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前三殿和后三宫是什么来?

来自:有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故宫博物院 前三殿后三宫分别是什么?~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中和殿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皇帝在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暂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于亲祭等大礼前在此检阅祝文、奏书之类的准备工作。
3、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来几经灾毁和重建。原名为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明代,举行朝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顺治帝的大婚也在此举行。
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赐藩国、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改在这里举行。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2、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乾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的贮存之地 。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
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3、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寝宫殿,但清代的坤宁宫按满洲风俗做了改制,东暖阁做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宁宫每日主要是作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后三宫区最北端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前三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三宫

故宫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而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总称,是皇帝生活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中和殿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皇帝在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暂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于亲祭等大礼前在此检阅祝文、奏书之类的准备工作。

3、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明代,举行朝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顺治帝的大婚也在此举行。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乾清门内即为乾清宫院落,后三宫区的第一个院落,这里是皇帝的正寝居所。乾清宫东西两侧为昭仁、弘德两座便殿。围绕乾清宫院落的庑房设有管理御膳、御茶、御药、御用衣冠、御用文具等等各类机构。清代,康熙帝将皇子的课堂上书房也设在这里。

2、交泰殿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

3、坤宁宫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扩展资料:

前三殿区位于故宫南部的正中,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恢宏壮丽的建筑篇章。这一区域分为三个巨大的院落,依次为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广场以及三台,自南向北排布在中轴线上。这里坐落着最尊贵、最宏伟、等级最高的宫殿。

其中,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高踞于巨大的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形成紫禁城宫殿中央的巅峰。过去,皇帝在这里举行最隆重的大朝典礼。

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其相关区域的总称,包括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北至坤宁门,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的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宫殿院落。这里座落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和皇后的正寝宫殿。

后三宫位于前三殿后中轴线上,是内廷中心建筑。以门庑相围,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220m,东西宽约120m,占地面积26000㎡,房屋420余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前三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三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1]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3、保和殿

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2、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前三殿

                        百度百科——后三宫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中和殿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皇帝在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暂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于亲祭等大礼前在此检阅祝文、奏书之类的准备工作。
3、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明代,举行朝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顺治帝的大婚也在此举行。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乾清门内即为乾清宫院落,后三宫区的第一个院落,这里是皇帝的正寝居所。乾清宫东西两侧为昭仁、弘德两座便殿。围绕乾清宫院落的庑房设有管理御膳、御茶、御药、御用衣冠、御用文具等等各类机构。清代,康熙帝将皇子的课堂上书房也设在这里。
2、交泰殿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
3、坤宁宫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前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三大殿又以文华殿、武英殿为左右两翼。
  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乾清宫坤宁宫及其周围建筑,包括养心殿、东西六宫、宁寿宫区及慈宁宫区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太后、太妃们生活的地方。

是太和中和宝和三大点,其中太和中和宝和是三。


故宫的前三殿和后三宫是什么来?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