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五良将是哪几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魏国的五良将是哪五个啊~

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徐晃。张辽:斩杀蹋顿单于大败孙吴大军。乐进:官渡之战 于禁:与吕布、袁术讨伐战,官渡之战 张郃:征马超、街亭之战 徐晃:解樊城之围
首先说说五子良将的由来,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后人因称五人为“五子良将”。
乐进确实不怎么有名,这主要是史书记载不详,进而演义描写着笔不够造成的,其实他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建安十四年(209)他就做到了右将军,而张辽当时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当然这不代表他的才能高于张辽,但至少是不相上下的,因为汉献帝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汉献帝,称赞乐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可见当时曹操是把他们同等看待的。至于人们映像中乐进不怎么厉害,我想大概是因为乐进主要功绩都是在前期建立的,曹操击败吕布,袁绍他是立过大功的,多次临阵斩杀袁绍手下名将,但遗憾的是由于成王败寇,袁绍手下很多猛将的事迹都被埋没了,所以无法像张辽 ,徐晃那样通过击败孙权,关羽来衬托出丰功伟绩。
至于于禁的叛变,其实这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跟他的军事才能不是绝对相关的,于禁是个不苟言笑,治军甚严的人。士卒都怕他,他在军中也很有威望。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他临危不乱,有名将之风。宛城张绣叛乱,曹操军败。当时军中骚乱,逃兵无数,只有他所带领的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他断后阻挡了追兵。曹操对他十分赞赏,说:“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陈寿也评论说他“最号毅重”,只是这样的一个良将最后却晚节不保,失节投降,令人不胜惋惜。

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
魏文帝前将军 张辽 字文远,封邑二千六百户 封都乡侯 封谥刚侯
魏太祖右将军 乐进 字子谦,封邑千二百户 封广昌亭侯 谥威侯
魏太祖左将军 于禁 字文则,封邑千二百户 封寿亭侯 谥历侯
魏文帝左将军 张郃 字俊义,封邑四千三百户 封都乡侯 谥壮侯
魏文帝右将军 徐晃 字公明,封邑三千一百户 封阳平侯 谥壮侯
徐晃的封侯是县侯,五个中最大的,其次是张辽张郃的乡侯,乐进于禁是亭侯(一亭十里)五个中最小的
谥号封的侯只是个象征意义
封邑中张郃最多,因为张郃活的最久,一直对抗到司马懿PK诸葛亮的时代。
这里必须弄清楚一点,所谓的侯管辖地,其实只负责此地的税收,就是所谓的食邑,本地的税收归你负责,然后每年还必须上供多少作为纳岁.实际小的亭侯,收到手的钱也就只有糊口的份.所有王侯封地,在汉朝因为发生过七王之乱,所以后来只有仪式上的部队,军事和征兵的权利都是中央控制.
简单说说我对五子良将的看法
徐晃的统兵能力,在整个三国里都可以说是第一,典型代表就是在襄阳打败了关羽,那时的关羽如日中天,换现在绝对能上美国的时代周刊。
张辽就不用多说,后半生基本都在对吴作战,而且另吴人闻风丧胆。
张郃,一辈子兢兢业业,活的最久的一个,撑到了司马懿PK诸葛亮时代
乐进,在曹操早期的战役中多有斩获,后来就淡出一线了。
多花点时间说说于禁,不要因为关羽活捉了于禁,就以为于禁是菜鸟,于禁在曹操早期武将中,可以说是最好的,张辽张郃夏侯渊等等崛起的都比于禁晚,于禁为曹操平定叛乱,招兵买马立了头功的。于禁的统兵能力是很高的,他能把菜菜的青州兵训练成曹操的主力,无可否认的事实是:青州兵只服从2个人的调遣,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于禁。以至于后来曹操死了,曹丕管不住这个队伍,最后就地解散了。另外我不认为于禁是为了偷生而投降关羽的,以于禁的为人,应当说不太可能为了保自己一条老命而屈膝投降。想当初官渡之战中,于禁的处境也是危机重重,险象环生,而曹操手下已经有很多人私下向袁绍示好,准备在有利的时机投降,而于禁却是始终如一效忠曹操,也没见他有什么贪生怕死的念头。从于禁身平的经历来看,实在无法得出其贪生怕死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于禁会在晚年突然作出惊人之举呢?其中定有隐情嘛。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形,或许就象孔平仲诗中描绘的情形:“仓黄不暇恰步伍,攀缘蹙踏半死伤。计穷岂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鼍鸣鱼跃尚恐惧,万一敌至谁敢当?”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部队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了,根本就是坐以待毙。是无谓的抵抗,还是投降?这个选择恐怕已经在曹军将士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于禁作为最高统帅,又是官兵们敬重的对象,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影响着整个七军的命运。虽说于禁平时以法御下,但这并不表明他不关心自己的将士,其实往往越是刚毅的将领,越是体恤士卒,所谓恩威并施。从史书中所记载的“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见《三国志·孙权传》)等情况看,估计七军的绝大部分都跟随于禁投降了。如此大规模的投降,在这之前的三国交战史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这一段史料,我们可否这样设想:于禁会不会是因为顾及部下的生命,不愿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而被迫投降的呢?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不但有,而且很大。面对平日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三万人的性命,这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该是多么大的一个压力,这个压力甚至远远大过关羽投降曹操时所面临的,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或许是于禁唯一的选择了。

