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文化(景点、方言、饮食、手工艺、戏剧、特色建筑等) 关于这些的资料,要最新的,谢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一、形成原因
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是因为“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以内地的边茶交换藏区的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所形成的重要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马古道起于雅安经康定到西藏,在明代成为全国边茶的主要贸易通道。
二、意义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
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
4、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

扩展资料

1、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由藏汉等族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证明了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藏区与祖国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证明了藏族与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它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穿越千年时空,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
2、茶马古道是一份丰厚的旅游资源,在藏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价值。茶马古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古道上茶夫在石上留下的斑斑杖痕、驮队踏出的蜿蜒草地小径,能让人浮想联翩,追寻那千年的史迹;古道沿途的村寨、牧场风光绮丽,民俗奇特而各有地域差异。城镇中多元文化汇集、绚烂多姿,都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将这些开发为旅游观光的项目推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3、深入发掘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对于推进藏汉地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伴随这一古道诞生的藏族茶文化、商贸文化就值得深入发掘。
以茶文化而论,藏族对茶的医疗作用见解独特,早在14世纪时,就根据茶的生长地理环境、施肥种类、烘制方法的差异,将茶分为十六种,分别用以治疗流涎、胆热、痴愚、胃病、血病、风病、魔病等症。藏族饮茶、用茶的礼俗更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集中了茶文化的精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湖南有以下风俗:
1、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当然也指湖南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俗风土人情,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值得一探究竟。
2、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3、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5、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
6、湖南禁忌:湖南人的性格以热情豪爽著称,新世纪初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以一首《辣妹子》让湖南的湘妹子“享誉全国”。
在“不怕辣,辣不怕”的“泼辣”背后,掩藏着的是湘妹子临水而居的柔情。面对人生的逆境,湖南人秉持的信条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激励,才有了湖南如今中部崛起大省的繁荣。
7、湖南传统建筑: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
8、湖南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9、湖南祁剧:祁剧是湖南省汉族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
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祁剧的资料么?
10、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那么滩头年画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11、蚕灯舞:长鼓舞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
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12、宝庆竹刻: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虽然在历代战乱和20世纪60年代屡受严重摧折,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13、湖南道教文化:湖南道教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晋太兴年间,女官祭酒魏华存至我省南岳潜心修道16年,宣讲上清经录,成为湖南最早的道教传播者。由此推算,湖南道教已有1700余年历史。
14、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
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15、新化山歌: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我的主页

  • 帐号设置
  • 退出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为我推荐的提问

窗体顶端

石家庄 文化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的中南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古时又称为“石门”,总面积约为1.58万平方公里。石家庄市所在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具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被共产党所解放的大中型城市。在同年的12月26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市。现如今的石家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市区内随处可见林立的高楼以及宽阔的街道,“民心河”更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公园有20多个,像朵朵鲜花一般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 

传统戏剧

 

石家庄丝弦还曾有过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叫法,是河北省所独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在全国罕见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石家庄丝弦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晋中地区的东部等地,这种戏剧的起源目前无从考证,通常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以元人小令以及明清俗曲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来。清朝初年的时候,丝弦戏已经普遍流行于河北大部地区,而且深受群众的喜爱。石家庄丝弦作为燕赵文化的最突出代表,有着很强的创造性,在河北地方剧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来就有“昆高丝乱不分家”和“一昆二高三丝弦”之说。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

常山战鼓最早起源于石家庄正定,由于这里是古时候常山郡的所在地而得名。 常山战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雏型,发展到明朝时期最为盛行。正定隆兴寺建于隋朝,其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在正定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城市村墟,锣鼓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由此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而组合演奏的一种民间乐曲,其曲牌大多是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所串联而成的一种联套曲体式的结构,并且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常山战鼓的套路多样而且曲牌繁多,特别以东杨庄的战鼓队最有代表性。

传统艺术

石家庄无极剪纸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在无极当地很早的时候就有着每逢节日或是喜庆之日贴窗花的传统风俗,其剪纸的艺术风格受到山西以及天津杨柳青年画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剪纸艺术。无极剪纸主要用宣纸作材料,是一种单色剪纸,主要工具为剪刀和刻刀,由于剪刀制作受工具和材料所限,因此多为刀刻而成。刀刻剪纸时需要特制的石蜡或者橡皮泥的底版,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后来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无极剪纸不仅有黑白套色的,还有刻金彩衬的,十分鲜艳,再配以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传统文化

