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中山陵的设计者和设计的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山陵与中山纪念堂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从设计效果来看,同是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很不同的。
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标志着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总体布局沿中轴线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包括入口石牌坊和墓道,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绕以钟形陵墙。南京中山陵主体建筑中山陵祭堂设计跳出了传统陵墓的通用形制,四角堡垒式的石墩墙,夹着带披檐的3开间拱形卷门,上冠蓝色琉璃瓦歇山顶,既似重檐歇山顶,又不似重檐歇山顶。中山陵总体规划借鉴了中国古代陵墓以少量建筑控制大片陵区的布局原则,也揉入了法国式规则型林荫道的处理手法,没有拘泥于传统陵园的固有格式,选择了传统陵墓的组成要素而加以简化,通过长长的墓道,大片的绿化和宽大的石阶,把散立的、尺度不大的单体建筑联结成大尺度的整体。基本上取得了既庄重又不森严,既崇高又不神秘的宏伟开朗景象,较为准确的表达了民主革命家陵墓所需要的特定精神和特定格调。
广州中山堂则是1926年设计,1928年动工,可容纳5000人集会,吕彦直把观众厅设计成八角形,正、侧面伸出门廊,背面伸出舞台,形成四面抱厦环抱着中央八角形攒尖顶的格局,这是运用钢筋混凝土、钢桁架和钢梁等新材料、新结构,为大跨度、大体量的会堂建筑探索中国式风格的大胆尝试。不过不能不说的是,广州中山堂由于庞大的会堂空间和庞杂的会堂功能被局限在八角形攒尖顶的形体中,明显地存在着使用不便、空间浪费、结构复杂、尺度失真等问题,暴露出在大体量工程中勉强追求阁楼形象的窘境。

中山陵尚在施工中,1927年,由吕彦直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又在28份中外建筑师应征设计方案中夺魁。胡适先生评价说:“图案简单而雄浑,为彦直生平最成功地建筑,远胜中山陵图案。”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选址,原定在1922年6月16日被陈炯明部所炸毁的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即如今中山纪念堂东附楼前面的那块空地上。与越秀山顶上的纪念碑成东南-西北走向,二者并不在同一轴线上。 1928年3月22日,纪念堂工程动工。吕彦直的全权代表黄檀甫把纪念堂的实际建筑位置告知远在上海养病的吕彦直后,吕觉不妥,即向筹委会建议:东移堂址,使堂、碑同轴,以壮观瞻。

1928年4月,筹委会采纳了吕彦直的意见,将纪念堂的建筑位置,自东向西平行移动“二十余丈”(约70多米)。之后,南堂北碑,轴线浑然天成,气势非凡。被称为“岭南最著名之建筑”。为广州城市建设形成“中轴线”,功不可没。

吕彦直除负责中山陵的工程监理外,还昼夜不停地为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应征图案最后润色、定稿。 进入1929年,吕彦直的病情日渐加重,没能出席1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奠基典礼,只派黄檀甫到会代表参加。3月18日晨,吕彦直终于抗不了肠癌的折磨,卒于上海家中。时年仅35岁。

2000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西附楼一楼中央,吕彦直手绘的纪念堂设计和建筑图成为了展览的“镇展之宝”。争相观看的市民无不啧啧称赞。由吕彦直手绘的中山纪念堂设计图已经入选首批48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吕彦直的设计,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师中是为首创,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的杰出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因此而成为近代中国惟一获得过政府通令褒奖的建筑师。 南京国民政府在陵园祭堂西南立碑纪念,供谒陵者瞻仰。

