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开始时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的城市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 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一、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 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 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 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 文化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例如:这一阶段的上海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城市距离很远,西方的文化随处可见,并且占主流地位,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顽强地在这个城市中生存着。如沪剧、越剧这些地方剧种也拥有大量的观众,这种文化畸形发展的现象令人十分费解,不过,人们认为这个现象与上海日后形成的海派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1949年~1980年左右,这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走得非常艰难,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一种“反城市化”的状态。例如:对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状态。这一阶段的城市化的状态有如下特点: 城市的发展具有规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30年间实行的是计 划经济,因此城市的发展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性。除了关注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还考虑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新建了一些工业城市,另外,还从备战的角度出发,从一些大城市搬迁了许多工厂和人员,新造了一些三线城市。这些新增的城市在客观上为中国的城市布局,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化的进程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因素。 城市的生产功能凸显。这一阶段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与工业生产的发展不可 分割,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办工业,办交通运输业是城市的最主要的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的省会城市基本上也是该地区工业生产最发达的城市。消费、商业、第三产业这些功能仅占城市次要功能的地位。 过分强调生产功能,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功能给城市化的发展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环境污染的问题,给今天的城市化发展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城市仍然是行政的中心。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在这一阶段里,各个 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以次类推,各级地方政府所在地也基本上都是该地区最大的城镇。不仅如此,政府的办公地往往还占有该城市的中心地段、黄金市口。这种现象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略有改变。 城市的市区与郊区界限分明。在这30年的时间内,城市的市区与郊区的人 们在户籍管理上泾渭分明,按计划供应的商品也有相当的区别,而且在建筑物景观、交通、商业、电讯设施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某种程度上也妨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市区人口、工厂、建筑物高度密集,给城市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麻烦。 可以这样认为,这30年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在观念指导上,具体实施时基本上是一种反城市化的战略,致使城市化发展的进展缓慢,时而还处于停滞状态,并且还积累了大量的矛盾,给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留下了许多包袱和难题。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再加上我国开始逐步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被当作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得以全面的重视和实施。。因此,这一阶段城市化与前二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城市化与现代化相联系。 一些发达的国家,其城市化程度均80%以上。而且在当代社会中,城市化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在市场经济丰富的商品生产的支持下,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它能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与现代化是同一个词。一个国家如果有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居住在城市里,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中国的政府开始抛弃以往反城市化的观念,改革并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且把它与实现现代化紧密相连。 城市的消费性功能趋强显现。中国城市以往的主要功能是政治行政中心,生产中心,也许这些功能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在今天,城市消费性的功能开始显现,而且有逐步走强的发展趋势,其标志是一些大中城市中金融、贸易、通讯、运输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开始迅猛的发展,其增长的速度,发展的规模均超过了工业产业。当然各个城市的消费功能所处的地位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令人欣慰的是,各级政府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城市的消费性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加强城市消费性功能的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得以实施。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曾经实施过在世界上少见的严格户籍制度,这个户籍制度也许在当时因为某些因素不得已而为之,但客观上却限制了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流动关系,对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特别是造成了城郊或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20世纪8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社会屏蔽功能大大削弱了。进入21世纪,有的省、市宣布取消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的差别,也许这不仅仅是对人权的尊重,同时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反城市化政策的终结,中国开始了从人口的城乡逆向流动转变为城市化的正向流动。 这一流动的直接结果,使得城市开始了在规模上的扩张,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重视卫星城镇的建设。在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基础上,一些特大型的城市开始出现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分散化”的特征。城乡之间一体化的战略得以实施,城乡之间可以共享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逐步形成。前30年间,人们对大型城市的发展一直持批评的态度。但是,在当今世界上,一些国际性大都市,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跃,却呈现出许多令人不可忽视的优越性。 大型城市往往是经济贸易活动的中心城市,它的集聚效应带来了经济上的高度繁荣。而人口的密集与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创造出无数的就业机会,它的发散效应还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广阔的区域经济增长地带,其结果还往往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大都市圈、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最有望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这一地区的城市将以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平台,共同努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 这些以大型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崛起与以往分散、独立、规模不大的城市相比较,它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完善交通的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控制环境的污染,提升人口的质量。