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石高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日本战国石高问题~

NHK : 前田家在战国未年...统领能登...加贺(部份)...越中等3国...3国加起来...己经表高103万石(内高134万石)...当时比他厉害的...只有表高400百万石(内高398万石)的5国大名...德川家康...江户幕府刚成立的时候...虽然前田家...只是外样大名...但除了战功以外...加上姻亲关系...前田家被授与松平家专用的葵纹...前田利家...也被追封为...加贺藩始祖...那时候的加贺藩...己经表高119万石...史称 加贺百万石 (= かがひゃくまんごく)...日本的"石高制"...是源自宋代...但跟宋代的算法...是略有不同...日本从安土桃山时代以来...对于土地的生产力...均以 石 表示...也就是所谓的 石高 (= こくだか)...这不只是课税时的计算基础...后来...也演变成各位大名...或旗本们的收入计算...从丰臣秀吉的 太閤检地 以来...1直到江户时代...关于田地或房屋的价值...都是以面积乘以 石盛 (= 每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后...用这个面积...能生产多少玄米的生产力来表示...不止如此...甚至玄米以外的农作物...水产物等的产出量...也都全部换算成玄米的生产力...像这样的制度...就称为 石高制...因为这个原因...从战国大名开始...到武士等等...从领地而来的收入...或俸禄...都可以用 石高 来表示...在这里...领民们的石高...被称为 百姓高所持...武士阶级...特别是指各位大名们...就被称为 石高知行制...1石...大约可以供给成年壮丁...1年的食粮所需...这个也被视为...大名给予士兵的报酬...将 石高 乘以 年贡率...也代表着...能够动用的士兵数...所以说...石高 不只是战国大名的财力表现...也代表着...他们所能动用的军力...根据江户幕府的军役动员令...各地的大名...如果接到大将军的紧急动员令时...每1万石的石高...需要动员大约200名士兵...这包含了...非战斗的人员........

日本战国人见人爱的石高图来啦!
本套图我会自己做一些或改一些有关各地物产的地图,越往下越牛,可一定要看到底哦!
一些岛屿归属不太明确的可以看这里:【地图】日本旧国郡区分图
想知道哪个国的势力比较牛的可以看这里:【地图】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地图集
知道各国的石高有什么意义呢?看这里:“石”的介绍、兵役的后勤、尾张国力的推算等。
前面先放点比较弱智的地图压压惊。
首先是五畿七道图:

五畿、近、中、远国图:

国力图,红色下国,黄色中国,绿色上国,紫色大国:

坏了,再放这么水的地图观众要跑没了!赶紧亮出大招!
下面这张图是我用题图改出来的,太阁检地分国石高图,全国总石高为1850.9万石(图里的数字单位为万石)石高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也就是千位。注意石高是写在国名文字的下侧或右侧的,如果太挤你就看看石高的文字压住了哪个国名的脚,就知道这是哪国的石高数据了。这张图以前在贴吧发过,但我发现以前有错误没修正,这次是修正后的:

但是呢有一个问题,太阁检地跟不久后的庆长乡帐有挺大的差异,全国石高从1850.9万一下子跳到了2217.2万,暴增将近二成,这么几年功夫绝对不可能是正常发展的结果,要么是有瞒报,要么就是有什么地方没测准,或者是某块地区被让出来没有测。就算他只是表高也差的太过分了。看这个表,我把两次检地结果放到一起对比了一下,增长超过一万石的部分我标了绿,减少超过一万石的部分我标了红,石高差异项目是我根据具体的差异四舍五入得出来的,所以跟分国石高四舍五入的结果有差距,这是正常现象:

太阁检地这么不准,以至于有些对战国时代石高做推算的学者都不用太阁检地的数据了,想知道精确一点的石高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得动用一点合理的脑补了。维基上有七次检地数据,我们可以横向对比一下,石高的增长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图中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如果莫名其妙有个大低谷或者大山峰的话,那就说明这一段石高恐怕是有问题了,我们只要反向脑补,算出个大约的数字还是可以的:

那么根据这个规律,等人大通过脑补逆推、选择性无视、胡选八选等方式,算出了等人大认为正确的、约公元1600年的石高表,不满十万石的就精确到百位,结果是这样的:

全国为2223万石,跟庆长乡帐的结果比较接近,因为庆长乡帐也有些低的不对的地方,我这个结果甚至还比庆长乡帐略高一些。其实推算石高并不是只能通过脑补,只要完全了解战国到江户时代的全部检地以及新田开发的所有细节信息,精确的石高是可以被推算出来的,只是等人大并没有收集到那么多数据,所以目前暂且将错就错,以后有新的资料再改。
太阁检地石高图,50万石以上为紫色,35万石以上为蓝色,25万石以上为绿色,15万石以上为黄色,10万石以上为橙色,以下为红色(懒得把明治时期划分陆奥出羽的线涂掉了,大家能看懂就好):

太阁检地石高倒数排行榜,山城、甲斐为中间线,石高平均值约为28万石:

庆长乡帐石高图,50万石以上为紫色,35万石以上为蓝色,25万石以上为绿色,15万石以上为黄色,10万石以上为橙色,以下为红色:

庆长乡帐石高倒数排行榜,远江为分界线,石高平均值为33万石:

但是你看这种图表有什么意义呢?你当然知道陆奥的石高很高,可他地盘大啊,能证明什么呢?好在我们有《小倭奴帝国统计年鉴》,可以得知各国面积!

全部加起来大约为28.6万平方公里,平均一国4205平方公里:

搞出这么个玩意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意义!看下面!
这是本文章最有价值的地图!根据《小倭奴帝国统计年鉴》和等人大瞎编的石高所统计出的每平方公里石高图!每平方公里200石以上为紫色,140石以上为蓝色,100石以上为绿色,70石以上为黄色,45石以上为橙色,以下为红色。不过图里虽然说是日本战国,其实都可以算是17世纪了:

从地图中可以看出,近畿周边、关东、北九州可能是日本土地最肥沃的地区。这个地图虽然跟太阁检地、庆长乡帐的数据有差距,但是这么一平均下来也就差不太多了。
各国每公里石高在三种乡帐里的排名:

再来一个根据鬼头宏所推断的1600年日本人口所做的人口密度图,这是个很老的人口推断数据了,可能很随性,仅供参考。他所推断的全日本总人口是1227.3万人,根据这个套入石高人均是1.81石,大概才四五百斤粮食,不光比现代的800斤低,比我大清国末年的人均六百斤还要低,不过石高这个表高未必就能代表实际农业产值。每平方公里100人以上为紫色,50人以上为蓝色,40人以上为绿色,30人以上为黄色,20人以上为橙色,以下为红色,这张图可以大致看出日本人口密度的情况:

虽然这个人口数据不一定靠谱,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算出人均石高占有量,看看哪些人的生活比较富足。特别高为紫色,较高为蓝色,一般为绿色,较低为黄色,特别低为红色,不过大家不要太较真,石高也不准人口也是编的,算出来的结果它能准就出鬼了:


国名 现地名 石高数
四国地区 中国地区
赞岐 香川 12.6 播磨 兵库 35.9
阿波 德岛 18.4 淡路 兵库 6.2
伊予 爱媛 36.6 但马 鸟取 11.4
土佐 高知 9.9 因幡 鸟取 8.9
近畿地区 伯耆 鸟取 11
近江 滋贺 77.5 美作 冈山 18.6
伊贺 三重 10 备前 冈山 22.4
伊势 三重 56.7 备中 冈山 17.7
志摩 三重 1.8 备后 广岛 18.6
山城 京都 22.5 安芸 广岛 19.4
大和 奈良 44.9 出云 岛根 18.7
摄津 大阪、兵库 35.6 石见 岛根 11.2
河内 大阪 24.2 隐岐 岛根 0.5
和泉 大阪 14.1 周防 山口 16.8
纪伊 和歌山 24.4 长门 山口 13.1
丹波 京都、兵库 26.4
丹后 京都 11.1
东海地区 九州地区
飞禅 岐阜 3.8 丰前 福冈、大分 14
美浓 岐阜 54 丰后 大分 41.8
甲斐 山梨 22.8 筑前 福冈 33.8
信浓 长野 40.8 筑后 福冈 26.6
伊豆 静冈 7 肥前 佐贺、长崎 31
骏河 静冈 15 一岐 长崎 不明
沅江 静冈 25.5 对马 长崎 不明
三河 爱知 29 肥后 熊本 34.1
尾张 爱知 57.2 日向 宫崎 12
北陆地区 大隅 鹿儿岛 17.5
越后 新泻 39.1 萨摩 鹿儿岛 28.3
佐渡 新泻 1.7 北海道地区
越中 富山 38.3 虾夷 北海道 不明
能登 石川 21 东北地区
加贺 石川 35.6 陆奥 青森、岩手、宫城、福岛 167.3
越前 福井 49.9 出羽 秋田、山形 31.8
若狭 福井 8.5 常陆 茨城 54
关东地区
上野 野马 49.6
下野 栀木 37.4
上总 千叶 37.9
下总 千叶 39.3
安房 千叶 43.5
武藏 崎玉、东京、神奈川 66.7
相模 神奈川 19.4

当时德川家石高约255万石。其实也不是整个关八州,安房是里见家的,常陆是佐竹家的,其他还有结城等较小的大名。关八州整个的话稳超300万石,甚至超400万,以庆长检地(1598年)和宽永国绘图(1633年)为例:
相模:19.4万石 19.2万石
武藏:66.7万石 84万石
安房:4.5万石 9.1万石
上总:37.8万石 28.5万石
下总:39.9万石 25万石
常陆:53万石 75.3万石
上野:49.6万石 46.8万石
下野:37.4万石 46.4万石

所在地   西春日井郡清洲町
筑城年代  应永十二年(1405)
筑城者   斯波义重
主要城主  织田氏
城郭样式  平城

清洲城的历史:
清洲城最早是由室町幕府的官僚,尾张.远江.越前的守护斯波义重所建,後来成为织田大和
守及守护代的居城,当家臣织田信秀成为斯波家三奉行之一,并担任清洲奉行时成为其居城
,当信秀移居至古渡城後,由织田信友入城,弘治五年(1555)织田信长将信友击败,夺
取清洲後将居城由那古野城移至清洲城,同时并将城予以大改修,之後约十年间以清洲城作
为居城,当信长宜至小牧山城後,清洲城成为番城,天正十年(1582)信长在京都本能寺
死後,清洲会议在此城里召开,当信长的後继者由三法师担任後,叔父织田信雄以後见补佐役
的身份入清洲城,之後利用五条川之流将城扩张,同时兴建天守.小天守及书院等建筑,天正
十八年织田信雄被秀吉除封後,清洲城成为近江八播城的支城,并设置城番,文禄四年(15
95)福岛正则入清洲城,拥有二十万石领地,关原合战後清洲城的城主由德川家康的四男
松平忠吉担任(四十二万石),庆长十二年(1607)清洲城的城主改由家康的九男德川义
直担任(四十七万石),庆长十五年(1610)当德川义直开始构筑名古屋城时,清洲城
则被废城。

转封关八州后:
348.7石(自己算的..上总、下总、上野、下野、安房、常陆、相模、武藏,)
百度的资料是年贡255万7千石,但书上也确实是说200+万石
————————
小牧长久手后:
自己算出126.3(远江、三河、骏府、甲斐、南信浓)

恩。就是这样啊


日本战国时期石高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