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和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美国文学中“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同
迷惘的一代,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
2、价值观不同
迷惘的一代对美国社会发展表现出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态度消极。
垮掉的一代更为激进。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3、“垮掉的一代”实际上是“迷惘的一代”的对照。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在内),他们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
“垮掉的一代”则对人性的丑恶进行直接批判。

扩展资料: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战地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作品主题集中在对战争的反对和对“硬汉”精神的倡导。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
盖瑞·施奈德早期曾阅读埃兹拉·庞德的作品,并因此对日本和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经鼓励“垮掉派”文人创作,并为金斯堡的《嚎叫》撰写前言。
庞德对艾伦·金斯堡和旧金山文艺复兴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尔达·杜利德对罗伯特·邓肯诗风的形成至关重要。雷克斯罗斯曾经和“客观主义”作家共同出版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迷惘的一代”
百度百科—“垮掉的一代”

1、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
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2、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
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
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垮掉的一代”实际上是“迷惘的一代”的对照。海明威在小说《太阳依旧升起》中塑造了“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这个称谓来自美国著名作家斯泰因为《太阳依旧升起》题的一句辞——“你们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在内),他们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
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3、愤怒的一代
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
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艾伦·金斯堡《嚎叫》、威廉·博罗斯《裸体午餐》。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段时期的主流文化曾不顾一切的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牢靠的文化新秩序,然而在知识界却有一股强大的潜流抵制这种强硬的文化秩序,他们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反对扼杀人们心灵的力量,他们怀有渴求无序、狂欢状态的浪漫主义情怀。
“垮掉的一代”就是这一潜流的代表,然而他们却不是这一运动的唯一参与者。在杰克·克鲁亚克写作“无意识散文”之前,就有许多艺术家开始追求摒弃规则的自我表达方式。比如宣扬即兴创作的爵士乐,以及所谓“抽象表现主义”者的创作等。
同时,战后还有许多其他艺术家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他们反对社会秩序压抑天性和自我表达。例如作曲家和作家约翰·凯奇以及画家罗伯特·罗森堡等。威廉·博罗斯在出版《裸体午餐》之后开始采用布利翁·吉辛的“切碎”技巧写作,这一技巧和凯奇的“机会操作”技巧十分相似。
“垮掉派”文人并不是战后实验性文学创作的唯一实践者。许多其他小流派也参与了这一活动,包括:
“愤怒的青年”是战后出现在英国的一个流派,人们经常将其和“垮掉的一派”互相比较;
“黑山诗人”;
“旧金山文艺复兴派”可以看作是从“垮掉的一代”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流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对“垮掉的一代”产生了影响。英国18世纪诗人威廉·布莱克对艾伦·金斯堡的影响非常显著,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风格在金斯堡的诗作中也得以体现。
杰克·布莱克的小说《必败无疑》对威廉·博罗斯的影响非常显著。法国意识流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在“垮掉派”文人中广泛传播,很可能是克鲁亚克卷帙浩荡的自传的灵感来源。
还有一些其他作家和文学流派对“垮掉派”产生了影响,包括亨利·大卫·梭罗、意象主义诗人、所谓的“客观主义”作家亨利·米勒等。这些影响体现在:
盖瑞·施奈德早期曾阅读埃兹拉·庞德的作品,并因此对日本和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经鼓励“垮掉派”文人创作,并为金斯堡的《嚎叫》撰写前言。
庞德对艾伦·金斯堡和旧金山文艺复兴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尔达·杜利德对罗伯特·邓肯诗风的形成至关重要。雷克斯罗斯曾经和“客观主义”作家共同出版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垮掉的一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迷惘的一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愤怒的青年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到欧洲打过仗,负过重伤。海明威当时对待战争的态度,象其他反战作家一样,只限于厌恶、逃避与诅咒。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所以在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较为浓厚。“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悯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例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托·斯·艾略特和托·马斯·沃尔夫等。“迷悯的一代”主要繁荣在20年代;30年代以后,他们的创作倾向,包括海明威在内,都有了变化。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 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尔姆斯从中受到启发,在小说《走吧》(1952)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垮掉派文学,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他们的首领即是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1955年夏天,“垮掉文人”和反学院派诗人(包括旧金山诗人和黑山派诗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自此之后垮掉派文学作品开始流行。金斯堡在会上朗读了他那首被誉为“50年代《荒原》”的长诗《嚎叫》。这首诗以怨气冲天的哀号表达“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莫洛克”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商业化的社会。1956年,他的诗集出版,轰动全国。1957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它描写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奉为“生活教科书”。这两部作品出版后,《常青评论》、《黑山评论》等杂志连续出版专号,加以推荐。诺曼·梅勒的被称为美国存在主义宣言的《白种黑人》(1957),以及1960年他在波士顿审讯中为巴罗斯小说所做的辩护,则从理论上论证了“垮掉文学”的意义。商业化宣传使得美国青年纷纷接受“垮掉”生活方式,从爵士乐、摇摆舞、吸大麻、性放纵直至参掸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游旅行),一时成为风气。

