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震,是怎样来的,为什么对地球有这么大的伤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地震对人类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动物在作怪的传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类迷信的说法了。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还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由于地震原本热闹的小镇,变成了这个样子:

哎,一片狼藉,但在这狼藉背后,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
日本9.0级大地震的能量和破坏威力有多大?
大地震使日本东北海岸线向东移动了足足四公尺!
中国地震专家说,日本地震破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

当然,对于巨大的地球来说,这种改变非常小。多伦多大学教授安德鲁·迈尔说:“如果看看你面前的尺子,25厘米显得很长。但在整个地球面前,25厘米却非常微小。这种移动会改变日长,也会改变地球倾斜度,影响到季节长短,但这些影响会非常非常微小。”

现在地震逐渐增多,前段时间雅安7.0级地震,庐山地震.....我们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为死者默哀

觉醒吧,只有我们现在保护环境,才有我们美好的明天!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研究部门在报道某地区发生的地震时,往往要冠以发生了XX级的地震,烈度达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并不是一回事。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http://baike.baidu.com/view/781.html?wtp=tt

地球上的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上的板块裂缝运动造成的,地震对地球伤害不大!这点你要注意!!!地震只是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和其他有机生物造成伤害!!!

地震是因为海啸


对于地震,是怎样来的,为什么对地球有这么大的伤害?视频

相关评论:
  • 15688962183地震形成的原因
    经施逸总的来说,地震的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过程。构造运动、地壳变形、火山活动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地壳断裂,从而引发地震的发生。发生地震的注意事项 1、保持冷静:尽量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远离可能会造成伤害的物品和建筑物。2、寻找避难所:如果室内,尽量...

  • 1568896218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经施逸这也是为什么地震结束,科学家马上可以报告震级,然而不同地方的烈度,却要他们等有功夫了,跑到不同地方询问目击者才能总结出来。 地球,我们偏不束手待毙 如果生活在一百年前,那么我即使是地质学家也未必能写出这么一篇文,可见科学家对于地震的了解进步了多少。然而有些令人失望的是,人类对于预测地震仍可说是无能为力...

  • 15688962183地震是从哪里来的
    经施逸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各大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以及火山的喷发。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中,构造地震占主导地位,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的破裂和错动,导致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形成地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最终到达地面引起震动。构造地震占了地震总数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由...

  • 15688962183造成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经施逸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

  • 15688962183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经施逸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背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切勿盲目向出口拥挤。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来承受外来压力,随人流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不要被别人踩到。不要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危险的,...

  • 15688962183地震是什么引起的?
    经施逸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结合卫星地图,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积盆地、冲积平原,与此地所发生的地震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种地震,对于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边,或是在受灾严重地区所包围的地带,都存在各种盆地、“冲积平原”。所有历史大地震,都存在一个共性,每一个大地震都对应着一个大的冲击平原...

  • 15688962183为什么近多年来地球有那么多次地壳运动,灾害? 频繁地震,发生灾害的原 ...
    经施逸1、地壳运动使得地壳趋于起伏不平,才有了山和河流,才有了“水往低处流”.如果地壳停止了运动,若干年后,地球将成为平坦的沙漠.2、地壳运动影响地球

  • 15688962183地震后还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吗?为什么科学家说地震是自然现象?
    经施逸为什么有的地震破坏性特别大?虽然,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暂时还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地震的预报,但是,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比如,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为什么有的地震破坏力明显高于其他地震?至少对于构造地震来说,地震的强度很可能跟构造...

  • 15688962183板块连接处多火山地震带,这是为什么呢?
    经施逸近几年来,世界各地总是频繁的发生地震,然而地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正因为由于地震频繁爆发,人们对于地震的一些知识也有所了解。人们了解到地震之所以会爆发原主要是因为地球上的一些板块出现碰撞,从而导致地震爆发。然而大家都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在板块连接处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火山爆发以及...

  • 1568896218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
    经施逸图片来至于国际核心论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