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胡同的讲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北京胡同~

  胡同,就是一般常说的巷。称巷为胡同,只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几个城市的习惯,其他地方不兴这个名词儿。因为它在北京最普遍,所以被看成北京的特产。说到北京,自然会想到胡同;说起胡同,自然会想到北京。正像“京剧”、“京调”、“京味儿”这些号称姓“京”,但却来源于四面八方的事物一样,胡同这个名词儿,起先也不是北京的土产。八百年前的“老北京”压根儿就不曾听说过胡同。
  只因为七百多年前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以今天的北京为首都,统治全中国,胡同这个蒙古名词儿,才被移植到北京来。其实,它只是用汉字记蒙古语的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或写做“衙衙”,或写做“胡洞”,或写做“衙通”,或写做“胡同”,并无一定。后世为了求简单,才逐渐统一写作“胡同”。至于它在蒙古语中的本义,是指水井。“巷”,怎么会和水井扯到一块儿去了呢?
  原来,元世祖忽必烈在七百二十多年前,下令在今北京的旧城,也就是汉、唐以来的幽州城及辽的南京城、金的中都城的东北,辟建新城,这便是曾令当时的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惊叹不已、西方人听了不敢相信的“汗八里”,也就是元代的大都新城。今天北京城的基础,就是这座大都新城。大都新城是一座规划城市,一切都按照事先的设计来施工.依纵贯全城的南北中轴线来配置街巷。居民的生活用水,都取自巷中凿好的水井。比如,汉语称这条巷为“三条巷”,蒙古人却习惯于以水井代指巷,便管它叫“三条胡同”。日久天长,胡同倒成了时髦和新潮的语言,流行起来,变成了巷的通称。后来虽然元朝灭亡了,但胡同这个名词儿,却被沿袭了下来,而且更加普遍。于是,胡同便姓了“京”,成为北京的特殊标志。从这儿不难看出,北京这块历史文化沃壤,是多么善于吸收外来营养,也说明历史悠久、蕴涵丰富的北京历史文化,就是这么一代一代地多向吸收、层层积累和沉淀所凝聚成的硕果。
  说起北京的胡同,除个别晚辟的以外,绝大多数都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今天内城的基本格局,大体奠定于元代。明初洪武年间,将北城墙由今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和安定门外小关一线南缩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永乐年间又把南城墙从今东、西长安街一线南拓到今前三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这新拓区域的胡同,便形成于那个时候。外城虽然兴建于以后的嘉靖年间,但前三门外邻近城门和干道的一些胡同,却早在兴建外城以前就有,有的可以上推到明初,或者还早。外城西部,今南、北柳巷,魏染胡同以西,因与原金中都城区重合,有不少胡同的历史不仅可以上溯到辽、金,甚至更早。
  这样,论起北京胡同的年龄,二三百年的算年轻,四五百年的很平常,六七百年的并不稀奇,千八百年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宣武区的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它门前的东西向通路,便是唐幽州城内城东门外的大街,说起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今广安门内、外大街,原是出入辽南京城东面北门的干道,至少也有千余年;今广安门内的南、北线阁街,得名于辽南京城内的燕角楼,楼的遗址在今南线阁街中段,说起来也是千年“老翁”了。元曲《张生煮海》中有“我到那里寻你?”“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的对话。“羊市角头”,就是今天的西四十字路口,砖塔儿胡同是因胡同东口路南有佛教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禅师的骨灰塔而得名。砖塔今仍屹立,砖塔胡同也沿称至今,算来也有七百多年了。再如,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该处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今该街有海王村书店,就是因为九百年前的地名而来。今北海北面的龙头井街,九百年前这块地方叫龙道村,后来,“龙道”演变成了“龙头”,一直沿用至今。又如,今西城区的交通要冲新街口,今东单北路东的新开路胡同,别看它们的名字中有个“新”字,其实至少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四百多年前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便记录着它们的名字。称“新”的,敢情都有四百多年了,其余的资格当然更老。这么说吧,随便拿出一条北京的胡同来,就比当今世界上好多国家的建国历史还悠久。光这一点,能不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骄傲?
  “老寿星”自然经多见广,阅尽沧桑。单拿一条胡同来说,既可以讲它几百年来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名称的缘起与更易,也可以讲几百年来隶属与管理制度的来龙去脉、两旁建筑与各种设施的始末原由,还可以讲几百年来的风土民情、礼俗好尚,更可以讲几百年来发生的人事变迁,珍闻遗迹……可以说是大有讲头。
  比如,今东城区的张自忠路,别看只是一条长七百二十米的胡同,它的故事却多得很,且不说它如何从只有六七米宽的普通胡同,逐次拓展为二十多米宽的交通干道,又怎样从清初的东口不直通大街,变为畅通,也不必讲它本名铁狮子胡同因何而起,抗战胜利后又为什么用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名字命名,以及“文化大革命”中又为何改名地安门东大街,单说今街路北的每个门户,都关系着相当丰富的历史事实。简单说,今1号门,清代时是两座王府,西半为顺治帝第五子恭亲王常颖及其后人的住所,东半原是康熙皇帝第九子贝子允渢府,后来改为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及其后人的住所。清末,东部改建为贵胄学堂、海军部,西部改建为陆军部。中华民国建立,总统府和国务院就设在这里。当年,袁世凯就是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后来,总统府迁走,但这里一直是国务院。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它的门前,当时这里是临时执政段祺瑞的执政府。以后,这里一直是军政机关。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了学校。由这个门往西,有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府。院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再往西,最著名的是23号门,这里是孙中山先生北上“讨论国是”时的行辕,1925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就在这里溘然长逝。一条胡同,就有这么多的内容,若把好几千条胡同合在一起,那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可见,说通过胡同,足以把握北京历史的轨迹,体味北京文化的内涵,真是一点儿也不假。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就是通过新街口南大街路东的小羊圈胡同(今名小杨家胡同)居民在沦陷时期的形形色色,写出足以反映抗战时期众生相的《四世同堂》这部名作的。一条不起眼儿的小胡同,竟会成为北京城的浓缩,要是合成总体,它的内容,岂不要海了去了吗?别的不说,单讲咱们说了半天的“胡同”二字,就大有讲究。也许,您已经注意到了,有时读做“胡痛”,有时又读做“胡痛儿”,但决不能读做“胡同”。若是一张嘴就胡同、胡同,那等于“自报家门儿”,告诉人家您是外地人;若是“胡痛”、“胡痛儿”不分,您就算“露了怯”,不懂其中的分别。为什么要读“同”为“痛”,因为蒙古语原音就是“痛”。为什么又有“痛”、“痛儿”的区别,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了。大概地说,大的、宽的、老的为“痛”,相反,就是“痛儿”。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奥妙,时间不允许细说。总之,只有“老北京”才会父祖相传,分别得清清楚楚。


