说法,俾大家参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有一段文字说: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
知伯问赵孟「何以为子」,是说「你凭甚麼当赵氏的宗子,赵氏宗族的族长」。赵孟回答说:「我凭的是能忍气吞声,承受耻辱,这就能使赵氏宗族不受伤害。」赵孟以「赵宗」来回应知伯「何以为子」之问,可知这「子」是指「宗族之长」。至於宗族之长何以称「子」呢?合理的说明是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以父系血统为基准的,在宗法制度体制里,族长的位置,原则上是由现任者的儿子一代一代继承下去,因此,宗族之长是以「子」的身份继承而来,所以也就称为「子」。而宗族之长也往往受命为朝廷中的卿大夫,所以卿大夫也可称为「子」;小宗之长多被封为小国之君,所以小国之君也称为「子」。周朝宗法制度已经定型,国君与有位者的继承人都称为「子」,如「太子」、「王子」、「公子」、「世子」等,而五等爵中也有「子」爵这一级。这些可能都因为父子世袭的传子制度而来。「子」既然是有身份地位的表徵,引伸为有地位身份的人的尊称,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本义为孩子的「子」转化为对男性显贵人物的尊称,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如美洲古代玛雅人指称贵族之词,其本义为「父母亲的儿子」;古罗马人指称贵族之词,本义为「父亲的(后代)」。这说明了在以血缘为纽带,宗族关系有著极大影响力的古代父系社会,世袭制度以传子为原则的情况下,「子」就成为宗族里身份地位继承者的代号,当继承者有朝一日成为有身份地位的人,人们依然可以称呼他为「子」,这是不难了解的。

附识:本文发表在国文天地第227期,所以请各位翻阅国文天地原文。谢谢。


孔子\孟子\晏子等人的"子"的含义及来历视频

相关评论:
  • 13890159263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
    鲁风亭1、是因为后世统治者十分尊崇孔子的思想学说而对孔子的尊称。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从前孔子有圣人的才能、帝王的本领,……可以说是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他可以称得上万世师表啊!)2、...

  • 13890159263孔子是什么家?
    鲁风亭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主要围绕着“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重视...

  • 13890159263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鲁风亭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

  • 13890159263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鲁风亭1. 孔子,后世尊其为孔圣人,其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也。他诞生于今山东曲阜,祖籍河南商丘。2. 孔子之名字,无论古今,皆广为人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3. 孔子主张仁、礼、孝、中庸之道等主要思想,并注重君子人格的塑造、教育、天命、治国安邦等。4. 孔子提倡教育...

  • 13890159263论语里记录孔子言行的话有哪些
    鲁风亭《论语》中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

  • 13890159263孔子是干什么的
    鲁风亭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

  • 13890159263孔子死于那年
    鲁风亭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

  • 13890159263孔子简介
    鲁风亭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其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万世师表”。一、生平背景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其家族曾有过显赫的背景。孔子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他自幼聪慧,好学...

  • 13890159263论语或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鲁风亭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维护“礼”:“贵贱有序” 3、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

  • 13890159263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鲁风亭2、“孔子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的施政者都有指导意义。”山东省人事厅办公室副主任张祝秀说,“无论哪个政权,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为群众的利益考虑,这个政权就不可能保持长久。”?3、在文化领域,孔子的影响力在2500多年之后,依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中学、曲阜实验小学等中国数以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