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二战美国在太平洋对日军实行的蛙跳战略(island jumping)最好有地图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美国二战前的军事实力怎样~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美国地处美洲大陆,远离战争频繁的欧亚,东西是浩瀚的大洋,周边又没有强国,美国能够轻松的制服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只需要保持很少的兵力就能保证国家安全,所以美国才没有像大部分国家一样保持庞大的军队。此外,二战前的美国正处于纸醉金迷的时期,大部分人不愿意当兵,国民也不愿意打仗,所以军队规模一直比较有限,只有区区三十多万。

美国军队规模虽然不大,但实力可不弱,特别是海军方面。美国拥有一支排名世界第一的海军,作为一个海权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凭借强大的海军,美国能够轻松挫败任何来自海上的入侵。此外,美国陆军和空军虽然数量少,但装备不错,而且在仓库中储备了大量的武器,随时能把军队武装起来。可以说,美国人是抱着武器睡觉,外面还安了防盗门,所以才敢高枕无忧。

美国拥有完备的战争动员体制和强大的工业,战争潜力巨大。美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珍珠港事变后,美国军力暴涨,军队数量暴增到1000多万,军事力量很快攀升到世界第一。其实不是美国军队规模小,只是美国人认为没必要保持那么庞大的军队。如果需要,美国可以随时进入战争状态,提供更多的军队和装备保护国家安全。

碧叶连天的池塘里,青蛙灵活地在荷叶上跳跃前进,捕食最心仪的猎物;层层设防的敌阵中,攻击部队超越前线直入腹地,夺占一个个中心要点。两者的“ 作战机理”如出一辙。人们形象地把后者这种跳出了线性思维束缚的作战理论称为“蛙跳”战术。

“蛙跳”战术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众所周知,在陆战场为主宰的几千年时间里,战争双方的对抗是一场“楚河”“汉界”分明的角逐。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摧城拔寨,在指挥员的思维里,始终存在着一条明确的战线。作战双方都立足于自我之营盘逐次推进,依法用兵。1943年的太平洋战争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拉锯状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开始反攻,日军则负隅顽抗。南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双方逐岛争夺,战争异常艰难。为了加快战争进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美军的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脑海里产生了:放弃一线平推的传统做法,跳跃前进,越岛攻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在他们的指挥下,两路并进,利用海军优势,避开日军的一线防御要点,攻取其战略纵深中守备较弱的岛屿,得手以后再以此为支撑继续开展进攻,从而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仅用半年多时间即突破了日军的内防圈。

二战时的“蛙跳”战术是以海军为“助跳器”,主要运用于登陆作战。二战后,随着空中运输能力的提升,“蛙跳”战术逐渐成为美军空降作战的主要理论。1983年举世震惊的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蛙跳”伞降作战。美军指挥官摒弃抢滩上陆的传统战法,直接依靠空降兵越过格军的防御阵地抢占机场。空降兵在150米超低空跳伞,船不泊岸,兵不湿靴,在短短4天内即解除了格军的武装。

在海空军都具备了“蛙跳”的能力之后,美军把“蛙跳”战术在联合作战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非线性作战”理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蛙跳” 战术历史使命的终结。可以预见,在信息化战争中,曾经作为打破线性作战模式 “尖兵”的“蛙跳”战术仍将以其突破惯性思维的创新火花启迪人类的军事智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制约日本的亚洲三大力量(美国太平洋舰队,麦克阿瑟的空军以及英国远东无敌舰队)在短期内遭到重大打击,美国在太平洋登陆作战初期经验不足,自持武器装备优于日军,美军采取的是“逐岛争夺”的作战方式,一个岛一个岛的与日军争夺,但在作战中美军发现,日军并非想象中的实力不足,在岛屿争夺过程中,美国军队伤亡惨重,许多部队因为日军的顽强抵抗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全军覆灭,惨重的伤亡使美军高级将领开始思考新的战术,产生了“蛙跳式”的进攻战术,就是不一个岛一个岛的与日军争夺,而是环形式的弹跳作战,比如说要进攻一个大点的岛屿,美军不去直接进攻它,而是弹跳式的把这个大岛周围的几个比较容易占领的小岛占领,再利用强大的海空军进行海上封锁,断绝日军对大岛的给养,采用“围后拖”的战术将大岛上的日军活或困死,从而避免因为直接进攻大岛所造成的巨大伤亡。这就是著名的“蛙跳式作战”。“

蛙跳是战术 不是战略 也就是跳岛战术 原理就是跨越敌军防线,攻击部队直入腹地,夺占一个个战略要点。 太平洋战争的蛙跳是:放弃逐岛作战,跨越式前进、攻击。集中一点破敌全面,利用海、空军优势兵力,避开日军的一线防御,攻取其战略纵深岛屿,再以此为支撑展开进攻。 二战后,随着空军的发展,蛙跳战术逐渐成为美空军的主要作战理论。




详细介绍一下二战美国在太平洋对日军实行的蛙跳战略(island jumping)最好有地图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