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错了吗?如何解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如何解释?~


这有两种可能。
(1)有道理,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2)没有道理,有些孩子比较乖,不用家长来督促他,孩子可以自己来处理。像这种孩子,就不用棍棒伺候了,而有些孩子会认为母亲很爱自己,将来要要好好报答她。像这样的慈母,就不会败儿。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要看孩子是怎样的,才有不一样的观点。

以原典故看错了一部分,其出处可见《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详解一:先说严父出孝子。何为严父?

《淮南子·人闲训》有言:

原文: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大意:仁德是百姓向往的,正直是黎民推崇的。行事作风以黎民百姓所期望为准,这即是严格教育子女的父亲应该做的,也是忠臣用以面对君王的功绩。

由此可见,“严父”的最初本质,对子女并非私心求其孝,以尊长挞其身,更不可能是以棍棒为准。但是此后为何会有棍棒、棒下一说?仍源于《淮南子》。

原文: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

大意:那些沉迷惑乱于错事、无法接受社会道德观念、不能以品行德操来约束的人,就是严父也无法让他重回正途,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教化这种冥顽不灵,但是这样的存在也不过只有如丹朱、商均这样极少数的人了。

注:丹朱不孝,故尧禅让于舜;商均无德,故禹建夏后。

这样看,丹朱、商均的无能体现了自身贤明如尧舜的教子无方,使尧舜的身后名出现了污点。所以如今的“棍棒、棒下”更多地是所谓的“严父”在担心自己的脸面名声及身后事,而对于真正的孝道、贤明等对大众有益的严父本质毫不在意,这样的棒打不孝根本是在要求子女愚孝。


详解二:何为慈母多败儿。

这句话源于一个典故。《后汉书》中有记仇览为亭长时,有母告子不孝一事。而后这则故事在《太平御览·孝经》中被记为:“孤犊触乳,骄子詈母。”

原文:谢承《后汉书》曰: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为县阳遂亭长。有羊元者,凶恶不孝,其母诣览告之。览呼元,责哨元以子道,与《孝经》一卷使诵读之。元深改悔,至母前谢罪曰:“元少孤,为母所骄,谚曰:‘孤犊触乳,骄子詈母’。乞今自改。”卒成佳士。

大意:仇览做亭长时,有一个叫羊元(陈远)的人凶恶不孝,其母欲诉。仇览便招来羊元,问责其人伦之道,并授其孝经一卷。羊元读后悔改向母亲谢罪说:“我少年失父,因被母亲骄纵才落得今日下场。听闻民间说用犄角顶母亲的小牛都会被杀掉,而我的行为也已经成了同样的反面教材,这很不好,我以后会改的,请您原谅我。”于是此后便成了人人传颂的正面教材了。

虽然“孤犊触乳,骄子詈母。”的真实令人质疑,可慈母多败儿却从此流传了下来。总体而言,这是由于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造成的。女性由于过多操持家务,对外界事物变化不甚敏感,且过于重视子女的感受,所以才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总结:于今时今日,也有人开始说“慈父严母多忠孝,严父慈母多败儿。”的话了。只不过无论父母严慈于谁,本质上都是要让子女懂得分辨是非三观正确,日后可以在社会立足,甚至成为一名他人眼中的优秀典范,并非是要求一起对子女无分青红皂白的混合双打。


如果不知其错而受到鞭挞,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法成为一个令父母自豪的孩子,这恐怕才真的是最不孝表现了。



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严格教育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慈母多败儿”是正确的。“棒下出孝子”这句才错,因为有可能把孩子引入歧途,产生报复心理!

棒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实在太暴力了
慈母多败儿:这也不一定,“凶母”更容易让孩子变得叛逆

这有两种可能。
(1)有道理,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2)没有道理,有些孩子比较乖,不用家长来督促他,孩子可以自己来处理。像这种孩子,就不用棍棒伺候了,而有些孩子会认为母亲很爱自己,将来要要好好报答她。像这样的慈母,就不会败儿。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要看孩子是怎样的,才有不一样的观点。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错了吗?如何解释?视频

相关评论:
  • 13326037277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是什么意思?
    葛馨楠答: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加管教,形成对家庭权威的尊重,即孝道。母亲对一切的呵护,让孩子永远没有断奶的心理时间,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一切靠情节,是无能的表现。从目前的历史背景来看,"严父 "和 "慈母 "并不是指父亲或母亲这两个具体的角色,而是代表了两种教育模式--...

  • 13326037277棍棒出孝子下一句是啥?
    葛馨楠答:农村俗语:“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从表面意思上来看说的是,教育孩子的时候的两种方法。

  • 13326037277在孩子做错事后,父母到底能不能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错吗?
    葛馨楠答:非打不可时,打几下手心或者屁股就能够了,即让他晓得痛了又比拟平安。语重心长说道理,孩子不听也家长不舍得惩罚的,飞扬跋扈、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就这么来的,性格养生长大就更管不了了,前阵老母亲迫不得已杀无赖儿子的新闻就是典型结局。前一刻标榜本人是慈母,后一刻就要承受败儿的事实,古人千年...

  • 13326037277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真的有道理吗?
    葛馨楠答:有句老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在严厉的教育下孩子才会比较懂事,就像“不打不成才”一个道理,那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呢?其实对于部分的孩子来说,父母相对于严厉一点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像一些比较顽皮的孩子,可能确实需要家长严厉的教育,他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 13326037277严父出孝子下一句是什么
    葛馨楠答:1、严父出孝子的下一句是:慈母多败儿。  2、话过于绝对,按照很多国人习惯的凡事走极端的思维方式,延伸至“棍棒底下出孝子”就不奇怪了。  3、实际上,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或态度生硬、冷漠,即使并不经常打孩子,也会使孩子成长在不快乐的家庭环境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孩子心理...

  • 13326037277慈母多败儿,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葛馨楠答:一、慈母多败儿的理解 这句话就告诉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度的宠溺孩子,把子女教育很好是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会听说过严父出孝子或者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就是相同的意思,而且是流传很久的一句名言。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也要有限度,在父母眼中孩子可能是最棒的,无论在什么年龄段...

  • 13326037277严父多孝子,慈母多败儿 为什么
    葛馨楠答:我们从古到今一直追求着母亲慈爱,父亲威严,儿女孝顺懂事,家庭合睦,社会和谐。“慈母多败儿,严父多孝子”,这句话是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说:慈母,就是母亲的慈爱过了头,成为了溺爱。凡事都依从孩子,没有自己的底线,就是一味的顺从,放纵孩子。最终把孩子培养成被人唾弃的人。就是“爱”...

  • 13326037277慈母多败儿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葛馨楠答: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意在说明过度宠溺孩子的母亲,是不能把子女教育的很好的。“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世代流传下来的箴言,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呢?首先,对于父母而言,爱护宠爱子女要有限度。在有些父母的眼中,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阶段,总归是孩子,不论他做任何事情,父母...

  • 13326037277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的适合教育孩子吗?
    葛馨楠答:等挨的疼痛过去了,该怎么做还怎么样,继续我行我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最期待的事情,但是一味的棒棍底下出孝子只会让孩子更恨父母,更不愿意做好事情,其实还有一句教育孩子的话语是慈母多败儿被认为心慈手软的母亲只会养出失败的孩子,其实也不尽然,现在的小孩是孤独的,更希望得到人们...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