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更具备可比较的现代意义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地完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要珍惜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发展收获的成果,坚定地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增强协调发展,因为城市化与祖国的现代化紧密相联,城市和大都市圈代表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城镇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城市化道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阶段是英国的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英国的城镇化用了2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的城镇化,那些城镇化规模更大,但是用了100年时间;第三阶段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只用了40-50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进程,然后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中国的城镇化跟英国、美国、拉美有什么不同点?从人口规模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国家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国家,在中国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高达8亿多人口,而且因为国家大、情况复杂、贫困人口多,城镇化速度要比其他国家期望的要低,城市化率每年是1%左右,不像非洲3%、5%,我们认为这个城市化率是合适的。更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几乎是关起门来搞城镇化的唯一大国。英国在搞城镇化的时候有一百多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接纳了许多英国移民,由此减轻了许多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拉美国家特别是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仅向美国移民就达4000万。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过去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过,中国为了对全世界负责,我们不会向世界输出难民。中国努力做到自己关起门来完成城镇化,而且第一次、第二次城镇化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非常低,石油只有两三美元一桶,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时石油价格暴涨。
城镇化的动力和背景也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依靠工业化推动,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的时候,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包括中国要完成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所以中国是人口转移和就业安排比较一致的国家,这是中国政策制定产生的效果。而美国出现非洲人口转移在前就业安排之后,出现大量贫民窟。
最后,城镇化轮到中国了,但是我们城镇化的时候遇到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低碳排放的要求,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回顾过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的时候,先行国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中国在这上面再叠加大家都觉得受不了,但是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必然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的过程,中国到现在为止每年消耗的水泥是世界上所有水泥产量的40%,所有钢材的35%;每年要盖20亿平方米的房子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要完成城镇化又不能有排放,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中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城镇化的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刚刚进行到中期,才是完成了47%左右,我们还有30年的城镇化,而且这一个城镇化过程中,每年还要转移1500万人口,二氧化碳排放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如果选择错误的城镇化模式,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完成城镇化的时候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前景,也没有人愿意中国这样做,中国人跟所有的世界人民在这个意见上完全一致的,我们应该另辟一条节能减排的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就多了。
第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尖锐的国家。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不到整个土地面积50%,而适应人类居住、适应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恰恰是优质的耕地,而耕地人均只有1.4亩,每年因城镇化减少耕地1800万亩左右;中国人均水资源被国际有关组织列为贫水国家。大家要注意,我们国家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说在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3,但是水资源仅仅占6%,而西南地区,人口很少,但是拥有了大部分的水资源。中国的水土资源和各个大国相比,耕地只有人家的1/20,水资源、森林面积也只有人家的1/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到底怎么办?在资源问题上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来支撑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要关起门来搞城镇化,这样一个难题我们需要30年时间去应答。
第二,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候鸟式”农民工群体,而且其流向分布非常不均匀。中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政府,也是属于全民,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组织,这就使得农民转移到城里来,但是土地还保留在那里,这在经济学上看来是一个错误,但是在中国却是发挥着有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锐减30%,造成了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但是这些农民工回去种地,所以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一制度也正在调整之中。中国的大城市里的城中村扮演着一种“贫民窟”的角色,安排许许多多农民工住在这里。从2001—2004年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分布来说,大城市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57%到62%,小城市吸引力在下降,这有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人口会越聚越多。
第三,中国能源存量结构完全失衡,建筑、交通能耗增加很大。中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1%和4%,所以当发达国家原来用煤作为工业燃料的,现在转成用天然气了,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减少了一半,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中国还是只能以其储量相对丰富的煤,而中国天然气储量非常少,不可能像英国、欧洲、美国能源结构的转移,再加上中国的气候冬天非常冷,夏天非常热,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所有城市冬天都偏低了3-15度,所以中国单位建筑能耗应该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所以高速城镇化期间,我们不得不建造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也就是世界上40%的建筑量发生在中国,而过去我们所建的400亿平方米建筑需要简单改造。大家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空调的消耗量、建筑能耗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刚性的消耗,由此造成将来能源问题比产业能耗问题更大,更难克服。中国的人均能耗非常低,就是那么低的能耗,40%左右是因为生产外贸产品所产生的能耗,所以中国替发达国家转移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人均很低,但是总量很大。