“垮掉派”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霍尔姆斯和梅勒借用欧洲存在主义观念,宣扬通过满足感官欲望来把握自我。斯奈德和雷克思罗斯则吸收佛教禅宗的学说,以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在政治上,他们标榜自己是“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在艺术上,据雷克思罗斯在《离异:垮掉的一代的艺术》(1957)中宣称,他们“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凯鲁亚克发明的“自发式散文”写作法和查尔斯·奥尔逊的“放射诗”论,在“垮掉文人”中被广泛奉行。

由上述艺术观点支配的“垮掉文学”运动,虽然昙花一现,而且掺杂大量不健康的因素,仍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定影响。大量“垮掉诗”因具有大众化和反象征主义倾向,长期在青年中流传。在小说方面,凯鲁亚克的一组用自发表现法写成的“路上小说”,除了《在路上》之外,还有《地下人》(1958)、《达摩流浪汉》(1958)、《特莉斯苔萨》(1959)、《孤独天使》(1959)等。它们的一个特点是继承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所开创的美国文学中写流浪生活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为当代其他小说家所仿效的模式,主人公为逃脱污浊的环境而四出漫游,寻找自由和归宿。它们的另一个特点是主人公毫不隐讳地大谈自己的境遇和感受,作自我剖析,这种“个人新闻体”手法在印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

巴罗斯对暴行、堕落、吸毒和犯罪等的描写在“垮掉”作家中首屈一指。他同时又在语言和小说的形式上进行大胆实验,用“剪裁法”拼凑和改变小说的结构。他的代表作《裸露的午餐》(1959),由于反映了“真正地狱般的”地下生活,引起了一场诉讼和谐争。以后的作品如《诺瓦快车》(1964)、《柔软机器》(1966)和《爆炸的火车票》(1967),也采用了真实与梦属相混合的手法,全面、冷酷地表现 作者厌恶社会的冷酷的幽默感,后来有人因此把巴罗斯列入“黑色幽默”小说家行列。


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和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7947741美国“垮掉的一代”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孙毕态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最有名的大概是塞林格(《麦田守望者》);凯鲁亚克(《在路上》);金斯堡(长诗《嚎叫》)

  • 18667947741美国文学中“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有什么区别
    孙毕态3. 与"迷惘的一代"不同,"垮掉的一代"中的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垮掉的一代"这个称谓也反映了公众对他们的失望和不满。4. 尽管这样一群贫穷的作家、学生、骗徒和吸毒者被当作"一代",但他们对于二战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

  • 18667947741Hemingway and Fitzgerald both belong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writi...
    孙毕态【答案】:A “迷惘的一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这些作家大多数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战争的折磨。代表作家有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

  • 18667947741二战后美国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品?
    孙毕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杰出的作家主要是海明威(1899—1961),他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的《人间天堂》(1920)和《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也唱出了因“美国梦”幻灭而迷惘的哀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出现极复杂的状况,各种现代派...

  • 18667947741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在美国历史上各是咋出现的?肯请帮忙...
    孙毕态斯泰因转述这个故事的同时,还对海明威评论:“这就是你。这就是你们这一代人……你们这些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后来,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2、垮掉的一代:最早...

  • 18667947741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在美国历史上各是咋出现的?肯...
    孙毕态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愤怒的一代在美国历史上的出现 一、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和士兵。这一代人由于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对社会道德、理想的失望而感到迷惘。这个概念可能源于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反映了战后社会混乱和年轻人失落的心态。二...

  • 18667947741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在美国历史上各是咋出现的?肯...
    孙毕态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愤怒的一代在美国历史上的出现 一、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和士兵。他们由于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对社会道德和理想的失望而感到迷茫。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战后社会的混乱和失落感使得这一...

  • 18667947741...一个专有名词来指代过一战前后美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
    孙毕态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 18667947741称为垮掉的一代,为什么海明威是此时期代言人
    孙毕态美国著名作家斯泰因在海明威《太阳依旧升起》题了一句辞——“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因此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他不是“垮掉的一代”代言人

  • 18667947741垮掉的一代和迷惘的一代
    孙毕态无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垮掉的一代,都不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无处不在的压力迫使年轻人要么妥协,要么在迷茫中垮掉。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的结尾有句经典台词:“丐帮弟子几千万,一天不解散,叫朕怎么安心?”“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