胡同的来历
是那里的夏家胡同.北京的吗?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239306564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宽,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胡同长约三四十米。
海淀镇上世纪末还保留的一条胡同“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重要政务机构,始设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共存在了170余年,是清代最重要的机构,一般人不得进入军机处,皇帝在军机处议事时,其他人不得在场。
因清皇室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圆明园(后在颐和园居住),为了办公的方便,许多军机大臣在此胡同中建立住宅,胡同也因此而得名,这条胡同原来很长,向北一直延伸到圆明园,后胡同北部约四分之三被北京大学占用。2001年因修北四环路,南边又被截去了一段,仅存三十米左右。2002年整治北京大学周边环境时这条胡同被彻底清除了。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在军机处也有一处住房。
这条胡同也是级别最高的胡同,现在闻名于世的中关村,据说也是由于中等官员居住而得名。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北京日益现代化现代化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
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于音译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试举几例:屎壳郎胡同,这名字多难听、多丑陋!当初此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大概是被污染过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写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儿胡同或局儿胡同,双井;碾儿胡同或辇儿胡同,细井;巴儿胡同,小井;马良胡同或蚂螂胡同,专供牲畜饮水的井……
北京还有不少“ 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语是坏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这个坏井是属于某家私有的。这不是牵强附会,白帽胡同旁边,曾有个“白回回胡同”,说明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猪毛胡同”附近曾有个“朱家胡同”,说明这里确实住过朱姓人家。杨茅胡同附近就是杨梅竹斜街。
年代久远,有些发音被念走了样,这也不足为怪:汉语地名念走了样的难道就少么?不过有些蒙古语的地名难以考证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译,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有几点还必须强调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时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络市也可以叫沙络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本来就有“市井”一词,“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时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钟楼:“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