第四,中国的机动化跟城镇化是同步发生。为什么欧洲城市比较密集,而美国城市就出现低密度化,我本人理解欧洲城镇化在前机动化在后。但是美国是城镇化和机动化同时发生,除了纽约和波士顿以外,其实城市都出现严重的城市蔓延,一旦出现城市蔓延问题就大了。中国非常不幸的是,跟美国一样也是机动化跟城镇化同时发生,也就是说中国很有可能出现美国式的城市蔓延,好在中国土地制度是一条“拦水坝”。汽车进入家庭对每个人都有诱惑,一旦拥有汽车人们就可以在地理空间上广泛选择居住地,这个时候城市蔓延是很难阻挡的,所以说中国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才是应对机动化和城市蔓延非常关键的政策。
第五,中国城镇化的推动力失衡。中国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导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这样一来,工业排放污染就比较大,我们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工业化阶段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再加上污水收集管网不足,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上升非常快,前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政府下决心加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是世界上城镇化过程中增长最快的,从1995年20%上升到现在超过了50%。但是,中国沿海和其他河域地带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突发性的事故非常严重。
第六,中国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但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一个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向往发达国家那种城镇化的模式,但是那种模式使得我们城市的风格雷同,城市的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国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是最精华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保护难度很大。
第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这种扩大的趋势就造成了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别在扩大。
第八,城镇化带来了区域化的发展。也就是城市区域化了,区域又城市化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出现了,这种竞争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不好的,这些问题中国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城市群的集中度在提高,城市的决策不仅对城市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周边的城市。大家都可以看到,在20年前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在地图上只是两个小红点,但是现在这些红点连成一片了,这是一种区域的城镇化,急需对城市群综合进行规划,综合进行设计,综合进行引导。中国的对策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大家都来对中国面临的挑战献计献策,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人类。我个人想有这么几条:
第一,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用强制的管制手段来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区,来有效制止城市的蔓延,这种无序的蔓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二,要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防止出现美国式的城市郊区化。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在100年过程中所经历的城镇化,它的人口密度从每平方英里八千人下降到现在只有三千人,而且在继续下降。中国在过去50年间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始终保持在1平方公里一万人,所以中国所有城市叫紧凑型城市。我们要继续采取这样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现在是遇到了机动化的挑战,如果中国走错了道路,就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结果,低密度的城镇化就带来汽车依赖症,就带来私有依赖症,一个美国人消耗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
第三,采取农村人居整治,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非洲式贫困的城镇化。我们不能驱赶农民到城里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来均衡城镇化的压力,这是健康城镇化的一个需求。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赶快把农民聚集到城里来,但他们忘记了生态和能源的承载力。说到能源承载力,我们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数据完全不一样,根据我们实际调查,一个城市的居民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个农民,中国农民还是手工劳动为主,所以消耗能源非常低,中国农民人均耕作的土地不到3亩地,只有美国农庄的1%。
第四,要推行严格的节能目标和政策。建筑能耗会出现快速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不进行节能,中国建筑能耗将从现在的3.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20年的11亿吨标准煤;如果推行建筑节能我们就有望节约3.5亿吨标准煤,这是一个巨大节能减排领域。我们现在对所有新建筑都是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大城市节能65%标准,两步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可以跟大家说80%以上新建建筑已经执行这个标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要求更多的公用建筑能够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第五,要实行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交通战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要修建世界上最多的地铁,将要投资总数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自行车数量现在正在稳定,而且有望逐步上升;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已达1.2亿辆,而且每年增长30%,已经占世界的60%以上。各国优惠政策倾向电动汽车,中国自行车节约空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我们正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分配式能源计划。太阳能屋顶计划,为装上太阳能光电板的,每瓦补贴20块钱,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三千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占世界使用量的70%。每年光这一项就减排20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最近,把太阳能热水器以国家补贴方式送到农村去。
第七,正在采取大幅度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厂投资,预计今后五年投资两千亿人民币,所有城市和县城都建立污水处理厂。
第八,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县的保护法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绵绵不断保留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样的保护工作。
第九,我们要建大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第十,正在编制区域性规划,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来统筹地建设基础设施,统筹地使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污染共治。更重要的,我们正在建设大量低碳生态城。中国每年要建的新卫星城都在50个左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新城镇建设的国家。我们正在跟众多国家合作来建立生态城,同时又对原有的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在天津我们建设中新(加坡)生态城,花八年时间在盐碱地上建设人口30—50万的新城市,而在这个城市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将超过30%。
我借这个平台向各位朋友呼吁,正处在城镇化高潮中的中国,我们必须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中国的实际变革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使中国城镇化走对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态城,希望大家都加入我们的队伍,因为只有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世界才会绿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以前都叫“城市化”。

