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观沧海》的诗眼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在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诗眼是那一句,说明理由~

《观沧海》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观沧海》曹操。

《观沧海》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所作。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因为“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很高兴为您解答,如果满意请点击右上角好评。

真他妈麻烦。


请问,《观沧海》的诗眼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9887086348观沧海 统领全诗的诗句
    施巩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言明观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廖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临”,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沧”,水深而呈暗绿色。“沧海”,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 19887086348古代诗歌四首的题眼
    施巩步《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次北固山下》,“次”是停泊的意思,点出全文的情感:乡愁,故园之思;《钱塘湖春行》,诗眼“春”,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天净沙•秋思》,...

  • 19887086348观沧海抒发了什么的雄心壮志
    施巩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本诗歌的诗眼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全诗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1988708634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什么内容。
    施巩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

  • 19887086348《观沧海》说课稿
    施巩步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观沧海》。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环节。 一、说教材 《观沧海》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他是三国时曹操的代表作,诗作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

  • 1988708634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
    施巩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句中直接写到人是秦始皇。碣石山曾是秦皇东巡入海求仙的地方。

  • 19887086348观沧海 诗眼是诗歌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关键词
    施巩步观”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统领全文,写登山所见。是本词的关键

  • 19887086348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
    施巩步理解:“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 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 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初一语文《观沧海》教案大全二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

  • 19887086348观沧海教案
    施巩步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大还是有何感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歌,去领略曹操笔下大海的美景吧!板书:题目 作者破题:通过...

  • 19887086348求诗词鉴赏的题型
    施巩步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