胡同
头发胡同是北京西城宣武门内一条僻静的胡同,东口直达宣内大街,西口是南沟沿(今佟麟阁路),长约一华里。
就是这样一条普通小巷,五个年前曾是许多知识分子流连忘返之地:西头路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藏书甚富,莘莘学子埋首用功于此;东头路南一条名叫抄手胡同的小巷,二三十年代称为海市界小市,连同头发胡同东口,以及室内大街路西马路便道上,摊贩林立,另有十数家旧书店和字画店,文人雅士多涉足其间。此两处笔者昔年月必数至,今天边些店铺早已不存,图书馆也辟为民居,把笔记之,以志鸿爪。
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始建于一九二七年,系前京师国书馆及通俗图书馆合并而成,初名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北伐以后,京兆地方改为北平市,乃改为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地原为情代翰林院讲习馆旧址,藏书除一般经、史、子、集外,尚有大量公私图书馆所不屑入藏的通俗文艺作品,为研究社会民俗的宝库。该馆位于内城西南隅,环境幽谧。馆内南屋为阅报室,北屋为阅书室,后边是书库。阅览手续简单,馆内阅读、馆外借出均可,读者称便。五十年代初,藏书全部由首都图书馆接管。
关于头发胡同小市,近人陈宗蕃在二十年代末撰写的《燕都丛考》记载:“象房桥之南曰抄手胡同曰小市,首颇繁盛,今渐移于宣武门大街之西,又北曰头发胡同。”这个小市一名海市界,又作海市衔,张次溪《北京琉璃厂书肆逸乘》记有“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内海市界,向有书店数家,中午复有打鼓者出摊”云云,颇为具体。头发胡同和拉手胡同还有许多家具店和小器作,则为文人学子所裹足。
头发胡同小市二三十年代最盛,有书店、字画店十余家,到了四十年代仅存文苑斋、致雅堂、文学斋三家书店和醉经堂字画店而已。其中文苑、致雅两家较有名。文苑斋主人赵赖卿,河北冀县人,彬彬儒雅,精版本目录之学,其书多购自没落世族之家,缥帙精美,插架整洁。店在头发胡同东口外迤北路西,匾额为画家新安汪慎生(溶)所书。致雅堂主人阎致中,亦冀县人,补讷少文,其进货来源与文苑斋迥异,每日黎明即起,徒步至宣外西晓市辛勤物色,午后则至宣武门城根小市孜孜搜求,肩荷布包,风尘仆仆,同行戏呼为“阎驴”,盖嘉其能吃苦耐劳也。
店在拉手胡同东口外迤南路西,匾额为收藏家绍兴周养庵(肇样)所书。

史家胡同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
史家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土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章的住宅问题。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是一个三进院。章士钊认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将第三进分了出去。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55号院,大门影壁上有砖刻和亲王诗,两边还有对联。

香串胡同是崇文门外一条民居小胡同,胡同里有许多大小不同规格各异的四合院,胡同一丈多宽南北走向约一里多。我家住在胡同中段路西门牌六号,是一个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大门前有两级石阶,门旁有两个刻有兽头的小门墩儿,门槛不高,两扇黑漆木门,门洞儿南侧是三间东房,院子挺方正,挺大,院子比房子低。各房前都有两级台阶。西房三间,南北房各两间。后院与前院大小一样只是没有东房。房子是砖木结构,瓦屋顶,木窗棂。虽也装着玻璃但面积小所以采光很差。里屋卧房都有砖砌的炕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没烧过炕。

