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母爱子或子敬母的事例名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史的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

1、有一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
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小球死掉。我妹妹就得了这种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尽。”
师父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男人神情黯淡,低声说:“我女人也得了这种怪病,早晚也是这样。”第二天天一亮,师徒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师父,这家两个女人,一个跳河,一个啼哭,为什么都这么脆弱?”
师父说:“女人是弱者。”经过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这户人家已经盖起了新瓦房,墙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家门口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说:“师父,这一定是李家的那个孩子。想必女施主已经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
正在这时,门里走出一个女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整个身子弯成了弓形,骨头紧紧地挤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几乎看不出人形。但他们仍一眼看出,这就是当年那位女施主。女人也认出了他们。
师父忙上前问道:“施主这几年可好?”女人摇了摇头,说道:“大师走后,我男人就扔下我们娘俩,一去无踪,想来是怕我把缩骨病传染给他。别人都说我活不了多久,可我一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满地打滚也要给孩子熬玉米粥。”
女人微微笑了笑,接着说;“没想到,我就这样挺过来了。可我也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徒弟问师父:“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这……”师父点点头,说道:“但母亲是强者。”
2、在东欧,有一个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虽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2年2月,母亲为了让女儿开心,带女儿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途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的滑雪装而未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为了让直升飞机能够看到她们,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一片白雪。最后,母亲的尝试成功了,直升机因此而发现了她们。

3、在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年,有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可是却竭尽全力地维护着怀中七个月大的婴儿。几天后,救护人员挖洞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经死亡,而那婴儿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
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断自己的指头,用自己的鲜血让孩子活了下来,而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4、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5、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着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了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的失败,让身为母亲的王怀香心如刀绞。然而,坚强的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大夫,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吧,只要他能重获光明,我就是瞎了也愿意!”沁县郭村镇郭村这位普通农妇决定 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消息传出,沁县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几天之内,数万元捐款送给了这位无私的母亲。


身患麻疹双目失明

1996年初,沁县郭村镇郭村村民霍庆国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王怀香。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婚后,尽管生活拮据,但丈夫的勤恳老实让王怀香觉得日子有了依靠。这一年的冬天,随着一对龙凤双胞胎的呱呱坠地,这个农家小院生动热闹起来。夫妻俩给男孩起名叫霍星宇,希望他能志向远大,有所作为。

看着可爱的双胞胎,夫妻俩喜上眉梢。霍庆国说:“别人家的双胞胎要不都是男娃,要不都是女娃,很少有一男一女的。村里村外许多人都羡慕我们家的这对双胞胎,方圆几十里都出了名,有的人还亲自上门来看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霍庆国起早贪黑地干活,农闲时,也不休息,给别人盖房子挣钱以贴补家用。日子如溪水般平静地向前流淌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6月的一天傍晚,小星宇突然从学校跑回家,告诉妈妈他“浑身难受,身上痒痒”。王怀香一摸儿子额头,正在发烧。前一天,小星宇的妹妹就因为出麻疹在家休息。王怀香抱起儿子,解开衣服扣子一看,原来儿子也在出麻疹。王怀香说:“那年郭村镇周围很多小孩子都出麻疹,当时还传染了不少大人。”儿子、女儿同时出麻疹还伴发高烧,那阵子,王怀香整天围在炕头前照顾这对双胞胎,生怕孩子们出现意外。

“出麻疹的第三天早上,儿子说他眼睛睁不开,儿子的额头还是滚烫滚烫的,我就赶快抱起儿子到了县医院,县医院大夫建议立刻转往山西省眼科医院治疗。大夫还特别嘱咐,要赶快去,不然,孩子的眼睛就保不住了。”王怀香听罢,想都没想,兜里只装了500元,就抱着儿子坐上了开往省城的客车。

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小星宇被确诊为:因高烧导致“眼角膜溃疡”,眼角膜已穿孔,须立刻进行手术先保护眼球,否则将永远无法复明。霍庆国夫妇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王怀香抱着儿子在医院过道里失声痛哭。

