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经历的朝代和各朝代的皇帝有哪些? 按顺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从远古至今一共经历了哪些朝代啊?~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三皇五帝


先秦时期
: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春秋战国
: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秦汉时期

:秦朝、汉朝、西汉、新朝、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三国、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宋元时期
:辽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明清时期

:明朝、清朝

清朝末期(近代)
20世纪至今

:中华民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化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女性美容技术。古代人们在面部和身上涂上各种颜色和油彩,表示神的化身,以此祛魔逐邪,并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存在。后来这种装扮渐渐变为具有装饰的意味,一方面在演剧时需要改变面貌和装束,以表现剧中人物;另一方面是由于实用而兴起。
如古代埃及人在眼睛周围涂上墨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伤害;在身体上涂上香油,以保护皮肤免受日光和昆虫的侵扰等等。如今,化妆则成为满足人们追求自身美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妆品并运用人工技巧来增加天然美,不限男女。
“脂粉黛泽之化妆,中国古代,早已实行。迨及唐朝,人文璨然,宫嫔众多,使六宫粉黛,竞美争妍。所以化桩一项,更趋浓艳。日本平安朝女子之化妆,起源亦由于唐,今分为髻、额黄、眉黛、朱粉、口脂等等。”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了解一些过去的东西,也许会对你的生活有好处!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
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中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

扩展资料:
古代妆粉的发展: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脂米汁,使其沉淀,从而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于妇女妆面 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
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份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 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妆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一般认为他们应该属于蒙古人种。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不愧是历史人才啊,还没有忘记呢?不简单啊!!!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经历的朝代和各朝代的皇帝有哪些? 按顺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