中国城镇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城市化道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阶段是英国的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英国的城镇化用了2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的城镇化,那些城镇化规模更大,但是用了100年时间;第三阶段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只用了40-50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进程,然后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中国的城镇化跟英国、美国、拉美有什么不同点?从人口规模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国家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国家,在中国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高达8亿多人口,而且因为国家大、情况复杂、贫困人口多,城镇化速度要比其他国家期望的要低,城市化率每年是1%左右,不像非洲3%、5%,我们认为这个城市化率是合适的。更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几乎是关起门来搞城镇化的唯一大国。英国在搞城镇化的时候有一百多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接纳了许多英国移民,由此减轻了许多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拉美国家特别是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仅向美国移民就达4000万。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过去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过,中国为了对全世界负责,我们不会向世界输出难民。中国努力做到自己关起门来完成城镇化,而且第一次、第二次城镇化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非常低,石油只有两三美元一桶,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时石油价格暴涨。

城镇化的动力和背景也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依靠工业化推动,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的时候,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包括中国要完成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所以中国是人口转移和就业安排比较一致的国家,这是中国政策制定产生的效果。而美国出现非洲人口转移在前就业安排之后,出现大量贫民窟。

最后,城镇化轮到中国了,但是我们城镇化的时候遇到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低碳排放的要求,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回顾过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的时候,先行国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中国在这上面再叠加大家都觉得受不了,但是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必然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的过程,中国到现在为止每年消耗的水泥是世界上所有水泥产量的40%,所有钢材的35%;每年要盖20亿平方米的房子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要完成城镇化又不能有排放,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中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城镇化的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刚刚进行到中期,才是完成了47%左右,我们还有30年的城镇化,而且这一个城镇化过程中,每年还要转移1500万人口,二氧化碳排放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如果选择错误的城镇化模式,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完成城镇化的时候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前景,也没有人愿意中国这样做,中国人跟所有的世界人民在这个意见上完全一致的,我们应该另辟一条节能减排的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就多了。

第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尖锐的国家。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不到整个土地面积50%,而适应人类居住、适应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恰恰是优质的耕地,而耕地人均只有1.4亩,每年因城镇化减少耕地1800万亩左右;中国人均水资源被国际有关组织列为贫水国家。大家要注意,我们国家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说在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3,但是水资源仅仅占6%,而西南地区,人口很少,但是拥有了大部分的水资源。中国的水土资源和各个大国相比,耕地只有人家的1/20,水资源、森林面积也只有人家的1/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到底怎么办?在资源问题上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来支撑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要关起门来搞城镇化,这样一个难题我们需要30年时间去应答。

第二,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候鸟式”农民工群体,而且其流向分布非常不均匀。中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政府,也是属于全民,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组织,这就使得农民转移到城里来,但是土地还保留在那里,这在经济学上看来是一个错误,但是在中国却是发挥着有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锐减30%,造成了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但是这些农民工回去种地,所以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一制度也正在调整之中。中国的大城市里的城中村扮演着一种“贫民窟”的角色,安排许许多多农民工住在这里。从2001—2004年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分布来说,大城市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57%到62%,小城市吸引力在下降,这有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人口会越聚越多。

