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为马》、《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4、农夫和蛇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
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中国古代寓言主要内容是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 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 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
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
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 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骗 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 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寓言载体作用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
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它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
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幼、热爱劳动、不说谎话的道理,也可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本书所收中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
入本书的《庄子》中的《埳井之蛙》说明世界的广大,人们不可以囿于自己狭小的见闻而妄自尊大。《列子》中的《杞人忧天》说明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画鬼最易》说明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最难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而远离实际瞎说一气,则是容易的。
还有更多的寓言从反面辛辣地讽刺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种种表现,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些死抱住形而上学不放的各种丑态。《揠苗助长》告诉人们违反客观规律作出的愚蠢行动,是多么的荒唐可笑;《穿井得一人》说明进行调查研究,只凭道听途说和主观推想,就难免不出差错;至于《郑人买鞋》里的郑人,更是教条主义的典型。
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啮镞法》说明心术不正,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害恩人是很卑鄙的;《何待来年》、《猩猩嗜酒》劝人有错就改,不要借故推托,明知故犯;《蜈蚣自大》、《恃胜失备》教育人们不要骄傲自满,盲目轻敌。
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具有讽刺性的。《强取人衣》、《高昕嗜杀》揭示出世上恶人的巧取豪夺和极端残忍;《更渡一遭》、《猫祝鼠寿》嘲讽了伪善者的虚情假意;《争雁》斥责了那种崇尚空谈,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辩的风气;《黠揉媚虎》、《山魅漆镜》指明了喜欢逢承、厌恶批评都会自食恶果;《迂儒救火》、《傅显》表现出拘守封建礼教的迂腐可笑。
此外,还有专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斗争艺术的,特别有几篇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今天读起来更觉得有新的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2009年中国少年儿童初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青少年必读丛书》编委会。该书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只用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情节生动的画面,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也便在这幅画面上得以鲜明呈现。

今天给大家讲述一则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郑人买履》,是我国先秦时期《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是用尺码度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他所量出来的尺码放在凳子上,等到这个郑国人去集市的时候,却因为疏忽而忘记了拿尺子了。然而,已经拿到鞋子的郑国人却说:“我忘记带来量好的尺码了”,随后便回到家中去取没有带来的尺码。然而等到他回来的时候,这个集市早就结束了,后来这个郑国到了最后也没有买到鞋子。于是人们便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尺码呢?”然而,这个郑国人却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是一首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首诗的名字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了,更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主要讲述的便是郑国人太过于相信“尺度”,最终造成自己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郑国人拘泥于固有的规章制度,完全依赖于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故事更是非常有力的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一类人,说明了如果一个人太过循规守矩、不做变通的话,那么最终就会导致他们的一事无成。

在我们看来诗篇中的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所得到的鞋子尺码,而并非相信心里真实的脚,在我看来这个郑国人思想已经完全的固化了,这不仅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最终也是导致了他根本就没买到鞋的悲惨遭遇,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笑柄。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买鞋只相信鞋号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像这种不会变通的人,应该在一个世界上也是少之又少,我想应该是根本就不存在吧。

但是这种类似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还有很多啊,我想肯定是有的,而且还很多。在现如今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人们的思想也似乎有些固化,他们说话、做事都会按照课本之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从书本上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很容易便做错事,因为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东西往往都是有公式、有条理的,然后这样的做法也很难游刃有余的适合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样做的做法也是十分危险的。

像诗中的这个郑国人,国家规定的尺码丈量自己的脚他就相信,但是没有丈量过的自己的脚他就不相信,所以在这种人的心底里,他们只相信固有的尺码,这样十分固化和呆板的行为还是十分危险的。我也是希望现如今的学生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头脑,不要被书本中固有的知识点所洗脑,俗话说:知识没有死记硬背的,更多的还是理解。因此我们要铭记郑人买履的历史故事,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

寓言故事很多,例如掩耳盗铃,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说明一个人不要自欺欺人

中国许多寓言故事衍化成成语故事,就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通过故事给人一道理,大多出现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7150191749寓言故事主要讲什么内容?
    柯伊澜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为马》、《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

  • 17150191749中国寓言故事内容介绍是什么?
    柯伊澜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为马》、《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

  • 1715019174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手抄报文字内容
    柯伊澜1、朝三暮四 (1)正文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了,猴子们也很得老人的关心。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

  • 1715019174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柯伊澜12. 螳螂之勇:我们通常说螳螂挡车是不自量力。然而,螳螂这种不顾一切、敢于抗争的勇气也值得赞赏。13. 黔驴技穷:看似强大的东西实际上可能外强中干,没有真正的能力。这种情况就像贵州驴一样,最终会被老虎识破,落入虎口。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修炼真正的能力,不能只靠表面的唬人手段,否则是不...

  • 17150191749好书推荐寓言故事100字
    柯伊澜书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者:邶笪钟编写 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文学宝库,其中不少的著名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譬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中国古代寓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

  • 17150191749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介绍
    柯伊澜1、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领导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2、讳疾忌医:这个故事说明了有...

  • 17150191749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的大概内容
    柯伊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青少年书籍。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给人以积极的启示;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具有讽刺性意义的。

  • 1715019174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柯伊澜1. 《庄子》中的《埳井之蛙》讲述了井底的青蛙因为自己的局限而误解了世界的广阔,从而告诫人们不应限于狭隘的视野而自大。2. 《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描述了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说明了人们不应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忧虑,从而揭示了杞人忧天的愚昧。3. 《画鬼最易》说明了从客观实际出发,按...

  • 17150191749亲近经典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内容简介
    柯伊澜它精心挑选了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的特点是简短而富有深意,每篇寓言都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尽管篇幅短小,却能生动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常常能启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每个故事都像是一扇窗户,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

  • 1715019174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至65页寓言的思想内容讽刺现实及人性的弱点劝善惩恶...
    柯伊澜1. 《埳井之蛙》 - 庄子 描述井底的青蛙自大无知,无法理解大海的广阔,告诫人们不应限于狭隘的视野而自满自足。2. 《杞人忧天》 - 列子 讲述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反映出无端忧虑和缺乏常识,启示人们应基于实际,理性对待无根据的担忧。3. 《啮镞法》描述心术不正的人为私利伤害他人,指出这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