【由来】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 [编辑本段]【现状】   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也表明了北京这座古城是经过精心规划,依照棋盘形的蓝图而建筑的。又由于住宅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相互排比而组成胡同,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南北向的胡同少。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统特色。 [编辑本段]【命名】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这里现在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现在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编辑本段]【旅游】   北京的胡同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没有被列为一个常规的旅游项目,那时的胡同也基本保留了解放后的基本格局,所以大概是因为太寻常了,才也没有开展胡同游的必要。大概是80年代晚期或90年代早期,主要针对国外的旅游团的兴趣,出现了专门的旅游公司,主要是在后海附近从事旅游工作。从最开始的一家独大,到群雄争霸,目前后海的胡同游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虽然经过奥运的整顿,但目前仍然有诸多问题。
  最常规的旅游线路是从什刹海体校西侧上车,游览耗时从1小时到4小时不等,标准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一次。行程安排包括郭沫若故居,鼓楼,什刹海,银锭桥和恭王府花园等景点,全程游览时间约为2.5小时。还可以参观胡同中的小学校,并到胡同居民家里作客,与主人一起包饺子、聊天,“做一天北京人”。
  目前什刹海边已经发展为酒吧一条街,现在的北京城就是这个样子,什刹海胡同区与周边,可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传统与现代杂陈,虽然有点纷乱,但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否龙蛇杂处,但传统的文化、恒久不灭的风化与跟随现代化脚步前进的酒吧休闲文化,都在诉说着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编辑本段]【数目】   北京有多少胡同?据《析津志》记载,当年元大都只有29条“巷通”。到了明代,除了大街外,原来384条火巷也叫胡同了。明嘉靖《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士大夫告诉反对按时电风扇,内城有胡同900多条,外城300多条。光绪年间统计,内城有1200多条,外城600多条。1946年统计,北京共有胡同3065条。

首先,我将从“胡同”一词说起。专家认为,“胡同”这个词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井”。古时候人们生活和聚集在井的周围,所以“胡同”一词的本意应是“人们生活聚集的地方”。另外一个解释是,在元朝时(公元13世纪),居民区被分割成几个区域,区域间设过道以便于居民来往。这些过道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隔离防火。在蒙古语中,这种过道称作胡同。不管它确切意思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胡同在北京第一次出现是在元朝。
在13世纪初期,我国北方的一个蒙古部落日益强大。在部落首领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他们占领了金朝国都-北京。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立北京为国都。不幸的是在战争中城市被彻底毁坏了,因此不得不重新修建。古时候,建筑和道路需要建成对称型,因此他们必须找一个中心,根据中心修建城市,整个城市的设计如同一个棋盘。大约要建50多个住宅区,住宅区之间由道路和胡同连接。在当时,大道、街道、胡同都有明确的概念。37米宽为大道,街道宽为18米,胡同为9米宽。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胡同是明清两代产物,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北京有多少胡同。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将各个胡同连接起来,总长度超过著名的万里长城。说的更清楚些,相当于从西雅图修一条高速路直达波士顿,这可是横穿美国大陆啊!今天您可以发现不同形状、长度和方向的胡同。最短的胡同只有10米长,最窄的胡同仅40厘米宽,也就是说象我这样的身材需要侧身走才能穿过胡同,还有些胡同有20多个弯。
随着人口的增长,一些老胡同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今天,我很高兴带大家去保护完好的胡同参观,相信这会使您对典型的中国居民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参观胡同吧!
当我们进入胡同时,您也许发现几乎所有的墙和砖都是灰色的。其实,在这些墙的后面就是居民的家,我们称其为“四合院”。也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围墙围着四间屋子,每间屋子的门朝着院子中间。过去,一个四合院只属于一个家庭,而现在随着人口的增长,大多数四合院住四至十户人家。
在胡同中我们只能看见四合院的大门。古时候的中国人不希望有陌生人来打扰,因此从大门的样子就可以看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这个门,又高又大,门檐有砖雕装饰。仔细看它的图案,李子花和竹子,这意味着这里的主人曾是侍奉皇帝左右的王公大臣。看旁边的门,有狮子的图案,这说明这里曾住着武官。有趣吧?
让我们看看门口中,几乎每个门口都有一条横木,您们还记得我们在故宫和颐和园也看到同样的横木吗?它的作用是驱邪避难。民间传说小鬼很矮,他们无法跳过高的台阶,所以设此横木。
这两块靠着横木的石头叫门枕,它对大门起到加固的作用。同样,它也有装饰的作用。这两个象鼓一样的石头叫抱鼓石,在它的顶部有一只狮子,在前面刻有左右两只嘴含铜钱的蝙蝠。在中国,人们非常喜欢蝙蝠,因为它的发音与福气的福相同,用它来作装饰可以给你带来好运。一些门枕是长方形的,它们是在抱鼓石之后出现的。它们是近100年的产物,一般出现在中小型四合院门口,一般以花和神装饰。 过去,交通不象现在这样发达,街头小贩在胡同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往来于胡同间,贩卖各种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叫卖声中辨别他们要卖什么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他们卖的食品主要是煎饼、小米粥、油炸果、油条和一些蔬菜。理发师则不需要吆喝,他只需要拿着理发工具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但是在现在,这里已是现代化生活氛围,已经很难听到老北京那清脆的叫卖声了。
那边坐着一群人,你们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呢?他们在修新长城呢!他们使用的是最新的砖——麻将牌。它是非常流行的消遣方式,特别在退休的老年人中倍受青睐。
您也许想问,为什么一些老年人系着红箍?他们居委会志愿者,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您认为他们年纪太大而不能胜任治安员工作,那您就错了。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老人,这一地区才会有和平而安全的环境。
胡同生活的最大魅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孩子们在一起长大,如同一家人一样。因此,我国政府打算保护这一地区,没有政府批准,不得在这一地区拆盖高楼,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这份宝贵遗产。