耿村民间文化是石家庄藁城市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里吸引了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访问。这种传统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朝朱元璋时代就曾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由于耿村地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把他们所知道的奇闻趣事讲给这里的村人,耿村人同样会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耿村由于故事数量繁多,讲述人集中,因此被称为“故事村”。这里所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以及文学等多个方面,学术价值较高,并且已记录和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编印成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耿村民间故事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兵器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建筑艺术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在艺术创作领域,著名的有上京毗卢寺壁画。这些壁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此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也非常丰硕。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检举|

  石家庄辖区内的民俗文化属于中原文化类型,在世界上属于黄河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类型。它与荆楚、吴越文化相比较,在内涵上具有鲜明的中国北方特色: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有道家、佛家和北方农民中间自生的地方文化,几者长期共生共存。当今风俗中,含有夏朝时就已经产生的民本主义,秦朝以来不断强化的农本思想(重农轻商思想),忠孝节义观念,善恶观念,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文尚武精神;也有十九世纪以来,被逐渐强化的民族革命精神和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观念。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自然又多了一些市场经济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生态,其存在是客观的,但有些已经与时代脱节了,比如重农轻商思想,封建忠君观念等。
  民间饮食文化
  石家庄一带的饮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主要是面食文化和酒文化。
  面食方面
  东北有三大宝,保定有三大宝,石家庄也有三大宝。有的说,石家庄三大宝是修鞋、烧饼、烤山药(红薯),也有的说是烧饼、扒糕、烤山药。烧饼主要是长方形钢炉白面烧饼,在晋州、深泽一带也有圆形锅烙烧饼。在赵县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驴油小烧饼。这都是人民群众很喜欢的烤烙面食。扒糕则是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糕状食品,切碎拌蒜可凉食。烤山药,则是未经加工的烤制食品,在石家庄一带也已经历史悠久。
  白面馍馍是民间最普通的食品。它由巧妇做成小猪、小羊、小牛、小狗、小猴、小鸡、小鸭以及小刺猬、莲花等各种形状,可以做为民间供品、观赏品,也可食用。有的用木头刻成馒头模,用它做成的馍馍就会有各种图案,也很受大人孩子喜爱。各种馍馍,还可以在结婚、丧葬礼仪中亮相。
  藁城宫面已经很有影响。面条、烙饼、油条(炸麻糖)等食品也是民间极为常见的。其中,藁城耿村的麻糖、饸饹、油酥饼是很有影响的。每逢集日,它们是赶集人的主要食物。有的去耿村赶集,就是为了去解一解馋。

  酒文化
  石家庄一带,在商代时就有了酒的酿造。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遗址出土的酒就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现在,石家庄市有自己的酒厂,藁城、无极、晋州、元氏等仍有烧酒的习俗,而且有宫酒、耿王酒、龙图醉、魏征酒、宋曹大曲等较有特点和影响的品种。在无极,现在仍有200多个民间家庭经营烧锅。魏征酒,是晋州人根据魏征传说造成的白酒。宫酒和耿王酒,是藁城人和耿村人根据耿村关于清代乾隆的传说、元末明初耿王试造的白酒新品种。宫酒已经打开市场,销路尚好。栾城县自古就有羊羔酒,现在仍在酿造销售。

  饮酒之风自古有之,今天在各县市仍普遍存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古时更盛。一是企业界在业务往来中酒席不断,二是民间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中摆酒很多,三是乡镇和村干部之间吃饭饮酒也很多。在我市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存有一些白酒、啤酒和色酒。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各种招待服务设施也多了,酒品成为日常生活中送往迎来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在人们的心理上,稍有一个场合,如果没有酒则会显得有些寒酸。

  除此之外,还有锅贴饼子、大锅菜和饮茶习俗等。过去曾经认为十分粗俗的饮食,现在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中高档饭店的必备之品。作为一种饮食传统,粗粮细做,受到了现代人欢迎,可以让人一饱口福。南北大菜,现在已经在市区和各县城屡见不鲜,但真正在人们心目中有根基的还是地方风俗饮食。