为了给儿子凑足做手术的费用,霍庆国当天又返回村里借钱。那天深夜,霍庆国挨个儿敲开几十户村民的家门。5元、10元……霍庆国捧着乡亲们凑来的5000元泣不成声。

第二天一大早,霍庆国又赶乘第一趟客车到了太原。经过紧张的手术,小星宇的眼球虽然保住了,但还是失去了光明。


不信命运万里求医

失明后小星宇回到家里,整天躺在炕头一声不吭。他要求父母扶他下地,学习“摸着走路”。“刚开始时,他经常撞到墙或被院子里的杂物绊倒,跌得满脸是血,看了让人真心疼。”王怀香说。

王怀香带着儿子到处寻医就诊,打听全国所有能做复明手术的医院,石家庄、北京、天津、成都……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王怀香的行李包里经常装着两种食品,一是晾干了的馒头,一是牛奶和鸡蛋,前者留着自己饿了时候吃,后者留给儿子吃。在为儿子“寻找光明”的路上,王怀香饿了啃馒头,困了趴在儿子病床前眯一会,儿子走累了,她就让儿子爬到她肩膀上来,而她的腿早已累得像灌了铅一样。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让儿子能重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有人给王怀香计算过,三年来,她所走的路程加起来可以绕赤道5圈。

王怀香“背儿寻光明”的事迹在沁县迅速传开,人们被王怀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北京工作的沁县同乡张敬德也听说了此事。在他的帮助下,2003年4月,王怀香带着儿子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同仁医院检查。该院医生经过进一步诊断后,确定小星宇的眼睛还有光感,只要找到匹配的眼角膜,就极有可能复明。

听到这一消息,王怀香全家人都哭了。

2003年5月,同仁医院通知王怀香,医院已找到与小星宇相匹配的眼角膜,可以来北京做手术。但昂贵的手术费让王怀香望而却步。王怀香和丈夫一咬牙,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还把房子做了抵押向银行贷款,凑够了治疗的费用,全家人立即动身前往北京。

但这次手术失败了,眼角膜移植给小星宇后,因为眼角膜不新鲜,出现了异体排斥反应。不久,小星宇的眼睛就往外流血。

第一次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失败并没有使王怀香泄气,反而使她坚信,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儿子肯定有重见光明的一天,而现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巨额医疗费又一次让王怀香犯难了。沁县团县委书记张宇宏得知王怀香的感人事迹后,以共青团沁县县委的名义向全县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发出倡议。一场“爱心在延续,救救小星宇”的爱心捐赠活动迅速展开,第一天就收到捐款1.5万余元。王怀香捧着凝聚了全社会爱心的捐款,泪如泉涌。

2003年7月份,王怀香怀揣着1.5万元,带着小星宇来到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第二次眼角膜移植手术。不幸的是,这一次手术同样失败了。王怀香无法忍受残酷的现实,晕倒在地,一病就是半个多月。

懂事的小星宇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不要眼睛了,你太累了,我可以上盲校,也能好好学习。”听了孩子的话,王怀香泪眼婆娑抱紧了儿子。

为了让小星宇继续读书,王怀香把儿子送到了太原市盲校。可因为年龄小,小星宇根本无法照顾自己,常用的东西一旦换个地方放置,他就找不见了。为了锻炼小星宇独立生活的能力,王怀香故意隔一个月才去学校看一次儿子。当她看到小星宇因找不到袜子,大冬天光着脚时,她的心碎了,把儿子接回了家。

小星宇渴望读书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妹妹放学回家后,他总是把妹妹刚放下的书包又背起来,打开书包捧起妹妹的课本闻了又闻。对于他来说,书中的墨香味是那么亲切。小星宇每天央求着妈妈送他到学校。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王怀香的泪水无数次流淌。她找到学校校长,学校终于同意小星宇可以到学校来,但无法进教室。

就这样,小星宇的妹妹常常用一根棍子把哥哥拉在身后去上学。可是小星宇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他只能蹲在教室门口,默默地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小星宇的记忆力非常好,能把同学们读过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小星宇常常主动帮助同学们干活,他的条件是让同学们给他读读课文里的小故事。

“我不能进教室,但我可以搬煤球,帮同学们生火,老师就可以让我在教室里坐着。”2006年1月14日上午,满身黑煤灰的小星宇被爸爸从学校接回了家,当记者问其身上黑灰的来源时,腼腆的小星宇不敢说话,在父母的鼓励下,小星宇道出了原委。