第三,中国能源存量结构完全失衡,建筑、交通能耗增加很大。中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1%和4%,所以当发达国家原来用煤作为工业燃料的,现在转成用天然气了,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减少了一半,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中国还是只能以其储量相对丰富的煤,而中国天然气储量非常少,不可能像英国、欧洲、美国能源结构的转移,再加上中国的气候冬天非常冷,夏天非常热,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所有城市冬天都偏低了3-15度,所以中国单位建筑能耗应该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所以高速城镇化期间,我们不得不建造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也就是世界上40%的建筑量发生在中国,而过去我们所建的400亿平方米建筑需要简单改造。大家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空调的消耗量、建筑能耗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刚性的消耗,由此造成将来能源问题比产业能耗问题更大,更难克服。中国的人均能耗非常低,就是那么低的能耗,40%左右是因为生产外贸产品所产生的能耗,所以中国替发达国家转移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人均很低,但是总量很大。

第四,中国的机动化跟城镇化是同步发生。为什么欧洲城市比较密集,而美国城市就出现低密度化,我本人理解欧洲城镇化在前机动化在后。但是美国是城镇化和机动化同时发生,除了纽约和波士顿以外,其实城市都出现严重的城市蔓延,一旦出现城市蔓延问题就大了。中国非常不幸的是,跟美国一样也是机动化跟城镇化同时发生,也就是说中国很有可能出现美国式的城市蔓延,好在中国土地制度是一条“拦水坝”。汽车进入家庭对每个人都有诱惑,一旦拥有汽车人们就可以在地理空间上广泛选择居住地,这个时候城市蔓延是很难阻挡的,所以说中国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才是应对机动化和城市蔓延非常关键的政策。

第五,中国城镇化的推动力失衡。中国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导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这样一来,工业排放污染就比较大,我们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工业化阶段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再加上污水收集管网不足,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上升非常快,前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政府下决心加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是世界上城镇化过程中增长最快的,从1995年20%上升到现在超过了50%。但是,中国沿海和其他河域地带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突发性的事故非常严重。

第六,中国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但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一个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向往发达国家那种城镇化的模式,但是那种模式使得我们城市的风格雷同,城市的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国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是最精华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保护难度很大。

第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这种扩大的趋势就造成了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别在扩大。

第八,城镇化带来了区域化的发展。也就是城市区域化了,区域又城市化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出现了,这种竞争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不好的,这些问题中国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城市群的集中度在提高,城市的决策不仅对城市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周边的城市。大家都可以看到,在20年前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在地图上只是两个小红点,但是现在这些红点连成一片了,这是一种区域的城镇化,急需对城市群综合进行规划,综合进行设计,综合进行引导。中国的对策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大家都来对中国面临的挑战献计献策,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人类。我个人想有这么几条:

第一,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用强制的管制手段来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区,来有效制止城市的蔓延,这种无序的蔓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二,要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防止出现美国式的城市郊区化。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在100年过程中所经历的城镇化,它的人口密度从每平方英里八千人下降到现在只有三千人,而且在继续下降。中国在过去50年间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始终保持在1平方公里一万人,所以中国所有城市叫紧凑型城市。我们要继续采取这样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现在是遇到了机动化的挑战,如果中国走错了道路,就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结果,低密度的城镇化就带来汽车依赖症,就带来私有依赖症,一个美国人消耗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

第三,采取农村人居整治,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非洲式贫困的城镇化。我们不能驱赶农民到城里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来均衡城镇化的压力,这是健康城镇化的一个需求。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赶快把农民聚集到城里来,但他们忘记了生态和能源的承载力。说到能源承载力,我们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数据完全不一样,根据我们实际调查,一个城市的居民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个农民,中国农民还是手工劳动为主,所以消耗能源非常低,中国农民人均耕作的土地不到3亩地,只有美国农庄的1%。

第四,要推行严格的节能目标和政策。建筑能耗会出现快速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不进行节能,中国建筑能耗将从现在的3.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20年的11亿吨标准煤;如果推行建筑节能我们就有望节约3.5亿吨标准煤,这是一个巨大节能减排领域。我们现在对所有新建筑都是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大城市节能65%标准,两步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可以跟大家说80%以上新建建筑已经执行这个标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要求更多的公用建筑能够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第五,要实行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交通战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要修建世界上最多的地铁,将要投资总数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自行车数量现在正在稳定,而且有望逐步上升;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已达1.2亿辆,而且每年增长30%,已经占世界的60%以上。各国优惠政策倾向电动汽车,中国自行车节约空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我们正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分配式能源计划。太阳能屋顶计划,为装上太阳能光电板的,每瓦补贴20块钱,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三千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占世界使用量的70%。每年光这一项就减排20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最近,把太阳能热水器以国家补贴方式送到农村去。