  民间服饰文化
  穿着打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服饰出现,有时会形成一股社会风尚。我们这一带的服饰文化,主要是女性服饰和儿童服饰值得介绍。
  女性服装
  早在清末民初,妇女穿扮主要是受满族影响的旗袍、裤褂和三寸金莲小鞋。但在农村,穿旗袍的一直很少,因为生产劳动极不方便。后来演变为较为肥大的裤褂,多为大红大绿和蓝黑色,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变化。皆有头饰,多为簪、卡和纂网,未出嫁时和结婚时要戴绢花、绒花等。后渐渐略去,或被新的简洁头饰所取代。“文革”以来曾时兴绿军装,青年女子也不爱红装爱武装。八十年代以来,服装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各种面料、款式服装每年都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男人在民国以后流行过中山服,现在整个中国普遍流行西服、夹克,而且长盛不衰,这是中国服装的一场革命。穿用西服或在西服基础上进行款式改革已经是市场化的商业现象。九十年代以来,女性衣饰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喜新厌旧、常换常新,追求个性,追求时尚,追求简洁,不再本色化,穿牛仔装已经很习惯,秋冬穿裙的也在增多。男人的服装相对变化较慢,很多中老年人的穿扮仍然是三年一贯制,甚至是十年一贯制。
  儿童服装
  大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孩子的衣服、装饰进行过绞尽脑汁的研究和探索,成为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过程。我们这一带的儿童服装,在清末民初是满族化的,主要是小袍子、小帽壳,同时也出现过很多具有地方特点的传统样式。一是婴儿过满月或百日,亲戚长辈要为孩子挂长命锁。有的是铜制品,刻有龙凤虎狮等吉祥图案,大量的是用铜钱和彩线编成长串为长命锁,现在有的用镍币编织而成。二是凤头虎尾帽,绣制极为精美,成为母亲和奶奶针线手艺的一大展示。三是颈上袼拉、胸前护巾,用以防止孩子吃饭弄脏衣裳,其绣制也比较精美,多有各种花鸟图案。四是红兜肚,一般都要绣有蛇、蝎等“五毒”动物形象,相传以此解除五毒,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五是虎头鞋,现在仍然可见。现在服装商品化了,许多儿童服饰有了更多的款式,但部分农村和市民仍然用很传统的服饰打扮自己的孩子,也很有文化味道。
  岁时节令文化
  春节(过大年),是最为隆重的敬神祭祖、阖家团圆之日。我市广大农村仍然要写春联、贴神像、烧香上供,燃放鞭炮。要敬天地众神,包括宅神(土地神 )、门神、路神、财神。连拖拉机、汽车上也要贴上红帖,写有“一路平安”或“日行万里”,并且放上香炉,按时烧香发纸,以求平安、发财。祖宗祠堂、各个庙宇都要去上香、祷告。有的家庭设有祖宗牌位,有的要去上坟,为祖宗过年。

  破五,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正月初五这一天,一般不串门不饮酒,而是早起放鞭炮,还要象征性地下地干活。民间称之为恨穷日。在正定、鹿泉和市区内,普遍认为初五串门会给人家带去穷气,所以普遍在家呆着,或者上街逛商场。

  在藁城、正定一带,过初十都要吃饺子,说是老鼠节。意在安慰老鼠,但不能串门,说是防止带去老鼠。因为民间认为,连老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最贫穷的地方,再说老鼠也是生灵。在晋州、辛集一带则是过十二,也说是为老鼠娶媳妇。有的过初十说是为石头过节,反映了一种石头崇拜。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道家的上元节。这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又要大放鞭炮,也要烧香化纸,祭送神灵上天回宫。在县城或一些村镇,晚上则是灯会。

  正月二十五日填仓节,这一天正定人要吃小米干饭,喝杂面汤,曾经有“填仓填仓,小米杂面汤”的说法。现在有的吃饺子,有的吃面条,但都放些鞭炮,表示“崩囤”,象征一年大丰收。在市区,这一天早晨的鞭炮也很多。



景点、饮食
西柏坡 正定 赵州桥 秦皇古道 五岳寨 嶂石岩 驼梁 沕沕水 白鹿温泉 天桂山 柏林禅寺 苍岩山 毗卢寺 抱犊寨 封龙山 赵云庙 隆兴寺 天山海世界 荣国府 水上公园 元氏县 赵县 赞皇县 井陉县 灵寿县 行唐县 丝弦 常山战鼓 井陉拉花 吴桥杂技 正定牛头宴 赵州雪花梨 赵府酥鱼 张果老驴肉 金凤扒鸡 藁城宫面 赞皇金丝大枣 无极饸饹 藁城宫灯 紫铜浮雕 赞皇原村土布 行唐龙兴贡米

lz是40中的么..


