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台湾武侠四大家"是指那几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60年代台湾武侠四大家指谁~

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四大家则在1960年代并驾齐驱,各领风骚。陆鱼、秦红为台籍作家之佼佼者,且各自对「新派武侠」有突破性的建树,非其他名家可以取代。而云中岳、柳残阳则取其不同的「江湖写实派」风格,两相对照,瑕瑜互见;尤以前者援史叙事,重现古代典章制度及风俗民情,值得推崇。至於温瑞安出道虽晚,却也赶上武侠退潮期的末班车,并以「超新派/现代派」手法颠覆武侠文体形式,别具一格。

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四大家则在1960年代并驾齐驱,各领风骚

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

古龙

本名熊耀华,江西人,1938年出身于香港,毕业于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

古龙喜欢美酒和美人,靠稿酬为生,不善理财,幼年生活艰辛,走时也一副清贫。

他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1949年发表第一篇纯文学的短篇小说,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1964年他完成《浣花洗剑录》,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1967年,他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他的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风骚,并与金庸、梁羽生鼎足而三。

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启迪。 (古龙自己也说过“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 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1938 出身于香港。

1942 随父母迁居来台。

1949 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属于纯文学创作)

1952 父母离异。

1956 第二次失恋。

1960 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

1961 写《飘香剑雨》、《残金缺月》、《月异星邪》等书,以诡异情节取胜;但基本走的还是传统路子,顶多加上几句文艺腔,并无特别过人之处。这一时期古龙写作态度迹近儿戏,新作随开随抛,不负责任,惟偶为名家 (如卧龙生、诸葛青云) 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实力,尚未激发;或以为武侠小说业经‘定型’,不过如此而已。

1962 发表《剑气书香》、《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情不俗,乃渐有起色;

1963 受到陆鱼《少年行》之启示,发现「新型武侠」大有可为,遂亦逐渐改变传统笔法,陆续作《孤星传》与《湘妃剑》等书。

1964 完成他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文情跌宕,饶有诗意;令人直觉地感到:古龙不耐烦在半新不旧的武侠传统里兜圈子,讨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剑,自作主人!

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会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剑胜有剑”之说,而发为“无招破有招”的无上剑道奥旨,析理精微之极。
其次,他引进倭人“迎风一刀斩”的刀法,三招两式,人头落地;从此即不再写冗长的打斗场面----这是他突破武侠传统之处,也是他一切“简单化”的开端。
其三,由此书起,他竭力营造文艺气氛,藉平凡简洁的对话,点出哲理。并且运用许多饶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人性,并寓于生命哲理。可惜《浣花洗剑录》伏笔太多,无法收束,终贻“虎头蛇尾”之讥,而减损了此书应有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散见各大报、《文艺月刊》、《(香港)明报月刊》、《春秋杂志》、《中国论坛》、《国文天地》、《上海文论 >及万盛、远流、联经等出版社书籍,其中最早一份来自1973.11.2的《中国时报》。

卧龙生

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本名牛鹤亭,河南镇庭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自幼喜读武侠小说,富才思。1955年他由军中退役后,开始学写武侠小说。

他祖居南阳卧龙岗,故取笔名“卧龙生”。1959年写成《飞燕惊龙》,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他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

卧龙生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他成功地运用了还珠楼主的神禽异兽、灵丹妙药、玄功绝艺、奇门阵法,郑证因的帮会组织、风尘怪杰、独门兵器,王度庐的悲剧侠情,朱贞木的奇诡布局、众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采众长而融于一体,开创了既具有传统风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时期武侠小说风格,成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导以武学秘籍引起武林风波以及正邪大会战的情节结构,成为60年代台湾武侠的普遍模式,影响至为深远。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门派”说法和“争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题,虽然稍晚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却使它在武侠小说中普遍推行开来。

卧龙生小说真品如下:

《风尘侠隐》《惊鸿一剑震江湖》《飞燕惊龙》《铁笛神针》《玉钗盟》《天香飙》《无名箫》《绛雪玄霜》《素手劫》《天涯情侣》《天剑绝刀》《金剑雕翎》《神州豪侠传》《寒梅傲霜》《玉手点将录》《金凤剪》《飞铃》《八荒飞龙传》《无形剑》《金笔点龙记》《烟锁江湖》《摇花放鹰传》《花凤》《春秋笔》《幽灵四绝》《剑无痕》《天龙甲》《黑白剑》《飞花逐月》《剑气洞彻九重天》《金剑丹心》《新仙鹤神针》

司马翎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本名吴思明,1933年生,广东讪头人,将门之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1947年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湾,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

大二时他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毕业后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仍以武侠着称。他写武侠小说,最初署名“吴楼居士”其后改署“司马翎”,到80年代间或旅居香港,又有一个“天心月”的笔名。他的全盛期从1958年开始,以196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经商,1989年去世,可叹天妒奇才。