一语即出,暖暖的感动涌上记者心头。


母爱感人众人援助

为了给儿子凑手术费,王怀香家里已经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了。1月14日,记者走进王怀香的家,景象令人心酸,土炕、大锅、一个放杂物的柜子,另有一台亲戚赠送的旧黑白电视机,再无其他。

小星宇常常依偎在王怀香怀里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看见阳光,因为我以前能摸到的东西一个一个都没有了,只有墙壁,我害怕连妈妈也摸不到……”

王怀香无法再次承受手术失败的打击,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王怀香说:“只要能让儿子重新看到光明,重新回到课堂,我什么都愿意做。”有了前两次手术失败的经历,她非常担心这次手术也会重蹈覆辙,这次手术如果还是失败,“这个家就完了”。因此,她渴望这次手术能成功,为了保险,她决定先捐献一只眼角膜,如果手术成功,儿子复明了,她再捐另一只眼角膜给儿子。

她对记者说:“这样做,一可以节省医疗费用,二可以减少眼角膜异体的排斥作用,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王怀香要捐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沁县的大街小巷。沁县县委书记赵春英、县长裴少飞以及其他县领导亲自来到王怀香家看望母子俩。当赵春英看到霍庆国、王怀香夫妇俩为给儿子做手术,变卖家底、债台高筑时,立刻从自己身上掏出500元钱放在王怀香手里,并希望团县委再次以“爱心在延续,救救小星宇”为主题,向全县各界发出爱心捐款倡议。

10元、50元、100元、500元……2005年12月20日-21日,沁县街头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爱心大接力。短短两天,就收到爱心捐款5万余元。

“他爸爸的眼角膜不能移植,因为他爸爸还要挣钱,这个家还需要他来养活。我作为一个女人,又是孩子的妈妈,我有一只眼睛能看见做针线活就够了,而孩子如果能看到光明,就能继续上学,他的命运就会改变。还有许多好心人等着小星宇去感谢。”

县委、县政府已经帮助王怀香与天津眼科医院取得了联系,只要条件成熟,手术将在春节后进行。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的失败,让身为母亲的王怀香心如刀绞。然而,坚强的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大夫,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吧,只要他能重获光明,我就是瞎了也愿意!”沁县郭村镇郭村这位普通农妇决定 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消息传出,沁县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几天之内,数万元捐款送给了这位无私的母亲。

身患麻疹双目失明

1996年初,沁县郭村镇郭村村民霍庆国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王怀香。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婚后,尽管生活拮据,但丈夫的勤恳老实让王怀香觉得日子有了依靠。这一年的冬天,随着一对龙凤双胞胎的呱呱坠地,这个农家小院生动热闹起来。夫妻俩给男孩起名叫霍星宇,希望他能志向远大,有所作为。

看着可爱的双胞胎,夫妻俩喜上眉梢。霍庆国说:“别人家的双胞胎要不都是男娃,要不都是女娃,很少有一男一女的。村里村外许多人都羡慕我们家的这对双胞胎,方圆几十里都出了名,有的人还亲自上门来看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霍庆国起早贪黑地干活,农闲时,也不休息,给别人盖房子挣钱以贴补家用。日子如溪水般平静地向前流淌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6月的一天傍晚,小星宇突然从学校跑回家,告诉妈妈他“浑身难受,身上痒痒”。王怀香一摸儿子额头,正在发烧。前一天,小星宇的妹妹就因为出麻疹在家休息。王怀香抱起儿子,解开衣服扣子一看,原来儿子也在出麻疹。王怀香说:“那年郭村镇周围很多小孩子都出麻疹,当时还传染了不少大人。”儿子、女儿同时出麻疹还伴发高烧,那阵子,王怀香整天围在炕头前照顾这对双胞胎,生怕孩子们出现意外。

“出麻疹的第三天早上,儿子说他眼睛睁不开,儿子的额头还是滚烫滚烫的,我就赶快抱起儿子到了县医院,县医院大夫建议立刻转往山西省眼科医院治疗。大夫还特别嘱咐,要赶快去,不然,孩子的眼睛就保不住了。”王怀香听罢,想都没想,兜里只装了500元,就抱着儿子坐上了开往省城的客车。