关于北京胡同的讲解?视频

相关评论:
  • 17862699904胡同文化中中北京胡同有什么特点
    仰胡莺2、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3、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4、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有的...

  • 17862699904北京的胡同谁能大概介绍下!谢了!
    仰胡莺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

  • 17862699904描述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仰胡莺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

  • 17862699904什么叫胡同;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最窄的胡同是;最多拐弯的胡同是?
    仰胡莺胡同,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三庙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北京市转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它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

  • 17862699904北京胡同文化中的”条“,有着哪些讲究?
    仰胡莺胡同是最窄的。提起胡同,就要提到四合院,因为一般情况下,胡同和四合院都是连在一起的。我曾有幸走在北京方方正正的胡同里,看着一排排灰墙灰瓦的房子,惊叹他们的数量,想象他们作为贯通城市的网络线,在经历了一个个的春夏秋冬后,曾经发生的故事。二、北京胡同文化中的“条”的来源如果...

  • 17862699904北京著名的胡同有哪些推荐?北京著名的胡同有哪些?
    仰胡莺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目前是北京的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有很多外国建筑和老建筑向人们讲述过去。3、东棉花胡同东花棉胡同是一条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有中国十大影视院校之一的中央戏剧学院,有独立剧院文清白月光-彭浩剧院。走到这条街的尽头,你就会到达北京雨荷。123 ...

  • 17862699904北京胡同的由来
    仰胡莺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

  • 17862699904北京的哪些特色老胡同值得游客打卡?
    仰胡莺6.景山前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胡同之一。这里靠近景山公园,是游客游览景山公园的必经之路。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四合院建筑,感受到北京胡同的独特魅力。总之,北京的胡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品尝到地道的北京...

  • 17862699904北京有哪些具有历史色彩的胡同?
    仰胡莺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色彩的胡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胡同:1.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胡同之一。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和老北京小吃,是一个非常适合游客的地方。2.什刹海: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个古老的湖泊和胡同地区。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和老北京...

  • 17862699904你怎样看待北京的胡同文化?
    仰胡莺3、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