他是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笔法新、旧交错,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对斗智的描写可谓空前绝后。成功方面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他被称为“综艺侠情派”,对古龙、上官鼎、易容,萧逸、萧瑟等都有不小影响,尤其对黄易的影响最深。司马翎小说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长而以还珠楼主奇幻神妙心法为依归。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刻画江湖人物各尽其致,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其处女作《关洛风云录》(1958年)及《剑神传》、《八表雄风》三部曲,写大侠石轩中的成长过程,颇能表现出「玄门正宗」恢宏气象;而书中穿插石轩中与爱侣朱玲之间因师门恩怨所交织的悲欢离合故事,亦极曲折动人。卒以一书成名,殊非幸致。据称,其小说「最受大学生及留学生欢迎」;实则老少咸宜,读者层面主广。 比较起来,司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准都很平均(可能是名家中唯一者),不论是前期的《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胆琴魂记》、《帝疆争雄记》、《圣剑飞霜》、《纤手驭龙》等长篇,及《鹤高飞》、《金缕衣》、《断肠镖》、《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后期的《饮马黄河》、《剑海鹰扬》、《红粉干戈》、《焚香论剑录》及《丹凤针》、《武道》、《胭脂劫》等书,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按:司马翎创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于1971年;中以1965年为前、后期之分界) 论者或谓司马翎小说颇有涉及女体的煽情描写,以此诟病;其实七情六欲乃人性之常,只要「风流」莫「下流」,即无所谓「晦淫」。问题症结乃在司马翎笔下的中国女性几乎个个都似「波霸」型的性感尤物,未免乖离事实。但其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特别是其后期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殆以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他的《浩荡江湖》及辍笔十年又复出所撰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二书,均因故未能续完,诚属憾事。

诸葛青云

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本名张建新,1929年生,山西解县人。台湾省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毕业,国学根底颇为不错。一九五八年,他以诸葛青云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墨剑双英》,之后又发表了《紫电青霜》和《天心七剑荡群魔》,从此一举成名,跃身红牌作家之列;《一剑光寒十四州》在「征信新闻报」(就是「中国时报」的前身)连载时,声势更是到达巅峰。前期作品一部分均以“剑”为名,一部分则大发雌威,又女性为名。1961年出版《夺魂旗》,模仿金庸而“东、西、南、北、中”一番,乐此不疲;其尸骨血胆,使销路激增,对以后的“鬼派”起了不好的促进作用。诸葛青云早年与卧龙生齐名,并称“武侠泰斗”,但其实略逊一筹。尤其在创作态度方面,他早年《江湖夜雨十年灯》就先生找古龙、倪匡代笔,由司马紫烟续完;晚年《阴阳谷》为色而淫,就更是等而下之了。他的作品数量极多,直到几年前病故为止,总数在五十余部以上,可说是除卧龙生之外,台湾创作期最长的武侠作家之一。知名作品还包括《江湖夜雨十年灯》、《武林三凤》、《咆哮红颜》、《夺魂旗》等。

他的国学修养颇佳,文字工丽典雅,初期作品很受还珠楼主「蜀山剑侠」的影响,富于奇幻色彩;但是他最大的特色却在于他笔下的主角人物,他的主角永远是满口诗词歌赋,文武兼修的俊男美女,不论琴棋书画,以至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乃建立「才子佳人型」之武侠风格,独树一帜。而这点虽然饱受批评,却恰恰造就了台湾武侠小说最为人熟知的侠客形象,包括独孤红笔下的许多武侠小说主角人物,都可以明显的看


60年代"台湾武侠四大家"是指那几位?视频

相关评论:
  • 17122093422中国六十年代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主要是国内的?
    莫荆京答:1、三年自然灾害 即中国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2、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第五个有核国家。4、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获爆炸成功。5、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 1712209342260年代是哪年?
    莫荆京答:“世纪”和“年代”指的都是一段时间,世纪是100年,年代是10年。从公元元年开始,每一百年为1世纪,每世纪有10年代(听上去好别扭= =)因为没有0世纪,所以1世纪指的是公元元年到公元100年,2世纪则是101到200年,以此类推。20世纪么,当然是1901到2000年喽。60年代么?英文里写作sixties,也就...

  • 1712209342260,70,80年代大概表示什么时间
    莫荆京答:现在来看:60年代指1960-1969年 70年代指1970-1979年 80年代指1980-1989年

  • 17122093422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人,各有什么特征啊?
    莫荆京答:1、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指1960~1969年,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属于集体的时代。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1967年的时候,裁员、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国家只让生...

  • 1712209342220世纪60年代生活?
    莫荆京答:20世纪60年代生活 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物质凭票定量供应。衣:凭布票购买布匹自己裁制,每人每年不到2丈棉布(当时化纤很少),不够一套衣服,所以往往隔年才能置一身新衣,弟弟要穿哥哥的旧衣。当年全国人民的服装式样、颜色大同小异。食:凭粮票购买粮食,根据从事的职业和年龄,每人每月20多斤~40多斤...

  • 17122093422中国60年代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莫荆京答: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

  • 17122093422六十年代的简介
    莫荆京答: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美国和英国的年轻人开始吸毒,并且比其父辈享有更多的性自由,...

  • 1712209342220世纪60年代指的是哪年?
    莫荆京答: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所以20世纪就是1900年-1999年,或者是1901年到2000年。年代是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所以20世纪60年代就是1960年-1969年。

  • 17122093422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
    莫荆京答:在20世纪60年代物质极其稀缺,能吃饱饭的就是好人家,一个家庭都好几个孩子,再加上老人,都是粗茶淡饭为主,但人们仍然充满活力和热情。6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生活日用品都是凭票证购买,有鸡旦票布票粮食供应证肉票煤炭购买本,豆腐票,买自行车,暖并等工业产品就得用工业卷。当时,每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