  曹操属下: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五人为曹魏集团的五良将,各个骁勇善战。
  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身高约合现今1.75米。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乐进:字文谦,籍贯[豫州]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三国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随军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
  于禁:字 文则,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
  徐晃: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将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死,死后谥壮侯。
  张郃:字:儁乂,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官至车骑将军 ,谥壮侯。

魏八虎骑: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

魏五良将: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

虎贲双雄:典韦与许褚

张辽---[并州]雁门马邑 [今山西朔县]
徐晃---[司州]河东杨县 [今山西洪洞]
乐进---[豫州]阳平卫国 [今河南清丰]
于禁---[兖州]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张郃---[冀州]河间鄚县 [今河北任丘北]


魏国五良将是哪几位?视频

相关评论:
  • 15533886818魏国五子良将排名,详细点
    芮庙怜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为: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排名详解:一、张辽 张辽被普遍认为是五子良将之首。他是一位富有统帅才能的将领,曾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他的勇气和智谋使他在战场上屡次建立功勋。二、乐进 乐进以勇敢善战著称,常作为先锋将军冲锋陷阵。他在对抗敌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取得胜利...

  • 15533886818魏国的五子良将
    芮庙怜魏国的五子良将是指魏国的五位杰出将领,他们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武将,活跃于三国时期的战争舞台。1. 张辽:张辽是五子良将之一,以其勇猛和智谋著称。他曾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合肥之战中的表现令人瞩目,成功地击退了孙权的大军。2. 乐进:乐进是曹操早期的将领之一,以勇敢和忠诚著称。他参与...

  • 15533886818三国时期魏国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哪五位?
    芮庙怜乃张辽、徐晃、李典、于禁、乐进五人是也。此五人对曹魏前期和中期事业都有重大贡献,故被曹操封为五良将。

  • 15533886818三国时期的五子良将是谁?
    芮庙怜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张辽(169-222年)字文远...

  • 15533886818魏国五良将是哪些?谁最厉害?打过哪几场仗?
    芮庙怜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三国时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后人因称五人为“五子良将”。 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

  • 15533886818魏国前期拥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后期还有哪些武将值得称赞?
    芮庙怜魏国在三国之中人才储备最为丰厚,除了五子良将、八虎骑,魏国后期同样也有很多名将值得称道。曹魏在三国之中疆域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军事实力最为雄厚,也因此成为各路优秀人才的首选之地。五子良将包括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八虎骑包括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纯、曹休、曹仁、曹洪、夏侯...

  • 15533886818《三国演义》里魏国五子良将是哪五个?
    芮庙怜在《三国演义》中,魏国的五子良将是五个备受赞誉的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出身,曾效力于丁原、董卓和吕布,吕布败亡后归附曹操,他的战功赫赫,是曹操军中的重要角色。张郃,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起初跟随韩馥和袁绍,后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徐晃,字公明,他的...

  • 15533886818三国中,魏国的五子良将分别是?
    芮庙怜五子良将,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间,曹魏集团的五位军事统帅的合称,五人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五子良将”说法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

  • 15533886818曹操的五子良将,都曾经打过那些关键战役?
    芮庙怜5、乐进最著名的是官渡之战。另外与关羽在青泥交战,击退关羽;此外,乐进与张辽驻守合肥,差点活捉孙权。不得不说,五子良将为魏国壮大了势力,做出了很多贡献。虽然官位得到了提升,可依旧比不上曹氏家族在魏国的地位。基本上每场战役,都不是重要的指挥,而是作为先锋为大家开路,以及作为后卫,为大家断...

  • 15533886818魏国的是五子良将?
    芮庙怜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1、张辽 字文远,原本是丁原的部曲,后来丁原被董卓设计杀死之后,他以及一些原来丁原的将领又跟随在董卓的麾下。后来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这些一开始跟随丁原的并州将领追随吕布,后来吕布在下邳为曹操所败,张辽被俘虏之后,为曹操欣赏,说服了张辽为其效力...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