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小星宇被确诊为:因高烧导致“眼角膜溃疡”,眼角膜已穿孔,须立刻进行手术先保护眼球,否则将永远无法复明。霍庆国夫妇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王怀香抱着儿子在医院过道里失声痛哭。

为了给儿子凑足做手术的费用,霍庆国当天又返回村里借钱。那天深夜,霍庆国挨个儿敲开几十户村民的家门。5元、10元……霍庆国捧着乡亲们凑来的5000元泣不成声。

第二天一大早,霍庆国又赶乘第一趟客车到了太原。经过紧张的手术,小星宇的眼球虽然保住了,但还是失去了光明。

不信命运万里求医

失明后小星宇回到家里,整天躺在炕头一声不吭。他要求父母扶他下地,学习“摸着走路”。“刚开始时,他经常撞到墙或被院子里的杂物绊倒,跌得满脸是血,看了让人真心疼。”王怀香说。

王怀香带着儿子到处寻医就诊,打听全国所有能做复明手术的医院,石家庄、北京、天津、成都……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王怀香的行李包里经常装着两种食品,一是晾干了的馒头,一是牛奶和鸡蛋,前者留着自己饿了时候吃,后者留给儿子吃。在为儿子“寻找光明”的路上,王怀香饿了啃馒头,困了趴在儿子病床前眯一会,儿子走累了,她就让儿子爬到她肩膀上来,而她的腿早已累得像灌了铅一样。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让儿子能重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有人给王怀香计算过,三年来,她所走的路程加起来可以绕赤道5圈。

王怀香“背儿寻光明”的事迹在沁县迅速传开,人们被王怀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北京工作的沁县同乡张敬德也听说了此事。在他的帮助下,2003年4月,王怀香带着儿子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同仁医院检查。该院医生经过进一步诊断后,确定小星宇的眼睛还有光感,只要找到匹配的眼角膜,就极有可能复明。

听到这一消息,王怀香全家人都哭了。

2003年5月,同仁医院通知王怀香,医院已找到与小星宇相匹配的眼角膜,可以来北京做手术。但昂贵的手术费让王怀香望而却步。王怀香和丈夫一咬牙,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还把房子做了抵押向银行贷款,凑够了治疗的费用,全家人立即动身前往北京。

但这次手术失败了,眼角膜移植给小星宇后,因为眼角膜不新鲜,出现了异体排斥反应。不久,小星宇的眼睛就往外流血。

第一次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失败并没有使王怀香泄气,反而使她坚信,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儿子肯定有重见光明的一天,而现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巨额医疗费又一次让王怀香犯难了。沁县团县委书记张宇宏得知王怀香的感人事迹后,以共青团沁县县委的名义向全县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发出倡议。一场“爱心在延续,救救小星宇”的爱心捐赠活动迅速展开,第一天就收到捐款1.5万余元。王怀香捧着凝聚了全社会爱心的捐款,泪如泉涌。

2003年7月份,王怀香怀揣着1.5万元,带着小星宇来到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第二次眼角膜移植手术。不幸的是,这一次手术同样失败了。王怀香无法忍受残酷的现实,晕倒在地,一病就是半个多月。

懂事的小星宇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不要眼睛了,你太累了,我可以上盲校,也能好好学习。”听了孩子的话,王怀香泪眼婆娑抱紧了儿子。

为了让小星宇继续读书,王怀香把儿子送到了太原市盲校。可因为年龄小,小星宇根本无法照顾自己,常用的东西一旦换个地方放置,他就找不见了。为了锻炼小星宇独立生活的能力,王怀香故意隔一个月才去学校看一次儿子。当她看到小星宇因找不到袜子,大冬天光着脚时,她的心碎了,把儿子接回了家。

小星宇渴望读书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妹妹放学回家后,他总是把妹妹刚放下的书包又背起来,打开书包捧起妹妹的课本闻了又闻。对于他来说,书中的墨香味是那么亲切。小星宇每天央求着妈妈送他到学校。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王怀香的泪水无数次流淌。她找到学校校长,学校终于同意小星宇可以到学校来,但无法进教室。