第七,正在采取大幅度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厂投资,预计今后五年投资两千亿人民币,所有城市和县城都建立污水处理厂。

第八,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县的保护法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绵绵不断保留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样的保护工作。

第九,我们要建大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第十,正在编制区域性规划,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来统筹地建设基础设施,统筹地使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污染共治。更重要的,我们正在建设大量低碳生态城。中国每年要建的新卫星城都在50个左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新城镇建设的国家。我们正在跟众多国家合作来建立生态城,同时又对原有的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在天津我们建设中新(加坡)生态城,花八年时间在盐碱地上建设人口30—50万的新城市,而在这个城市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将超过30%。
我借这个平台向各位朋友呼吁,正处在城镇化高潮中的中国,我们必须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中国的实际变革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使中国城镇化走对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态城,希望大家都加入我们的队伍,因为只有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世界才会绿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中国城镇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城市化道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阶段是英国的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英国的城镇化用了2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的城镇化,那些城镇化规模更大,但是用了100年时间;第三阶段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只用了40-50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进程,然后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中国的城镇化跟英国、美国、拉美有什么不同点?从人口规模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国家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国家,在中国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高达8亿多人口,而且因为国家大、情况复杂、贫困人口多,城镇化速度要比其他国家期望的要低,城市化率每年是1%左右,不像非洲3%、5%,我们认为这个城市化率是合适的。更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几乎是关起门来搞城镇化的唯一大国。英国在搞城镇化的时候有一百多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接纳了许多英国移民,由此减轻了许多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拉美国家特别是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仅向美国移民就达4000万。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过去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过,中国为了对全世界负责,我们不会向世界输出难民。中国努力做到自己关起门来完成城镇化,而且第一次、第二次城镇化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非常低,石油只有两三美元一桶,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时石油价格暴涨。
城镇化的动力和背景也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依靠工业化推动,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的时候,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包括中国要完成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所以中国是人口转移和就业安排比较一致的国家,这是中国政策制定产生的效果。而美国出现非洲人口转移在前就业安排之后,出现大量贫民窟。
最后,城镇化轮到中国了,但是我们城镇化的时候遇到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低碳排放的要求,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回顾过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的时候,先行国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中国在这上面再叠加大家都觉得受不了,但是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必然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的过程,中国到现在为止每年消耗的水泥是世界上所有水泥产量的40%,所有钢材的35%;每年要盖20亿平方米的房子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要完成城镇化又不能有排放,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中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城镇化的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刚刚进行到中期,才是完成了47%左右,我们还有30年的城镇化,而且这一个城镇化过程中,每年还要转移1500万人口,二氧化碳排放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如果选择错误的城镇化模式,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完成城镇化的时候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前景,也没有人愿意中国这样做,中国人跟所有的世界人民在这个意见上完全一致的,我们应该另辟一条节能减排的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就多了。
第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尖锐的国家。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不到整个土地面积50%,而适应人类居住、适应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恰恰是优质的耕地,而耕地人均只有1.4亩,每年因城镇化减少耕地1800万亩左右;中国人均水资源被国际有关组织列为贫水国家。大家要注意,我们国家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说在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3,但是水资源仅仅占6%,而西南地区,人口很少,但是拥有了大部分的水资源。中国的水土资源和各个大国相比,耕地只有人家的1/20,水资源、森林面积也只有人家的1/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到底怎么办?在资源问题上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来支撑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要关起门来搞城镇化,这样一个难题我们需要30年时间去应答。
第二,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候鸟式”农民工群体,而且其流向分布非常不均匀。中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政府,也是属于全民,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组织,这就使得农民转移到城里来,但是土地还保留在那里,这在经济学上看来是一个错误,但是在中国却是发挥着有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锐减30%,造成了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但是这些农民工回去种地,所以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一制度也正在调整之中。中国的大城市里的城中村扮演着一种“贫民窟”的角色,安排许许多多农民工住在这里。从2001—2004年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分布来说,大城市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57%到62%,小城市吸引力在下降,这有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人口会越聚越多。
第三,中国能源存量结构完全失衡,建筑、交通能耗增加很大。中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1%和4%,所以当发达国家原来用煤作为工业燃料的,现在转成用天然气了,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减少了一半,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中国还是只能以其储量相对丰富的煤,而中国天然气储量非常少,不可能像英国、欧洲、美国能源结构的转移,再加上中国的气候冬天非常冷,夏天非常热,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所有城市冬天都偏低了3-15度,所以中国单位建筑能耗应该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所以高速城镇化期间,我们不得不建造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也就是世界上40%的建筑量发生在中国,而过去我们所建的400亿平方米建筑需要简单改造。大家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空调的消耗量、建筑能耗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刚性的消耗,由此造成将来能源问题比产业能耗问题更大,更难克服。中国的人均能耗非常低,就是那么低的能耗,40%左右是因为生产外贸产品所产生的能耗,所以中国替发达国家转移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人均很低,但是总量很大。