石家庄的文化(景点、方言、饮食、手工艺、戏剧、特色建筑等) 关于这些的资料,要最新的,谢谢视频

相关评论:
  • 17136027733石家庄那边说什么话,有没有口音?
    荀勤窦如果说有的话也就是那些个城中村了,而城中村以前又都是各个县市的 说的就是当地话 东边是藁城话北边是正定话其实正定话和藁北是一个口音 西边是获鹿就是鹿泉话南边是栾城或者元氏话广义上来讲这些就是石家庄话, 基本上能听懂吧除了个别方言用语大部分能听懂。方言是一个地方特有文化的一部分...

  • 17136027733石家庄还有方言吗?听到的都是普通话或者是石家庄周边各地的方言?
    荀勤窦石家庄的方言是有的,但是现在很难听到了,老石家庄方言是休门,南小街,湾里庙,任栗村,元村一带的语音。随着这一片原生的老一代人的逝去,石家庄方言几乎不存在了,年轻一带基本都说标准普通话。其他周边方言不是石家庄方言,包括那个唱石家庄的歌的也不是石家庄方言,只是鹿泉方言或者说是获鹿话。如...

  • 17136027733石家庄十大景点旅游指南
    荀勤窦运输:从石家庄市区乘坐177次快车,在大佛寺站下车。出租车:在石家庄打车直接去龙兴寺。自驾:《西游记》中沿107国道自驾,107国道旁有景点导向牌。门票:大佛寺成人票50元;学生、老人、宗教人士、本地人(只能认身份证,不能用户口本等其他证件证明)半价。营业时间:8:30-17:00。河北博物馆当你来到...

  • 17136027733邯郸与石家庄的差距有多大?
    荀勤窦但是石家庄本来第三产业较多,没有带来经济转型的阵痛。 文化 上,石家庄是一个因铁路而兴起的新城市没有任何 历史 底蕴,和三千年古都的邯郸压根都没法比。就连邯郸下面的县城 历史 底蕴都比石家庄丰富,比如邯郸临漳县都是曹魏邺都,六朝更迭之地。 教育 资源上,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基本上聚集了河北省内排行前列的学校,...

  • 17136027733河北石家庄的方言
    荀勤窦吃兰办(吃了吗)、沾办(行不行)、后额(下午)、后个(后天)、去难(去哪?)、去难耍(去哪里玩?)...还可参照《石家庄之歌》

  • 17136027733石家庄什么时候开原麦山丘_乡下有什么
    荀勤窦这个以音乐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将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包括音乐演出、音乐展览、音乐创作和音乐交流等活动。它将成为石家庄市的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我们期待着这个令人兴奋的新景点的开放,为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业做出贡献。石家庄开原麦山丘的具体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

  • 17136027733为什么石家庄没有方言???
    荀勤窦石家庄是新兴城市,几十年历史,所以没有明显的方言 如果说有,也是各个村里那种方言,语言风格没有东北或者南方人那么明显

  • 17136027733河北青年用方言推荐河北美食
    荀勤窦河北方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承载着河北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河北大地上独特的语言艺术。河北青年运用方言推荐美食,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与自豪的体现。河北美食种类繁多,从石家庄的驴肉火烧、保定的直隶官府菜,到唐山的棋子烧饼、秦皇岛的海鲜...

  • 17136027733石家庄市哪一片保留着石家庄的本地方言?
    荀勤窦没法回答。五十年工业化发展,在这个不大的区域内能形成独有方言吗??石家庄市火车拉来的城市,家十年前还是正定县一不起眼的小村庄,以为石太铁路与京广线在此会和,催生出了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下属的各市人口的方言带到石家庄”就是答案。

  • 17136027733石家庄原名是什么?
    荀勤窦到了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桥,正太铁路的起点从正定改到了石家庄,使得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并逐渐发展成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1925年,经过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的批准,石门市成立。直到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在文化方面,石家庄方言是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