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怎么压韵?什么叫绝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七言诗怎么压韵?什么叫绝句?~

推荐一本书《格律诗写作》,其他的话主要是里面的学问太多了,无法一一赘述!

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拓展资料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言绝句

绝句起源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形成,唐朝开始兴盛。最简单分辨的分辨方式,就是看他有几句。绝句是四句一首的,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至于七言诗如何押韵遵循“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这一原则。而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它押韵的规则如下: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满意。望采纳! PS:加个补充。。。。。那个补充就在二楼那个老杜《戏为六绝句》那个什么经典啊那就是最最经典的押韵了、、、、嘎嘎啊、、、楼主记得采纳啊!!!!

什么是押韵?这里举杜老的<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
庾信文章老更成(cheng)
凌云健笔意纵横(heng)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sheng)
这里的"成","横","生",韵母都是"eng",用相同的韵母做句尾,就是押韵.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诗韵共有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因为我们先学近体,因此,这一讲里,我们所说的韵,均指平声韵.
三,关于平仄
古体为什么不讲平仄?因为,魏晋时期汉字是不分四声的.南北朝以后,有批评家发现汉字有四种声调,特别是到了唐朝,这一学说得到了发展.声调学说的出现,推动了古诗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诗歌又具备了音乐之美.
什么是音乐美?这点比较好理解.这里我用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经常看到会说话的机器人.当然不是那种完全可以乱真的机器人,比较原始的那种.这种机器人说话就是不分四声的,只有一个声阶,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话的”一声”,听起来非常沉闷.在有就是外国人说汉语,由于掌握不好四声,因此显得非常滑稽.为什么感到沉闷,滑稽?因为没有抑扬顿挫,即音乐感.
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普通话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
2,上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三声.但是,有一部分分化到四声.
3,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四声.
4,入声.这部分可分化成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
上述四声中,1,为平声;2,3,4,为仄声.
这里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四声和韵的关系非常密切,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不能算同韵,因此,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同韵字一般不能押韵.知道了四声,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先人们把四声分厂两大类:平和仄.顾名思义:平,即是平坦的意思,由平声字组成;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由仄声字组成.还是以杜老的诗为例:
庾信文章老更成(cheng)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凌云健笔意纵横(heng)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人嗤点流传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觉前贤畏后生(sheng)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上述的平仄交错排列中我们是否发现了一个规律呢?如果我们把上述例子的文字部分去掉,只留平仄,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
1、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4、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1,句内:平仄是交替的.我们把句内这个交替的规律叫"节奏".即她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字一顿;
2,句间:平仄是"对立"和"粘着"两种,而且,对、粘也是交替的.即第二句起:"偶"数句相"对","奇"数句相"粘".我们把句间的这种规律称为"粘对" 绝句就是最短的诗

要注意汉字的音节,比如a--c,a--c.绝句指中国古体诗一般有五个字,也有七个字的。


七言诗怎么压韵?什么叫绝句?视频

相关评论:
  • 13234359063七言律诗的压韵要求是什么?
    水娇迫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

  • 13234359063写诗怎么才算押韵?
    水娇迫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二、押韵区别:绝句: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

  • 13234359063七言绝句什么意思?
    水娇迫问题一:关于古诗七言绝句是什么意思 我在这里说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

  • 13234359063七言绝句押韵规则是什么?
    水娇迫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一、仄...

  • 13234359063七律格律是什么?
    水娇迫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

  • 13234359063绝句与七言诗如何押韵以及写诗时注意事项?
    水娇迫可以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百度文库里搜。格律诗分为: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通常奇数句(1,3句)不押韵,偶数句(2,4句)押韵,且押平声韵。但如果首句平声字收尾的话,首句也要押韵。

  • 13234359063七言绝句的“绝”要怎么理解?为什么叫绝句???
    水娇迫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 13234359063什么是七言绝句?
    水娇迫问题一:什么是七言绝句? 七言,每句七个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户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问题二:五言绝...

  • 13234359063什么是七言绝句?
    水娇迫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

  • 132343590637言律诗和7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水娇迫1、诗句数量不同。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2、构成格式不同。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绝句则无四联等部分组成。3、诗体格律不同。七言律诗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