第四,中国的机动化跟城镇化是同步发生。为什么欧洲城市比较密集,而美国城市就出现低密度化,我本人理解欧洲城镇化在前机动化在后。但是美国是城镇化和机动化同时发生,除了纽约和波士顿以外,其实城市都出现严重的城市蔓延,一旦出现城市蔓延问题就大了。中国非常不幸的是,跟美国一样也是机动化跟城镇化同时发生,也就是说中国很有可能出现美国式的城市蔓延,好在中国土地制度是一条“拦水坝”。汽车进入家庭对每个人都有诱惑,一旦拥有汽车人们就可以在地理空间上广泛选择居住地,这个时候城市蔓延是很难阻挡的,所以说中国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才是应对机动化和城市蔓延非常关键的政策。
第五,中国城镇化的推动力失衡。中国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导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这样一来,工业排放污染就比较大,我们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工业化阶段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再加上污水收集管网不足,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上升非常快,前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政府下决心加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是世界上城镇化过程中增长最快的,从1995年20%上升到现在超过了50%。但是,中国沿海和其他河域地带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突发性的事故非常严重。
第六,中国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但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一个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向往发达国家那种城镇化的模式,但是那种模式使得我们城市的风格雷同,城市的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国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是最精华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保护难度很大。
第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这种扩大的趋势就造成了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别在扩大。
第八,城镇化带来了区域化的发展。也就是城市区域化了,区域又城市化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出现了,这种竞争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不好的,这些问题中国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城市群的集中度在提高,城市的决策不仅对城市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周边的城市。大家都可以看到,在20年前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在地图上只是两个小红点,但是现在这些红点连成一片了,这是一种区域的城镇化,急需对城市群综合进行规划,综合进行设计,综合进行引导。中国的对策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大家都来对中国面临的挑战献计献策,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人类。我个人想有这么几条:
第一,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用强制的管制手段来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区,来有效制止城市的蔓延,这种无序的蔓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二,要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防止出现美国式的城市郊区化。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在100年过程中所经历的城镇化,它的人口密度从每平方英里八千人下降到现在只有三千人,而且在继续下降。中国在过去50年间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始终保持在1平方公里一万人,所以中国所有城市叫紧凑型城市。我们要继续采取这样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现在是遇到了机动化的挑战,如果中国走错了道路,就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结果,低密度的城镇化就带来汽车依赖症,就带来私有依赖症,一个美国人消耗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
第三,采取农村人居整治,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非洲式贫困的城镇化。我们不能驱赶农民到城里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来均衡城镇化的压力,这是健康城镇化的一个需求。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赶快把农民聚集到城里来,但他们忘记了生态和能源的承载力。说到能源承载力,我们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数据完全不一样,根据我们实际调查,一个城市的居民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个农民,中国农民还是手工劳动为主,所以消耗能源非常低,中国农民人均耕作的土地不到3亩地,只有美国农庄的1%。
第四,要推行严格的节能目标和政策。建筑能耗会出现快速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不进行节能,中国建筑能耗将从现在的3.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20年的11亿吨标准煤;如果推行建筑节能我们就有望节约3.5亿吨标准煤,这是一个巨大节能减排领域。我们现在对所有新建筑都是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大城市节能65%标准,两步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可以跟大家说80%以上新建建筑已经执行这个标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要求更多的公用建筑能够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第五,要实行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交通战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要修建世界上最多的地铁,将要投资总数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自行车数量现在正在稳定,而且有望逐步上升;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已达1.2亿辆,而且每年增长30%,已经占世界的60%以上。各国优惠政策倾向电动汽车,中国自行车节约空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我们正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分配式能源计划。太阳能屋顶计划,为装上太阳能光电板的,每瓦补贴20块钱,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三千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占世界使用量的70%。每年光这一项就减排20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最近,把太阳能热水器以国家补贴方式送到农村去。
第七,正在采取大幅度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厂投资,预计今后五年投资两千亿人民币,所有城市和县城都建立污水处理厂。
第八,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县的保护法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绵绵不断保留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样的保护工作。
第九,我们要建大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第十,正在编制区域性规划,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来统筹地建设基础设施,统筹地使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污染共治。更重要的,我们正在建设大量低碳生态城。中国每年要建的新卫星城都在50个左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新城镇建设的国家。我们正在跟众多国家合作来建立生态城,同时又对原有的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在天津我们建设中新(加坡)生态城,花八年时间在盐碱地上建设人口30—50万的新城市,而在这个城市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将超过30%。
我借这个平台向各位朋友呼吁,正处在城镇化高潮中的中国,我们必须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中国的实际变革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使中国城镇化走对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态城,希望大家都加入我们的队伍,因为只有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世界才会绿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其实早在新时期时代,已经有城市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工业不发达,城市里大部分是手工业和商业,加上一些原居民以及达官贵人及家眷,中国古代城镇化一直领先世界,唐朝长安人口已经达到100多万,绝对的当时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兴起,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现代化城镇化始于1991年 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赶农民上楼,其实不以为然,城镇化实际上是工业化,把传统的农业生产变为规模化生产,其实相当于工业,农场相当于工厂,粮食就是商品,这样是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的!