  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吕彦直,吕彦直祖籍是山东,出生于天津,早年曾在巴黎生活,1913年,他获得官费留学的机会,在康奈尔大学专攻建筑工程。这两段经历对于他设计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影响颇深。建筑史学者莱德霖曾经说过,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显示了建筑师的努力,也就是在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中融入西方学院派建筑学理论所体现的构图原则。
  简而言之,建筑师在用西方建筑的比例,对中国原型进行了“整容”,当然,何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否就是把西方建筑科学与中国元素简单相加,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建筑界探讨的话题,如果抛开时代的局限性,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充分体现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建筑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陵的平面呈大钟型,这个“自由钟”的造型,不但当时曾深受设计竞赛评委会的赞赏,此后数十年,人们也赋予它“暮鼓晨钟”,但其实这并非吕彦直的有意设计,他事后曾经对记者说,此不过相度形势,偶然相合,初意并非必求如此也,不过,这一“偶然相合”,也恰恰表达了孙中山的遗愿。

当吕彦直还只是33岁时,就承担起了中山陵的设计与建造任务。建造的过程让这个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公费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留学生积劳成疾,于1929年3月在中山陵还未完工的时候就去世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9667.htm


中山纪念堂,中山陵的设计者和设计的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5147554966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中获首奖的建筑师是()。_百度知 ...
    顾艳全答:【答案】:B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中国近代杰出建筑师吕彦直的作品,这两个建筑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在近代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 15147554966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设计者吕彦直(安徽滁州人)的在中山陵的...
    顾艳全答:毕业前后,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K·Murphy)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同时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 康奈尔大学 1921年回国,途中曾转道欧洲,考察西洋建筑。回国后寓居上海,先在过养默、黄锡霖开设的东南建筑公司供职...

  • 15147554966中山陵与中山纪念堂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顾艳全答:从设计效果来看,同是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很不同的。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标志着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总体布局沿中轴线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包括入口石牌坊和墓道,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绕以钟形陵墙。南京中山陵...

  • 15147554966吕彦直在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时的故事
    顾艳全答:中山陵尚在施工中,1927年,由吕彦直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又在28份中外建筑师应征设计方案中夺魁。胡适先生评价说:“图案简单而雄浑,为彦直生平最成功地建筑,远胜中山陵图案。”广州中山纪念堂的选址,原定在1922年6月16日被陈炯明部所炸毁的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即如今中山...

  • 15147554966杨廷宝 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作品?
    顾艳全答:早期中国建筑师当中,最早崛起的代表人物要数吕彦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南京中山陵,至今可视作划时代的杰作,可惜他不幸早逝。接下来是一批20年代留学归国的青年建筑师。他们不但在建筑实践上继续开拓的探索,而且大都还是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创者。杨廷宝就是这批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一位,成绩卓著,...

  • 15147554966近代建筑名人有哪些
    顾艳全答:1、吕彦直,以设计中山陵中山纪念堂闻名于世;2、杨廷宝,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探索者;3、刘敦桢,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4、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5、冯纪忠,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6、汪坦,20世纪中国第一套外国建筑理论译丛翻译工作的主持人;7、陈志华,...

  • 15147554966梁思成设计的著名建筑有哪些?
    顾艳全答:梁思成同一时期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首先是他的夫人林徽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还有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杨廷宝---南京民国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等设计者。刘敦桢---湖南名胜天心阁、湖南大学教学楼等设计者;奚福全---民国时期的南京国货银行、国...

  • 15147554966近代建筑名人有哪些
    顾艳全答: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早期中国建筑师当中,最早崛起的代表人物要数吕彦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南京中山陵,至今可视作划时代的杰作,可惜他不幸早逝。杨廷宝:成绩卓著,驰誉当世。50多年来,他的建筑创作逾百件,遍及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各地http://www.cdstm.cn/zhuanlue...

  • 15147554966除了梁思成,中国还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顾艳全答:与梁思成同一时期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首先是他的夫人林徽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还有 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杨廷宝---南京民国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等设计者;刘敦桢---湖南名胜天心阁、湖南大学教学楼等设计者;奚福全---民国时期的南京国货银行...

  • 15147554966杨锡宗人物生平
    顾艳全答: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邀请杨锡宗担任工务局代理局长,他开始负责规划新街道、公园等,如广州市第一公园的设计便出自他手。同年,他在福建漳州负责市政道路建设,并设计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方表墓冢和自由钟墓亭,成为主要设计者。1925和1926年,杨锡宗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