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宗教改革是怎么回事?~

高考历史第2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6世纪初期,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各国相继展开。当这场人文主义的春潮席卷整个欧洲之时,一场更为深刻的运动也在德国进行,这就是宗教改革运动。
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逐渐进入了欧洲人的意识,并被接受。在一段时间内,基督教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建立学校、抵抗外来侵略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到16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封建制度开始逐渐解体,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这时的基督教渐向保守。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控制着欧洲的政治经济,宗教神学成为惟一的意识形态。
通过几个世纪的积累,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他们通过宗教手段和世俗封建主的一切手段去剥削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罗马教廷极力维护旧的封建秩序,阻碍了社会进步。
当时的德意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个没有统一行政机构的四分五裂的国家,没有全国性的法律、货币、度量,全国人口达到1500万,分别属于7个选帝侯、十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和上千个独立的帝国骑士。
在经济上,德国开始逐渐出现资本主义经济,采矿业、纺织业等发展迅速。当时采矿工人已经达到十几万,从1493年到1540年,德国的白银产量达到了85000公斤,而当时欧洲其他各国的白银产量才两万公斤。另外,由于从地中海到北欧的商业道路需要经过德国,因此德国在欧洲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政治上的分裂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给天主教会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德国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相互勾结,成为德国最大的封建势力。天主教会占有整个德国l/3以上的耕地,有的天主教成了诸侯或者选帝侯。教会凭借其政治和宗教权力去掠夺和奴役人民,例如教会可以向人民征收各项名目的税收,包括大什一税(谷物)、小什一税(蔬菜)、血什一税(牲口)等。
天主教会的堕落,引起德国人民的极度不满。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强烈要求整个德意志民族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化的国家,同时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一些诸侯和帝国骑士也希望减少天主教会占有的土地,取消他们的特权。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宗教改革。
在德国宗教改革发生之前,天主教会内部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从14世纪开始,教会内部就开始对有关教义的争论,最终导致教会将教廷从罗马迁到了亚维农。在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之后,罗马和亚维农各选出了一个教皇,出现同时存在两个教皇的局面。另外,教会的腐化堕落也致使教会内部某些教徒希望能够对教会进行改革。
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提出要进行宗教改革,包括英国的威克里夫和捷克的胡斯,但是他们的微薄力量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影响。直到16世纪初,马丁·路德才真正开始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慈运理、约翰·加尔文、门诺·西门斯、雅各布斯·阿民念、约翰·卫斯理,以及其后发展出来的新教徒教派。

而狭义上的新教宗教改革,通常限定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文化背景

一、政治上,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二、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三、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个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依据。

四、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五、社会上,当时整个欧洲黑死病蔓延。

社会根源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

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思想渊源

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

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其中异端思想具体指教会首先提出的“双剑说”、“太阳月亮说”)。

宗教信仰是精神解脱和心理需求的产物,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宗教只有理性,才能使宗教不断常在常新和现代法制与科学相协调,双方界限分明,在尊重多元化存在的同时,使宗教不断朝着开明、文明的方向变化,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改革内容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称各种邪恶和弊端就像从特洛伊木马中涌出的士兵一样从教会中涌出,他们纷纷倡议实行改革。就在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内部也开始了改革。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二: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宗教改革中后期,异端裁判所的活动更为猖獗,大批“异端分子”被捕入狱,甚至被处死;同时,天主教会加强了思想控制,不断颁布违禁书目,查封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赫然出现在第一批被禁书目中。

三: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千方百计的破坏宗教改革,提升教皇声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就是耶稣会。通过内部改革,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

改革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其作用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况

时间:16世纪

地点:从德意志国家发展到整个欧洲

领域:宗教和政治

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主体:资产阶级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主(国王)和农民群众

原因

①教会腐败

②资产阶级的兴起

③教权与王权斗争

④平民怨恨

⑤印刷术推广

⑥“新君主”的兴起、君主专制的加强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⑦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民族国家的形成

影响

①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 文化上:

A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B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实行了世界性政教分离原则,科学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体系蓬勃发展。



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宗教改革)罗马公教分裂出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及归正宗(加尔文派)基督教诞生;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要义》由慈运理和加尔文领导的改教运动产生改革宗教会,强调预定论

从现在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在1517年,马丁·路

美国歌手跟不上小额不会太好干涩不会

建议在其他相应的版块咨询了解。


宗教改革视频

相关评论: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的原因是
    韶范琳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在于天主教的腐败行为。首先,天主教会当时腐败至极,多数神职人员并非因道德信念而加入教会,而是看中其中的金钱利益。其次,教会为了金钱不惜做出道德败坏之事,并对王室成员同样施以严酷刑罚。这种落后的教义和政策阻碍了新兴势力的经济利益,人们开始渴望摆脱其强权,追求自由民主,以及...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的时间
    韶范琳宗教改革的时间:16世纪。1517年10月31日,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将他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滕贝格万圣教堂大门上。该事件被认为是欧洲宗教改革的起始。宗教改革引发基督教大分裂,深刻且永久地改变了欧洲、进而改变了世界。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性质
    韶范琳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韶范琳3.新教改革把欧洲的思想从天主教的禁锢之下解放出来,提倡信仰自由、理性,反对教士独身,和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它虽然是一场基督教会内部的改革,但是与文艺复兴运动殊途同归,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它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中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应该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基督教,他们反对...

  • 13154191499为什么说宗教改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韶范琳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1.当时教权压倒皇权,压制民族主义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就是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2.当时教会拥有教产,并且拥有收取什一税、发卖赎罪券等国家权力,实质是欧洲最大的地主和统治阶级,是...

  • 13154191499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
    韶范琳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包含了诸多重要思想,形成了其独特的宗教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首先,它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教皇的权威,强调信仰的直接性和个人的直接与上帝的交流。其次,它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减少繁琐的教义和形式,使得信仰更加简洁直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先定论”,即主张选民与...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时期四大口号
    韶范琳他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口号,这些都成为宗教改革的旗帜。 在信仰上“惟独圣经”,就破除了政府、教皇、修士等等阶层的特权,让人单单敬拜神,在神之下就是单独的个人,实际上这就高扬了人权,使个体信仰权利逾越了世上...

  • 13154191499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相同点
    韶范琳社会变革,思想解放。1、社会变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影响了宗教改革,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生活和享乐主义,这对传统的教会权威和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这种社会变革也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实践经验。2、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人性、人权和自由...

  • 13154191499评价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 详细点。 现在就要,
    韶范琳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评价 1. 宗教改革标志着欧洲宗教思想的觉醒与革新。马丁·路德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质疑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激发了广泛的思想讨论,促进了宗教观念的多元化。2. 新教徒们强调信仰个人化和圣经最高的原则。他们主张信徒直接与上帝沟通,否定教会的权威,提倡个人对圣经...

  • 13154191499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包括
    韶范琳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包括: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宗教改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