1991年 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
以前都叫城市化

有城市出现就能叫城镇化了。。这个怎么算。。得算到新石器时代


中国城镇化的开始时间视频

相关评论:
  • 17153806430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井博昏(1)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 17153806430中国城镇化的开始时间
    井博昏第三个阶段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仅用了40-50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进程,然后是中国城镇化的开始。中国的城镇化与英国、美国、拉美有什么不同点?从人口规模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国家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国家,预计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高达8亿多人口。由于国家大、情况复杂、贫...

  • 17153806430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井博昏(1)第一阶段:1949~1957年。建国初三年恢复时期以后,我国很快进入了“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时期,国家采取“重点前进”的城市发展方针,城镇化得到了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由10.6%提高到15.4%,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2)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

  • 17153806430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井博昏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显著阶段。在1949年至1978年的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化发展并不平稳,城乡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割,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整体上较为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从1978年至2011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工业城...

  • 17153806430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加速发展阶段是()。
    井博昏【城镇化的三个阶段】:1.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城镇化进程平稳起步。这一阶段,国家开始恢复和建设,城镇化发展较为稳定。2. 从1958年至1977年,城镇化经历了大起大落。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波动和反复。3. 自1978年至今,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

  • 17153806430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在( )以后。
    井博昏【答案】: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总体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①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年),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城镇化;②城镇化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这个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③城镇化停滞阶段(1966~1978年),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

  • 17153806430中国的城镇化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博昏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并非始于1978年,但该年份对中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城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

  • 17153806430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井博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不同的发展特征: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此阶段标志着城市化进程的初步启动,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础。 不稳定发展时期(1958-1965年):这一阶段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发展进程不稳定。 停滞发展阶段(1966-1978年):由于内外因素,城...

  • 17153806430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在()以后。
    井博昏然后是城镇化停滞阶段(1966年至1978年),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城镇化的进程也受到了严重阻碍。最后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摆脱了长期的停滞,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 17153806430中国城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博昏1. 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正式起点是在十八大。2. 在此之前,尽管存在城镇化规划,但它们并非如当前那样被党的档位和正式文件所强调,且较为零散。3. 后来,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城镇化发展规划。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