就这样,小星宇的妹妹常常用一根棍子把哥哥拉在身后去上学。可是小星宇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他只能蹲在教室门口,默默地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小星宇的记忆力非常好,能把同学们读过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小星宇常常主动帮助同学们干活,他的条件是让同学们给他读读课文里的小故事。

“我不能进教室,但我可以搬煤球,帮同学们生火,老师就可以让我在教室里坐着。”2006年1月14日上午,满身黑煤灰的小星宇被爸爸从学校接回了家,当记者问其身上黑灰的来源时,腼腆的小星宇不敢说话,在父母的鼓励下,小星宇道出了原委。

一语即出,暖暖的感动涌上记者心头。

母爱感人众人援助

为了给儿子凑手术费,王怀香家里已经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了。1月14日,记者走进王怀香的家,景象令人心酸,土炕、大锅、一个放杂物的柜子,另有一台亲戚赠送的旧黑白电视机,再无其他。

小星宇常常依偎在王怀香怀里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看见阳光,因为我以前能摸到的东西一个一个都没有了,只有墙壁,我害怕连妈妈也摸不到……”

王怀香无法再次承受手术失败的打击,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王怀香说:“只要能让儿子重新看到光明,重新回到课堂,我什么都愿意做。”有了前两次手术失败的经历,她非常担心这次手术也会重蹈覆辙,这次手术如果还是失败,“这个家就完了”。因此,她渴望这次手术能成功,为了保险,她决定先捐献一只眼角膜,如果手术成功,儿子复明了,她再捐另一只眼角膜给儿子。

她对记者说:“这样做,一可以节省医疗费用,二可以减少眼角膜异体的排斥作用,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王怀香要捐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沁县的大街小巷。沁县县委书记赵春英、县长裴少飞以及其他县领导亲自来到王怀香家看望母子俩。当赵春英看到霍庆国、王怀香夫妇俩为给儿子做手术,变卖家底、债台高筑时,立刻从自己身上掏出500元钱放在王怀香手里,并希望团县委再次以“爱心在延续,救救小星宇”为主题,向全县各界发出爱心捐款倡议。

10元、50元、100元、500元……2005年12月20日-21日,沁县街头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爱心大接力。短短两天,就收到爱心捐款5万余元。

“他爸爸的眼角膜不能移植,因为他爸爸还要挣钱,这个家还需要他来养活。我作为一个女人,又是孩子的妈妈,我有一只眼睛能看见做针线活就够了,而孩子如果能看到光明,就能继续上学,他的命运就会改变。还有许多好心人等着小星宇去感谢。”

县委、县政府已经帮助王怀香与天津眼科医院取得了联系,只要条件成熟,手术将在春节后进行。

孟母三迁啊!!最好的例子!

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

孟母三迁。

二十四孝里很多


典型母爱子或子敬母的事例名字视频

相关评论:
  • 19584291047历史上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有哪些?
    裴有程【芦衣顺母】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

  • 19584291047历史有关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
    裴有程1、陶母湛氏(陶侃母亲)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陶侃年轻之时,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虑。母亲...

  • 19584291047历史典型的母爱子,子敬母事例
    裴有程1、有一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

  • 19584291047关于母爱子、子敬母的简短事例。
    裴有程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着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了金军,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 19584291047历史上典型的母爱子,子孝母的事例
    裴有程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

  • 19584291047关母爱子,子敬母厉史典里事例
    裴有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孝庄下嫁(清朝孝庄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能够顺利登基,忍辱下嫁当时有篡权野心的多尔衮)

  • 19584291047历史的子敬母、母爱子
    裴有程2019-10-10 历史典型的母爱子,子敬母事例有哪些? 10 2012-04-02 历史典型的母爱子,子敬母事例 283 2013-07-05 历史典型的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名称 596 2017-03-17 历史典型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并加上感悟(150) 72 2017-03-22 母爱子 子敬母的历史典故 24 2017-03-23 我知道的母爱子,子...

  • 19584291047母爱子、子敬母的历史典故
    裴有程孟母三迁 还有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

  • 19584291047关于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
    裴有程孟母三迁

  • 19584291047我知道的母爱子,子敬母的历史典故
    裴有程芦衣顺母是《论语·先进》中的典故,主要内容是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